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

從朱升這裡出來,張希孟的臉色越發(fā)凝重,他並不是因爲憤怒,而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壓力……其實有關該如何對待女人這問題,張希孟已經說了太多了。

不需要別的,一視同仁就好,從道德上,從發(fā)展上,都是必須的。這裡面的道理張希孟講了太多,已經有些疲倦了。

可真的有用嗎?

或許有吧,畢竟已經有女子入朝爲官了。

但接下來呢,似乎也就這樣了。

哪怕朱升這種人,也不知道如何修訂一本女誡?

似乎應該震怒,甚至大開殺戒,好好處置下這幫腐儒。

但問題朱升不是腐儒啊,他甚至贊同給女人分田。只是到了女誡這個問題上,他是真的不明白。

一輩子讀書,到了半百之年,才追隨朱元璋,難道你要讓老頭把前半生學的東西都忘了嗎?

那也太不講道理了。

再看朝中官吏,朱升都算是開明的。

有些人是不懂,有些人是犯壞,還有一些人,既不懂更加壞。

在這幫人的主導之下,弄出了這本女誡,修成什麼樣子,也就不足爲奇了。

“去,把姚廣孝請來。”

不過是姚廣孝匆匆趕來,他永遠苦著臉,垂著三角眼皮,只是在眼眸身處,偶爾閃動的寒光,會讓你覺得此人不好相與。

“說一下吧,我讓你佈置的事情籌備怎麼樣了?”

姚廣孝忙道:“張相,你去蘇州這段時間,卑職做了一些瞭解,發(fā)現不少情況,似乎很麻煩。”

張希孟沉著臉道:“講!”

“張相,卑職計算過了,當下朝中足有七成以上,都是元廷的舊官吏。剩下的三成之中,也有多數是讀的儒家經典,早在元廷時候,就進學發(fā)矇。存粹這幾年進學讀書,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鳳毛麟角。”

這個結果並不讓張希孟意外,卻也很好解釋了女誡問題的根源。

“自從起兵到現在,剛過十年,大舉興學,只有七八年。而且還僅限於江南之地。那些通過科舉考試的人,要有些積累,還要年齡合適。可不都是大元遺澤了。”

張希孟笑道:“其實算起來,那你也是在元廷發(fā)矇,讀了那麼多書,你可是相信儒家之道?”

姚廣孝呵呵冷笑,“張相,卑職雖然不敢說精通三教,卻也是不會被區(qū)區(qū)孔孟之道就給限制住。相比之下,卑職以爲,張相的主張纔是真正合乎天理人心!”

這是拍自己的馬屁嗎!

張希孟突然道:“姚廣孝,要是讓你修這個女誡,你以爲該怎麼修?”

姚廣孝怔了怔,隨即道:“自然是說男女都一樣,撿一些歷代出色的女子,錄入其中,如輔政秦國的宣太后,出城求援的荀灌娘,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忠勇義士,烈士才女,正好如張相所言,女子是什麼事情都能做得不錯的。”

聽了姚廣孝的話,張希孟眼前一亮,終於露出了笑容,他的這番想法確實不錯,如果這麼修女誡,他也確實沒有太多好批評的。

或許只有姚廣孝這種異類,才能跟得上張希孟的思路吧!

“其實這事情還可以想得更深一些,爲什麼要給女人授田,爲什麼要鼓勵女人出來做工……其實這道理是想通的,用女工的成本相對更低,而且她們也適合比較專注的活計。我們先要發(fā)展工商,首先就要考慮成本。現在那麼多人抨擊女工,用詞惡毒,手段下作,只怕就是不想讓朝廷掌控的作坊,打翻他們的飯碗!這些蘇州大戶,還是不願意徹底改變!”

姚廣孝立刻道:“那就殺!張相,卑職以爲蘇州之行還是手軟了,倘若能除掉一兩萬人,或許局面就更好了……若是張相信得過,卑職願意再去蘇州,替張相除掉這些蠹蟲!”

張希孟無奈苦笑,自己的殺戮已經夠狠了,卻還是不入這位的法眼,果然是天殺星附體啊!

“蘇州的事情,我還有計較,你用不著太過擔心。當下最緊要的還是朝中的官吏。”

姚廣孝一愣,很快就道:“張相,莫非說針對百官的大考,就要開始了?”

“算不得大考,就是普普通通的小考試,簡單測試一下,百官對於這些年朝中政策的瞭解,也看看他們能不能勝任本職工作!”

張希孟說得輕描淡寫,就是個小考試。

可姚廣孝卻覺得脊背發(fā)涼,渾身哆嗦,我信你個鬼!

醞釀這麼長時間,又讓姚廣孝提前準備,堪稱張希孟的大殺招。

要是這麼簡單,那就是低估了大傢伙的智商。

不過姚廣孝倒是不擔心,畢竟剛剛他已經通過了張希孟簡單的測試,沒有絲毫難度!

來吧,放馬過來!

姚廣孝躍躍欲試,只不過這事情尚需要朱元璋批準。

結果張希孟把奏疏遞上去,老朱立刻就點頭了。

確實,咱也要瞧瞧,到底是何等人物,什麼心腸,能給咱修出那樣的女誡!

一道旨意下來,送到了中書省。

李善長接在手裡,竟然半點不意外,該來的到底還是要來,門下省,還有張希孟,到底是出招了。

對於這事,李善長是無話可說,他只想知道一件事,他用不用參加考試?

事實證明,他在老朱那裡,沒有半點特殊,只不過爲了照顧左相面子,只要求李善長在中書省考試。

同樣還在中書省考試的還有朱升,

這兩位都沒有幸免於難,其他的文臣也就不用說了。

悉數在列,一個也沒有逃脫。

面對這個結果,下面的官吏反應不一,有些人覺得門下省考試,都是官場內部的,走走過場罷了,還能真的有什麼事情不成?

另外一些則是抱怨,都經過了科舉,我們個個都是飽學之士,又在官場歷練這麼多年,早就是人中龍鳳,能力超羣。

還有什麼考試是我們通過不了的?

除非張相故意針對我們,要是那樣的話,張相也有失厚道。

當然還有人堅持認爲已經成爲官吏,如果還要用考試侮辱大傢伙,那就是斯文掃地,影響百官體面。

不過不管是誰,還是沒有勇氣直接質疑張希孟,更何況這又是老朱支持的。

大傢伙只能打起精神,略微翻了翻這些年的公文,在看看張希孟寫的文章……大約就是意思一下,反正小考而已,沒什麼了不起。

隨後這幫人就掉進坑裡了。

沒錯,這個不起眼的門下省考試,當真測出了不少人的斤兩。

當張希孟拿著最終結果來見朱元璋的時候,李善長和朱升等人,早就等候了。

這倆人還都信心滿滿,畢竟以他們的本事,這點事情還不至於弄錯,但是當張希孟公佈結果的時候,兩個人還是稍微緊張了一下。

當聽到順利通過,李善長暗暗鬆口氣,隨後道:“張相,想來這次考試不難,通不過的,應該只是少數吧?”

張希孟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李相,我們講了這麼多年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李善長微微怔道:“這是張相早就說過的,崖山之後,華夏蒙塵。我們要驅逐元廷,掃蕩胡風,重興華夏衣冠教化!”

張希孟點頭,“確實如此,只是爲何還有十幾位官吏認爲驅逐胡虜,就是要趕走蒙古人?”

“什麼?”

李善長大吃一驚,他著實不敢相信張希孟所說,就連這種基本常識,也會有人弄錯了?

不會吧!

張希孟怕他不相信,隨手將幾份卷子遞給了李善長,順便著,朱元璋和朱升也都拿了過來,各自查驗。

等大傢伙一看,全都玉玉了。

張希孟所說的半點沒有誇張,就這種綱領性的東西,居然還有人答錯!

別的就不用說了,裡面詢問關於爲什麼要對男女一視同仁的問題……竟然有人回答說男爲父,女爲母,爲子當孝順父母。

看著倒這個答案,朱元璋氣得悶哼出來。

天可憐見,這個問題張希孟早就說過了,他認爲是因爲勞動,不論男女,都爲了豐富世界做出了貢獻,缺一不可,故此男女同樣重要。

其實只要去尋找張希孟這些年的主張,蘇州的問題並不難解決。

實際上答案就擺在那裡。

但是對不起了,就是有那麼一些人,視而不見。

李善長偷偷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自己有這麼一羣廢物手下,難怪總是被張希孟壓制,不是我李善長不行,奈何豬隊友太多了。

而朱升那邊卻是另有一番思忖。

這些年來,大明算是不遺餘力培養(yǎng)人才,但是由於需要的官吏太多,培養(yǎng)的又跟不上。

好多人只要識字,會算術,臨時背幾篇文章,就能通過考試,成爲官吏。

可問題是爲官之後,這幫人早就把這點東西忘記了,能記住的也只是從小到大,唸的那些東西了。

朱升長長嘆息,“上位,要是不能徹底整頓,只怕若干年後,這些蠢材掌權,這些年辛苦做得事情,都要付諸東風流水了!”

老朱的臉色格外難看,“這些考覈不合格的,錯誤衆(zhòng)多的,立刻革除官位,發(fā)回老家,永不敘用!至於其他官吏,選擇時間,讓他們入學,好好讀書,明白道理。要是再連驅逐胡虜是什麼都說不清楚,咱只有剝了他的皮!”

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xiāng)的味道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yǎng)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zhàn)船相連用火攻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wèi)出動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xiāng)親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
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xiāng)的味道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yǎng)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zhàn)船相連用火攻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wèi)出動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xiāng)親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贡嘎县| 波密县| 武陟县| 乌海市| 乐清市| 龙井市| 凌源市| 河北区| 台中市| 华阴市| 毕节市| 和平区| 咸丰县| 青铜峡市| 义乌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宁夏| 额敏县| 深州市| 焦作市| 石河子市| 赤峰市| 西乌| 色达县| 深水埗区| 三都| 昌吉市| 额敏县| 米林县| 新干县| 冷水江市| 光山县| 包头市| 东安县| 双流县| 阳山县| 五寨县| 海盐县| 汝南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