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

“汪先生,你在亳州那邊,一罈十斤的美酒,能賣到多少錢?”張希孟隨口問汪廣洋。

汪廣洋道:“這可不便宜,其實劉福通那邊也是禁酒的,只可惜沒多少聽就是了。一罈十斤的酒,好一些的,怕是就要五兩銀子!”

張希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一石糧,能出多少酒?”

汪廣洋深吸口氣,這個他還真沒有算過,“幾十斤總是有的?!?

“那一石糧,在咱們這邊多少錢?”

汪廣洋頓時吸了口氣,臉色也變了。

按照後世的標準,一百斤的糧,能釀三五十斤,五十五度的白酒……當下的技術不比後世,出酒率是要降低的,但是別忘了,當下酒水的度數也低得離譜,恐怕能有二十度以上,就算是美酒了。

反正不管怎麼推測,一石糧,一百二十斤,出八十斤的酒,或者打個折,四十斤,這也是相當恐怖了。

因爲在朱元璋這邊,一石糧不過兩貫寶鈔,而一兩銀子,能換兩貫五寶鈔……賬算到這裡,就算傻子也知道了,在朱家軍這邊,弄糧食造酒,拿到亳州去賣,至少五倍利潤起步。

而且這裡面還有一層關鍵,釀酒的糧不可能按市價計算,事實上的利潤,可能超過十倍。

扣掉一切開支,中間也有幾倍的淨利潤。

到了這一步,已經不只是讓人發瘋這麼簡單了。

汪廣洋作爲跟在朱元璋和張希孟身邊,唯一的主要文官,自然是擔負起這個案子的調查工作,當他面對著恐怖的利潤之時,也是心驚肉跳,口乾舌燥。

下意識抓起茶杯,猛灌了一口。

“張相,這要是酒,一口喝下去,差不多喝得就是銀子吧?”

張希孟微微頷首,他之所以覺得禁酒這事很難,就是預料到其中的暴利,但是他也沒有料到,利竟然會這麼大!

“一個胡三舍,他能吃得下多少?那個酒樓的東家都沒把他放在眼裡,還琢磨著巴結徐達,湯和……他們早就知道,這麼大的一塊肥肉,必須拉更多的人下場,這樣才能安安穩穩掙錢,不然主公的刀就會落在他的頭上!”張希孟說著,突然看了一眼汪廣洋,“汪先生,你不會也捲進來吧?”

汪廣洋嚇得魂飛魄散,連忙擺手,“張相,我,我可不敢啊!再說了,這,這事情是在定遠,我,我是渡江之後,才歸附上位,我和這些人不熟……”

“住口!”

張希孟斷然喝道:“汪先生,這是什麼時候?你跟我講什麼淮西人,渡江人……你摸摸自己的腦袋,還在嗎?”

一句話,汪廣洋的心是拔涼拔涼的。

他是真感覺到了害怕,渾身不安。

張希孟沒有嚇唬他。

禁酒這事,牽連的利益太大,誰都想吃一口。吃到的,吃不到的,大傢伙的眼珠子都是紅的。

如果在辦案的時候,不能秉公執法,反而弄什麼身份區別,你是淮西的老人,我是渡江之後的人,我沒有犯錯,錯的都是你們……真要是這麼幹了,絕對後患無窮。

哪怕躲過了這一次的風波,早晚會有扛不住的時候。

到時候丟了老命,甚至身死族滅,也不是不可能!

“汪先生,你比我年紀大這麼多,早就有妻兒老小,一些事情,不需要我多說什麼……如果非要讓我說,我只是覺得清官難爲,可清官也好做!把心擺正了,主公看得見,我們大傢伙也都看得見。畢竟上上下下,這麼多雙眼睛,只要做了,就不免被人發現!”

汪廣洋略微沉吟,立刻用力點頭,深以爲然。

他擦了擦掌心的冷汗,躬身對張希孟道:“張相,我考過元廷的進士,元廷官場的風氣如何,我一清二楚,上奢下貪,彼此勾結,朋比爲奸,萬萬沒有良臣,賢臣的活路……如今上位雄才大略,張相秉公執法,你們珠聯璧合,我們這些在下面辦事的,也能夠安心了?!?

老汪這話說得其實相當有趣,他在元廷當官,種種貪墨行徑,也不是不清楚。大元朝是爛透了,誰也沒辦法。

現在到了老朱手下,朱元璋的勵精圖治,誰都知道,但是這還不算最恐怖的。

因爲朱元璋只能殺人,張希孟才能誅心!

他們攜手起來,才能把下面人治得服服帖帖。

就拿眼前的這個案子來說,如果沒有張希孟摻和,老朱最多喊出寧可讓胡大海造反,不會敗壞法度。

然後殺了胡三舍,拿他的人頭,警示部下。

基本上也就到此爲止了。

雖說這個威懾效果已經相當恐怖了,但是畢竟還是沒有觸及到後面真正的大魚,案子查不清楚,就沒法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日後就還會後患無窮。

而原本歷史上的朱元璋,就是在不停的殺戮中度過的,他也弄不清楚,爲什麼這幫貪官污吏,前赴後繼,根本不怕死……既然你們連命都不在乎,咱還怕殺人嗎?

來吧!放馬過來!

殺一個人頭滾滾,殺一個血流成河!

對老朱來說,似乎也只能做這麼多了。

不過有了張希孟的摻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是汪廣洋,他覈查了定遠的所有糧倉,親自查驗數目。而張希孟也去清查軍屯。

道理很簡單,不管有多少釀酒,都是少不了糧食的。

在民間這邊,由於土地平均分配,老百姓能自己做主,這才過了沒幾年好日子,大傢伙肯定拼命存糧,所以除了繳納田賦之後,能拿到市面上賣的,絕對不多。

因此除了地方的倉庫之外,就是軍屯有存糧。

這也是從源頭下手了。

經過張希孟的初步盤查,軍屯的糧食缺口大約是五萬石,胡三舍那小子也算老實,根據他的招供,前後弄出來三萬八千石!

總算把大頭兒對上了,剩下的可以視作日常耗損,或者出了一些稍小的耗子。

可是把目光放到了定遠縣城的倉庫,一番查驗之後,足足缺口十二萬石!

須知道定遠一年夏秋兩稅,合起來也不過是十八萬石!

另外還可以納糧免役,全部算上,定遠一年能有二十萬石稅糧就算不錯了。

啪!

老朱狠狠錘了桌子,震得茶壺亂顫。

“好?。∫粋€產糧大縣,大半年的收成,就這麼沒了!這哪裡是碩鼠,這是一幫饕餮!”老朱氣得暴跳如雷。

“胡三舍之外,還有多少人,摻和進了私酒這事?”

張希孟道:“根據目前的徹查,首先就是管庫的官吏,另外還有定遠的幾個富戶。再有就是滁州的兩家商行……知縣王愷也參與其中,在他的家裡,搜出了赤金三百兩!”

“殺!殺了!把這個畜生的皮扒下來!”

朱元璋氣得不行,王愷能被任命縣令,那是看在既是同鄉,又追隨很早的份上,結果越是給臉,就越是不要臉!

三百兩金子,夠剝你十層皮了!

“主公,你看是在定遠明正典刑,還是回去金陵,再做計較?”

老朱略微怔了怔,“張先生讓咱回金陵?”

張希孟咧嘴一笑,“主公,這案子牽連不小,再給一些時間,查得清楚一些,等主公回了金陵,再做處置?”

朱元璋皺著眉頭,他恨不得立刻殺人,但是既然是這麼大的案子,直接殺了,也就便宜他們了。

“是應該回金陵,昭告所有人,堂堂正正,處置這些畜生!”

張希孟無奈苦笑,很顯然,朱元璋是沒有理解他的意思,這個案子用得著這麼著急嗎?真的不需要考慮考慮?

老朱想了想,也明白了張希孟的意思,他突然一笑,“拿紙筆過來。”

張希孟把紙筆遞給老朱,朱元璋稍微想了想,提筆就給胡大海寫信。

“你兒子盜竊三萬八千石糧食,私自釀酒,違背了咱的軍令,咱以爲軍法重於人情,所以咱要殺了你的兒子……有人說你會造反,咱不相信……你當初是不忍和州百姓被孫德崖糟蹋,纔來投靠咱的,咱信你識大體,顧大局。但胡三舍畢竟是你的親生兒子,該何去何從,你自己決斷吧!”

朱元璋寫完之後,就對著張希孟一笑,“煩勞先生立刻派人,給胡大海送去。務必要在這個案子開審之前,讓胡大海知道!畢竟是他兒子,咱們不能揹著當爹的。”

張希孟自然是知道老朱的想法,但是這麼幹,是不是有點過了?

“主公,真的不需要緩一緩,或者網開一面?”

“不!”朱元璋篤定道:“先生,咱知道你們想什麼,殺胡三舍,是法令,給胡大海送信,是咱念在他立了這麼多功勞的情份上……咱這麼幹了,問心無愧,他胡大海能老老實實做事,咱就繼續真心實意用他。如果他嫉恨咱,也不用手軟,咱也無愧於心,剩下的就看胡大海的了?!?

張希孟捏著這封信,思索再三,點了點頭,這就是朱元璋啊!

“主公,徐達坐鎮南征,出了這種事情,按理應該知會他的?!?

朱元璋吸了口氣,終於重重點頭,“那就由先生替咱寫一封信過去吧?!?

張希孟答應,就這樣,這兩封信,迅速被人送過了長江,分別送到了胡大海和徐達的手裡。

胡大海展開信,足足看了一刻鐘,臉上神色再三變幻,最後只是咬著牙道:“殺得好!逆子取死有道!”

隨後胡大海又在地上踱步許久,對著手下人怒道:“傳我將令,明天攻城!”

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七十章 好官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
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七十章 好官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胶州市| 桦南县| 隆子县| 凤庆县| 徐闻县| 德令哈市| 眉山市| 鹤庆县| 新和县| 宿松县| 邵阳县| 天台县| 梧州市| 杭州市| 沾化县| 丽江市| 苏州市| 府谷县| 营口市| 宜兰县| 上思县| 辉县市| 博罗县| 基隆市| 辉南县| 兴山县| 镇坪县| 信阳市| 外汇| 介休市| 勃利县| 固原市| 新兴县| 彭山县| 祁连县| 佛学| 依兰县| 和政县| 凤庆县|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