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

朱元璋的胃口向來不錯,那麼大的一盆面,足足五個荷包蛋,如果不造反的話,去當個吃播,也挺有前途的。

飽餐之後,朱元璋打起精神,他笑道:“張先生,你是不是琢磨著,咱成了吳王,會日漸驕縱狂妄起來,也變得貪財好色,沉溺享樂?”

三張希孟急忙搖頭,“臣怎麼會這麼想?主公是最懂自律的。“

老朱略沉吟,輕嘆道:“咱是苦出身,倒也不敢說,就能一直不忘本。倘若有那麼一天,先生一定要提醒咱纔是。”

張希孟停頓之後,笑道:“那,那真有那麼一天,臣請主公吃麪!”

“吃麪?對!吃麪好!”老朱哈哈大笑。

笑過他這才詢問張希孟,“先生,今天是咱第一天當吳王,到底有多少事情要忙活?你趕快跟咱說說,可別耽誤事情了。”

朱元璋一邊說,一邊起身,向著衙門二堂,臨時的王府偏殿而去,步履匆匆,

很是急迫。

張希孟跟在老朱的身後,他非常清楚,老朱是個工作狂,但是張希孟不太希望朱元璋沉浸在繁雜的政務當中,一個厲害的君王,當然要學會抓大放小。

當然了,歷史上的老朱是大小全都抓,一個也不放過,而且還一口氣堅持了好幾十年,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怪物?

“主公,其實吧,你現在需要負責的政務,一點也不多。”

朱元璋愣住了,“張先生,你沒有說笑吧?咱從前可都是整天忙碌,不得休息,你跟咱說沒有多少政務?”

張希孟一笑,“主公不信,大略可以計算一下,主公需要負責的都包括什麼……首先,是每逢年節,祭祀天地先祖,各種典禮……這些事情都有專門的流程,到時候照著辦就行了,不會有太大的差錯。其次就是日常的政務,大約可以用四個字概括,軍、錢、人、刑。” ”一切和用兵有關的事情,都由主公負責。但實際上不打仗的話,下面的訓練都是將領負責,一般的考評升賞,也有專門的人負責。主公自然也可以過問,

但是我覺得主公還是不要輕易干預。”

“爲什麼?”老朱忍不住問道。

“因爲主公是吳王了,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主公突然過問一件事,就會讓下面人無端猜想,進而打亂秩序,影響其他的事情,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朱元璋眉頭緊皺,是這樣嗎?

“那其他的事情呢?咱該怎麼過問?”

“錢糧這一塊,開支也是固定的,主公需要考慮的就是有沒有貪贓枉法的事情…但是這事我覺得主公也不要主動過問?”

“爲什麼?”老朱急了,“難道抓貪官污吏也是錯的?”

“不不不!”張希孟急忙擺手,“主公,您現在貴爲吳王,非常需要注意一件事,千萬不要讓下面人去證明您已經得出結論的事情。”

“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主公一旦有了定見,下面的人就會想盡辦法,證明主公的想法是正確的,好獲得主公青睞,也就是說,這種結論未必是錯的,但一定不夠客觀準確。”

朱元璋越聽越煩惱,“那剩下的那兩樣,是不是咱也不能隨便過問?”

張希孟無奈笑笑,“原則上也是這樣的,首先說人事,如果主公親自提拔一個人,並且寄予厚望,如果這個人出了事情,最後到了不得不揮淚斬馬謖的時候,也會損害主公的聲望。最好就是讓下面人舉薦,一旦出事之後,舉薦的人可以承擔罪責。”

“再說刑獄等事,這部分有專門的刑統,九成以上的案子,都有據可查,有法可依,辦起來不難。只有向前面韓秀孃的案子,涉及到了新舊觀念衝突,涉及到了大政,才需要主公過問,定個調子。不然的話,一旦某個案例主公過問,

弄成鐵案,要是有差錯,就沒法推翻了。”

這一番話說完,老朱整個人都傻了。

他本以爲自己成了吳王,可以放開手腳,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是經過張希孟這麼一說,老朱突然有些喪氣了。

怎麼當了吳王,反而更束手束腳了?

他仔細思索,張希孟講得也不無道理。

地位高了,權柄重了,越是如此,就越不好輕易表態,因爲一旦出錯,就影響巨大,不好收拾,還會損害自己威望。

哪怕是對的事情,也要考慮會不會打亂下面的節奏,影響整個大局……

“先生,照你這麼說,咱,咱每天都需要幹什麼?”

“大約每天看兩個時辰的中書省呈報就夠了,再隨手用印也就是了。”

“什麼?”

朱元璋詫異萬分,“咱,咱就負責用印?沒有別的事情了?一個君王就這麼輕鬆?"

“對啊,這就是所說的聖天子垂拱而治啊!”

朱元璋眉頭緊皺,他抱著太陽穴,苦心思索……因爲自己成了吳王,權柄地位大大提升,所以自己不能輕易表態,又因爲不能輕易表態,所以自己要把大權交給下面的人…因爲有權,所以沒權!

這,這是什麼鬼邏輯?

張希孟見老朱萬分困惑,他忍不住暗笑,這回知道怎麼回事了吧?你們家的後代子孫就是掉進這個坑裡了。

爲什麼大明的皇帝多奇葩?

爲什麼一個本該宵衣旰食,兢兢業業的天子,卻有功夫擺弄木匠活?

就是因爲這一套官僚體系的存在,實際上君王能參與的政務,少得可憐。如果本身是個喜歡玩鬧的,大可以把所有政務都甩給下面的人,幾十年不上朝,也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了,皇帝被排斥在朝局之外,也就別怪國勢日非,文官爲所欲爲了。

“不對勁兒!這個不對勁兒!”

老朱突然用力搖頭,他猛地盯著張希孟,“張先生,你不要拿話哄騙咱!咱不怕有什麼非議,具體的政務咱必須過問,尤其是在當下,萬象更新的時候,你讓咱當個太平君王?你,你這是胡說八道!”

朱元璋氣得眼珠子都瞪圓了,難得說了重話。

張希孟倒也不害怕,而是笑道:“主公打算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咱要仿效天子上早朝,把他們都叫來,讓他們在咱的面前,一項一項處理政務,咱親自瞧著,沒有問題之後,才能下旨!”

張希孟又是一笑,果不其然,又讓自己猜對了……只要瞭解朱元璋的性格,再稍微明白一些政務的運作,你就會清楚,歷史上的朱元璋爲什麼會那麼勤奮,

爲什麼會天不亮就上早朝,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朱元璋,根本不用懷疑什麼,如果他不這麼幹,那才叫奇怪呢!

“主公,臣斗膽問一句,有許多政務,是主公一下子就能看得清楚的嗎?”

朱元璋黑著臉道:“咱,咱會多讀書,多想辦法……對了,不還有你給咱提醒嗎?”

張希孟兩手一攤,“主公,有好些事情,臣也未必清楚。其實吧,要讓臣說,

上早朝,把大傢伙都叫來,只有兩種可能。其一,就是大傢伙用一堆瑣事,敷行搪塞,熬過去時間。其二,就是主公把大殿變成中書省,您自己擔起宰相的職責,親自負責政務。”

朱元璋眉頭依舊凝重,“張先生,咱,咱說實話,還是有點想不通,難道歷代帝王,都只是貪圖安逸,才把大權交給宰相?爲什麼歷朝歷代,都離不開丞相這個位置?”

張希孟大笑,“主公,君王之所以爲君王,就要心懷天下,俯視四海,要讓臣說,天子需要考慮的是百年之後的事情,而丞相最多隻考慮三年之內的事情。

一個國家,既要有人目光長遠,又要有人關心當下的柴米油鹽,這就是必須要宰相的原因所在。”

朱元璋再度思忖,貌似還真是這樣,他就在努力思索未來,至於手下的文臣,

三年一任,只要任內不出事就好,考慮太多,也難爲他們了。

當然了,也有人是例外……

比如張希孟,他就提出了千年興衰輪迴。

有人專注幹年,有人抓住百年,有人只顧著當下…地位不同,心境不一,可見一斑。

老朱思索了再三,他似乎明白了張希孟的用意,他不是告訴自己什麼都不用做,而是給他講解,朝政運行的模式。

想到了這裡,朱元璋忍不住請教道:“先生,想必你早有一番道理了,你看咱需要怎麼辦?”

張希孟笑道:“主公,我以爲身爲君主,應該總攬大局,比如說當下有多少急需要解決的事情,主公在這裡拿捏妥當,然後由中書省匯同相關的衙門,一起商討辦法,期間主公也可以專門召集人過來,聽取介紹,主公只有深度參與政務,纔不至於被矇蔽架空。”

“另外……主公應該避免被少數官員左右,所謂兼聽則明,一些主要的政務,

不該侷限於朝堂。民心民意要顧及,底下官吏的想法要照顧,最好還要安排一些專門的文臣,下到民間,仔細瞭解情況,拿出他們的方案。這樣一來,主公綜合各方意見,拿出來的東西,才能即保證貫徹主公意志,又保證不會出現大的疏漏。”

朱元璋眉頭挑動,良久大笑,“好啊,先生是又給咱上了一課啊!”

正在這時候,李善長抱著一摞子公文來了,他一見張希孟和朱元璋談笑風生,

竟然有種脊背發涼的不祥預感…

******

樂文

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七十章 好官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
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七十章 好官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博乐市| 澜沧| 冕宁县| 乌海市| 定边县| 临夏县| 汝南县| 勐海县| 夏河县| 巴塘县| 梅州市| 肇源县| 隆昌县| 揭西县| 祁连县| 留坝县| 同江市| 彩票| 响水县| 宣威市| 板桥市| 峡江县| 巧家县| 余庆县| 普陀区| 南漳县| 绵竹市| 东兰县| 修水县| 杭锦旗| 洛阳市| 淮北市| 湟源县| 兴国县| 辽阳县| 久治县| 莱阳市| 耒阳市| 方山县|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