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

陶成道哭著埋葬了四分五裂的大黃,轉過天他又買了一隻,然後城外的校場就聽到了爆炸和慘烈的犬吠……

就這樣,三天兩頭,就有大黃以身殉難。

弄得軍營那邊都震怒了,姓陶的,你腦子有問題啊,成天殺狗玩,還在軍營裡,弄得我們幹了什麼壞事似的,你損害了軍中名譽,必須賠償啊!

陶成道到底是沒有出錢的,他在弄死了九條大黃之後,終於收手了。

因爲陶成道已經觀察清楚了,他每一次用火箭把狗送上天,都會因爲風向啊,受力啊,發生爆炸,根本無從控制。

既然如此,能不能從風來下手,只要控制了風向,就有辦法飛上天……

大黃解脫了,可鴿子倒黴了。

陶成道買了一大堆鴿子,先是觀察飛行,然後就動手把鴿子宰了……從羽毛,翅膀,骨頭,一直到鴿子的呼吸系統。

陶成道都仔細研究,並且將觀察心得和夏知鳳分享。

“師父,我發現陶成道可能研究出點東西了。”

“是嗎?他準備怎麼辦?”

夏知鳳道:“他現在正在琢磨鳥類翅膀的形狀,他是打算複製出來,然後人就能飛起來了。”

張希孟眉頭微皺,“他是打算怎麼用這個翅膀?”

夏知鳳道:“我看了一下,最初他是想把翅膀裝在兩臂上面,後來他說鳥的骨頭和咱們不一樣,沒有那麼大力氣,飛不起來。他是想做一個巨大的翅膀,然後讓人坐在翅膀下面,用繩索操縱,利用風,在天上飛行。”

張希孟微微一怔,他很快意識到了,陶成章要做的東西,或許就是滑翔傘,雖然這東西依舊有些難度,但是在當下,也不是完全做不出來。

主要就是有質量極好的絲綢,做出翅膀的形狀。

反正不管怎麼樣,也比椅子下面綁火箭靠譜。

“就讓他先試驗著,我現在盤算著,是不是需要集合咱們大明的才智之士,在科技上面取得突破……你有甚麼建議?”

張希孟很好奇,他詢問夏知鳳的意見。

所謂神童,都是惺惺相惜的,夏知鳳在出版了天體運行論之後,在大明的學術圈,已經取得了相當地位。

各地的年輕才俊,經常給她寫信,雖然九成九,都沒什麼價值,但是總有一些人的想法,能讓夏知鳳眼前一亮,大感想法的清奇。

“師父,現在才智之士,絕對不少……據我所知,咱們在紡織機器這塊,已經突飛猛進,利用水車驅動的,畜力驅動的,全都出現了。真正制約進一步發展的,就是一個問題。”

張希孟沉吟少許,“你說的是市場吧?要有足夠的需要,要能有利可圖……這是你的看法?”

夏知鳳微微一笑,“不全是,也有庶寧的想法。”

提到了大兒子,張希孟怔了一下,隨即道:“你們倆似乎也不小了,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想法?”

張希孟笑道:“趁著我和你師母還不老,幫你們照顧孩子也是可以的。”

這話一說,夏知鳳竟然沒有紅臉,也沒有害羞,顯然她的心臟夠強大。

“師父,我和庶寧商量過了,我要等他把第一批學生送出貴州,送進濟民學堂。”

張希孟又是微微愕然,是啊,當一個地方的年輕人,能夠通過公平合理的方式,走出家鄉,進入朝廷,成爲這個天下的管理者之一,實現了身份的躍升,這塊地方,也就會變得忠心耿耿,血肉相連,再也分不開。

“庶寧那小子確實是做一件大事,只是總這麼拖延著,似乎也不好吧?萬一年頭太多了,豈不是耽誤我抱孫子了?”

夏知鳳呵呵一笑,“師父過慮了,庶寧已經摸清楚了那邊學生的程度……而且黃觀已經去了!”

黃觀!

張希孟眼前一亮,要說張庶寧是專研考試規律,從而找到了通關秘密,那麼黃觀就是天授英才,考試之神。

與生俱來的本事,不服不行。

別管多難的考試,人家都是永遠的第一名。

他也從濟民學堂畢業,還跑去了貴州幫張庶寧,貴州學子確實希望不小。

“最快三年,最遲五年,貴州就會有一批年輕人,走出崇山峻嶺,走進最好的學堂,日後成爲大明的頂級人才,爲國效力。”

張希孟微微頷首,“那好,我就再等幾年抱孫子……不過可這個科技發展,卻是刻不容緩了。”

張希孟立刻給各處寫信,詢問各地的情況。

要說發展的速度,還是首推北平。

伴隨著嶺北之戰的勝利,藍玉移師西域,諸王、諸將,悉數雲集,他們堪稱眼下大明最強的一個軍團。

軍中開支,加上蒙古諸部的市場需求,直接給北平餵了一大碗人蔘百補湯。

軍械兵器,呢絨衣料,其他的種種商品,海量的訂單落到了北平,使得工廠迅速發展,僱工數量,飛速增加,甚至超過了二十萬大關。

有這麼多工人,整個北平,連同開平,大沽等地,全都百業興旺,人口雲集。

城市人口的驟然增加,產生了很有趣的變化。

其一,北平等地的小吃開始增多,方便快捷,又相對味美好吃的麪條,餃子,包子,餛飩,在北京大行其道。

另外各種熟食也多了起來,燒雞、烤雞、燻雞,豬頭肉,豬耳朵……快速的城市化,催生了太多有趣的東西。

但是食物能想辦法解決,燃料卻不是那麼容易。

這麼龐大的人口數量,要是靠著木材,估計能把北平周圍的山都給砍成蘇穗宗的腦殼……

所以煤炭就成爲新的風口……

原來北平最可怕的行業是伐木,又累又要命。

現在變成了挖煤……更累,更要命!

張希孟從各地收集消息,彙總到了手裡,他是驚喜交加。

此時的大明朝,絕對處於一個科技爆發的前夜。

而且大明的發展,還真不是劫掠全世界的那種。

就以安南爲例,隨著均田推行,安南的老百姓種田一年三熟,很快就有了餘糧。

有了餘糧之後,他們也需要更好的生活品質。

來自大明的建材,傢俱,衣料,日用品……全都成了安南老百姓的必需品。

僅僅綢緞細布,需求量就超過五十萬匹。

因此就在大明的海上,船隻往來,滿載著中原的絲綢布匹,茶葉瓷器南下,帶回來南洋的糧食,木材,香料……

這種貿易上的互補,並沒有什麼可擔憂的,畢竟安南的一切都捏在大明的手裡,公平買賣,各得其利,實現雙贏。

如果安南那邊不願意,自然有辦法把雙贏變成大明贏兩次。

同樣的整合過程,也發生在諸如高麗,琉球,占城,南掌,以至於暹羅等地……工業革命需要什麼?

首先是遼闊的市場,其次是充裕的資本,再加上科學技術進步……把這些結合起來,也就有了工業化的雛形。

審視眼下的大明,遼闊的市場,絕對是毫無疑問的……這可不是大明到處搶奪殺戮弄出來的。

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均田,通過整合,讓大多數老百姓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有了農業剩餘,可以稍微用來消費。

相比起搶奪市場,大明做的是培育和開發市場。

至於資本的問題,其實大明也解決了。

而且解決辦法也很有大明的風格,靠著多年積累下來的威望,還有強大的管理能力,成功推行了大明寶鈔。

有了穩定的紙幣體系,大明朝的資本絕對充裕。

張希孟還發現一點,刨去北平最初,不得不使用一些罪犯,廉價勞動力,現在運轉起來,需要生產質量更好的呢絨布匹,就需要有足夠技能,又遵守紀律的優質工人。

最好還要上過學,認識字,需要有一定基礎。

然後問題就來了,由於均田,使得人工成本相對很高,大明朝可沒有那麼多空著肚子,急需要進工廠的勞力……

既然如此,就需要開出相對較高的工錢,才能招募足夠的工匠。

如果不想花錢,或者想少花點,那就只有在機器上面投入,提升科技水平……

其實張希孟早就想過,是不是隻有那麼一條路工業化之路可走?

就沒有別的辦法嗎?

當初在蘇州等地,他就想試驗一下,但是很遺憾,大批的走私,地方上的掣肘,資本的缺乏,官吏的胡來……讓蘇州失去了突破的可能。

轉而將機會放在北平。

雖然北平艱難走出來了,但是北平最初還是靠著從各地搜過勞動力,大肆借貸,才勉強走出來。

張希孟一度以爲,希望不大,但是到了今天,他突然意識到,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此時的大明朝廷,已經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或許真的可能駕馭全局,走出新路……

收拾心情,再次出發……張希孟擬定了一套科技發展綱要。

主要發展的行業包括:紡織、採礦、運輸、冶金、機械、建材。

凡是在這些行業取得突破,都能得到重獎。

此前羅貫中已經設立了羅氏文學獎,每年評選一次,最高可以拿到三萬貫!

張希孟很大方,把一等獎定爲三十萬……然後他把計劃交給了朱元璋,要是陛下捨不得出錢,那就由臣來出。

張希孟信心滿滿。

前面針對發明,已經制定了獎勵辦法……只不過那個還很粗糙,受獎的人也不多,到了現在,基本算是成熟了,而且毫無疑問,會成爲天下矚目的無上榮耀。

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許加入華夏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三章 書與畫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
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許加入華夏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三章 書與畫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舞钢市| 昭苏县| 青龙| 象州县| 依安县| 新余市| 滕州市| 金乡县| 霍城县| 开远市| 滦平县| 阿合奇县| 宜章县| 北流市| 永仁县| 沙洋县| 南郑县| 乳山市| 历史| 家居| 尼玛县| 中牟县| 陕西省| 军事| 浦江县| 镇原县| 太原市| 宜宾市| 盐津县| 永定县| 东港市| 政和县| 彰武县| 定远县| 米易县| 叙永县| 遂昌县| 绿春县| 洪泽县|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