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

劉三吾踉蹌著離去,朱元璋衝著他的背影,冷哼了一聲,“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總還是心存僥倖?!?

張希孟笑道:“主公,何真是小吏出身,管鹽務的官,劉三吾兩個兄長死在了義軍手裡,心中排斥義軍,也不奇怪。而且他們在嶺南好幾年了,不瞭解中原變化,也是情有可原。”

“還是不瞭解咱的手段??!”老朱哼道:“那就讓他們知道知道!”

朱元璋氣勢洶洶,直接讓人,叫來了兩員大將。

一個是朱亮祖,一個周德興。

老朱看了一眼他們,隨即道:“咱讓你們陳兵梅嶺,虎視嶺南,做得如何?”

朱亮祖搶先一步,躬身道:“回上位的話,臣已經練兵完畢,又買通線人,盡得嶺南虛實,此去必定一戰成功,請上位放心!”

朱元璋這才微微點頭,卻又道:“朱亮祖,你是剛剛纔升任指揮使吧?”

朱亮祖立刻點頭,“就在湖口破敵之後,臣僥倖立了點功勞,又承蒙上位恩典,才讓臣當上了指揮使,還授予臣南下討賊的重任,臣銘感五內,恨不能以死相報。”

朱亮祖說得情真意切,老朱卻是微微搖頭,朱亮祖這人能打是真的,但他的毛病也顯而易見,作爲元廷舊將,朱亮祖貪婪,弒殺,任人唯親,小毛病一堆……

如果放任下去,肯定會出大事的。

放在以往,朱元璋多半不會在乎這些。

用朱亮祖,就是用他的驍勇善戰,以後出了事情,按律辦事就是了。

但是這些年下來,朱元璋真的受到了張希孟的影響,尤其是前不久張希孟對虞家用的手段,四兩撥千斤,當真是有名臣風範。

臣子都這麼厲害了,自己這個上位也不能太差了。

“朱亮祖,咱遲遲不願意提拔你,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這人舊習未改,每當咱把你的名字填上,就有種種消息傳來,不得不把你劃去?!?

朱元璋說著,從懷裡拿出了一摞小紙片,遞給了朱亮祖。

朱亮祖瞪大眼睛,眼神之中都是惶恐,難道自己乾的事情,朱元璋都知道了?想到這裡,他的手竟然不自覺顫抖。

“上位……”

“拿回去看!”朱元璋沉聲道:“咱不給你升官,並非因爲你是元廷降將,你懂嗎?”Μ.八七七.ο

朱亮祖汗流浹背,立刻道:“臣明白,臣慚愧?!?

老朱哼道:“你還是不懂!咱的意思是他日咱辦你,也不會因爲你的功勞,就心慈手軟!懂了嗎?”

朱亮祖渾身一振,他當然明白了,不論賞罰,朱元璋都有一條標準,並非因爲感情因素。

國法昭彰,誰敢違法,當然不饒!

“上位,臣,臣明白了……此番用兵,臣必定會小心仔細,不會殘害百姓,濫殺無辜,也不會貪污錢財,天日可鑑!”

朱元璋這才點頭,“咱也不要求別的,每逢大事,你就看看咱剛給你的紙條,再捫心自問,要作何選擇就是了?!?

朱亮祖連忙答應,一顆心都差點跳出來。

朱元璋這個老大,果然不是元廷那種糊塗官可比……明察秋毫,神目如電!

朱亮祖暗暗搖頭,回到了軍營,他環顧四周,見確實沒人,這才低頭,看了看牀上,足足兩個箱子,都是嶺南豪強送來的禮物。

他現在需要靠著這幫人提供道路,收禮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有這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拿了人家這麼多錢,就不能不辦事。

國法無情!

功勞再大,也沒有用。

朱亮祖咬了咬牙,終於俯身,把箱子推出來,就擺在面前。

他凝視了好半天,這裡面可都是金銀財寶,足夠花幾輩子的了。

但,但問題是收了這些錢,還能活幾輩子嗎?

朱亮祖猶豫了再三,幾次站起,復又坐下。沉甸甸的黃白之物,真是抓人的心。一直糾結到了半夜。

他才一橫心,取來紙筆,寫上封條,把箱子封起來。

拿慣了刀劍的手,捏著薄薄的封條,竟然微微顫抖起來,好在最後,到底是貼上了,只不過後背已經溼透了。

朱亮祖坐在了箱子上,呼呼喘息,彷彿經過了一場鏖戰似的。

從今往後,收到的所有禮物,悉數登記封存,而後交給吳王……再有,等平定了嶺南,務必請求領兵北上,免得把自己牽涉進去。

轉過天,朱亮祖領兵南下,直接殺入了南雄路,與此同時,周德興也率領兵馬,進入韶州路。

朱家軍正式進軍嶺南。

坦白講,朱亮祖和周德興,都只能算是二三流將領,遠不到一流名將的程度,更算不得帥才。

可即便如此,也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

只用了七天時間,朱亮祖就輕易攻下了南雄,搶佔了進入嶺南的門戶……隨即他馬不停蹄,直取循州。

兵貴神速,就是一個字:快!

他的兵馬進入循州之後,同何真的部下連戰連捷,高歌猛進。

“先生,看樣子咱還是高估了何真,這傢伙比想象的還要弱啊!”老朱捏著厚厚一摞捷報,都有點麻木了。

張希孟笑著點頭,他並不意外。

天下大亂之後,嶺南也和其他地方一樣,義軍四起,元廷統治崩潰。何真作爲地主豪強的代表,最終擊敗紅巾,又和絕大多數地主武裝一樣,選擇投靠元廷,當他的忠臣孝子。

類似的操作,在張士誠身上有過,在方國珍身上也有過。

何真也不外如是。

但是他還是脫離不了嶺南大區的優秀匹配機制,整體實力還是相當菜。

根本不值一提。

果不其然,朱亮祖殺入嶺南一個月,就已經兵臨惠州何真的起家之地!

嶺南的兵馬都被朱亮祖殺蒙了,只要聽說朱亮祖來了,就立刻潰散,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望風而逃。

身在廣州的何真,戰戰兢兢,夜不能寐。

“先生救我??!”

何真見了劉三吾,迫不及待哀求。

這段時間,他明顯變得消瘦起來,眼睛突出,顴骨高高的,神情十分憔悴。

張希孟要立馬廣州第一峰,氣得何真暴跳如雷,還大罵劉三吾無能,下令把劉三吾看管起來。

可隨著戰事越發糟糕,何真總算明白了,張希孟不是在跟他開玩笑。

生死關頭,全在他一念之間了。

“先生,你看這樣行不?我自願去掉元廷江西福建行省左丞的官職,接受吳王冊封,只要讓我繼續鎮守嶺南就好。不然,我,我願意退守惠州之地?!?

劉三吾哭笑不得,“左丞是否覺得,放棄了南越王,是很大讓步?吳王會答應?”

何真一怔,隨即脫口而出道:“張士誠便是如此!”

劉三吾仰天大笑,真沒有看出來,泰山壓頂,這傢伙竟然這麼愚蠢!

“張士誠在高郵,大破脫脫百萬大軍,他手上又有蘇州之地,幾十萬兵馬。就連吳王也不敢說一下子能夠吞併下來。左丞捫心自問,比之張士誠,何如?”

你比得上張士誠嗎?

比得上嗎?

何真愕然心驚,傻傻看著劉三吾,從這位的嘴角上,只看到了淡淡的嘲諷。何真的心彷彿被刺痛了一下,他豁然站起,竟然轉身向後,踉蹌而去。

這位也算是一方諸侯,但是在這一刻,顯得格外脆弱,朱家軍對他就是降維打擊。

何真躲在自己的房間,放聲大哭。

他這一哭,算是徹底把軍心哭散了,就連他的夫人都受不了了。

“汝爲男子漢大丈夫,事到臨頭,竟然不如婦人乾脆?”

何真看著妻子,無可奈何道:“我豈不知大勢如此,但數年榮華富貴,如何能等閒棄之?且不說別人,便是你們,又該何去何從?”

夫人看了看他,冷笑道:“我年輕美貌,用不著老爺擔心。不過是一個行省左丞夫人罷了,我無所謂誰來當左丞!姓何姓朱,沒什麼差別,興許姓朱的更厲害呢!”

“你!”

何真被氣得險些昏倒,咬著牙道:“你,你怎麼可以如此不守婦道?”

夫人更加忍不住笑了,“我是不守婦道,可老爺就守了臣節嗎?你沒有那個本事,又何必爲難婦人!”

“我……我不是不敢嗎!”

何真說完,一頭扎進了夫人的懷裡,嚎啕大哭,夫人兩次想要推他,卻是哭聲更大了。

他的種種醜態,不出意外,悉數被人傳出去,繪聲繪色,加了十倍不止。第二天就有人從城中逃出,去投靠朱亮祖。

隨後各地的豪強也動了起來,出錢出力,給朱亮祖運送糧草,自然而然,還包括了許多金銀財寶。

面對這些東西,朱亮祖一律封存,準備呈給朱元璋了事。

多謝上位提前點醒,不然真的要陷進去了。

這樣的日子只持續了五天,何真就開城投降,嶺南之地,落入了朱家軍的手裡。

戰鬥過程,乏善可陳,將來寫到史書上,也就是一句:上遣亮祖入嶺南,何真降,廣州定。

僅此而已,不會更多了。

但是面對這個結果,朱元璋竟然顯得格外激動。

“張先生,咱的外祖父就在崖山戰鬥過!咱這就要去親眼看看崖山戰場了!”朱元璋感慨萬千,“張先生,大宋亡於此,咱們這一國,可能興於此嗎?”

張希孟毫不猶豫道:“一定!臣已經看到了!”

爲您提供大神青史盡成灰的大明第一臣最快更新

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十二章 示兒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十八章 不屈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
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十二章 示兒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十八章 不屈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凉山| 盐山县| 孙吴县| 德江县| 长武县| 惠东县| 淅川县| 淄博市| 泰宁县| 阿坝县| 大田县| 洛隆县| 马山县| 阿合奇县| 澎湖县| 丹棱县| 安吉县| 龙里县| 富阳市| 双牌县| 陵川县| 岚皋县| 普洱| 太仓市| 南昌市| 新野县| 苏尼特右旗| 江口县| 沙田区| 南江县| 樟树市| 江源县| 烟台市| 安溪县| 县级市| 电白县| 武鸣县| 鹤庆县| 得荣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