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

張子明抹了抹眼淚,從地上爬起來。

向四周看了看,嘿嘿笑道:“鄉親們,俺要動身進京了。俺這個院子,你們幫著照看一下,還有,就是俺那個兒子,他在江州,要是回來了,告訴他一聲,別讓他擔心。順便再勞煩大傢伙,給他一碗熱飯,別讓孩子餓著。”

四周的鄉親們紛紛點頭,全都記下了。

張子明這一輩子,也挺不容易的。

前半生算不得好,好不容易立下蓋世奇功,分到了田地,安定下來,偏偏孩子又不爭氣,現在算起來,也有十五六歲了,只能在城裡打工,當個學徒,實在是有愧老爹的期望。

“張老弟,你這回進京,見到了陛下,跟陛下說一聲,給孩子安排個好活兒,讓他也進衙門效力,這還不是陛下一句話的事情。”

張子明微微一怔,卻還是搖頭道:“他不是吃那碗飯的人,沒那個本事,勉強吃了,也會撐死的!行了,我要趕快上路,告辭了!”

張子明匆匆離開家,他此去京城,沿途都有驛站,馬匹車輛,衣食住行,全都安排妥當了,只要拿著請帖,就暢通無阻,而且全程免費。

不過張子明沒要什麼,他身體還好,可以走得動,每天吃飯,一飯一菜就夠了。他也沒什麼禮物,就背了大半袋小米,沿著大路,向京城進發。

同樣和他踏上進京之路的人,還不在少數。

這些人包含了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什麼樣的人都有……預計的總數,應該在千人以上。

老朱君臨天下十五年,要大辦一場。

有張希孟在,總不至於折騰來一千個老頭,一頓飯吃下來,只有八百回去,留下兩百,直接埋了。這種事情張希孟幹不出來的。

要正兒八經賞功臣,正人心,總結過去,暢想未來。

一場大型活動,要辦出價值來。

如果說洪武十年的閱兵,是爲了彰顯威勢,這一次就是地地道道,訴諸溫情了。

比如說小明王韓林兒,他由於坐船,進京速度很快,屬於第一批進京的。

他剛剛趕到,外務部尚書毛貴就來看他了。

“毛叔叔!”

韓林兒搶先開口,毛貴一怔,卻也笑了出來。

“總算是又見面了,你還好吧?”

毛貴讓韓林兒坐下,兩個人都恍如隔世。要不是這一次的情況特殊,毛貴斷然不能私下裡見韓林兒,韓林兒也沒有可能見到貴爲尚書的毛叔叔。

不過有了這一次,往後書信溝通,甚至互相拜訪,都變成了可能。

韓林兒道:“挺好的,我也結婚了,還生了個女娃,平時教教書,日子很安穩。”

毛貴點頭,“我都聽說了,據說伱還被評爲優秀教師,教出來的孩子成績很不錯,有十幾個考進復旦學堂?你有功啊!”

韓林兒臉色微紅,忙道:“毛叔叔,你也知道,自從劉叔叔起兵,和元廷來回廝殺,中原大地,飽受塗炭,百姓十不存一。是我們有負中原百姓,我們對不起他們。現在也不過是替過去贖罪罷了。”

毛貴怔了下,嘆道:“也不要這麼想,在那時候,能站出來,起兵反元,就已經很難得了。太師還特意跟我說過,這一次評選有功之人,不是選聖人,要抓大放小,要看主要的方面。太師一向高屋建瓴,這話說得公允啊!”

韓林兒稍微一愣,停頓了片刻,這才鼓足勇氣,“毛叔叔,太師怎麼說我爹?”

“首義有功,順天應人。”毛貴笑道:“太師的意思,是追授令尊華夏英雄稱號,授予勳章,並且在家鄉建造石像,作爲紀念,世代流傳。”

聽到這裡,韓林兒淚水涌動,再也忍不住了,居然雙膝跪倒,不斷磕頭。

“我就知道,我知道……太師胸襟,天下少有,大明囊括日月,更是遠超歷代,我真是何其有幸啊!”

不怪韓林兒如此激動,他能保住性命,不算太過稀奇,畢竟劉福通雖然死了,勢力猶存,哪怕爲了安撫人心,也是應該的。

畢竟南唐後主也沒有立刻就給弄死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當天下安穩之後,他們這種人,又往往是最早除掉的雜草害蟲。

偏偏這一次發放獎章,又把韓山童放在第一位,還請他進京。

這就是告訴所有人,大明朝確實不搞歷代的那一套,對待韓林兒,對待韓宋,大明問心無愧,理直氣壯。

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想法最好,就算有,也老實點,別自己找死。

韓林兒磕頭作響,好一會兒才從地上爬起來,對毛貴道:“毛叔叔,我,我打算去見張太師,向他道謝,你看行不?”

毛貴笑了,“這段時間進京的人不少,還都和你差不多,全都想見太師……這樣吧,我盡力安排,保證能讓你見到。”

韓林兒答應,他在館驛裡面,稍微翻看報紙,還真進京的人物不少,其中也不乏熟人。

比如關鐸,他就受命,進京領取勳章。

關鐸也是韓宋的舊臣,他當年統領北伐中路軍,玩了一個極限大迂迴。

從草原穿插過去,殺到了遼東,甚至越過鴨綠江,到達了高麗。

把他們走過的路線在地圖上畫出來,哪怕後世都要伸出大拇指,高喊一聲厲害!

此番關鐸進京,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而且關鐸也很有趣,他還帶了一本書,名字就叫《萬里遠征》,是記錄當初他們行走軌跡的,裡面詳細記錄韓宋北伐的過程,內容詳實,很有史學價值。

伴隨著關鐸進京,報紙連篇累牘報道,這本書還成了暢銷書,市面上討論極多,很是熱鬧。

除此之外,郭天敘和張天佑,也從鳳陽進京了。

和別人的風光無限不同,這倆貨就很尷尬了。當初他們欺負朱元璋,勾結外人,甚至郭天敘還垂涎過馬皇后……這麼多爛事加起來,都夠把他們千刀萬剮,切成碎片了。

不過老朱還算客氣,遇到了大事,居然能想起他們。

這倆傢伙也不知道是福星高照,還是黴運當頭……

朱元璋見了他們,直接就問道:“郭天敘,你可成家了?孩子怎麼樣?”

郭天敘臉色悽苦,“草民,草民娶了個寡婦,她帶著一個孩子,現在這孩子倒是長大成人,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孩子不孝,她,她動手打我!”郭天敘的聲音很低,帶著哭腔。

朱元璋看了看他,冷笑道:“一個繼子,還指望他對你如何?別忘了當初郭帥身體不好,你這個親兒子也沒有如何!這就是報應,你自己找的!”

郭天敘只能諾諾答應,不敢有絲毫反駁。

再說張天佑,他似乎更慘一點,在進京之前,他的妻子鬧離婚,已經回家另過了。

如果不出意外,他是要孤獨終老。

老朱看了看這倆蠢貨……也看開了,當初他們高高在上,根本瞧不起自己,二十年之後,自己執掌天下,九五至尊。

這倆人已經垂垂老矣,晚景淒涼。

或許這個結果,比殺了他們要殘忍得多。

“告訴你們,這次進京,也是追授郭帥勳章,你們代爲領取,不要以爲進京一次,就有什麼不同,可以爲所欲爲,聽懂了沒有?”

郭天敘連連點頭,“懂,草民懂了!草民自找的,都是咎由自取……”

老朱哼了一聲,就讓他們滾蛋了。

這倆玩意,就是身上的盲腸,不能沒有,看多了又要發炎。

還是找點高興的事吧!

比如說李善長已經乘船到了應天,按理說他的距離最遠,進京不方便。

但是走海路,坐快船,還跑到了許多人的前面。

這些年大明的航海造船技術,飛速發展。

值得一提,由於大明疆域遼闊,佔有了許多絕佳的原料產地,船隻造得又快又好,航速運量,都突飛猛進。

老李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就到了應天。

他下船之後,神采奕奕,絲毫看不出疲憊。

甚至卸去了繁雜的朝政之後,老李這人有點重新找回青春了。

畢竟在高麗可比在大明輕鬆多了,至少沒有一個姓張的在身邊盯著。

“我說李兄,高麗的情況如何?眼下高麗國王尚在,你這個韓國公遲遲沒法轉正,是不是有點遺憾啊?”

張希孟笑呵呵道。

李善長黑著一張臉,冷哼道:“要不是你逼著老夫安排二十萬人種甘蔗,我早就動手了!”

張希孟笑道:“那是陛下要的,說實話,要不是我幫著周旋,陛下想要五十萬!”

李善長一怔,隨即冷笑,也不管是真是假了,反正他久不在朝中,也無所謂了。

“時至今日,高麗確實是瓜熟蒂落,我就求你張太師,無論如何,不要從中作梗,算老夫求你了!”

張希孟含笑點頭,“李兄放心,咱們這麼多年的交情,我不會再坑你了。”

只是張希孟也不知道,此刻的高麗,正有一夥人在醞釀著行動。

爲首有個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叫張東。

“實不相瞞,我爹當年一人奪一城,現在輪到我了。高麗國王,風雨飄搖,咱們殺進去,奪了鳥位,讓朝廷封咱一個高麗王,也是不錯的。”

跟在張東身邊的一羣海商,紛紛點頭,“既然張少爺老子英雄兒好漢,俺們都跟你幹了!”

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
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玉环县| 德钦县| 龙岩市| 稻城县| 师宗县| 白水县| 武功县| 墨竹工卡县| 宁安市| 九台市| 临泽县| 旺苍县| 延津县| 柏乡县| 高碑店市| 波密县| 清河县| 黄浦区| 灵石县| 普兰店市| 岳阳市| 旬邑县| 友谊县| 上思县| 应城市| 丰都县| 乡城县| 城固县| 鄂温| 漾濞| 东方市| 浦县| 于都县| 乌什县| 太康县| 阜宁县| 那曲县| 扎赉特旗| 呼图壁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