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

西風漫卷,旗幟飄揚,李文忠坐在馬背上,身上披著厚厚的戰(zhàn)襖,頭盔垂下來的狗皮外沿,護住了耳朵和脖子。

同他一樣,明軍將士,從頭到腳,都被包裹嚴實,手裡持著刀槍,隊伍之中,有火槍,野戰(zhàn)炮,可謂是武裝到了極致。

這也是李文忠他們敢於橫掃遼東的本錢所在。

從洪武七年,到洪武九年秋,差不多有兩年半的時間,大明朝堂相對平穩(wěn),沒有什麼大的動靜。

但也僅僅是從應(yīng)天來看,如果放眼全國,毫不誇張講,變化就一天沒有停止過。

越國公胡大海督修五千裡烽火臺,從山海關(guān),一直延伸到大同,等於給大明的北疆加了一道預(yù)警線。

每逢秋冬之時,烽火燃燒,狼煙四起。

北元的兵馬不時南下劫掠,他們攻擊烽火臺,搶掠百姓,劫掠人口,簡直像是一羣蝗蟲,無惡不作,無物不搶。

同樣的,朱文正,李文忠,還有許多將領(lǐng),則是果斷領(lǐng)兵,予以還擊。

他們甚至效仿藍玉,選派精銳騎兵,直接深入草原,放火燒燬北元的帳篷,果斷驅(qū)逐北元部落,逼得他們大步北退。

經(jīng)過兩年多的較量,朱文正和李文忠手上的精銳騎兵已經(jīng)達到了三萬出頭。

要知道明軍剛剛光復(fù)北平的時候,手上能集結(jié)的騎兵,也就一萬多人罷了,其餘只能算是騎馬步兵。

現(xiàn)在僅僅是精銳的職業(yè)鐵騎,就有三萬多人!

在騎兵暴漲的背後,是大批的步兵,老兵,離開了軍營……但是這些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解甲歸田,回到了鄉(xiāng)下。

數(shù)以萬計的老兵,被安排在了燕雲(yún)之地。

一座座烽火臺,一個個堡壘墩臺,鄉(xiāng)村鎮(zhèn)子,乃至軍屯田莊……都有老兵的身影。

忙活這些事情的人,正是太子朱標。

在這個龐大的國家裡,最重要的事情永遠不是朝廷的精明決策,而是地方上踏踏實實的執(zhí)行落實。

而偏偏這些事情又不是那麼起眼,很多人都懶得著墨。

比如張希孟在北平的時候,定下了修建烽火臺的要求,然後他回京了,烽火臺就修成了?想什麼呢?

好幾千裡,需要考察位置,運輸建材,安排人手。

胡大海沒日沒夜忙活,也僅僅是初具規(guī)模罷了。

再比如說劃分行省,也似乎是一聲令下,就已經(jīng)順利完成。事實當然不是如此,圍著每一個行省的邊界走一圈,那也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而且界限劃清楚了,還要重新建立黃冊,編戶齊民,針對稅收的魚鱗冊,還要重新安排糧長,規(guī)劃路線。

然後新劃定的行省,還要興建官署,安排人員,他們要對下面的人口土地,稅收刑名,建立起管理秩序……

凡此種種,簡直瑣碎到了極致。

朝廷的政令需要一級一級傳達,下面的事情需要層層報告……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中書省忙得昏天黑地。

李善長那麼能耐的一個人,竟然都有點招架不住。

他不得不奏請朱元璋,給胡惟庸加了參政銜,然後將超過半數(shù)的公務(wù),分給了汪廣洋和胡惟庸,可即便如此,老頭子的皺紋也一天比一天深。

張希孟這邊同樣不輕鬆,他給門下省謀到了巨大的權(quán)柄。

但僅僅是給百官建立檔案,就一直忙活到了現(xiàn)在,還僅僅是八成而已。

不是下面人怠惰,實在是忙不過來。

原本存在吏部的檔案,僅僅包括九品十八級,非正式官吏,根本不在其中。武將也不歸他們管,更不要說拱衛(wèi)司這些衙門了。

到了張希孟這裡,不得不悉數(shù)收回,同時還要把十倍數(shù)量的書吏納入其中,武將也要管過來,甚至各級學(xué)堂,表現(xiàn)突出的學(xué)生,都要歸入門下省的卷宗裡。

劉伯溫,姚廣孝,這都是多大本事的人,面對如此浩大的工程,他們也只能徒呼奈何,除了拿出愚公移山的勁兒,別的辦法是一點也沒有。

別忘了,張希孟還要負責修史。

浩如煙海的史料,內(nèi)容複雜無比。

雖說下面有一堆大家名儒,張希孟依舊忙得不可開交。

而且這還不算最麻煩的,張希孟從朱元璋手裡忽悠來了幾百萬兩金銀,要投資船廠,要對外航海,探查海外的情況。

船隊出去,哪怕到最近的琉球、倭國,也要幾個月時間。

沒有足夠的前置作業(yè),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說,這兩年多,基本上都是在繁雜而瑣碎的忙碌中度過的。

張希孟如此,朱元璋如此,大明王朝也是如此。

幸運的是,到了今天,也差不多開始收穫了。

朱標回京之後,除了早晚去朱元璋那邊問安,多數(shù)的時間,就是到張希孟這邊,看看國史館修書,瞭解下門下省的卷宗整理情況。

另外還有針對百官的考評,就在今年到明年上半年,也就是朱元璋御極十年之前,要完成一次規(guī)模龐大的考試。

所有官吏,自上而下,挨個過關(guān)!

包括張希孟在內(nèi),都要寫一份自我剖析,然後交給朱元璋。讓老朱決定他的去留。

如果朱元璋一時生氣,那麼完蛋了,張希孟就只能乖乖滾蛋。

這玩意的恐怖程度,簡直比封神榜還嚇人幾倍。

文武官吏,誰也跑不掉。

朱標看著都覺得頭皮發(fā)麻,不寒而慄。

“先生,我剛剛查閱了北平官吏的情況,這裡面說有三成以上,是元廷遺留的舊官,以我的瞭解,只怕還要更多,應(yīng)該有四成,這裡面還有不少私自改名的。”

張希孟並不意外,眼下既沒有國家反詐,又沒有人臉識別,那些元廷老吏,換個身份,到別的縣,重新考個身份出來,根本沒有難度。

還有,原本元廷的控制就不嚴密,卷宗檔案,亂七八糟,現(xiàn)在大明立國,花了這麼長時間,也就是初步建立起來一套體系而已。

“此前門下省的考評,都只能是小打小鬧,沒有觸動要害,殿下知道是爲了什麼嗎?”張希孟笑呵呵問道。

朱標怔了怔,他說道:“先生,弟子說的不一定對啊,我以爲先生的意思,應(yīng)該是先要有一個國家體統(tǒng),有個框架,然後才能勵精圖治,治理更好!”

張希孟含笑道:“沒錯,看起來殿下這些年,確實悟到了不少治國的妙招啊!”

朱標臉上泛紅,“先生謬讚了,其實弟子還是糊塗著,也不知道該從那裡下手。”

“然後你就放出了燕王,讓他攪亂一池春水!”張希孟又把話題轉(zhuǎn)到了朱棣身上,朱標越發(fā)尷尬,臉上發(fā)燒,“先生休要責怪,弟子,弟子這麼幹,確實不像個好哥哥,弟子慚愧!”

張希孟笑道:“你慚愧什麼!朱棣是藩王,朱樉、朱棡都是,你要當上了皇帝,坐上了龍椅,還能處處念著兄弟情,把國事都耽誤了?說到底,大傢伙都扮演著各自角色,都是大明王朝的磚瓦罷了。”

張希孟道:“不過根據(jù)我得到的消息,燕王朱棣這回弄出來的動靜有點大!”

朱標下意識一怔,因爲張希孟說大,那就一定很大,而且還是大得沒邊那種。

“先生,他,他處置了官吏,還是殺了豪強?又或者惹了什麼大簍子?”朱標的心怦怦亂跳,他覺得自己草率了,主要是低估了朱老四的能耐。

“他給李文忠和朱文正下了嚴令,讓他們倆督兵攻下遼陽,光復(fù)遼東。如果做不到,就要殺頭!”

“什麼?”

朱標都傻了,“誰給他的膽子啊?一個是堂兄,一個是表兄,而且都是軍中大將,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朱棣毛都沒長齊,敢號令他們,還敢喊打喊殺,這小子瘋了?

“先生,我,我現(xiàn)在就給他們寫信,解釋這事。四弟實在是太荒唐了!”

張希孟忍不住一笑,“殿下,我覺得你該想的是,萬一打贏了,這功勞怎麼算?”

朱標怔住了,怎麼算?

他怎麼知道怎麼算!

“先生,這幾年囤積糧草,探查軍情,安排兵馬,乃至修烽火臺,可都是早就按部就班準備的,老四能有什麼功勞!”

張希孟大笑,“可他下了出兵命令啊!”

朱標瞬間瞠目結(jié)舌,簡直無言以對,剛想想張希孟請教,只見張希孟連連搖頭,“這是你們的家事,我可管不了,自己想辦法去!”

朱標真爲難了,一連好幾天,都沒有睡好覺,他盯著兵部那邊的消息,既盼著前方的捷報,又擔心不知道怎麼善後。

可是不管他怎麼忐忑,前方的戰(zhàn)局卻不是朱標能左右的。

李文忠急行軍,只用了半個月的功夫,就殺到了遼陽城外,與此同時,在義州等地盤踞的關(guān)鐸所部,也殺了上來。

而關(guān)鐸軍的前鋒,居然也是老朋友,正是大將張定邊。

這位一口長刀,所向披靡,這是個能讓常遇春汗顏的猛士。

遼東元軍,何德何能,竟然能享受到這個福氣!

隨後的事情就簡單了,明軍長驅(qū)直入,分進合擊,一個個的城市光復(fù),前後一個月的光景,明軍拓土兩千裡,招降蒙古、女真諸部,總計二十萬帳,遼東大部平定。

這一日朱棣剛剛抵達北平第十天,一個巨大的餡餅,砸到了他的頭上。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啊!殿下旗開得勝,一道命令,就拿下了遼東啊!”

朱棣眼珠子眨巴了幾下,這是真的嗎?怎麼跟做夢似的?

花煒還攛掇他,趕快向應(yīng)天報捷吧!

朱棣下意識摸了摸屁股,他把朱文正和李文忠寫在了前面,自己署名第三位,然後才蓋上了北平留守司的大印。

“只要不打屁股就行了!”

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guān)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zhàn)鼓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wèi)出動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zhàn)場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yǎng)儲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tǒng)拖不得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nèi)鬥果然開始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一百八十章 統(tǒng)一思想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tǒng)一貨幣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yīng)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zhí)珟煹母哒?/a>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zhàn)李相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fù)興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zhí)珟煹母哒?/a>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xué)堂的人樣子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
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guān)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zhàn)鼓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wèi)出動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zhàn)場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yǎng)儲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tǒng)拖不得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nèi)鬥果然開始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一百八十章 統(tǒng)一思想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tǒng)一貨幣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yīng)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zhí)珟煹母哒?/a>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zhàn)李相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fù)興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zhí)珟煹母哒?/a>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xué)堂的人樣子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安多县| 白玉县| 海南省| 大足县| 湟源县| 平邑县| 兴城市| 牟定县| 宜兰市| 上思县| 保山市| 札达县| 青铜峡市| 土默特右旗| 新郑市| 博湖县| 石台县| 双城市| 东光县| 南投市| 卓资县| 湟中县| 石景山区| 阿城市| 万山特区| 凤凰县| 永德县| 云林县| 陇川县| 五原县| 南阳市| 呼图壁县| 伊通| 昆山市| 凉城县| 伊通| 桂平市| 芜湖县| 克山县|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