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

大明往外走的人越來越多,張東在江州當學徒,不過他這個學徒工,倒是時常去江邊碼頭,跟水手們也熟悉。

他常聽這幫人講故事,雖然人在內地,卻是很瞭解海外的情況。甚至到了心嚮往之的地步,在他年輕的心裡,茫茫大海,搏擊風浪,探險開拓,那纔是男人的浪漫。

有這類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朱英組織全球航行,夏知鳳公佈地圓學說,這些事情,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想走出去瞧瞧……畢竟就算大明進行了第二次均田,可是這一次能分到手的,實在是少了太多。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大明人口膨脹,一對父母,最少生三五個孩子,這一輪分田,難度可想而知。

有些原來多分土地的,這一次家裡孩子少,要把到手的田吐出來,他們是千方百計抵制……有些地方,甚至鬧出了人命。

朱標監國,孫炎主持中書省,完全是焦頭爛額,不需要多說。

這些事情,朱元璋和張希孟也都是盯著,做事的力度不能降低,無論如何,也需要落實下去。

但是他們也都清楚,光是均田,已經遠遠不夠了。

土豆不挑土地,原來種不了糧食的地,也能利用起來。毫無疑問,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另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海外探索,想要找一條出路。

張東就是其中之一,可偏偏他爹張子明不讓,而且還是玩了命的那種。

張子明就認爲他玩了命,打下了安慶,得到了幾十畝田賞賜,佔據了最好的位置,你小子不爭氣,那就老老實實娶妻生子,然後讓孫子繼續上學讀書,無論如何,也要守住這塊基業,早晚會有會讀書的孩子,到時候入朝爲官,光宗耀祖。

你小子要想出去,就辜負了我的一番苦心,我跟你玩命!

其實某種角度上,張子明的想法真沒啥錯誤,出海的風險極大,家裡頭的田地位置,又是別人花幾萬貫都換不來的,憑什麼放棄?

這是對子孫後代的犯罪!

張東試著商量幾次,張子明根本不聽,抄起皮帶追著打。

張東也不敢指望什麼,但是心裡頭的想法,卻是絲毫沒有改變的意思,而且還越來越強盛,就在不久前,他遇到了幾個年輕人,也是要一起出海。

張東按捺不住,就跟他爹撒個謊,說是要去北平運貨,隨後就跟著幾個年輕人出海。

只是到了海上,張東就感覺到了人生險惡。

他們帶出來的貨被人騙了,上千貫的投入打了水漂,隨後想要返回大明,又遇到了颱風,幾乎丟了性命。

張東算是知道了什麼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他們漂泊了五六天,船上的食物飲水都沒了,幾乎沒命……好在遇上了路過的船,這幫人是從濟州島販運牲口的,他們救了張東幾個。

“你們也算是運氣,我們是陛下的鄉親,淮西的好漢……要是遇上別的地方來的,估計就把你們賣到呂宋種甘蔗了。”

張東道謝,但是他保持了足夠的冷靜……別人不好,憑什麼你們淮西漢子就是好人啊?到了海上,蒼蒼茫茫,誰也不好說。

張東給幾個同伴使眼色,他們一起跪倒,拜謝救命之恩,拍著胸脯保證,願意替他們幹活,還說無論如何,要闖出一點名堂,纔好跟家裡頭交代。

張東還很隱晦地說,他爹出身軍中。

就這一句話,算是救了他們,不然的話,這幾個人真的要去呂宋種甘蔗了。

他們被帶到了濟州島,在島上幫著打理牧場,從早到晚,沒有片刻休息,而且吃的比牲口強不了多少,都是麥麩一類的玩意。

這一次張東確實體會到了,大海不光浩瀚,而且還殘酷,容不得任何的天真。

在這時候,海商,海盜,漁民,海軍,往往是能劃等號的。

當然了,經過整頓的大明海軍能好一些,但其他三者,就真的是一路人。能黑吃黑,絕對不放過。

絲毫不會因爲你是大明的人,就網開一面。

甚至對待自己人,更要下狠手。

不把你弄死,跟我搶奪利益怎麼辦?

蠻夷還可以奴役,大明人才是絲毫沒有遮掩的仇恨!

對方跟張東他們那麼說,也是想試探張東等人的身份。而張東的回答也是歪打正著,他們表示願意老老實實幹活,打消了對方殺人的心思。

他又隱晦表明了身份,暗示可能牽連到明軍,這讓這些鳳陽出來的人,投鼠忌器,畢竟軍中漢子,鳳陽是最大的一塊兒。

這萬一大水衝了龍王廟,可就不好玩了。

張東他們在牧場幹了一個多月,總算藉著一次運送草料的機會,又逃到了高麗本土。

等登上陸地,有了廣闊空間,總算是鬆了口氣,畢竟人多地大,就會有王法,不管好壞,總不至於隨便殺人。

大海之上,包括小小的濟州島,隨便殺個人,把屍體一扔,那真是半點僥倖都沒有的。

張東這一次也算是死裡逃生,無論心智和眼界,都大大增強。

他更加明白,老爹爲什麼不讓他冒險了。

鬼知道張子明當年怎麼拿下安慶的!

到了高麗,張東先是在碼頭幹苦工,什麼背糧食草料,木材礦石,洗洗刷刷,什麼都幹,每天掙的那點錢,只能勉強餬口,有時候還要餓肚子。

但他也漸漸發現了機會,此時的高麗,簡直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各路英豪,全都垂涎三尺,要不是因爲李善長壓著,早就出事了。

或者這麼說,這一切都是李善長有意爲之。

這就要說到老李的身份了,他是韓國公,奉旨督師高麗諸軍事。

任務是對倭寇用兵,協調大明和高麗的兵馬。

雖然在大明朝,誰都清楚,老朱是把高麗賞給了李善長。

但問題是這話不能明說,否則的話,就要廢掉高麗王,要任命李善長爲韓王,有不服氣的,就要調兵攻打,幫著平叛,就好像當年大唐協助新羅統一高麗一樣。

如此大費周章,靡費無數,絕對不是張希孟和朱元璋願意幹的。

所以就需要李善長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藉口對付倭寇,不斷調兵遣將,徵發老百姓。

順便還要安頓大明過去的海商,準許他們購買土地,招募大明百姓,前去屯墾。

總而言之,就是削弱高麗的勢力,發展大明的力量,最後才能水到渠成。

順利摘果子。

前段時間,敲詐二十萬勞力,這事雖然是李善長出血,但也有利於他剷除最後的障礙,另外弄一些南洋土人,也能滿足漢人屯田莊園的需要。

其實是雙贏……大明贏一次,李善長贏一次,至於高麗,誰管他們啊!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這一次授勳,李善長大約已經開始著手,廢掉高麗王,自己說了算了。

誰能料到,這時候遇到了一個吃生米的。

張東聽海商聊高麗王有多混蛋,聊這個國家已經國將不國……別的不說,前面高麗的王宮被拆了,原材料拿去建北平師範學堂了。

高麗王不但不生氣,反而繼續壓榨百姓,從民間徵發糧食建材,揚言要修建新的王宮……只是折騰了好幾年,別說修王宮了,就連一張地圖都沒畫。

除了直接壓榨百姓之外,高麗王還賣官鬻爵……老李跑大明賣官,還真不是他的獨創,只能算是發揚光大了。

就這麼個國家,上奢下貪,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要是還不亡國,只能怪百姓太老實了。

而事實上,似乎也的確是這樣,畢竟這些小國百姓,都對苦難有著異乎尋常的忍耐力,反而對於拿起武器,有著巨大的抗拒。

即便有人反抗,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所以就只能靠我們動手了!

至於會不會得罪李相公?

朝廷能不能答應?

實在是想多了。

我們先把高麗王宮奪下來,抓了高麗王。

就算有人問罪,咱們談判就是了,總要給我們點好處吧,這就叫奇貨可居,一本萬利!

張東還真是繼承了他爹的天賦,忽悠起來,頗有心得。他成功讓幾個虧本的海商相信他是大明軍中將領的子弟,有著深不可測的人脈,出來是歷練的,跟著我幹,輸了不虧,贏了血賺。

經過了一番準備,他們還真就湊齊了七八十人。

在行動之前,還每個人發了一碗酒。

張東不止一次聽老爹說過當初怎麼奪下安慶的,那時候他們可沒有酒喝,毫無疑問,現在又多了一份保證。

沒有失敗的道理。

“殺!”

這幫人直撲高麗王宮,現在的高麗王宮只是原來的樞密院,而且拜李善長和藍玉所賜,高麗國內,也不剩幾個衙門了。

張東他們嗷嗷喊著,衝到了宮門口,侍衛見此光景,紛紛潰逃,他們幾乎不費勁兒,就殺入了宮門。

所有人直撲寢宮,高麗的國王,王妃,宮中世子,幾乎無一例外,全都被他們給抓了。

整個過程,順利無比,竟然沒有衝突,張東這邊,一個人沒死,只有一個人腳崴了,算是戰損。

我的老天啊!

真的成功了!

張東都懵了,怎麼會這麼容易?

當年他爹也是這個感覺吧?

“我們成功了!”

剎那間,衆人一起歡呼……只不過接下來有點麻煩,他們實在是沒有經驗,要怎麼處理一個國家啊?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三章 書與畫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許加入華夏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三章 書與畫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許加入華夏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临泉县| 祥云县| 两当县| 沅陵县| 清新县| 张家口市| 牟定县| 兰西县| 霍邱县| 枞阳县| 会东县| 泰顺县| 灵武市| 阿尔山市| 唐河县| 修武县| 宜丰县| 兴国县| 浙江省| 团风县| 秀山| 多伦县| 镇远县| 黄冈市| 四会市| 海淀区| 年辖:市辖区| 金沙县| 庐江县| 新蔡县| 长治县| 木里| 邛崃市| 辰溪县| 商水县| 凯里市| 苏尼特右旗| 泊头市| 天津市|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