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

“這個吳大頭竟然那麼厲害?咱們手下的人都不是對手?”劉福通十分驚訝,他摩拳擦掌,倒是想去碰碰。咱的功夫也不錯,正好跟姓吳的較量較量,看看誰纔是真正的好漢子。

毛貴咧嘴苦笑,“太保,吳百戶根本就沒跟他們打。”

“什麼意思?”劉福通驚訝道:“他們不都認輸了?怎麼會沒打?”

毛貴無奈解釋,吳大頭見比試的人多,他哪有本事打得過,但是咱也不能丟了格調……老吳就公佈了一條,想比武行,但是咱這雙拳頭太值錢了,蒙古人都稱我是天下第一紅賊,你們想比試,就要先回答一個問題,你們到底是爲什麼從軍的……回答的合理,咱就跟你比,不合理,就算殺了俺,俺也不比。

自從這個條件提出之後,要麼是回答不滿意的,老吳懶得跟你動手,要麼就是讓老吳說服,五體投地,連比都不用比的,直接認輸了。

聽到這個結果之後,劉福通也愣了,奶奶的,自己要是去了,估計也要吃虧啊!

“朱重八從哪挑出這麼個鬼才,你說他怎麼找到的?”

毛貴簡直不知道說什麼好,當初他不願意跟著趙均用,結果投靠了劉福通,現在想想,如果當初選擇跟著趙均用南下,也不知道會不會成爲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大將,貌似也沒有什麼不好……

毛貴趕緊甩頭,可不能胡思亂想了。

“太保,其實卑職也看清楚了,朱元璋以均田爲旗號,的確籠絡了不少人心。太保要想跟朱元璋鬥,就要打出咱們的旗號?”

劉福通虎坐太師椅上,皺著眉頭道:“我不是說了,要北伐元韃子嗎?還不夠嗎?”

“不夠!卑職琢磨著,要把勢頭造起來,不光是咱們,還有高郵的張士誠,徐壽輝,自然也算上朱元璋,要大傢伙齊心協力,北伐大元,一起出力。”

劉福通一怔,隨即搖頭道:“他們纔不會真心北伐,更不會聽咱們的號令,你把事情想簡單了。”

毛貴同樣笑道:“太保,要的就是這個!他們若是不敢響應北伐,那就代表他們所講都是假的,是騙人的,那朱元璋又如何籠絡人心呢?”

劉福通怔了好一會兒,突然抓著鬍鬚,放聲大笑,“好,這招好!連抗元的心都沒有,還吹什麼再造乾坤啊!對了,朱元璋現在還沒有稱王吧?”

毛貴道:“據說是打算稱元帥,此人倒也穩健。”

劉福通鼻子一哼,什麼穩健,說來說去,還是沒有膽魄,沒有擔當。

“這樣吧,我封他一個元帥。”劉福通想著要封什麼的時候,又想起兩個人,郭天敘和張天佑!

郭子興死後,這倆人竟然沒有投靠朱元璋,而是歸附了韓宋。

劉福通當然也不會怎麼看重這倆人,要不是吳大頭這事,他或許早都忘了這倆人,既然如此,就別怪俺給你姓朱的一點眼藥了。

“傳我的命令,封郭天敘爲都元帥,張天佑爲右副元帥,朱元璋爲左副元帥。讓他們統領淮西紅巾,北上會盟,共同北伐元廷!”

劉福通出招了,而且還打出了兩張牌,一個是北伐,一個是郭天敘,就看你姓朱的怎麼接招?

……

“先生,那些元兵俘虜上了聯名血書。”

張希孟不解其意,伸手從郭英手裡接過血書,隨口道:“是想要放回去嗎?”

郭英苦兮兮搖頭,“不是,他們是不想用來交換,要,要留在咱們這邊!”

這下子把張希孟也給弄愣了,他翻開了血書,看了一會兒,這才弄明白。原來朱元璋不是說了,可以接受交還,一百個也行,一千個也行。

結果這邊爲了換回吳大頭,就下令準備俘虜……結果預想之中,踴躍要求,急著回到大元的懷抱沒有發生。

正好相反,許多俘虜竟然上了血書,無論如何,他們也不想被放回去,都願意留在朱家軍這邊,哪怕讓他們種地也行!

張希孟見事情反常,也不免去了解情況。

很快張希孟就知道了元兵俘虜所想:高郵一敗,東南漕運幾乎斷絕,現在的大都,要拿金子,銀子來買糧食,一石一兩銀子,往後還會暴漲。

他們這些被俘的人,回去了也沒有優待,想要吃飽肚子,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留在朱家軍這邊,目前俘虜主要是參與夏收,幫著百姓播種,還有興修水利……不管幹哪樣活兒,還都能吃飽!

尤其是給老百姓夏收,家家戶戶都存了不老少糧食,百姓們還是善良的,儘管他們知道這些人都是俘虜,沒幹過什麼好事,但是他們現在老老實實替自家幹活,累得渾身汗水,不給一頓飽飯說不過去。

蒸大饅頭,煮麪條,有的百姓往麪湯裡打幾個荷包蛋,有的人加了菜葉,倒了點小磨香油,弄得色香味俱全。

這幫俘虜都哭了,他們在軍中也吃不著這麼好的伙食啊!

乾脆就在朱家軍這邊幹活算了。

如果上位開恩,也給他們一塊土地,讓他們安頓下來,這輩子把一條命賣給姓朱的,也值了!

大傢伙是真不願意回去,可偏偏吳大頭又不能不管。

張希孟都急了,“要不這樣,我給你們路費,咱們先把吳大頭換回來,然後你們再逃回來?”

俘虜一聽,全都搖頭。

別開玩笑了,我們身上要是有錢,保證會被搶走的。

“經歷,我們送回去,肯定會被貶爲奴僕,直接發配西域草原,這輩子就完了!”

俘虜們哭哭啼啼,張希孟也是無可奈何。

難道老吳就不管了?

正在張希孟焦急的時候,消息終於送來了,吳大頭竟然從元軍的手裡逃脫了!

“嚯!好本事啊!”張希孟一拍大腿,興匆匆問道:“那,那他什麼時候能回來?”

郭英又搖頭了,“先生,他回來是回來的,但是卻被劉福通的人給抓走了。”

“什麼?”

郭英道:“他是渡黃河南下的,在路上經過劉福通的地盤……這個姓劉的不講道義,直接把老吳給抓了!先生,我看咱們該去要人!如果劉福通不答應,咱們跟他沒完!無論如何,要把老吳救出來!”

“等等!”

張希孟擺手,竟然是劉福通出手了,這事情就有意思了。

吳大頭是個很典型名望遠遠超過實際影響力的人。

怎麼形容呢?

舉個恨不恰當的例子,就有點類似禰衡,他頂著名士的頭銜,到處罵人,你討厭他,卻又不能隨便殺了,不然就會留下罵名。結果只有送給黃祖那個憨憨,借他的手殺人。

吳大頭雖然和禰衡是兩個極端,但是殺他也是一樣的,沒什麼收益,反而會壞了名聲,以劉福通的智商,他應該不會犯傻。

老吳暫時還是安全的,那就不用急著拿人去交換了。

張希孟長長鬆了口氣,跑去見朱元璋了,讓老朱也鬆口氣,順便商量一下,要怎麼對付劉福通。

張希孟趕來的時候,正好是朱元璋扶著夫人走了一圈,這一圈下來,他又要攙扶著馬氏,又要全神貫注即將出生的孩子,走得最慢,偏偏最是勞心傷神,汗透衣衫,疲憊不堪。

聽張希孟說完,老朱兩眼望著空,斜倚著座位,還把一隻腳踩在椅子上,毫無形象可言。反正跟張希孟也不用端著。

老朱思索了一會兒道:“劉福通最早舉起義旗,此人堪稱梟雄啊!日後怕會是咱的勁敵!”

張希孟微笑道:“主公,劉福通不斷張羅北伐,要是他能順利打進大都,倒真的是一個勁敵,如果打不進去,他不過是爲主公前驅罷了!”

朱元璋忽的坐起,沉聲道:“先生,元廷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就是個四面透風的破房子,一個吳大頭都能讓他們雞飛狗跳,劉福通還滅不了元廷?”

張希孟搖頭,“主公,氣數已盡和壽終正寢還不是一回事。更何況元廷的兵馬雖然沒有,各地的地主武裝尚在,其中也有一些佼佼者。他們未必替大元朝賣命,但是保全自家的榮華富貴,還是很上心的。相比下來,劉福通的底蘊不夠,根基不穩。他要是老老實實修明內政,積蓄實力,或許還有機會。如果急著跟元廷拼命,他的下場多半不會好。只不過正好藉著他的手,削弱元廷,日後主公北伐,也會輕鬆許多!”

朱元璋眉頭抖動,審視著張希孟的這番判斷,總體上他是認同的,但是老朱也有一番考慮,不管怎麼養,劉福通的勢頭都不可小覷。

“劉福通擁立小明王,大勢已成,和他相比,咱們還是差了一些,咱必須趕快拿下集慶才行!不能再等了!”

張希孟也表示贊同,經過短暫整軍,朱家軍已經有了一些眉目,尤其是主力已經從江北調了過來,此刻的朱家軍主力七萬人,還不算水師。

可謂是兵強馬壯,將星雲集。

“傳令,讓常遇春領兵三千,以爲前鋒,兵進太平!”

太平路緊挨著集慶路,治所在當塗,而在太平路境內,有一個最緊要的所在,叫做採石,又名牛渚!

當年隋朝大將韓擒虎就是襲佔採石,滅了陳,終結了南北朝。

南宋的時候,虞允文也曾經在採石擊敗了金軍,保住了江南半壁。

這座古戰場,又要再一次見證王朝興衰起落……

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
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兰考县| 正镶白旗| 南投县| 宁化县| 陈巴尔虎旗| 翁源县| 彭泽县| 财经| 石城县| 康定县| 天门市| 绥棱县| 三台县| 福建省| 新绛县| 蒲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辽宁省| 双桥区| 平定县| 屏山县| 台南市| 北票市| 仙游县| 桐乡市| 沁阳市| 和政县| 辽源市| 乐清市| 金华市| 黎川县| 马山县| 大理市| 政和县| 普兰店市| 三门峡市| 通渭县| 宜丰县| 综艺|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