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

朱升絲毫不掩飾對賈魯的羨慕,張希孟建議老朱,將當年賈魯所修河道命名爲賈魯河。自此之後,中原大地,就多了一條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河流。

河水不竭,史冊不絕。

則賈魯之名,永世長存。

一個武將,拼出一個國公爵位,世襲罔替,那也是與國同休。

朝代亡了,也就到頭了,甚至還要一起陪葬。

可是如賈魯這般,當真是千古不朽,百世長存。

比起什麼來得都重。

千古功業,隨風而去,唯有河水滔滔,片刻不絕……

老人聽到這裡,竟也一時失神,雪白的鬍鬚,微微顫抖。

愕然了半晌,賈魯突然扭頭看向身後的杜廣安,低聲道:“小子,你可聽到了。”

杜廣安也是心頭大震,難以平靜。

“伯父能得到如此評價,實至名歸,理所當然。自此之後,天下修河工匠,也可以略感慰藉了。”

杜廣安說話,朱升就在打量他。

“老兄,這就是你說的那位奇才吧?看著倒也,倒也不同常人啊!”

賈魯笑了,“你啊,莫不是覺得他不像個治水的?我告訴你啊,人不可貌相。此子不但聰慧靈透,而且身體很好,翻山越嶺,早出晚歸……鐵打的筋骨,不是尋常人能比的。我可是精挑細選,才讓他繼承我的衣鉢的。”

杜廣安乾脆把腦袋扭到一邊,懶得聽了……原來是找了個苦力,你早點說啊,我去碼頭,給你挑十個八個的,還不好嗎!

雖然杜廣安的形象有點超出朱升的預料,但是他還是相信賈魯的眼光。

兩個人一起進開封,在路上,朱升又跟賈魯說了許多事情……這下子賈魯才明白過來,敢情張希孟不只是關心了治水的事情,而且還以百工發明破題,提出了復興中原的計劃。

賈魯聽完之後,忍不住大笑,讚歎道:“不愧是張相,這眼光,當真是天下少有,老夫五體投地。”

朱升笑道:“我怎麼聽說當初張相跟著老兄讀書,你也算是他半個師父……張相講這些,我還略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兄能不能解惑?”

賈魯笑道:“你可是弄不清楚什麼是技藝發明?又該怎麼分潤?”’

朱升頷首,“我確實是不太明白,張相只是拿那個弩箭解說了一下,如果以後造同樣的弩箭,每一支都要給他分利……但是像別的東西,又該怎麼處理,我就不明白了。”

賈魯道:“張相心思細膩,他必定是有妥當的辦法。但要我說,這小子怕是就能分到一筆。”

朱升一怔,下意識看了看杜廣安。

“他?”

“嗯!這小子前些時候,曾經造了一個水車,能夠抽取池塘的水,功效很是不錯。”賈魯笑道:“小子,回頭見了張相,我給你請功。”

杜廣安臉瞬間紅了,他忙道:“那,那就是從魚塘抽水,爲了方便抓魚的。算什麼功勞?我可害怕丟人。”

聽到抽水兩個字,朱升瞬間來了想起了什麼,“賈老兄,張相確實說過……他說中原大地,洪水氾濫,低窪之處,積水很多。造成土地鹽鹼,難以耕種。他似乎是提到了要向外排水,平整土地,重新復耕……賢侄要是有這個本事,那,那確實可以請功受賞啊!”

朱升看向杜廣安,眼神之中,居然多了幾分賞識。有真才實學的,總是招人稀罕。

“好小子,中原百廢待興,確實需要你們的聰明才智,現在看來,張相確實有過人之處,我是五體投地啊!”

兩個老頭有說有笑,杜廣安確實是有些詫異,他從小隨著父親讀書練武,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就學會做些木工手藝,竹蜻蜓,紙風箏,他做得都比買的還好。

他還會竹編,稍微大一點,做些傢俱什麼的,也不在話下。

但是很可惜,這些東西在父親的眼裡,都是旁門左道,不務正業。有一次他爹把杜廣安做得所有東西,足有幾十件,都給一把火燒了。

告誡他若是再敢如此玩物喪志,便不是杜家子弟。

算起來也有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杜廣安已經長壯,不怕他爹。但是曾經的烙印太深了,他還是覺得百工是賤業,修河更是拿不上臺面,比不得從軍報國出人頭地。

任憑賈魯怎麼勸說,心裡的刺兒依舊存在。

而有些東西,的確也不是勸說就能解決的,還要實際行動才行。

賈魯到了開封之後,首先就見到了張希孟。

“本該出城迎接的,我手邊的事情太多,也太過繁忙,還請見諒。”張希孟愧疚地跟賈魯說道。

老頭半點不在意,他很清楚張希孟有多忙,“我這把老骨頭,想要做點什麼,身子骨也不允許了。倒是張相,大明的擔子都落在你的身上,可要留心在意纔是。”

張希孟笑道:“我也談不上扛起多大的擔子,只是有些事情,需要我來處理才能夠方便一些。”

“怎麼講?”

張希孟道:“均田令是我撰寫的,主公意思是繼續堅持,不允許更改。我以爲當下中原凋敝,田多人少,且土地貧瘠。又缺少勞力,如果還是一家一戶的均分土地,實在是不利於恢復民生。因此我想根據情況,調整分田的方式。”

涉及到了土地,張希孟幾乎是大明唯一的權威。

確實除了他之外,沒有人能做這事。

賈魯沉吟道:“淮西均田,是給了免賦的口糧田和桑麻田,到了江南,桑麻田就要加倍納稅。西南的分田,又保留了姑娘田……由此可見,雖然是均田,但天下之大,也不能一概而論。只要分得妥帖公道,能讓人心服口服就好。”

賈魯的話很對張希孟的口味,他笑著拿出了自己撰寫的中原分田方略。

很有趣的一點,張希孟開宗明義,就解釋了中原不能按照東南均田的道理所在。

由於連年戰亂,青壯大量流失,百姓十不存一。

不少地方只剩下老弱婦孺,一個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甚至還有不少殘疾人。

沒有牲畜,沒有農具,沒有種子……百姓處於絕對的一窮二白的情況。

就算把土地分了,又能怎麼樣呢?

單純的休養生息,恢復民生,又要多少年?

張希孟認爲,均田也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即人口相對稠密,土地分配不公,且以農戶爲主,基本上掌握耕田技能。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均田。

但是很顯然,歷經十年戰亂之苦的中原之地,連這些基本條件都沒有。

這時候就必須調整策略……藉助之前的民兵,弓箭社……要把每個村子的百姓,全都組織起來。

不分男女老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這一次的授田,依舊按照人頭算,但是可以放寬上限,個別地方,每個人可以拿到一百畝,甚至二百畝。

但是這些土地暫時不分給百姓個人,而是以村社爲單位,進行耕種。

所獲收穫,七成平均分給每一個人,另外三成拿出來,給貢獻最大的壯勞力。暫定五年期限,給中原百姓恢復民生,待到大部分村社百姓,可以憑著家庭完成耕種,再進行分田。

賈魯看了片刻,忍不住笑道:“張相思慮周全,當真是讓人欽佩。只是這樣的村社,怕不只是耕田吧?”

張希孟笑道:“確實,百姓湊在一起,便有了承擔風險的能力,我打算向百姓借貸,讓他們購買農具,種子,耕牛之類的。”

賈魯微微遲疑,就道:“張相,爲何不直接給百姓?”

張希孟道:“當下朝廷也沒有那麼厚實的家底兒。能給,但只能給一點點……這個借貸,卻是可以向一些富商募資,藉助商人的力量,支持百姓耕種土地。我盤算著,朝廷只要補貼一些利息就好,這不就是用小錢,成大事了嗎!”

賈魯眼前一亮,讚道:“張相啊,你這可真是玲瓏心腸,這等妙法也想得出來!”

張希孟擺手,“這可談不上什麼妙法……王安石的青苗貸可是坑了不少人。我的意思是貸給村社,不是貸給百姓個人,這樣一來,就算有人胡來,村社也有些法子應付。其次要派人下去,尤其是一些老兵,鼓勵他們解甲歸田,派出幾千人下去,負責村社事務。有誰敢盤剝百姓,一定要嚴懲不貸。”

張希孟談了許多,賈魯默默聽著,心中感嘆萬千,咱不能說不出弊病……但是以張希孟設想之周全,確實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國家能得到好處,百姓也能有實惠。

“張相,老夫當年要是有你今天的見識,仔細思量權衡。怕是治河就會順利許多,也不至於天下大亂啊!”

賈魯又想起當初治理黃河的事情,不免傷感,朱升笑道:“老兄啊,要是按你這麼說,只怕就沒有大明瞭!”

張希孟也笑道:“我倒是不這麼看,元廷爛到了根子上,哪裡是先生一人之錯?不過近幾日倒是有一件事,劉福通自刎之後,需要下葬。位置已經選好了,就在中牟,就在賈魯河畔。除了安葬劉福通,還要給賈魯河正式樹碑命名,老先生可不能缺席!”

賈魯微微愕然,昔日的死敵,竟然又這麼奇妙地糾纏在一起,還真是敢想啊!

“好!我當然要去!”賈魯欣然笑道。

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
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万源市| 贵南县| 京山县| 柏乡县| 抚远县| 威宁| 阿克陶县| 万荣县| 白水县| 云和县| 保定市| 龙川县| 神池县| 鹤峰县| 天门市| 固阳县| 鸡东县| 萨迦县| 婺源县| 湘乡市| 泽普县| 明光市| 南康市| 衡阳县| 宝山区| 崇左市| 定安县| 若尔盖县| 和田市| 江源县| 沙河市| 沧州市| 融水| 同仁县| 休宁县| 大兴区| 广南县| 安溪县| 长武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