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

老朱揉著太陽穴,翻了翻白眼,“這就是你說的天下大才?怎麼連路都認不得?往東邊跑,跑到了西邊。這要是在咱的手下,讓他打狗,還不得攆雞?”

張希孟咧嘴苦笑,他也沒法子,誰讓老羅是有名的路癡,連關二爺都被他指使的滿世界亂跑,跑錯了方向,小事一樁罷了。

“主公,這位羅先生在江南的時候,寫詩填詞,還寫過戲文,在才子中間,頗有名望的。”

朱元璋眉頭挑了挑,又道:“既然他有些本事,能不能看穿咱們的把戲啊?萬一張士誠不願意放過六合,難道咱們要跟他們硬拼?”

張希孟想了想,笑道:“主公,我看這事倒是不用擔心,這封信不過是個澆在大火上的一勺油,其實咱們已經鋪墊夠了……張士誠是個聰明的,就不該觸黴頭!至於羅貫中,他也會願意配合咱們唱著一齣戲!”

毫無疑問,如果自是隨便弄了一封來歷不明的信,塞給羅貫中,就想欺騙張士誠,這不是做夢一樣嗎!

可是自從老羅來,這邊準備了多少節目?

吳大頭的戲,討伐世家主題的《沐家祠堂》,都在展示老朱的心思。

接著請羅貫中看審判白敬恩,看看山呼海嘯的百姓,看看滔天的民意……這些舉動都有著豐富的含義。

其實從羅貫中的書就能看出來,他這個人有一些才華不假,但他也相對保守傳統。尤其是羅貫中親自參加過戰鬥,可是他在三國之中,寧願把功夫下在並不一定存在的鬥將上面,也不願意多花筆墨,寫普通士兵。

他的筆下,小兵只配給主將搖旗吶喊,跟著掩殺一陣,並不能起到更多的作用。

應該說他的心底深處,至少是忽視老百姓,不願意面對這一支最龐大,最深厚的力量。

也不是要黑羅貫中,只是大多數的士大夫,都是這個心態。

可偏偏在滁州,他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場景。

朱元璋野心之大,手段之強,絕不是推翻大元朝那麼簡單。若是此人得了天下,所有的讀書人怕是都沒好日子過了。

既然如此,就絕不能讓誠王跟朱元璋走到一起,而且還要讓誠王知道,此人心懷叵測,要染指高郵!讓兩人徹底決裂。

這份趙均用的書信,就是最好的證據。

此時的羅貫中也顧不上有沒有問題,就算有些蹊蹺,他也願意相信,而且更願意讓張士誠相信!

屁股決定腦袋,老羅也不能免俗。

“這個小小的朱重八,還敢打我的主意!真是不知死活了!我必要殺入滁州,斬朱元璋首級!”

張士誠氣得咬牙切齒,他濃眉大眼,顴骨突出,鬍鬚又黑又亮,一看就是標準的狠人模樣。

年輕的時候,張士誠就靠著販賣私鹽起家,而元廷又極力打擊私鹽,一旦被抓,多半下場悽慘。張士誠跟元廷周旋了多少年,養成了狡黠強悍的性格。

說實話,他真的不太看得起朱元璋。

竟敢謀奪高郵,信不信老子先滅了你?

“羅先生,你去了一次,倒是說說,姓朱的有多少兵?”

羅貫中連忙道:“朱元璋在滁州的兵似乎不多,只有幾千人,但是……”

“但是什麼?”

“但是朱元璋大殺官吏豪門,滁州百姓多,似乎歸心朱元璋,但是豪強大戶卻未必如此,久後或許生亂,朱元璋到底是一個草寇,如何能和大王相比?只是此刻貿然進攻,卑職走馬觀花,勝負如何,也不好說?。 绷_貫中見張士誠上頭,竟然遲疑了,萬一真的打過去,自己盜書這事就人盡皆知了。隱約覺得,這裡面或許有事,不該冒險。

張士誠黑著臉,他最討厭這種模棱兩可的話。這幫文人就是這樣,總想滴水不漏,不犯錯誤,殊不知屁用沒有,讓人掃興。

他只能把目光放到了兄弟張九六身上,彷彿感覺到了兄長的目光,張九六急忙道:“朱元璋這人我知道,原來叫朱重八,就是郭子興的乾女婿,蒿草土石一般,不值一提的。趙均用倒是梟雄人物,手下兵馬也多,還兼併了不少彭大的部衆。而且此人是一頭狼,投降元韃子,帶頭攻擊高郵,也不是不可能!”

張九六的這番話讓張士誠頗爲贊同,的確論起名望影響力,趙均用都遠在朱元璋之上,畢竟趙均用和張士誠可是平級的,都是王爺!

“這麼說來,只要擋住了趙均用,朱元璋不在話下。九六,你現在就率領五千人馬,立刻前往天長,防備趙均用南下!”

張九六立刻答應,起身就去調兵。

羅貫中看著他的背影,心裡頭猶豫遲疑,毫無疑問,朱元璋比趙均用危險多了,無論從手段還是格局,包括身邊的文臣武將,朱元璋甚至在張士誠之上。

按照道理,應該先攻擊朱元璋纔是。

問題是這封書信萬一是朱元璋故意放給自己的,大軍過去,必定受到圍攻,一旦失敗,豈不是自己中了計策,上了人家的當?

還是閉上嘴巴,誠王願意防備趙均用,那樣最好不過了,反正跟自己也沒關係了。

羅貫中只想回到住處,洗個澡,休息一下,喝杯茶,聽聽小曲,到了晚上,再寫點東西……自己走了這一趟,可是見識大漲,文思如泉涌??!

朱元璋那邊,一個大頭兵都能排戲,還頗受歡迎,我就不信不如你!

碼字之人的腦回路都是很奇特的,關注重點也全然不同。

而就在羅貫中沉浸在文字的美妙之中時,老朱這邊終於動了。

他親自挑選了八百名士兵,全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其中一百人裝成普通商旅,混入六合,其餘人跟著他,皆著甲持刀,準備以最快的速度,奪取六合。

“上位,這事情還是讓屬下來吧!”

湯和請戰,馮家兄弟也有心出戰,都把目光望向了朱元璋。

老朱微微一笑,“你們的心思咱都知道,這一兩年間,咱們打過守城戰,打過攻寨戰,可是這種夜襲奪城之戰,咱們還沒打過,放心不下啊!”

朱元璋看了眼張希孟,問道:“先生以爲如何?”

張希孟急忙道:“主公,臣早就下令,在軍中多供應一些豬肝,湯千戶的部下吃得最多,夜盲的情況大爲緩解。主公優中選優,八百將士,足堪大任,絕不會發生混亂潰散的情況?!?

老朱滿意點頭,張希孟在軍中做了太多事情,衣食住行,有他在,的確是輕鬆太多。

“先生給咱們吃了定心丸,那還有什麼擔心的。咱領著你們打一場,等以後有了經驗,你們就能獨當一面了。”

衆人見老朱如此說,也無言以對。

朱元璋就是這麼個喜歡親力親爲的人,還能有什麼辦法!

更何況老朱說得也有道理,大傢伙沒有打過,出了事誰也負擔不了,只有老朱才能扛得起來。

因此老朱調集了湯和,馮家兄弟,郭英,還有一些心腹,一起參加這一次戰鬥。

小小六合,何德何能,竟然要一大半的淮西勳貴伺候,這福氣還小得了!

倒是張希孟,他沒有隨著過去,另外費聚和花雲也沒有跟著,他們倆另外有任務。

“主公奪取了六合之後,你們一個領兵佔領來安,一個襲取全椒……如此一來,整個滁州,就都在咱們的掌控之中了?!?

費聚和花雲連忙點頭,大傢伙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尤其是費聚,想他跟隨朱元璋的時候,上位纔是個九夫長。

這才一年不到的光景,已經從一個鎮子,發展到一個縣,又發展到一個府,手下的兵馬也是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大。

這種感覺著實是太美妙了。

跟著上位,就是有前途!

張希孟送走了朱元璋,焦急地等待著,雖然他對朱元璋充滿了信心,但是依舊擔憂會出狀況,以至於覺都沒睡好,黑眼圈都上來了。

終於到了第三天,一騎飛至,騎士的肩頭,扛著一桿紅色的旗號,離著老遠,就大聲喊道:“捷報!”

“捷報!上位兵不血刃,輕取六合!”

“上位輕取六合!”

“六合被拿下來了!”

……

剎那之間,滁州陷入了歡樂的海洋,城中百姓竟然紛紛走出家門,到了街上歡呼,慶賀勝利,發自肺腑的那種。

誰說老百姓麻木?

他們清楚著呢,誰是真心對待他們,他們自然還以真心!

張希孟紅光滿面,終於來了精神,“費聚,花雲,你們立刻出兵!”

二人急忙答應,隨後張希孟又道:“快請李先生過來……哦,不,我親自過去!”張希孟小跑著去見李善長,心裡樂開了花,很快他們就能擁有一個穩固的根本之地了!

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a>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a>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
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清镇市| 张家港市| 梧州市| 遂川县| 富平县| 若羌县| 珲春市| 平塘县| 泸西县| 阜新| 金平| 永康市| 睢宁县| 盐山县| 卓尼县| 玉山县| 博客| 日照市| 海兴县| 中西区| 天全县| 望谟县| 潮安县| 文登市| 余庆县| 安丘市| 孙吴县| 长武县| 高安市| 平顶山市| 凭祥市| 安多县| 兰溪市| 柯坪县| 新民市| 康保县| 镇赉县| 班玛县| 嘉义市|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