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

李善長現在是眉開眼笑,心花怒放,說到底讓一個皇帝跪下去,這事情弄不好就會有麻煩,哪怕他可以不在乎,但是不能不考慮後代子孫,這一點是還沒成家的張希孟,無法體會的。

但是讓趙構面向中原之地,歸失去了的山河土地,崩塌的江山社稷,這個內涵就大不相同了,甚至可以解釋成跪大宋的歷代先皇,畢竟是未能恢復故土。再幹脆點說,跪向西北,是向炎黃陵寢下跪,是對中原淪亡的愧疚,謝罪。

反過來,朱元璋的旗號就是恢復中原,這樣一來又能淡化對皇權的冒犯,總而言之,好處太多了。

“張相,你可是幫了大忙……正好,我這裡有件事,要請張相幫忙參詳。”

張希孟連忙道:“李兄只管吩咐,我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李善長笑道:“張相,這些日子我不斷向方國珍施壓,他已經來了,明天要親自參加典禮。”

張希孟聽到這話,都忍不住一驚,他一直忙活給朱元璋即位定調子的事情,竟然沒有顧及到李善長這邊的事情,這傢伙竟然把方國珍給弄了過來,下手還是夠黑啊!

雖然張希孟不知道李善長具體幹了什麼,但是能把一方小霸主的方國珍逼過來,就足以看出李善長的厲害之處。

韓林兒登基,朱元璋沒去,徐壽輝即位,其他紅巾軍首領也不會去。

偏偏朱元璋登基,就能把方國珍弄過來充當氣氛組,毫無疑問,是一件增光添彩的事情。

“張相,你說方國珍要怎麼安排,如何才能給咱們上位增光添彩?”李善長好奇問道。

張希孟還真認真想了想,“李兄,方國珍不是一個人,我們該把方國珍、陳友定,還有張士誠放在一起來看……對了,陳友定可曾過來?”

“沒有,他只是派了手下重臣。”

“張士誠呢?”

“他讓張士信過來了。”李善長想了想,又補充道:“劉福通那邊只是送來了一封賀信,卻是沒有派人。”

張希孟稍微思忖,忍不住輕笑。

按理說劉福通和朱元璋結盟最緊密,應該過來道賀,至少也派個人過來……奈何朱元璋這邊已經把老趙家的祖墳給刨了,劉福通他們以重興大宋爲號召,自然不好過來恭喜。

但是也用不著擔心什麼,畢竟劉福通想要的是朱家軍的糧食物資支持,而朱家軍需要劉福通削弱元廷實力。

這個前提尚存,雙方的盟約就還在,

老朱是不會學孫十萬的。

人家曹家是黑得漂亮,蜀漢是義得磊落,只有孫十萬,在大漢忠臣和大魏吳王之間,反覆橫跳,白白做了三國爭霸的陪襯,主要的任務就是給那兩家搭戲,你說悲劇不悲劇?

“李兄,咱們先不管劉福通,方國珍爲什麼願意過來?”

李善長呵呵一笑,“咱們拿下了杭州,也有了港口,一個杭州城,比他的幾個府加起來,還要大!方國珍跟元廷反反覆覆,跟張士誠也能鬥得有來有回,但是要是遇上咱們,他可沒有好下場!”

目前在朱家軍的東邊,還有三家勢力,依次是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張士誠最強,陳友定最遠,只有方國珍,力量不行,又在老朱的嘴邊,一張口,就能把他給吞了,實在是沒有辦法,不敢不來。

張希孟道:“李兄,既然人家誠心誠意過來,咱們也不能怠慢貴客……我記得元廷給了方國珍一個漕運萬戶的頭銜,他就投降了元廷。要知道大元可是給了張士誠太尉啊!足見就連大元朝都沒把方國珍太放在眼裡。此人雖然狡黠,但是卻胸無大志……我們能不能給他一個大官,把此人徹徹底底拴住?”

李善長臉上露出笑容,顯然,他也是這麼想的。

“張相,我,我實不相瞞,已經許諾方國珍,要給他個越國公的銜……前面我跟上位講過了,這次我打算請張相跟我一起面見上位,把這事先敲定下來,也好在大典之前,完成冊封,定下名分。讓方國珍以臣屬的身份,參加大典。”

老李總算是和盤托出了他的計劃。

張希孟略微盤算,頓時覺得李善長的主意很不錯,但似乎有些小氣,不過考慮到老李對於海上力量的理解,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

“李兄,你看能不能把越國公變成越王?”

“越王?”李善長大驚失色,“張相,上位僅僅稱吳王,冊封越王,恐怕不妥吧?”

張希孟淡然一笑,“那如果再加上兩位大王呢?”

李善長不解,“張相,你不妨直說。”

“我是想冊封陳友定爲福王,冊封張士誠爲懷王,然後相約北伐……如果他們誰敢反對,就聯合方國珍對他們用兵,如果沒人反對,那正好確定主公諸王之長的地位,也算是爲了下一步做鋪墊。”

“哦!”李善長沉吟道:“這合適嗎?”

張希孟一笑,“冊封下去,對方接受與否,看的不是主公的名號,而是主公手裡的實力。更何況項羽當初不也是主導了冊封諸王嗎?”

李善長道:“那,那咱們上位可不是要做一個霸主啊?”

張希孟大笑:“自然不可能!其實我還有個籌劃,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國家可不只是大元朝,在西域還有諸多藩國,從這些國家過來的海商,在杭州就數量衆多。像方國珍這種人,如果他願意尊奉主公,日後去海外開拓,佔地爲王,也算是人盡其才,爲主公前驅。或許有一天,咱們不只要推翻元廷,驅逐胡虜,還要順勢去其他藩國瞧瞧。雖然這還要很長時間,但是早早佈局落子,還是沒有壞處的。就算他們不願意接受,那不也多一個用兵的理由嗎?”

李善長認真思忖再三,反覆想了想,確實這麼幹能給老朱增加許多聲望,什麼海外藩國,李善長不考慮,但是如果這幫人不識擡舉,就出兵掃了他們!

這一次順利拿下杭州,也給了李善長極大地自信。

是該佈局了。

“成,咱們兩個一起見上位!”

李善長和張希孟同朱元璋進行了最後的商討,一直到了後半夜,才把事情敲定,李善長還要佈置,毫無疑問,是要通宵了。

朱元璋更倒黴,他明天上午需要擺弄方國珍,隨後要祭祀天地,宣佈即吳王大位,然後還要去岳飛墓,祭拜岳王爺,又要立下完顏構跪像,同時宣佈滅亡元廷,驅逐胡虜的決心……這麼算下來,光是講話就有三四篇之多,還都不能出錯。

毫無疑問,老朱也要通宵背稿子了。

也就是張希孟,還能稍微小睡一段時間,雖然達不到八個小時,但人也不能太貪了。

等他爬起來的時候,朱英都已經弄了一身戎裝穿上了。

這小子躥得很快,加上身體健壯,營養充足,跟個小牛犢子似的,還真不能以小孩子看他了。

“大哥,你快點行不!今天可是我乾爹的好日子啊!”

張希孟輕笑,“是你乾爹的好日子,可我怎麼覺得你小子比你乾爹還高興啊?”

朱英嘿嘿一笑,“大哥,我已經跟乾孃講了,趁著乾爹高興,就給我求個職位,讓我領兵,你說我能不高興嗎?”

“讓你領兵?你行嗎?”張希孟皺著眉問。

朱英把臉一繃,“怎麼不行?李文忠都當上了指揮使了。”

張希孟想了想,“可是李文忠考試成績很不錯啊!不像某人,在班上一直倒數,這樣吧,你想領兵也行,沒人攔著你,給我弄個甲等畢業證來,然後我就批準你從軍!”

朱英驚呆了,讓我考個甲等出來?

你怎麼不殺了我!

“大哥,我乾爹批準都不行嗎?你總不能否定我乾爹的命令吧?”

張希孟呵呵一笑,“你放心,我不會讓委任文書送到主公那裡的,而且就算是主公特別下令,我想拖延三年五載,也不是問題。”

“你!”朱英急了,“大哥,我是要打仗的,不是考狀元,我學那些東西沒用!”

“我知道!”

張希孟笑道:“如果一個人在考場上,面對有標準答案的東西,都沒法無往不利。要上戰場,應付更加複雜的局面,怕是難度更大!哪怕是霍去病,那也是飽讀兵書之後,才能駕馭兵馬的。”

張希孟拍了拍朱英的肩頭,“考個好成績出來,就當這是你人生的第一場戰役吧!”

朱英怔了良久,只能握緊拳頭,大聲嚷嚷道:“你,你放心好了,我不光要考甲等,還,還要考第一名!”

“那你可要抓緊時間了,百日之後,祝你順利上岸!”

張希孟笑容滿臉,前去拜見老朱,準備一天的忙碌。

而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把方國珍請了過來。兩個人選在了莊園的一處涼亭,談笑風生。

“方兄,我聽說你以前日子也很艱難?”

方國珍連忙點頭,“確實,我小時候給人放馬,又跟著家裡耕田,稍微年長,就,就去販私鹽!”

說起過去,方國珍還有那麼一點難爲情。

朱元璋卻是坦然多了,“咱還不如你,咱小時候是放牛,後來佃地主的田耕,再後來遭逢旱災瘟疫,家裡人所剩無幾……方兄,你說咱們這樣的窮苦人,這輩子到什麼地位,能夠心滿意足?”

方國珍錯愕,他完全不知道怎麼回答,地位自然是越高越好,但是捫心自問,他似乎也沒有稱帝的命,那張龍椅不是他能覬覦的。

“方兄,這麼說吧,如果能當個世襲罔替的王爺,你願意嗎?”

方國珍幾乎沒有遲疑,立刻點頭,“我,我求之不得,只是我怕沒有這個福氣。”

朱元璋一笑,“那咱封你個王爺怎麼樣?世襲罔替的越王,與國同休,你願不願意跟著咱?”

方國珍傻傻看著朱元璋,確定他不是在說笑話。

突然,方國珍屈膝跪倒,激動道:“上位在上,臣拜見上位!臣目下有三萬健兒,數百艘大船。國珍飄零半生,只恨未遇明主,承蒙上位不棄,臣原爲上位前驅!”

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
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太谷县| 嘉峪关市| 饶阳县| 蓬安县| 夹江县| 和平县| 湟源县| 阿鲁科尔沁旗| 嘉定区| 永登县| 砚山县| 元谋县| 台东市| 四平市| 准格尔旗| 昭平县| 巴楚县| 星座| 孙吴县| 建宁县| 建德市| 德惠市| 嘉义市| 祥云县| 开封市| 通城县| 浠水县| 中宁县| 通化市| 百色市| 称多县| 无锡市| 平陆县| 沂水县| 平利县| 天门市| 云龙县| 通化县| 奎屯市|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