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quán)柄到手

家業(yè)越大,做事越難。當大到一定程度,連維持穩(wěn)定都十分困難,就更不要奢望改變什麼了。

朱家軍草創(chuàng)的時候,要練兵就練兵,要分田就分田,也不需要講太多廢話,對自己有利,只管做去就是了。

渡江之初,也能夠大刀闊斧,彼時上上下下,也都儘量均田。

但是隨著江南的地盤越來越多,再想做下去,就會發(fā)現(xiàn),處處掣肘,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無時無刻不在阻撓著你。

縉紳地主,豪商巨賈,士林鴻儒,官員書吏,甚至是死去幾百年的朱老夫子,全都聚集在一起,竭盡全力,死死抱著既得利益,不願意放棄一絲一毫。

硬的不行來軟的,比力氣不行,就講道理,明著不行,就暗著來,大把大把的銀錢送過來,水銀瀉地一般,只要有任何的漏洞,就會被他們抓住,只要哪個人意志不堅定,就會被他們突破。

朱熹後人,豪商王家,他們都是這類勢力的翹楚。

你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想不想證明自己與衆(zhòng)不同?是天命所歸?

只要有這個打算,我們立刻就論證出來,你和朱熹是同族,聖人後裔的光環(huán),瞬間套在頭上。

李善長,你是小吏出身,想不想發(fā)財,想不想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筆永遠花不完的財富,只要你想,我們就雙手奉送過來,而且還會大大超出你的預期。

話說回來,既然我們給你們做了這個,你們是不是也要投桃報李,也不要太多,只要能開個口子,我們自然有辦法拿到想要的。

王環(huán)的手段很差嗎?

如果不是被張希孟撞破,又是他跟著李善長過去,或許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而且直接砸錢不管用,人家也會開發(fā)新手段,尋找新痛點,早晚把你給辦了。

當站在這個高度上,就會發(fā)現(xiàn),張希孟的價值所在。

他鼓搗出了一套足以挑戰(zhàn)理學的東西,把握了道德的制高點。靠著第三次興起的論斷,賦予了朱家軍無與倫比的正統(tǒng)性。

理直氣壯,所以朱元璋更可以一往無前。

君王有魄力,理論有支持,百姓又擁護,一個絕佳的辦事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

這才能讓諸多大臣玩命做事,一項接著一項的大政推出。

即俸祿條例之後,李習主持的禮部,又頒佈了興學令。

李習給各地定下指標,初步入學率,不能低於三成,女童佔比不能低於四成五……並且將這個指標作爲考覈地方官吏政績的標準。

另外還有一條,就是在三年之內(nèi),地方上識字率不能低於一成。

這些命令下去之後,地方官都哭了。

入學率三成,這個放在大元朝,能有多少?元朝的讀書人最不值錢,只怕連百分之三都沒有。

提升到三成,就是要增加十倍!

那可是十倍啊!

你讓不讓人活了?

但是相比起後面兩條,也就不算什麼了。

三成學童當中,要有一少半女孩子……老天爺啊,乾脆殺了我們算了,沒有這麼幹的!

至於總體識字率,三年就要達到一成之多,你讓我們怎麼辦?去田間地頭,給老農(nóng)上課,教他們識字嗎?

瘋了!

絕對瘋了!

李習倒是也覺得自己瘋了,放在過去,他連想都不敢想……但是現(xiàn)在機會擺在面前,他爲什麼不做?

老朋友,兼師弟陶安作死,聽說還沒到老家,就一病不起,這一生也就這樣了……自己年紀比他大,還能有多少時間?

人生一世,到了老年,就越發(fā)珍惜時光,是給家族後代留下一筆可觀的財富,還是給自己留下一個名聲……

全力以赴,興辦學堂,鼓勵入學,若干年後,當世上有數(shù)以千萬的學生受益之時,他就是開啓教化的關(guān)鍵人物。

個人的成就,甚至可以和孔孟相提並論?

畢竟孔老夫子一輩子就教了三千弟子,我要是能培養(yǎng)出三千萬人,如何不能光耀千古?

更何況在均田之後,家家戶戶都有了一點存糧,有了結(jié)餘,可以考慮地位提升,改換門庭。

而讀書又是最穩(wěn)妥,最容易被大衆(zhòng)接受的方式。

就是要興學,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竭盡全力,憑什麼幹不出一番業(yè)績?

不能夠啊!

李習如此,賈魯甚至都去新安江轉(zhuǎn)了一圈,實地考察,又跟胡惟庸聊了許久,就在說治水修堤的事情。

暫時還沒法去治理黃河,拿新安江練手,也是不錯的。

……

當每個人都忙碌起來的時候,給大傢伙創(chuàng)造做事條件的張希孟,反而無事可做了。

這可不行??!

總不能讓咱給朱英開家長會,去見證畢業(yè)考試吧?

我可沒有這麼清閒,再說了,讓我去看,那也是徐達和常遇春級別的,看你們小孩子過家家有什麼意思?

必須要找點事情了。

可問題是我能做什麼呢?

張希孟審視自己掌握的權(quán)柄……他名爲右相,但實際並不參與中書省的日常政務,他管著翰林院,但是起草旨意這類事情,宋濂就能做。

他也管著太學,人才培養(yǎng),但是現(xiàn)在禮部比他積極多了。

他還負責立法,也負責銀行運作……但到底這些事情都有專門人了,不出事勞動不了他這位大神。

往常朱元璋沒事幹,張希孟還能過去給老朱上上課,充當一把帝師,現(xiàn)在過去,只能給朱標講課,教他如何才能不尿褲子……

從什麼都能管,到什麼都無從下手。

張希孟發(fā)現(xiàn)自己還真就只剩下喝茶看書了……要不自己琢磨一下,挖空心思,再弄出點文章來?

又或者,自己弄個大鍋,燒水製造蒸汽機?

要不就是縫個熱氣球,或者研究下煅燒水泥?

張希孟竟然有點迷茫了,他能幹什麼呢?

又是一個無聊的日子,泡了一壺棗茶,翻開淮南子,正好看到做豆腐的部分,要不中午弄個文思豆腐?

正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有人登門拜訪了。

一個小小的人兒,還穿著開襠褲,在懷裡捧著一包茶葉。

後面跟著兩個女人,一個是吳王妃馬氏,一個是第一位女官,江楠!

“張先生,沒有打擾你奮筆疾書吧?”

張希孟連忙迎上來,跟馬氏施禮,笑道:“王妃客氣了,整個應天,怕是我這裡最清閒了?!?

馬氏坐下,把朱標抱在懷裡,笑呵呵道:“我都知道,這不,我給你找事做了。”

“有事情?”張希孟好奇。

馬氏抓著兒子的手,把懷裡的茶葉正式送到了張希孟面前。

“先生收下吧,這是標兒拜師的見面禮?!?

張希孟接過來,熟悉的包裝,熟悉的味道,仔細看了看,紙上缺口還是他不小心撕扯出來的……咱的西湖龍井回來了!

張希孟略思索,也就明白了,這玩意被李善長當成罪證,上呈給了朱元璋,老朱會在乎田契當票,不會管區(qū)區(qū)二斤茶葉。

馬氏許是看見,覺得不錯,就當成禮物,給自己送來了。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圈,總算是物歸本主了。

這是老天爺賜給自己的龍井??!

張希孟顯得很高興,眼睛都冒光了。

馬氏還覺得他是喜歡自己的寶貝兒子朱標,心情大好,貼著朱標的臉蛋,柔聲道:“快,快叫師父!”

說了兩三遍,朱標終於鼓足勇氣,仰著頭,脆生生叫了一聲。

“師父!”

張希孟放下茶葉,用帶著茶香的手,拍了拍朱標,微微一笑,“世子殿下,從今往後,師父教你讀書好不好?”

小傢伙認真看了看眼前的人,歪著小腦瓜,吐出兩個字,“騎馬!”

張希孟笑了,“沒看出來,殿下還是個好武的,行,回頭師父安排?!?

馬氏見他們師徒和睦,也是心情不錯,隨後對張希孟道:“張先生,標兒的事情說完了,輪到這個丫頭了?!?

馬氏把江楠拉到了自己身邊,笑道:“我和吳王商量了,讓她過來,幫著你監(jiān)察各部衙門,總算財稅,如果出了差錯,用不著客氣,嚴懲不貸!”

隨後馬氏又道;“張先生,你可別小看江楠,她雖然是女流之輩,但是幫著我打理那麼多作坊,從來沒有出過錯。如果不是吳王跟我討人,我可是捨不得讓給你的,知道嗎?你可不許讓她受委屈了!”

馬氏叮嚀囑託,張希孟的心思卻在另一件事上。

他終於想通了,爲什麼會有種無事可做的感覺……歸根到底,張希孟管得事情雖然多,但是手上缺少一個強有力的衙門,就跟老虎沒了爪牙。

比如說李善長,他不管被張希孟弄得多慘,他直接統(tǒng)領(lǐng)六部御史臺,就是直接做事的衙門。

朱元璋手裡也有拱衛(wèi)司,還有兵權(quán),他要做事,只管下令就是。

張希孟手下,除了翰林院就是太學,哪怕他能插手刑部,也僅僅是制定法律條文罷了。

所以張希孟要做事,必須藉助別人配合,他自己沒有一柄利劍在手,沒法直接施加影響力。

一旦其他人忙碌起來,把手上的資源發(fā)揮到極致,他自然就沒什麼事情好做了。

朱元璋把統(tǒng)計財稅,監(jiān)察衙署的權(quán)力給了自己,等於讓張希孟有了直接干預所有衙門的權(quán)柄,而且以此爲突破口,他掌握的其他力量也都可以配合起來。

一句話,張希孟總算能搞事情了。

他的心都熱了起來,只是一扭頭,注意到了文靜賢淑的江楠,張希孟有點泄氣了。

她行嗎?

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zhàn)吧!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zhàn)場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zhàn)鼓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七十章 好官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quán)在握的朱棣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十八章 不屈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yǎng)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六章 論守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nèi)鬥果然開始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lián)軍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nèi)戰(zhàn)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zhàn)術(shù)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tǒng)劉福通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wǎng)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
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zhàn)吧!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zhàn)場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zhàn)鼓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七十章 好官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quán)在握的朱棣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十八章 不屈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yǎng)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六章 論守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nèi)鬥果然開始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lián)軍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nèi)戰(zhàn)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zhàn)術(shù)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tǒng)劉福通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wǎng)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宜宾市| 梨树县| 兴义市| 奇台县| 长宁县| 香港| 永宁县| 丰县| 盐源县| 吉木乃县| 通河县| 曲靖市| 岱山县| 富宁县| 南乐县| 贵州省| 内丘县| 武宁县| 通化市| 大悟县| 鄂州市| 太和县| 垦利县| 崇礼县| 建始县| 巧家县| 德保县| 山阴县| 马山县| 瓦房店市| 吉木乃县| 调兵山市| 定陶县| 资溪县| 祁东县| 宝鸡市| 花莲县| 共和县| 壤塘县|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