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

馮國用聽對方自報家門,竟然是北伐西路軍,便道:“論起來,傅友德傅指揮使,也是北伐軍將領,如今正在我的麾下。不知道你尊姓大名,能不能告知一二。”

對方怔了良久,才道:“我叫李喜喜,縱然原來有些名氣,投降了李思齊,當了元廷走狗,也早把老臉丟光了,馮大都督不必在意。”

馮國用哪能不在意啊!

這個李喜喜,可是傅友德經常掛在嘴邊的,算是劉福通手下悍將之一。

當初李武和崔德率先殺進關中,隨即李喜喜引兵救援,傅友德那等人物,也只配給李喜喜當手下。

後來他們遭到伏擊,損失慘重,李喜喜帶著傅友德逃入了巴蜀。

按照原本的歷史,李喜喜會投靠陳友諒,而傅友德後來歸順了朱元璋,成爲老朱手下的悍將。

不過在這時候,歷史出現了偏差。

李喜喜在投奔陳友諒的路上,偶然聽說了朱元璋的動向,還拿到了一篇文章,講什麼中華三次崛起,言之鑿鑿,說什麼華夏必勝,萬民必勝。

一篇文章,看得李喜喜心潮澎湃,又很不是滋味。

明明是他們打出了北伐旗號,三路大軍,氣吞山河。

如今自己狼狽敗逃,悽慘無比,難不成以後提到了北伐,還都要看朱元璋不成?

李喜喜越想越悲憤,既然華夏必勝,那我們也有機會!

百般思索之後,不甘心放棄的李喜喜帶著百八十個心腹親信,偷偷返回巴蜀,又翻山越嶺,重新潛回關中。

他還想聯絡舊部,跟元軍周旋。

只是折騰了一段時間,雖然也伏擊過幾次元軍,打了幾個小勝,但終究無力扭轉大局,手下的弟兄也損失大半。

李喜喜才無奈放棄,看起來真正能北伐滅元的人,註定不是他們了。

爲求活命,李喜喜歸附了仇敵李思齊,就這麼在李思齊的手下,稀裡糊塗混日子。

或許他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明軍殺入關中之地,他居然會被明軍俘虜。

轉來轉去,又到了明軍手下……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就投降朱元璋呢!

李喜喜沉默了一陣子,突然從懷裡掏出一張泛黃的紙,上面密密麻麻,有好些文字……李喜喜衝著馮國用道:“馮大都督,你能跟我說說不……這上面寫的,是不是真的?”

馮國用掃了幾眼,立刻道:“這自然是真的,寫這篇文章的正是這一次統軍北伐的督師張相公。他不光是我大明宰相,更是天子師,百官師,也是我們武將的老師。這些年我們也都秉持張相主張,均田,興學,抑制豪強,善待婦人,發展工商,整軍經武……李將軍有興趣,可以好好看看,到時候便知真假!”

李喜喜連連點頭,眼中竟有淚花,“真的就好!真的就好!那,那我就放心了!”

說完之後,李喜喜轉身告辭,馮國用讓人給他準備了一匹馬,又給了他一包乾糧,李喜喜道謝之後,上馬飛奔,直接前往鳳翔。

馮國用見他走後,也是心中感嘆……當初的北伐軍雖然失敗了,卻沒有完全消失不見。他們和元軍連年征戰,不斷周旋。

有好些人被俘,成爲元軍的一部分。

但是這些人依舊有那麼一股子勁兒,只要能夠順利喚起,瓦解李思齊所部,根本不難。

劉福通雖然失敗了,但他遺澤尚存。

張相主張肯定劉福通的功績,現在看來,著實是很有道理。

馮國用不忍讓李喜喜自己冒險,又隨即從俘虜中挑選一批人,讓他們也立刻返回,將明軍的情況告訴其他弟兄們。

明確通知他們,只要願意歸附,就可以保證安全。

除此之外,馮國用又安排人,帶著自己的書信,去拜會李思齊。

告訴他,潼關天險,你們不敢守,華州要地,你們一天不到,就失守了。

大勢所趨,和大明對抗,就是死路一條。

你一個漢人出身,又如何指望元廷能夠真的信任你?

與其孤軍奮戰,以卵擊石,不如早點投降,免去殺戮,也是給自己積德,尚能保全性命,不然死到臨頭了。

馮國用語氣強硬,以威脅爲主,不過卻也留了餘地。

軟硬兼施,種種手段,一起用出來。

接下來就看李思齊怎麼選了?

馮國用告訴手下諸將,整頓兵馬,暫時不要超過華州,如果李思齊不識擡舉,立刻發起攻勢。

可以說馮國用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李喜喜竟也奔到了鳳翔城下。

他擡頭望了望大旗,又看了看那些守在城頭的士兵。

李喜喜鼓足勇氣,衝著城頭大喊,“我叫李喜喜!你們之中,還有認識我的,不妨站出來!我剛剛見到了明軍的馮大都督!”

“別打了,投降吧!歸順了大明,纔有活路啊!”

李喜喜衝著城頭,連續大喊。

李喜喜的名氣,不只在北伐軍中,就連李思齊的部下,也有不少聽說過的。

昔日的生死仇敵,後來歸順了李思齊,現在又成了明軍的說客,還真是有趣啊?

衆人都不說話,只是默默聽著。

又過了一會兒,竟有兩員將領上城,他們通過垛口,俯身下看,三個人,六雙眼睛,湊在了一起。

來的兩個人,正是李武和崔德。

他們都是昔日北伐軍統帥,連續戰敗之後,退守寧夏,試圖自保。

結果被李思齊和張良弼聯手剿殺,不得不歸附李思齊。

“李平章收留我等,未曾屠戮,我等理應感恩戴德,爲平章效命。你怎麼有臉投靠大明?”李武怒斥道。

李喜喜昂著頭,朗聲道:“我一人生死不足惜。李平章覺得我該死,現在就可以把我的腦袋拿走!只是讓我和弟兄們說兩句話吧!”

李喜喜大聲道:“大家聽著,劉太保的紅巾軍,起自河南。李平章當初也是自河南起家。一方是推翻大元朝,一方是死保大元朝。雙方你來我往,殺了十多年,死傷無數,血流成河!這到底是爲什麼?”

“歸根到底,咱們大多數人都是同鄉,都是手足兄弟,這麼殺下去,還有什麼意思?”

“我已經問過了。咱們的老家,都已經分配了田畝,大明派了好多人,籌建村社,帶頭領著大傢伙勞作,整飭土地,耕種田畝……水患沒了,糧食夠吃了,又能過安穩的日子了!”

李喜喜極力想證明自己所說,他伸手將包裹舉起來,讓大傢伙看。

“瞧見沒有,都是白麪饃!回家吧,回家幹幾年,就能天天吃上白麪饃了!”

李喜喜的喊聲,傳到了城頭。

再看那些將士,不少人已經隱隱落淚。

大傢伙舉目四望,確實是如此。

人世間最大的諷刺,紅巾軍的主力來自河南,鎮壓紅巾軍的主力,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也都來自河南。

十幾年的征戰,竟然是老鄉之間的自相殘殺。

更讓人無語的是,大傢伙殺了這麼多年,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把中原之地弄得十室九空,死傷無數。

最後還要靠著淮西的人來拯救,羞愧不羞愧啊!

“弟兄們,別打了,趕快回家吧!”

李喜喜不斷吼著,就在這時候,突然一個聲音傳來,“你們都是死人嗎?有人敢亂我軍心,殺!給我射死他!”

李思齊怒衝衝趕來,厲聲大吼。

城頭將士一愣,卻也不敢不聽命令。

有人舉起弓箭,朝著李喜喜射去。

雖然是射箭,但是大傢伙很默契,要麼有氣無力,要麼歪到西天,李喜喜居然毫髮無損。

這下子可把李思齊氣壞了,“好啊!你們都要造反啊!”

李思齊一扭頭,對著心腹道:“你們動手,把那個胡說八道的東西,給我殺了!”

這幫人立刻領命,他們紛紛張弓,就準備給李喜喜來個亂箭穿身。

可就在這時候,足有數百俘虜,匆匆趕來,他們衝到了李喜喜的身邊。

“明軍現在華州,並未西進。讓我們回來勸說大傢伙,投降了吧!”

“是啊!別打了,明軍已經承諾了,他們不會濫殺無辜的。”

“放下兵器,可以分到田畝,好好過日子!”

……

這些俘虜可不都是北伐軍的舊部,他們之中,有不少李思齊的手下,大傢伙站出來,一起吶喊。

城頭之上,人心浮動,大傢伙都在琢磨著。

當初他們攻擊陝州,連續打了好些日子,不但沒有絲毫進展,反而是損兵折將。從那次開始,他們就知道明軍的厲害。

最近又不斷有各種消息傳來,知道明軍對待士兵好。

將領不許欺負士兵,兵卒還能讀書識字。

一旦投身行伍,全家都跟著光榮。

從河南老家,也不斷傳來消息。

一份份家書,講述家鄉變化,勸他們棄暗投明。

事情到了這一步,李思齊的部下,也是人心浮動,想法衆多……若非如此,李思齊也不會退守鳳翔,試圖頑抗。

可到了現在,李思齊也拿不準了。

就在這時候,突然李思齊的腳下出現了爭吵,隨後城門轟然打開,一箇中年漢子,從裡面跑了出來。

一邊跑,一邊大吼,“俺要回家!”

李思齊大怒,“射,給我射死他!”

他的心腹正要動手,李武和崔德竟然一起拔出了兵器,對準了李思齊!

“怎麼?你們也要造反?”

這倆人互相看了看,竟然齊齊跪倒,“平章,我們知道你體恤將士,求您開恩吧!讓大傢伙能活著回家!”

此話一出,又有許多人,相繼跪倒,失聲痛哭。

“平章,我們都想回家啊!”

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
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谋县| 股票| 体育| 尚义县| 秦皇岛市| 灵山县| 阿城市| 军事| 盐源县| 中江县| 邵武市| 津市市| 顺义区| 乐陵市| 辽阳县| 浙江省| 日照市| 瓦房店市| 五家渠市| 财经| 岱山县| 武冈市| 高淳县| 洪雅县| 舒兰市| 雅江县| 松桃| 凤城市| 磴口县| 拉萨市| 凤冈县| 博爱县| 镇安县| 尼勒克县| 从化市| 富锦市| 安徽省| 西平县| 黔南| 宝应县|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