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

動起來了!

這是張希孟和朱元璋共同的感受……羅復仁主持移民事宜,姚廣孝開始剷除大戶,抑制豪強,楚琦等人查抄寺廟產業,收繳金銀,釋放奴僕,就連應天的李善長都發動中書省,自上而下,處理治下多達千萬畝的寺廟田產。

下面的人都忙了起來,有了事情做,相應的,朱元璋就空閒了下來,偏偏他又是個閒不住的,就拉著張希孟,一起商議眼前的局面。

“內政上的事情,已經佈置了不少了。如果再折騰,這幫人也幹不好,沒準還會糊弄咱。”難得,朱元璋總算知道體恤下面的人了,簡直是太陽從西邊出來。

不過這也不奇怪,前些天馬皇后就來了一封信,其中提到度支局爲了計算江西和湖廣的情況,江楠親自帶隊到了江州,每天都在忙活,能睡兩個時辰就要燒高香了。

實在是太累了,不是誰都給你一樣,是屬驢的。

也就是馬皇后,可以毫不猶豫痛罵老朱。

偏偏老朱還半點脾氣都沒有,只能乖乖聽了。

他琢磨著要給下面些時候,一年半載都算是快的,把湖廣消化了,接下來旳事情也就好辦了。

“先生,劉福通有一百個不是,他現在還是和元廷死戰,也算是英雄。咱不打算跟他翻臉。你看,咱們拿下湖廣之後,就可以北上南陽,然後從南陽攻擊洛陽,進入關中,而後北伐滅元!”

老朱勾勒出一條進軍路線,張希孟在腦袋裡面過了一下,還真別說,南陽等地尚在元廷手裡,洛陽和關中,都被察罕帖木兒拿走了。

如果沿著這條路北伐,確實可以避開韓宋,甚至能形成東西兩路並進的態勢,覆滅大元,確實近在眼前。

“主公,眼下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在湖廣沒有站穩腳跟,貿然進入南陽,然後再攻取關中,距離太遠,後勤輜重轉運困難。而且進入南陽之後,東邊有劉福通,西邊是巴蜀的明玉珍,背面還有元廷重兵。孤軍深入,三面強敵環伺,就算讓徐達領兵,只怕也很不容易?!?

朱元璋微微點頭,這些賬他比張希孟清楚,但是老朱有另一番想法。

“先生請想,如果說服明玉珍,讓他出兵關中,策應咱們。再和劉福通說好,三方併力北伐,不管如何,先滅了元廷再說,此計可能成功?”

張希孟微微沉吟,說實話,他聽到三方合兵,一起北伐的時候,立刻想到了牢不可破的孫劉聯盟。

想要整合各懷心腹事的聰明人,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按理說朱元璋不該有這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這不符合老朱沉穩的性格……張希孟微微沉吟,心裡有了盤算。

這段時間來,朱元璋也著實是太順利了一些。

湖口敗陳友諒,崖山祭祀明確道統,應天稱帝,攻滅陳漢……全程雖然慷慨激昂,但也算是順風順水,沒有太大的意外。

老朱飄了!

開始不切實際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張希孟不是立刻勸解,相反,他有點想笑了。朱重八啊朱重八,看你還有臉說不忘初心不?

我承認啊,朱英的那三十萬貫,我動心了。

現在的朱元璋,也因爲順利攻滅陳漢,開始做夢了。

這樣的話……自然是加大力度嘍!

張希孟笑道:“主公,我們是一心北伐,想要滅掉元廷,如果另外兩家和咱們一樣,那最好不過了。臣提議應該派遣使者,尤其是去聯絡明玉珍。”

“爲何?”

“很簡單,現在察罕帖木兒的大軍壓過來,韓宋岌岌可危,劉福通縱然有再多的算計,也不會迫不及待和我們開戰,他沒有這個底氣。反倒是明玉珍,他的巴蜀佔有地利,而且糧草充足,易守難攻。他要是能真心結盟,自然是暢通無阻,成功可期?!?

朱元璋欣然點頭,他竟然忽略了張希孟話中的玄機,一心只想著北伐元廷。

派人,立刻派人!

聯絡劉福通的事情,還是交給汪廣洋……朱元璋情真意切,寫了一封長信,大概的意思就是咱早就想北伐元廷,驅逐胡虜。過去是道路不便,如今已經佔據了湖廣,收取襄陽,洛陽,而後與兄一起,並肩北伐,恢復中華天下,如此則可以告慰先人,無愧天下……朱元璋甚至還暢想,要和劉福通一起入關中,拜祭黃帝,昭告成功。

汪廣洋接了任務,在臨走之前,特意去見了張希孟,兩個人聊了一陣子,汪廣洋才帶著朱元璋的親筆信,前往開封。

汪廣洋走後,老朱又盤算著如何跟明玉珍交涉,可就在他還沒有定計的時候,明玉珍派來了三位使者。

首先就是江儼,作爲老熟人,他這是二進宮,另外還有一文一武,兩位重臣,一個叫戴壽,一個叫向大亨。

“外臣拜見大明天子?!?

朱元璋含笑,讓他們起身。

“這一次剿滅陳友諒,你們出力不小,兩家都有恢復華夏江山之意,更要互通盟好,多多往來?!?

老朱言語溫和,笑容和煦。

這仨人聽到之後,竟也是連連點頭,戴壽就道:“陛下,我家大王來之前,曾經叮囑外臣,我們身處巴蜀,大明雄踞江表,恰恰猶如當年的劉孫……而元廷勢力龐大,兵馬衆多,察罕帖木兒等人,都是當世悍將,恰如曹魏。只有孫劉聯手,共同抗敵,纔有勝算?!?

竟然以三國破題,張希孟面無表情,心中卻是不快。

這個例子很不對味兒。

且不說還有劉福通的韓宋在,北方大區的戰鬥還沒有結束,光是明玉珍以季漢自詡,就讓張希孟頗爲不滿。

什麼意思?

敢情你們是大漢正統?我們是大魏吳王唄?

明玉珍難道不清楚,自從祭祀崖山之後,我大明已經取得了正統地位,這可是我張希孟努力的成果。

而且我們現在坐擁四五十萬人馬。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明玉珍又能有多少兵馬?

也想跟我們並駕齊驅,未免癡人說夢了吧!

張希孟還是沒有多言,繼續冷眼旁觀。

朱元璋聽到這裡,也是稍微錯愕,隨即道:“難爲你們能這麼想,元廷可不比曹魏……他們君昏臣酷,盤剝百姓,壓榨黎民,已經是天怒人怨,纔有了遍地紅巾。事到如今,孫劉該聯起手來,一同北伐,剷除逆元,恢復華夏江山,這纔是正辦!”

朱元璋說完,再看這三個人。

短暫遲疑之後,向大亨躬身道:“回大明天子的話,北伐自然是對的,但是無奈巴蜀兵力孱弱,糧餉不濟,倘若陛下能夠賜些錢糧,或許還可以商量?!?

此話一出,朱元璋的臉色頓時陰沉起來,他這一腔火熱,直接被潑了一盆冷水。

還沒談什麼,就直接要錢,你當咱是傻子嗎?

這時候張希孟突然幽幽道:“可有向吳國祈糧北伐的蜀漢?”

這一聲不高,但卻頗有殺傷力,弄得這三人都是一愣,向大亨一個武夫,明顯招架不住。

戴壽立刻道:“吳蜀之說,不過是比喻罷了。我等這麼說的意思,也是因爲吳蜀背盟,互相攻伐,以至於讓曹魏得勢。僕以爲我們兩家當訂立盟約,永不相攻,這纔是當下最緊要的事情。”

張希孟微微一笑,“這麼說來,孫劉抗曹就是假的了?”

“這?自然不是……我們雙方先定下盟約,交個朋友,彼此往來,互通有無,待到時機成熟,準備妥當,自然可以一起北伐?!?

張希孟笑道:“那是不是在時機成熟之前,我們不能進攻巴蜀?”

“這個……自然!”戴壽勉強道。

張希孟又道:“這麼說,就是一紙空文,換你們長久的安全嘍?那我還想請教一句,你們憑什麼以爲我大明會答應?”

這仨人齊齊一怔,戴壽咧了咧嘴,突然笑道:“張相果然是言辭犀利,讓人欽佩……不過在下以爲,大明意在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我們承襲彭祖師遺志,也是想著重興漢家河山。如此而論,我們如何不能成爲朋友?華夏二字,一分爲二,各取其一,我家大王已經準備登基稱帝,國號爲大夏,就是爲了呼應大明,恰是我們的一片誠心!”

啪!

朱元璋怒拍桌案,眉頭立起,一團怒火,直衝腦門。

他此刻也知道自己想簡單了。他想著放棄成見,暫時同心同德,完成北伐,然後再說別的。

可是明玉珍卻想著先保住他在巴蜀的地位,甚至還想著更進一步,成爲大夏皇帝,跟他這個大明天子分庭抗禮,平分華夏。

癡心妄想!

朱元璋已經開始後悔了,是他高估了這幫人的心胸。

張希孟倒是笑容可掬,半點不意外,“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二字,豈可分離?我大明天子除了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之外,還有一項主張,那就是九州歸一,天下一統!”

張希孟起身冷笑道:“你們回去告訴明玉珍……當初趙宋未能光復燕雲,隨後又丟失西北,中原淪陷,自唐末數百年來,九州不全,胡虜霸佔中原,這都是華夏之恥!如果爾等能順應大勢,最好不過。如果想著平分華夏,以至於九州不全,那你們就是和元廷皇帝一樣,都是我大明的敵人!天兵到日,必定土崩瓦解!”

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
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阳| 彩票| 巴林右旗| 连山| 宁安市| 常德市| 甘洛县| 台湾省| 故城县| 肃宁县| 南宁市| 察雅县| 盐池县| 焦作市| 青州市| 同仁县| 苍南县| 石河子市| 鄂州市| 江都市| 西乡县| 潞西市| 永康市| 马鞍山市| 将乐县| 兴安县| 永善县| 西宁市| 崇阳县| 东台市| 星座| 方城县| 金昌市| 梓潼县| 综艺| 朝阳市| 安乡县| 梅州市| 平利县| 扬州市|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