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

李善長人老成精,尤其是朱元璋、張希孟,加上馬皇后,全都不在京城,試問誰還是他的對手啊?

老李這段時間,可是很逍遙自在。

他利用考評期滿的機會,擢升汪廣洋爲副相,特進光祿大夫。名義上讓汪廣洋高升了一步,但隨後就把吏部尚書給免了。

經過公推,由刑部尚書呂本轉任吏部尚書。

按理說是尚書平調,沒什麼稀奇。

可稍微看看呂本的履歷,就讓人浮想聯翩了。

呂本半年前,才從刑部侍郎升任尚書。要知道,同部的侍郎直接升任尚書,是非常少見的。

更何況又短短時間,升任吏部尚書。

完全打破了常規。

雖然在張希孟的操持下,大明的人事大權是落在門下省手裡。但是門下省的考評只是作爲基礎,屬於把關看門的。

門下省說你不行,那你一定不行。

但是你到底能不能行,還要看中書省的。

尤其是想成爲一部尚書,或者牧守一方,中書省纔是關鍵。

這也是張希孟和李善長之間的默契。

而中書省這部分人事權力,就是左丞相和吏部尚書分享。

呂本能被推到這個位置,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女兒也嫁給了太子朱標,就是側妃呂氏!

捋清楚這條線,也就明白過來,隨著太子朱標出任監國,加上皇長孫出世,東宮行情看漲,已經有人開始下注了。

畢竟整個朝堂,可以不在乎誰登基繼位的,只有張希孟一個。

哪怕是李善長,他不在乎,但也不能給子孫惹禍。

至於呂本的行情爲什麼會上漲,道理也不復雜,太子正妃常氏,她是常遇春的女兒,武將勳貴都盯著呢,根本沒有多少空間。

就只能從側妃下手。

事情就是這樣,只要收益足夠大,哪怕再危險的事情,也有人想嘗試一下。當然了,這倒不是說有人就要害皇孫。

畢竟才幾個月的小娃娃,死了也可以再生。關鍵是要把這個根基破壞掉。

要一點點讓周圍的人,失去希望,放棄支持,只要持之以恆,廢掉所有基礎,到時候輕輕一推,也就轟然倒塌了。

這種事情在史書上比比皆是,都不用費力氣,遍地教程。

李善長自然是不屑於參與這種事情的,甚至他要是湊熱鬧,沒準還把大傢伙都給提前拉下水。

但是老李端居中書,又豈能不知道!

這些日子,去呂本那裡拜門的官吏不少,聽說私下裡他們還有個詩社。

除此之外,前些日子,太子調了一批戶部庫存布匹,發現了問題,老李也是知道的。本來李善長覺得朱標會壓下來,或者把事情交給自己。

畢竟他還只是監國,這麼大的事情,不方便捅出來。

但是朱標竟然藉口太廟祭拜,直撲戶部,這分明是掀起大獄的節奏。

出手之果決,頗有老朱的風範。

再加上皇孫突然染病,鬼也看得出來,朱標是借題發揮,想要出一口怨氣。

這把火會燒到誰的頭上,不言自明。

李善長深吸口氣,沒法子,不是俺老李不願意救你們,實在是智商太低,性子太急,一點都不能等。

爺爺還在盛年,太子都沒轉正,你們往皇孫身上使勁兒幹什麼?

真打量著要改朝換代,這麼急著下注?

李善長一肚子鄙夷。

其實老李這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朝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像張希孟那種,屬於超然物外,皇帝都無法奈何的,完全是個意外。

而李善長這種,早早追隨輔佐,穩居相位,笑看風雲,已經站在了歷代臣子的頂端,他在乎的只有朱元璋,哪怕朱標面對他,都要客客氣氣。

這就是李善長的底氣。

而李善長之下,有一批臣子,諸如汪廣洋、胡惟庸、羅復仁、毛貴等等,這屬於老朱用的臣子,他們對朱標保持尊重即可,不必太過卑微。

可大多數臣子,都遠遠達不到這三個層次,人都要活著,想安然無恙,不至於被洪武大帝做成人皮枕頭,就要有個靠山。

太子身邊的人已經很多了,投資皇孫,也是個可以接受的選項。

雖然時間久一點,但只要成了皇孫的人,至少能保證自己安然無恙。

要不是有這一層在,爲什麼有人提前那多年,鼓吹“好聖孫”啊,當真以爲是天命所歸啊?

還不是拿捏住了皇孫,給自己增加一張護身符。

這種官場玩法,李善長早就看不上了,但是依舊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玩得十分高興。

瞧著吧,以爲上位不在京城,沒有人能對付你們,這回就讓人畜無害的太子爺,給你們上上課吧!

短短的一路上,李善長盤算了一大堆東西。

當一行人到達戶部倉庫的時候,朱標只有倆字,“打開!”

庫吏面對監國太子,腿都軟了。

根本沒有任何阻擋的勇氣,乖乖打開。

朱標隨即進入其中,後面官吏也都跟著,等他們進去之後,立刻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這是腐爛發臭的結果。

朱標向四周看了看,猛地大步走向一個貨架,他伸手抱下來一匹布,隨後往地上一擲,頓時從布匹中間,爬出來許多蟲子。

朱標俯身,撕開之後,更不用說了,布匹完全潰爛,已經一條一條,顏色也都掉了,又是水浸,又是蟲子。

在場衆臣,無不面色狂變。

朱標又連著抓起來幾匹布,全都扔在了地上,情況大概都差不多。

朱標的臉已經氣得發白了,“這就是要給學生的布匹!我想問問諸公,誰能用這種布匹做衣衫?誰?”

朱標厲聲質問,羣臣心驚肉跳,被朱元璋支配的恐懼感又回來了。

這時候李善長只能向前一步,“殿下,戶部保存不善,理該嚴懲!”

朱標並沒有買老李的賬,而是反問道:“李先生,真是保存不善,還是另有原因?”

李善長愣了一下,忙道:“老臣以爲,需要徹查!”

朱標道:“既然需要徹查,那李先生可願意領辦此案?”

李善長略沉吟,就道:“殿下,老臣年紀大了,體力不支,這個案子最好請魏國公協辦!”

老李拉徐達過來辦案,朱標稍微思忖,就回答道:“可以,你們一文一武,珠聯璧合,想必很快能有結論,我等著!”

一句話,堵上了李善長其他的藉口,朱標這小子的段位,絕對不低。

沒有別的說的,有人將徐達請來,隨即封鎖府庫,安排度支局覈驗。

三日之後,朱標要的結果初步送上來了。

一共查到了八萬匹被水浸泡,完全腐爛不能用的布匹。

“那到底是保存不善,還是其他原因?”

徐達道:“殿下,根據查驗,在這批布里面,發現了蘇州衙門的官印……按道理,這應該是一批運給邊軍的布匹,由於船隻漏水,被浸泡作廢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跑到了府庫裡!”徐達沉吟道。

“不知道?”朱標覺得好笑,“魏國公,莫不是有人用破爛替換了府庫的布匹?”

徐達道:“確實可能性極大,不過尚在徹查,臣不好下定論。”

就在這時候,李善長突然向前道:“殿下,老臣已經拿下了戶部侍郎郭桓。從他那裡查出了多達三十萬貫寶鈔的鉅款……是不是盜賣布匹所得,老臣就不好說了。”

好傢伙,不愧是老李,真要橫了心辦誰,誰也逃不掉。

“郭桓?他貪墨這麼多錢,到底要幹什麼?李先生可有什麼結果?”

李善長沉吟少許,隨後道:“殿下,根據老臣的瞭解,郭桓聚攏了不少人,私下裡辦了詩社,互相之間,詩詞唱和,包括一些重臣,也在其中。”

朱標一陣大驚,文臣之間,結黨營私,最是犯忌諱的事情,竟然還詩詞唱和,真是狗膽包天!

“李相,都有誰參與其中?”

李善長略沉吟,就道:“有國子監,太學的,也有翰林官,其中,其中有吏部尚書呂本!”

“什麼?”

朱標目瞪口呆,竟然查到了他的頭上,此人怎麼也算是自己的老丈人。他到底是隻是受邀之列,還是幕後主使?

朱標一時也沒有主意,只得追問道:“李先生,還有什麼發現嗎?”

李善長道:“殿下,時間尚短,確實有些事情還不清楚。老臣想來,以呂天官的操守,不至於牽連其中,他最多是附庸風雅而已。”

“附庸風雅?”朱標冷哼道:“官吏之間,以詩詞唱和之名,互相結社,而後結黨營私,朋比爲奸,這種事情,在歷朝歷代,都不少見!呂本身爲吏部天官,執掌銓選,責任至重。他卻不知道檢點,私下裡和其他官吏勾勾搭搭,這個郭桓,跟他關係不淺吧?”

李善長怔了一下道:“尚在覈查之中。”

朱標冷哼,這不就是明說了嗎!

“把呂本叫來!”

不多時,呂本神色慌張,急匆匆前來,見到朱標,立刻伏身跪倒。

“老臣見過殿下!”

朱標呵呵道:“來了就好,聽說你參加了詩社?”

呂本臉色微微一變,忙道:“殿下有所不知,近些時候,京中不少人都在討論天文,也有人結社鑽研。老臣不懂這些,就和幾個人湊在一起,談論詩詞,砥礪學問,也是爲國效力……”

“住口!”朱標勃然大怒,冷笑道:“你是想說夏知鳳的皇家圖書館嗎?那是父皇準許的,而你們是結黨營私,居心叵測!”

朱標衝著李善長道:“立刻罷免呂本吏部尚書職位,發回原籍,看管起來,靜待徹查!”

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七十章 好官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
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七十章 好官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富顺县| 光山县| 子洲县| 北碚区| 监利县| 怀仁县| 景泰县| 秦安县| 怀宁县| 乌苏市| 冷水江市| 佳木斯市| 专栏| 郧西县| 南宁市| 太仓市| 利川市| 伊宁县| 民丰县| 高邮市| 叙永县| 类乌齐县| 安新县| 土默特右旗| 台中县| 桐庐县| 嘉禾县| 陇川县| 永平县| 大同市| 平湖市| 承德县| 虎林市| 调兵山市| 兰考县| 武义县| 大安市| 长治县| 且末县|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