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

不管老朱怎麼想,朱棣覺得他領會了朱元璋的意思,還不是讓大傢伙往外打,打下了地盤,和朝廷分賬,然後不管怎麼折騰,都沒人管。

前提是兔子不吃窩邊草,別禍害中原百姓就行了。

懂了,這不就是藍玉講的梁山泊嗎,敢情咱爹就是個大號的黑三郎,張先生就屬於軍師那個角色,不過比無用強多了,叫有用吧!

這兔崽子挺美的,可是朱樉和朱棡卻不是那麼滿意。很顯然,按照這個規劃方案,他們就藩之後,也就能拿到五百畝田,只能給府裡供應些蔬菜雜糧,剩下的全都要看宮裡分出來的產業。

這一點就要看馬皇后了,她手上的紡織廠,被服廠,還有各種各樣的作坊,如果分給幾個皇子,倒是夠他們衣食無憂了。

其實這裡面還有很多設計,張希孟不方便說,老朱也不想當羣臣一一講清楚。

畢竟要勸說天子,砍自己兒子們一刀,尤其是老朱這種,堪稱溺愛的皇帝,是多麼艱難!

一個弄不好,就是離間天家骨肉之情,大逆不道,居心叵測,簡直比亂臣賊子還可怕……這也就是張希孟,他不但能勸得了朱元璋,還能跟馬皇后說上話。

費了好大力氣,才把這兩口子說服了。

其實這個玄機就在撥給皇子們的產業上面,田地限制在了五百畝,但是林地可不可以多一點,水域能不能劃給皇子,另外還有礦場,這個更是大頭兒。

還是那句話,到底是天家血脈,還真能讓他們吃不上,喝不上?

這是不可能的。

只要儘量不讓他們禍害老百姓就是了。

要知道勸說老朱,接受這套方案,就花費了張希孟很大的心思。

他早上進去,跟朱元璋最後敲定的,也是這一部分內容。

因爲在老朱看來,土地是一切的根本,他工商只是附屬品。張希孟說的好聽,給皇子們產業,可問題是子孫後代,萬一有誰不爭氣,把祖宗的產業敗壞了,那該怎麼辦?

在老朱看來,給皇子們田產,不管出什麼事,土地還在,沒有哪個膽大包天的,敢侵奪朱家的田產。

這樣一來,朱家子孫永遠不至於餓死。

但是換成了別的產業,那就不好說了,萬一中途虧光了,又該怎麼辦?

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子孫繁衍,人口越來越多,如果產業只是給一個人,其他人怎麼辦?

作爲一個連起名字都想的那麼周全的爹,朱元璋替他們家後代考慮的那叫一個周全!

就連馬皇后都瞠目結舌,險些說不下去。

在這個時候,就只剩下張希孟一人力挽狂瀾了。

他給出了一整套方案,首先,分給每個藩王的產業,宗正寺要有掌握,每一年藩王府的賬目,都要宗正寺審覈。

假使朱家子孫,經過幾代繁衍之後,人數衆多,甚至活不下去,就要宗正寺想辦法按照每個王府的情況,協調財力,救濟宗人。

張希孟這一下子,又給了宗正寺足夠的權柄,讓這個衙門不再是擺設。

除此之外,針對朱家子孫,要多給點發展的空間,給予每個王府產業,也是給他們的子孫後代一個機會。

能學點什麼東西,自食其力,甚至發財,考科舉,都是可以的……三代之後,就準許宗人考試,入朝爲官,和普通人待遇一樣,沒有什麼限制。

但即便如此,就有那些不爭氣的,沒出息的,想要坐吃山空的……又或者宗正寺也拿不出足夠的錢財,管不了那麼多朱家子弟怎麼辦?

這要是普通人,張希孟就直接說了,自己不爭氣,管他們去死!

但是對不起,這是老朱家的人啊!

張希孟沒辦法,只能出個主意,就是以後藩王對外用兵,搶到了土地,要上繳一部分給皇室。

放到宮中,算作皇家的產業。

也就是說,朱家子孫真的什麼本事也沒有,必須靠著土地養活,在外面劃一塊土地給他們,也是可以的。

而且藩王拿下土地,充實皇家產業,日後分封藩王,也方便一些。

如果有心去外面,有一番作爲,那皆大歡喜。

如果沒有,甚至可以遙領,虛封。

然後這塊土地可以由宗正寺負責。

毫無疑問,張希孟的這套方案,等於是把皇家和對外用兵綁在了一起。

因爲只有不斷開拓,皇家產業纔會越來越多,包括宗正寺,藩王,這套宗室體系,才能拿到最大的利益。

相比之下,朝廷官府雖然在對外用兵,開疆拓土上面,也有很大的好處,但終究不如皇室拿得多。

張希孟也知道這裡面會有問題,甚至搞不好,會造成宗室做大。

但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先哄著老朱,把宗室條例確定下來,避免朱家人破壞田制,敗壞根基。

只要老朱家人不添亂,任何人想要破壞均田,都要摸摸脖子上面的腦殼,還存在與否!

而且張希孟判斷,有了這個規則之後,接下來就是各顯身手,宗室能鬧到什麼程度,估計還會輸給文官。

在這一點上,張希孟是很篤定的。

畢竟朱家怎麼樣,都是一人一家,想要跟全天下的聰明人鬥,那還是太高估自己的本事了。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要讓老朱上車。

總而言之一句話,宗室這個最大的難題,算是讓張希孟克服了,接下來的事情,也就好辦了。

“咱會讓宮裡儘快清理好田產冊圖。今後宮中有多少田,每年收穫多少,也都有個明確的數目。戶部,乃至全天下人,都可以監督。咱身爲天子,率先垂範,從此之後,均田之政,絕不可改。誰觸動了天條,誰就必死無疑!”

朱元璋殺氣騰騰,羣臣肅然,無不惶恐驚駭。

既然天子都發話了,從皇家開始,那其他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只能服從。

不過在一大堆遵旨的聲音之中,有一個人喊得格外響亮,那就是朱棣。

這小子現在只剩下摩拳擦掌。反正不管交多少,分多少,只要我搶的夠多,就沒什麼好怕的。

重申了田制之後,剩下的問題就簡單了。

“來人,把唐勝宗和陸仲亨帶上來。”

不多時,就有人押著兩個人,晃晃悠悠,走了上來、

昔日兩位叱吒疆場的猛將,才關進去沒多久,竟然憔悴疲憊,尤其是唐勝宗,鬢角額頭,居然有了白髮。

腰背也彎了,臉上也有了皺紋,走道踉踉蹌蹌,看得大傢伙都愣住了,國法無情,竟然如此可怕?

好些武將都不由自主張大嘴巴。

“罪臣拜見陛下”

唐勝宗和陸仲亨一起跪倒,磕頭作響。

朱元璋看在眼裡,微微沉吟,“你們自稱罪臣,是知道自己所犯何罪?”

“罪臣知道!罪臣敗壞田制,兼併土地,罪臣該死!”唐勝宗老老實實匍匐地上。

陸仲亨隨即道:“辜恩負義,也收取了田產,敗壞國典,臣死不足惜!”

兩個人都乖乖認罪。

其實到了這一步,再隱瞞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反而不如老老實實,或許還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果不其然,看他們兩個人這麼慘,就有人受不了了,武臣當中,有好幾位都想跪倒,替他們求情。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徐達沒有動。

不但沒動,還神色凝重,一臉嚴肅,他並不覺得可以寬宥。

而另一邊,常遇春卻是兩眼放空,什麼話都沒有。他已經從小舅子藍玉那裡得到了不少消息,他們作死,就讓他們死去!

也省得一羣人以淮西勳貴自己,連自己也不放在眼裡!

沒有這兩位帶頭,其他人想說話,也不夠份量。

朱元璋看了一圈,就想宣判。

可就在這時候,御史大夫楊憲突然站出來,向朱元璋跪倒。

“陛下,臣以爲敗壞田制,確實死有餘辜。只是唐陸二犯,是先行犯罪,此時已經有了悔改之意。臣竊以爲是否能網開一面,削去爵位!即便如此,也足以警示天下,告誡羣臣。”

朱元璋一怔,他倒不是驚訝別的,楊憲真是好大膽子,竟然敢出來求情!

有楊憲帶頭,武臣之中,吳禎,花雲,還有幾個,也有了往前走的意思,想要追隨楊憲之後,一起求情。

說到底,兔死狐悲,他們還是不甘心就這麼看著這倆人死。

朝堂衆人的變化,張希孟全都看在眼裡,他立刻道:“陛下,二犯雖然認罪,但此案乃是拱衛司指揮僉事毛驤主辦,臣以爲還是該聽聽他的意見,畢竟此案牽連極廣,馬虎不得。”

張希孟這一句話,等於打亂了楊憲等人的節奏,站在羣臣之末的毛驤,急忙站出。

“啓奏陛下,臣已經查清楚,唐勝宗、陸仲亨,在侵佔田地之中,打殺百姓十數人,另外查案官吏被害,證人被殺,他們還收買地方官吏,私自篡改戶籍黃冊,臣,臣還發現了許多兵器,臣以爲他們有謀逆之心!”

殺人謀反,一條比一條嚇人,當真是要把人往死路上逼!

不愧是你,比郭英可要狠多了!

羣臣也是大驚失色,張相公已經重申了均田,目的達到了,網開一面,未必不可以,現在就剩下陛下了。

你一個小小的拱衛司僉事,也配出來說話?

衆人的目光瞬間落在了毛驤身上,可是此人態度堅定,絲毫沒有改變態度的意思。

就在這時候,朱元璋開口了,“楊憲,你方纔是狡辯之詞!此前的田法已經很明白了,誰破壞誰就要掉腦袋!咱就網開一面,不必剝皮楦草了,大明的勳貴,到了下面,不能當沒臉沒皮的鬼!”

“散朝吧!”

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七十章 好官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
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七十章 好官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白城市| 青州市| 铜陵市| 襄汾县| 普格县| 图片| 平顶山市| 双鸭山市| 珠海市| 银川市| 横峰县| 苍梧县| 仁布县| 饶阳县| 方正县| 靖安县| 平南县| 老河口市| 新和县| 青河县| 丹凤县| 乌兰县| 黑山县| 界首市| 苗栗市| 裕民县| 稻城县| 博白县| 东乡县| 襄汾县| 大关县| 潍坊市| 彰化县| 唐河县| 常州市| 兴隆县| 喀什市| 乐清市| 广灵县|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