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

一個武夫,要怎麼統領御史臺呢?

徐達認爲,首先需要抓的就是紀律!

御史臺是個很特殊的地方,別看這裡面從上到下,一級一級,官職明確,但實際上,每一位監察御史,都有單獨辦案,風聞言事的權力。

基本上說,一個普通的監察御史,並不比御史大夫差太多,至少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楊憲控制部下的手法,也就是提拔親信,安插自己人。

落到辦案上面,御史臺基本上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有人想往上爬,就拼命彈劾,只管輸出,不論對錯,先噴再說。

至於另外一羣人,他們則秉持高興一天,生氣也是一天,既然都這樣,幹嘛不高興高興呢!

這羣人公然上班摸魚,一年到頭,也不見他們彈劾誰,愣是把御史臺當成了菩薩道場,人畜無害了屬於是。

徐達接掌御史臺之後,他首先就是給所有御史進行軍訓,每天半個時辰,站軍姿,走隊列。

這是爲了增強他們的服從性,御史必須講紀律!

其次,徐達讓人收集每天的報紙,選擇緊要的部分,給所有人讀半個時辰報紙,讓他們知道輿論討論的事情。

其實這兩樣做法,都是在軍中用過的,比如每天的訓練,比如定期讀報。

將這些高高在上的御史大人,當成小兵來訓練,是不是太糟蹋人了?他們連這些都不懂嗎?

事實上還真別高看這些大人們,不管是誰,只要躺平幾年,也都變廢物了。

徐達靠著這些手段,只是讓他們打起精神,恢復鬥志。

真正重頭戲是針對每個人進行談話。

所有御史,都有分管,有的是監察各地的,有的是負責軍務的,還有負責市舶司,鈔關,河道的……

反正不管你負責什麼,你這一攤不可能沒有問題吧!手上有沒有經辦的案子,進展到了什麼地步?

是自己怠惰,還是確實困難?

徐達挨個拷問,最初也有人不服氣,跟徐達頂嘴,徐達也二話不說,直接拿出準備好的奏疏,填上了名字,就讓人送去宮裡。

“我已經具本彈劾,你現在可以回家等消息了。”

連彈劾的奏疏都準備好了,這操作也是沒誰了。

這位御史大人失魂落魄,剛到家沒有一刻鐘,宮裡就傳來了旨意。

都不用等明天了,直接罷官回家。

這還不是最嚇人的,朱元璋在後面補了一句話,回鄉候審,一旦確定罪行,嚴懲不貸!

好傢伙,誰不聽話,直接當成罪犯來看了。

這要是讓錦衣衛出動,就算沒罪,也能給你弄出來,大不了在你家後院埋一副盔甲,多大的事??!

老朱對徐達的支持,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哪怕當初的門下省,也沒有這個待遇。

剩下的這幫監察御史,眼見的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也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要是再不賣力氣,這輩子也就完了。

很快,這些御史開始行動了。

貪贓枉法的,彈劾!

纔不堪用的,彈劾!

任用私人的,彈劾!

辦差不利的,彈劾!

治家不嚴的,彈劾!

……

反正就這麼說吧,哪怕讓他們知道你隨地大小便,都不會放過。

幾乎一夜之間,御史臺成了最讓人忌憚的所在。

每一天都有官吏被御史臺扳倒,其中最多的一天,足足二十三人,被彈劾下獄。

不光是文官,武將也沒有逃得掉。

前面提到顧時被抓,他和楊憲勾結很深,已經被老朱處死。至於顧時的舊部,也被挖出了上百人。

面對此情此景,徐達也沒說什麼。

反正有罪就辦,用不著客氣。

身爲御史,執掌風憲,要的就是嚴於律己,鐵面無私。

不過嘛,爲了增強御史臺的效率,徐達又上書朱元璋,請求從軍中調一批人進來,充實御史臺,數量也不多,暫定五十人就行!

這項要求也得到了批覆,瞬間,一股強悍的力量,空降御史臺,直接躋身朝堂的核心位置。

整個大明朝,上上下下,所有官吏,無不惶恐駭然,最怕的事情,到底還是來了!

消息傳到了北平,張希孟都沒法按部就班講課,人們迫切希望張相公給解讀一下,這麼做,到底會有什麼後果?

“張相,是不是這麼說,從今往後,御史臺就歸武人執掌了?”方孝孺率先提出了疑問,他的膽子一向夠大,說話也直。

張希孟回答更乾脆,“沒有注意到嗎?徐達轉任御史大夫之前,已經卸去了大都督的職位。其他這些人,也都是卸去了軍中職務,專任御史。這叫武人執掌御史臺嗎?”

張希孟笑呵呵反問,方孝孺愕然,這自然不能算是武人執掌御史臺,只能算是有軍中經歷的人員,充實到了御史臺當中。

只能說,從今往後,御史的來源更加複雜,也可以說軍中將士,日後可以選擇的路也更多。

從現在的情況看,距離五代十國那種,武人柄國,殺文人如殺狗的情況,還有著天壤之別,或者說根本不是一回事。

“張相,那這些軍中之人,他們能擔負起御史職責嗎?”這是齊泰提的問題。

張希孟一笑,“我不知道御史具體需要什麼能力,我也不能給這批人擔保。但據我所知,軍中約束嚴格,有專門嚴查軍紀的將士,也有負責覈準後勤軍需的人才……論起對賬目的熟悉,他們之中的佼佼者,絕不會比文官差,甚至還會更加強悍一些?!?

原來不是一羣單純的武夫?。?

朝臣們的日子,算是沒救了。

黃子澄暗暗感嘆,隨即忙問道:“張相公,這一次讓魏國公執掌御史臺,又從軍中大批選拔人才,會給咱們大明帶來什麼變化?”

他這問題,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對啊,這麼大動干戈,到底要幹什麼呢?

張希孟淡淡一笑,“這個變化自然是深遠的,但是要我說,最立竿見影,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從今往後,會更加重視法律,一切都要按照國法辦事。約束百官,治理百姓,自然也包括按照規矩,繳納稅款!”

張希孟笑道:“原本有太多沒有詳細規定的事情,或者有規定,卻沒有人去執行的事情……從今往後,都會發生變化。一句話,對於當下的北平來說,一個創業發財的天賜良機到了。發展工商,富國裕民,就在當下!”

話說到了這裡,已經不能更明白了。

嚴查稅賦,整頓水師,改革御史臺……這一連串的動作,都是在爲了工商業的大發展做準備。

如果沒有嚴格的規矩,強悍的執法力量……貿然發展工商的結果,自然不免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狀態。

真要是那樣的話,百姓得不到什麼好處,大明朝混亂一片,那種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直到此時此刻,從上到下,從人員到法令,從原料到市場……幾乎是完完全全,都準備妥當了。

或許還會出些差錯,有些不周密的地方,但是也不會影響大局。

一句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張希孟的這一番解答,讓北平大學堂的師生們,倍感振奮。

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

只不過咱們是不是忽略點什麼?

比如咱們的燕王殿下?

這位可是被困太原好些日子了,大傢伙就沒什麼感受嗎?

是啊,有一段是沒見到燕王了……難怪會這麼安靜!

反正晉王朱棡也不會殺人,沒有朱棣添亂,咱們做事還方便些。

可憐的朱棣,就這麼被人無視了,哪怕是他的臥龍鳳雛,也沒心思管他了,李景隆和花煒也在琢磨著,他們可以乾點什麼。

不過有句話怎麼說來的,秦檜還有仨朋友。

朱棣也不是沒人關心……比如他還和張庶寧保持著書信聯繫,連著好些時候,都沒有回信。

張庶寧也只能想辦法打聽打聽,不過他沒有去詢問老爹張希孟,而是給夏知鳳寫了封信,然後以很輕描淡寫的語氣,提了提朱棣的事情。

然後不出意外,夏知鳳就告訴了師孃江楠,隨後又碰上了馬皇后。

那天老朱說那句孩子不聰明,要怪當孃的,馬皇后雖然立刻爆發了,但好歹也不甘心自己的娃,被別人比下去。

馬皇后經常跟江楠聊孩子的事,聰明過人的夏知鳳,很快就得到了馬皇后的疼愛。

“多好的孩子??!不像我們家的那些,都跟驢似的,就是不聽話!”

夏知鳳想了想,決定還是幫朱棣說點話吧,就算看在張庶寧的面子上也行??!

“皇后娘娘,我聽先生說過,身爲皇子,要有與衆不同的魄力。燕王朱棣就是很不錯的。”

“是嗎?”

馬皇后愣了一下,沒想到老四還有點好名聲,真是難得??!

“朱棣那孩子被他三哥困在了太原……老三也太不像話了,中書省的命令,老四也不過是協助辦案,他把氣撒在兄弟身上,這算什麼?”

事實證明,有些人說話,是比皇帝的聖旨還管用。

至少有這句話之後,朱標的密信就連夜送出去了。

老三,趕快放人,不然你要有麻煩了!

哪怕父皇的話,你都可以不在乎,可咱母后發話了,你只要還沒活夠,就趕快聽話吧!

接到密信的朱棡自然不敢怠慢,只能捏著鼻子,去釋放朱棣。

什麼沒撈著,還搭了這麼多天好飯好菜,朱棡簡直鬱悶透了。

只是他沒有料到,朱棣反而不怕了,“你要我走???休想!我堂堂燕王,被你隨便囚禁了,如果就這麼走了,我還要不要做人了?朱老三,我告訴你,你不給我賠償,不給我道歉,這事咱們沒完!”

朱棡眼珠子差點掉下來,“朱棣,我是好心放你,你還敢跟我?;??那好,你就待著!”

朱棣察言觀色,絲毫不怕,反而笑道:“你是那種網開一面的人嗎?別以爲我猜不到,準是有人看不下去了?是咱父皇?大哥?還是咱母后?”

當說到母后的時候,朱棡的眼神明顯飄動一下,朱棣忍不住狂喜,簡直樂瘋了!

“居然是母后!是母后!太好了!朱老三,你給我聽著,沒有一百萬兩,休想讓我離開。這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
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百色市| 都江堰市| 漳浦县| 阳西县| 周口市| 松原市| 萝北县| 化德县| 布尔津县| 定兴县| 灵台县| 卢氏县| 闻喜县| 深州市| 武邑县| 百色市| 东城区| 遂宁市| 微山县| 崇信县| SHOW| 滨州市| 常熟市| 渝北区| 万安县| 巧家县| 三门县| 鲁山县| 中卫市| 赣州市| 洛南县| 临海市| 白朗县| 新和县| 武山县| 来凤县| 天门市| 辰溪县| 怀集县|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