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

李善長這番按照百姓需要,設置百官的主張,著實是石破天驚,

甚至乾脆點說,張希孟折騰了這麼多年,在官制上的革新,都不如老李來得深刻。

李長講的有問題嗎?

自然是沒有的,而且極對。

不信看看歷代官制,大約就會有這種感覺了。

以明朝爲例,最尊責的官銜就是三公三孤,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這六個職位,就是輔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

其實顧名思義,最初的職責,就是教導保護天子的,屬於專門給皇帝設置的近臣

除掉這六個職位之外,不管是前期的中書省,還是後來的內閣,也都是協助天子,治理國家的。

再往下說,像什麼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這些凡事乍聽之下,弄不清楚幹什麼事情的衙門,幾乎都是服務皇家的。

吏不要說專門爲皇帝設置的內廷二十四衙門了。

這種情況,在其他朝代,也是大同小異,趙宋最離譜,爲了保證皇帝的權力,竟然把所有官員都弄成了臨時工,簡直是登峰造極,史無前例了。

李善長的意思很明白,咱們不是要弄嗎,那就弄個徹底。

將百官設置交給百姓,民間有什麼需要,朝廷設立什麼官職。這樣再治理百姓也就方便多了。

也省得陛下老是瞧禮部不順眼。

人家禮部從最初的設計上,就是盯著皇帝的。

那些泥腿子怎麼配禮部大老爺教化?

沒聽說過嗎,禮不下腐人,刑不上大夫

禮部自然是不會管老百姓的,那讓他們管官吏,也難爲他們了,畢竟自律是很難的事情,那就沒辦法了,只能朝著皇帝陛下下手。

你朱元璋覺著有點彆扭,那太正常了,你還沒有領教過大禮議的滋味呢!要不是你太難欺負了,我們非讓你領教一下,什麼是以禮治國!

今天老李把這事情點破了,懂的自然都懂。

張希孟突然發現,自己好像被老李綁架了。

他事先並沒有跟自己通氣……但是這麼改革官制,張希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反對的,甚至說,張希孟要比老李還賣力氣。

讓百官的根本從輔佐天子,變成治理百姓……這裡面的差別有多大,只能說懂得都懂。

甚至可以誇張點說,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一步,張希孟甚至可以含笑九泉了。

所有不管李善長怎麼盤算的,張希孟都必須跟進。

上一次他裹抉了老李,這一次李善長就放手掏了一招,只能說這塊老薑,是真的夠辣!

“啓奏陛下,民之大患,病在吾皇。陛下身爲萬民擁戴的天子,秉持民心治理百姓,以民爲本,重興華夏。自然需要百官體察民心,重持聖意,妥蓋治理百姓。臣以爲李相所言,甚是妥當,臣附議!”

張希孟說完之後,俯身在李善長的身後。

他這幾句話,看似順著李善長講,但實際上卻是不著痕跡,幫著老李強補了最大的漏洞。

因爲李善長所講,設置百官,不能只是爲了輔佐天子,這裡面就藏著一個最要命的東西,你李善長主張改革官制,莫非要削弱天子羽翼,架空陛下?

你李相公想要謀反不成?

楊憲和胡惟庸等人都聽出來了,躍躍欲試,就想要發起攻擊,

可以說只要張希孟不發言,他們就會跟老李玩命。

偏偏這時候張希孟不但發言了,而是還把話圓回去了,指出朱元璋是受萬民擁戴秉持民本治國……有了這一條,爲治理百姓,設置官吏,也就順理成章。

陛下和百姓是一體的,誰要是挑唆歪曲,就是離間君父和百姓,

有張希孟在這裡,斷然不會客氣的。

幾乎一瞬間,楊憲和胡惟庸都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是那句話,只要左右二相聯手,就幾乎沒人能推翻他們。

果不其然,隨後朱升、汪廣洋、羅復仁、毛責等人,紛紛出來支持。

這一項要命的提議,終於順當通過。

“李先生,張先生,你們堪稱咱的股肱譬膀,官制之事,關係到大明江山的根本,千秋百代,朱家的基業,都在你們身上了。這事情到底要如何安排,還要你們好生商議,拿出妥當辦法纔是。"

張希孟和李善長連忙點頭,表示敢不鞠躬盡瘁!

一場御前會議,總算結束了。

看似波瀾不驚,卻暗藏萬般殺機。

李著長也是老犯貍了,他這麼幹,確實有些魯葬……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老傢伙算準了張希孟的反應。

他主動挑事,讓張希孟幫著他善後。

要真是如此,只能說老李這人壞透了,簡直無可救藥了!

趁著御前會議結束,張希孟想探探李善長的口風,可是令他訝異的是,老李居然說要回去仔細想想,理出些頭緒,再來和大傢伙商討,就這樣,李善長潤了!

張希孟越發篤定,李善長這個老犯貍,就是拋出一個要命的事情,然後想要靜觀朝堂反應。

這老狐貍挖下了陷阱,到底要把誰埋進去,暫時還看不出跡象。

不過沒關係,你有耐心,我更有!

張希孟是渾不在意,這麼多年了,我要是玩不過你老李,還怎麼在江湖混?

你不是要閉門思考嗎?

那我就召集部下,大張鼓,討論此事

看看咱們倆誰玩的更狠!

張希孟隨即給門下省官吏下令,要求宋渡、劉基、龔伯遂,姚廣孝,甚至包括錢唐在內,一起商議,要怎麼改革官制!

反正不管老李是真的是假的,反正張希孟這裡,把攤子鋪開,把事情搞起來。

到時候老李想要下車,也不能夠了!

劉伯溫和宋濂等人,顯然也對這個主張很感興趣。

而且錢唐作爲給老李提示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就拿禮部來說,錢唐認爲百姓也需要教化,應該真正改成教化部!

這個教化部包含了很多內容。

對於學校,應該教學生什麼,應該給學生樹立什麼樣的觀念,朝旺責無旁貸。

其次,針對民間的種種情況,朝廷也要管理引導起來,

比如民間亂七八精的寺廟,都要悉數搗毀,各種神漢巫婆,也要清理乾淨。

還有,陛下進金陵之後,就封了青樓,廢了賭場,整個環境,爲之一清。

可是隨著天下一統,江西、湖廣、河南,乃至北平,還有許多亂七八精的東西也應該一掃而光!

“除弊之外,還要興利!朝廷要有東西,比如這一次國史館修了宋史,民間卻還在演貍貓換太子這種,明顯和朝廷主張背道而馳的東西,爲什麼沒有人宣傳,沒有人管理,沒有相應的內容推出……這些都是官吏疏忽復惰所致!"

劉伯溫深以爲然,點了點頭道:“錢令史講到了關鍵的所在,自從吳提舉去了涼州,偌大的朝堂,竟然沒有人能創作新戲,爲朝堂宣揚。百官之遲鈍,簡直匪夷所思!"

姚廣孝冷笑道:“也談不上遲錢,宮裡頭一點風吹草動,他們都一清二楚,說白了,還是隻能往上看,不願意俯身看看老百姓。"

宋渡眉頭一皺,輕聲嘆道:"這就是李相公所言,設置百官,並非爲了治理百姓,由此看來,他說的還真是一針見血!"

衆人商量了一陣子,大傢伙的看法漸漸統一,確實需要改革

就拿戲曲來說,強大的宣傳,是起家的法寶,不能立國之後,就給丟了。

因此大傢伙建議,應該成立個大明戲曲大劇場,召集這方面的人才,創作作品。四處演出,給百姓送去精神食糧

禮部的使命也必須改革……原本服務皇家的祭祀,禮儀,完全可以單獨成立一個司禮監負責。至於禮部,應該有興學教化職能。

辦了這麼多學校,總不能悶頭教書,卻不知道爲什麼培養人才!

正好這一次宋史修成,也該給學生們一些思想教育。

畢竟如果朝廷不做這事,其他的力量就會捲土重來。

他們能教的,也就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學

張希孟做再多的努力,也架不住日副月割,日拱一卒……時至今日,必須章出播旅來了!

再有就是針對民間各種亂七八糟的情況,必須拿出措施。

治理這一塊,要更下力氣,

張希孟點了點頭,“錢唐,你提的這些,竟然和楚珀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你們可以聊一聊,石相交流,儘快拿出妥當辦法來。"

錢唐答應,很湊巧的是,楚珀竟然來了,跟著他的,還有一個來自高麗的僧人,辛盹。

“外薄小像辛睡,拜見上國魯幹殿下!"

辛噸說完,大禮參拜。他的聲音竟然因爲激動,而變得顫抖。仰慕張相多時,總算能見到真人了,那種感動,滿足,難以形容,

張希孟打量了一下這個來自高麗的像人,便笑道:“起來吧,我聽楚琦說討,你有很多主張,也希望在高麗均田?

辛噸立刻點頭,戰戰兢兢坐下,隨後便說道:“張相,小僧拜讀了張相文章,以爲張相所言,乃是天下至理,非大明如此,高麗小國,也該如此!"

張希孟一笑,“凡事都要因地制宜,要順應情況。大明走到這一步,也是付出了許多的代價,又恰逢元旺昏聵,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才能順利推行。以當下高麗的國情,親近元廷的豪族大臣,依舊堂摒大權,想要均分田畝,只怕難上加難啊!我如果猜的不錯,他們上不得檯面的手段,已經用了不少吧?"

辛噸眼前一亮,慌忙道:“張相真是燭照萬里,心如明鏡。確實有人誣陷小僧,說,說我和王后有染,還說我和朝中大臣的妻親盡皆有染!"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沒看出來,大師的身體還不錯啊!"

辛盹苦笑,“小僧窮苦人家出身,禮佛多年,哪有什麼亂七八稽的心思……小作此來,只是相是求上國,能夠接納高麗歸附,並日支持高麗,鏟險嘉族,均分用畝,小僧感謝不盡!"

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十章 好官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
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十章 好官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平陆县| 正阳县| 什邡市| 岑巩县| 巴青县| 怀集县| 万安县| 宁安市| 安达市| 内江市| 崇左市| 永德县| 贺州市| 页游| 越西县| 靖州| 永春县| 牡丹江市| 漯河市| 鹰潭市| 繁昌县| 德化县| 银川市| 扶风县| 宜良县| 隆回县| 江都市| 高阳县| 上杭县| 铜川市| 平定县| 清丰县| 黑山县| 曲松县| 平山县| 都匀市| 饶河县| 积石山| 固镇县|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