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

朱棣爲了請張希孟這尊真神駕到,那可是煞費苦心,除了前期的宣傳,盛大的迎接之外,他還把自己的王府空了出來,粉刷一新,請張希孟居住。

張希孟倒是沒有答應,住那麼大的王府,他也不舒服,好在張希孟昔日來北平的時候,住的地方尚在,而且維護還挺好,尤其是院子裡的槐樹,又長高了許多,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張希孟很是滿意,安頓下來,把書稿放好,隨後就去赴宴,朱棣,胡大海,還有其他幾位大將,包括剛剛趕到的楚琦,也包括黃子澄,大傢伙圍繞著張希孟,全都客氣無比,尤其是胡大海,簡直可以用謙卑來形容。

張希孟看他都想笑,“我說老胡,咱倆什麼交情,你跟我玩這個?”

胡大海苦著老臉,無可奈何道:“越國公胡大海自然不必如此,只是我那三個孫子,實在是不爭氣……沒法子,只能請張先生好生教導,要不然我們胡家非敗落了不可。我這個世襲罔替的爵位,也怕後繼無人啊!”

張希孟忍不住點頭,“爲父不易,爲祖更不易,放心吧,這事包在我的身上。”張希孟毫不遲疑答應,無他,別人的事,張希孟可以推脫,但是到了胡大海這裡,他可推脫不了,這位爲了正軍法,舍了一個兒子,隨後又在北平這麼多年,修築長城,厥功至偉,無論如何,他也不能拒絕。

胡大海感恩不盡,甚至有點想哭的衝動,啥也別說了,教孩子太難了,比打仗殺敵難多了。

他寧可提著刀,砍翻一座城,也不願意教孩子做作業。

那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張希孟駕臨北平,算是給很多人看到了希望,軍中將士,普通百姓,全都歡欣鼓舞,喜笑顏開,充滿了鬥志。

有了張相在,北平就不是教化的荒漠,很快就能有一所天下頂級的學堂,能夠培養人才。望子成龍的父母也都有了希望。

一場宴會,賓主盡歡,張希孟返回住處,先休息了兩天。到底不是二十幾歲的人了,那時候東西奔走,軍務民政,忙得不亦樂乎,好像永遠不知道疲憊一樣,現在不行了,人到中年,茶杯的枸杞一把一把的加,還是不免疲憊。

張希孟趁著休息的功夫,也在翻閱手稿,就準備過幾天正式授課。

而就在張希孟到了北平的第三天,有人前來拜訪。

很顯然,尋常人是來不了的,但是這人身份特殊,他是濟民學堂的生員,又是北平大學堂,籌備的老師之一,來人正是方孝孺。

“坐吧。”張希孟還挺欣賞方孝孺的,至少在濟民學堂的這段時間裡,方孝孺做到了身體力行,在民間宣揚移風易俗,剷除三姑六婆,他做了非常多,學生當中,堪稱表率。

而且方孝孺又不辭辛勞,從江西來到北平,只爲了更進一步,推動教化。

這樣一個踏實肯幹,又不怕吃苦的好學生,絕對是足以掩飾固有偏見的。

方孝孺道謝之後,坐了下來,他看了看張希孟的神色,發現張相公今天心情不錯,臉色也很好。

“先生,你知道嗎,燕王殿下,有辱斯文,他明面上是辦學,其實根本是敗壞大明的學風。我,我要彈劾他!”

張希孟怔了一下,“方孝孺,我不是說燕王彈劾不得。而是講話要有憑據,不能胡言亂語。你知道北平的狀況嗎?”

方孝孺頓了一下,道:“自然是知道,北平確實不易,但是我怕像燕王這麼胡搞,寄託了無數人希望的北平大學堂,就要淪爲泡影了。”

張希孟正色道:“這麼嚴重?”

方孝孺用力點頭,憂心道:“只怕比這個還嚴重!”

張希孟想了想,“你可有證據嗎?”

方孝孺想了想,“張相,可願意隨學生去看看?”

張希孟想了想,終於點頭。

他們上了一駕馬車,有兩名隨從跟著,保護張希孟的安全,而後馬車來到了離著燕王府不遠的北平大學堂。

站在外面一看,這座學堂佔地廣闊,建築恢弘,高大的磚牆,整齊的院落,四四方方,非常符合北方的審美。

方孝孺翻了翻眼皮,“張相公,金玉其外罷了,您隨學生來。”

方孝孺在前面帶頭,領著張希孟到了一片單獨的校舍,這裡的前院是負責考覈學生的,凡是通過考覈的,暫時居住這邊,等待進一步的安排。

方孝孺隨便敲開了一間房門,裡面有個粗壯的少年,面色漆黑,宛如一頭亞成年的黑熊,非常敦實。

他似乎認識方孝孺,“你,你來幹什麼?”

方孝孺道:“沒什麼,就是來看看。”

說完之後,他轉頭對張希孟道:“先生,他叫庫勒擦,是女真人,家裡是部族頭人。”

張希孟點了點頭,認真打量一番,這小子不能說是聰明絕頂吧,也可以說是憨憨傻傻。

WWW? t tkan? c o

“他怎麼通過考覈的?”

方孝孺道:“張相,還是讓他自己說吧!”

這個叫庫勒擦的年輕人並不膽怯,相反,他十分自豪,“我,我能數到五十,五十呢!”

“五十?會數五十個數?”張希孟怔住了,這程度,連蒙學一年級都過不了,如何能混進大學堂啊!

“你就會數五十個數嗎?”張希孟沉吟道。

庫勒擦點頭道:“俺爹說了,俺們手上只有三十六副鎧甲,會數五十已經很多了。”

張希孟怔了怔,“那你們有多少族人?多少馬匹?”

庫勒擦搖頭,“那誰能數得清!反正我們是鐵嶺最強的部族,誰都不是對手!”

聽到這裡,張希孟明白過來,在這些女真部落裡面,鐵器難得,鎧甲更重要,所以他們的財富不是奴隸牛馬,而是鎧甲!

難怪某人要宣揚十三副鎧甲起家,竟然是這個道理!

可不是怎麼滴,人家足有三十六副鎧甲,按照這個來算,都能殺上南天門了。

張希孟沉吟道:“你會數五十個數,已經足夠用了,怎麼還來上學?”

庫勒擦苦著臉道:“誰讓那個姓藍的將軍,又給我們家送去了好多鎧甲,放在一起,我就不會數了,俺爹就踢俺的屁股,逼著俺來上學了。”

庫勒擦氣鼓鼓道:“你們什麼時候教數數啊!等學會了,俺叫能回家了。俺還要騎馬打獵,搶阿巧當夫人!”

張希孟給他伸出大拇指,“很好,有志氣,祝你成功。”

從庫勒擦這裡出來,張希孟的臉色不是很好看。

方孝孺也沒多說,又敲開了一扇門,這裡也有個少年,說他是少年有點太客氣了,這位嘴脣腮幫子,已經有靑色的絨毛,很快就要成長爲魁梧大漢了。

他正準備拿著弓,出去騎馬射箭呢!

見到了方孝孺,他就抱怨,說是北平的獵場太小了,遠不如他們草原好!也沒有什麼獵物,只能獵山雞野兔,他在家裡,都是射老虎野狼的。

張希孟又問了問方孝孺,不出所料,這位也是蒙古部族的少主。

“他也能數五十個數嗎?”

方孝孺搖頭,“這位是騎射過人,就被錄取了。”

張希孟聽到這裡,臉色凝重,直接走了出來,沒有繼續問下去。方孝孺也急忙跟了出來,站在了張希孟的身後。

“怎麼樣,這種情況多嗎?”

方孝孺點頭,“很多,燕王招生,根本不按照規矩辦,只要給錢,就什麼人都要。張相,你最清楚,學堂好不好,主要在學生,要是讓燕王這麼弄下去,這北平大學堂,還沒開辦,就已經完了。學生看著真是心痛,故此懇請張相公,能夠約束燕王,不要讓這麼多人的期望,付諸東風流水!”

方孝孺痛心疾首,他是一盆火炭的心,跑來北平,想要幫著辦學堂,發展教育,變胡爲夏。

結果來到之後,被澆了一盆冷水。

就朱棣這個德行,能把學堂辦好,就出鬼了。

張希孟沉吟再三,怒道:“去,把朱棣叫來!”

張相公很生氣,朱老四的麻煩很大。

咱們有賬不怕算,你個混小子,剛剛騙了我好幾本書,別以爲搞個盛大歡迎儀式,就能矇混過關!

聽到了張希孟招呼,朱棣連忙過來,沒敢遲疑。

等他進來,就感覺到了一陣低氣壓。

別看他是燕王,張希孟是魯王,似乎他有些優勢。但是對不起,別說他了,就連他爹都未必扛得住張希孟的手段。

朱棣哪行啊!

他進來之後,直接就蔫了。

“先生有什麼吩咐嗎?朱棣洗耳恭聽!”

張希孟冷哼道:“朱棣,我還能吩咐你什麼?你不是挺有主意嗎?你神機妙算,把我也算計了。你威風啊!”

見張希孟真的生氣了,朱老四渾身發抖,膝蓋都軟了。

“張先生,朱棣哪敢大逆不道啊!我和張庶寧是好朋友,好兄弟,他爹就是我爹,朱棣視先生如父啊!”

啪!

“給你朱棣當爹,就是被你耍弄嗎?”張希孟勃然大怒,“北平大學堂,名字起的真好!你就給藏污納垢,良莠不分,什麼人都招,還沒開門,就烏煙瘴氣!朱棣,我可告訴你,這個學堂,不光是我在看著,越國公他們也寄予了厚望,你這麼糟蹋,就算是你爹,也保不住你!”

朱棣還是第一次見張希孟這麼生氣,他嚇得渾身顫抖,幾乎哭了,委屈巴巴道:“先生,我也沒辦法啊!誰讓他們給錢多……我,我就是管不住我的手啊!”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六章 論守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六章 論守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宁化县| 中西区| 微博| 遂宁市| 九龙县| 六安市| 盘锦市| 商城县| 呼伦贝尔市| 光山县| 宁远县| 开封县| 台中市| 忻州市| 百色市| 察隅县| 迁安市| 社旗县| 肇州县| 无锡市| 宜城市| 天水市| 崇礼县| 中超| 寻甸| 彭山县| 科技| 越西县| 汨罗市| 巴彦淖尔市| 泽州县| 岐山县| 乡城县| 休宁县| 兴仁县| 巴林右旗| 海淀区| 桐乡市| 滁州市|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