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

張希孟笑道:“主公,最好再給劉福通送本易經,臣那裡正好有宋版的,我再挑個帶批註的給他,也免得鬧笑話,以爲大明是佔他們小明王的便宜!”

送書?

真有你的!

老朱自然是頗爲讚許,這個主意還真好。

其實如果韓林兒願意, 朱元璋是不介意給他當個叔叔的。

只不過這個大侄子有點可憐,完全被劉福通挾持,成了可憐巴巴的傀儡。也不知道他何時能雄起,斬殺權臣,或者被權臣誅殺……

朱元璋和張希孟都是一副看出殯不嫌殯大的架勢,對待韓宋, 他們的態度也很明白, 就是分化瓦解。這倒不是他們英雄所見略同,或者君臣同心什麼的,實在是韓宋擺出來的架勢,就是這麼個情形。

前面提到了,劉福通把都城遷到了開封。

縱觀全局,從山東到河南,再到關中, 一直延續到甘肅,全都是劉福通的地盤。除此之外,江淮,湖廣, 巴蜀, 也都有劉福通的勢力。

再往塞外觀看,元上都,遼陽,一直到東邊的高麗,也都是韓宋的地盤。

如果說朱元璋是南方大區的勝利者,那麼劉福通大可以說一句, 北方大區,優勢在我!

而且單純從地盤面積來說, 劉福通還穩壓了朱元璋一頭。

兵勢相連,何止萬里,黃河兩岸,塞外遼東,悉數臣服面前……“難怪劉福通有底氣跟主公叫板,我看他不光想跟元廷開戰,沒準還想收拾了咱們。”

“不自量力!”朱元璋冷冷哂笑,劉福通的實力是擺在這裡,但是朱元璋並沒有放在心上。

“東西相距萬里,這麼大的地盤,如何能首尾呼應,如臂使指?更何況三路北伐,盡數失敗,元廷收縮兵馬,蓄勢待發。。一旦元軍反攻,劉福通處處受制,想不敗都不行!”

老朱洞若觀火,韓宋的散裝程度,甚至在陳友諒之上。

原本朱元璋和張希孟籌劃圍獵陳友諒的局,如今劉福通又跳出來,少不得把目光落在了韓宋身上。

沒有獵物的時候發愁,現在一下子來了倆,同樣讓人發愁。

應天城裡,緊鑼密鼓,加速籌備。而另外一邊,方國珍率領著船隊,乘著季風,沿著遼東半島海岸線,進入了高麗範圍,終於成功和紅巾中路軍聯繫上。

面對朱家軍的熱情援助,已經佔據西京(平壤)的關先生,似乎熱情不是那麼高,只是讓方國珍暫時在義州停泊。

隨後關先生才親自來見方國珍。

關先生本名叫關鐸,他號爲關先生,自然是有那麼一點子書卷氣,文質彬彬,白淨清秀,冷眼一看,就跟書生似的,當真不像一員悍將。

但是誰要是被他和善的外表欺騙了,那就犯了大錯!

一個從曹縣打到了高麗的狠人,又豈是善類?

關鐸對於突然出現的兵馬,頗爲驚訝,而且方國珍這個東西,不是投降了元廷嗎?他現在又成了朱元璋的部下,是真的還是假的?

關鐸滿肚子疑問,長時間在外領兵,已經讓他不願意相信任何人。

“越王殿下,你能來給我們送糧食,還真是讓人意外!”關鐸意味深長道。

方國珍呵呵一笑,單手按著佩刀,看著關鐸,不但不怯場,還隱隱壓了對方半頭。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不過我勸你還是收回去,劉福通尚且算是我的後輩,哪裡輪到你說三道四?再說了,這一次我是奉吳王命令,給你們送糧食軍械,協助你們守衛高麗,抗擊元軍。他劉福通現在可是沒這個本事。說句不客氣的,吳王可是你們唯一的衣食父母,得罪了誰,也別得罪吳王!”

關鐸繃著臉,沉吟再三,方國珍語氣雖然不好,但說的還都在理。

他沉吟片刻,突然道:“越王,我實在是想不明白,爲什麼吳王願意幫我們?可有道理?”

“道理?當然是有!”

方國珍嘆口氣,“關鐸,你聽過張相嗎?”

關鐸怔了怔,“略知一二。”

“張相說燕雲之地丟失快五百年了。趙宋窮盡力氣,連幽州都沒有拿下。你們卻能橫行大漠,佔據上都遼陽,讓中原的旗號,在遼東大地飄揚。更是殺入高麗,揚威異域。就憑你們這份壯舉,也要永載史冊,流芳百世。”

方國珍道:“吳王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爲號。似你們這般英雄好漢,應該跟著吳王纔有施展拳腳的機會。方某願意納土歸降,成爲吳王帳前小卒,就是敬佩吳王的胸襟格局,關鐸,你也是聰明人,可不要錯失良機。”

關鐸默默聽著,並不言語,待方國珍說完,他才冷冷道:“越王,聽你這麼說,是不是隻有歸附了吳王,才能得到軍糧?乾脆點說,吳王要拿這點東西來收買我們?”

誰擁有你誰就擁有全薦洱世界

“呵呵!”方國珍忍不住哂笑,“就知道你會這麼想,我可以告訴你,用不著!吳王只是賞識你們的忠勇,而且韃子纔是我們的大敵,吳王願意鼎力相助。再有不妨告訴你,山東毛貴也出了不少金銀,希望我們換成糧餉軍械,幫你們守住高麗……用不著多想了,讓弟兄們來搬糧食吧!”

關鐸如何能不想,可問題是當下做主的是肚子,不是腦子!

足足十五萬石糧食,扣除路上損耗,也有十二萬石,送到了關鐸的手裡。

谷只

那些聞訊前來,搬運糧食的紅巾軍,不光衣服是紅的,眼珠子都是紅的。方國珍親眼看到,有人在搬運的時候,偷摸抓一把穀子,直接往嘴裡塞。

還有人一下子塞得多了,噎得翻白眼,也不捨得吐出來。

他們當真是餓壞了。

從山西殺入大漠,走元上都,到瀋陽,再殺入高麗……整個一條路線,不是大漠草原,就是苦寒之地。

哪來的糧食?

他們就靠著四處搶掠,尤其是打劫元廷存糧過日子。

沒有糧食,就吃繳獲的牛羊牲畜,勉強維持。

等殺入高麗,情況稍微好了點,算是得到了一些補充。他們積極修城,積蓄糧食柴草,算是把高麗當成了根據地。

但是很遺憾,此時的高麗依舊十分貧瘠,物產有限,而且產糧區還在南邊,紅巾軍基本上就是三天餓九頓的狀態。

此刻突然有人送來了糧食,當真是救命糧,來得太及時了。

等把稻穀變成糧食,煮成米飯,分給將士的時候,這幫一路上來,哪怕腸子流出來都不會皺眉頭的漢子,竟然有人偷偷抹眼淚。

關鐸看在眼裡,心裡頭也不好受,是他帶著大傢伙,走到了這個境地。

暫時有了糧食,接下來何去何從?

“平章,我們,我們還能回到老家嗎?”

有個臉上帶著刀疤的戰士,仗著膽子道:“這,這個米飯太好吃了,俺,俺想起了俺娘,每年收成之後,都能吃幾天飽飯!要是能回家,吃一碗家裡的米飯,俺,俺死也閉上眼睛了。”

聽他這麼一說,周圍的人不由得停下了筷子。思念家鄉的念頭,就像是野火燎原,迅速蔓延,上一秒還在大口扒飯的將士,竟然流下了熱淚,又和著淚水,把飯嚥了下去。

說實話,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

元軍步步緊逼,封鎖了他們返回的道路。

現在還想回去,就只能走水路,跨海前往山東。

可問題是山東紅巾的船隻也不多,而且還要面臨海上的風浪,又有幾人能活著回去?

不多時,軍中將士,哭聲一片,哀怨憂傷,悲從心來。

方國珍在義州沒有幾天,就注意到了將士的狀態,他心裡哪能不明白……盛極而衰,劉福通要走下坡路了,誰也阻擋不了。

歷代哪有萬里迂迴,斷絕了同大本營聯繫,還能繼續作戰的兵馬?大傢伙都是人,不可能沒有想法的。

關鐸突然意識到這支兵馬已經不是他能完全掌握的。

“關鐸,吳王說過了,願意援助你們……糧餉軍械不夠,往後還有,缺醫少藥,我們也會想辦法。假如有人想要回家,我們有上千艘大船,一定把大傢伙平安送回家鄉。”

前面的承諾關鐸還能不爲所動,可是聽到了回家兩個字,關鐸也扛不住了。

家鄉這個詞,對於中原百姓來說,有著難以抗拒的魔力,屈指算來,關先生他們北伐以來,已經到了第四個年頭。

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背井離鄉,朝不保夕,又身處異域,不時苦戰,早就耗光了他們的承受能力,此時此刻,最聽不得的就是回家!

“越王,你們能做到這一步,不管是什麼用心,我關某都要謝謝你們!”

說完,關鐸深深一躬,肅穆真誠。

消息很快傳開,紅巾軍中,許多人都嚷嚷著要回家,一時間沸反盈天,亂成了一鍋粥。

關鐸當然不能允許,這樣一來,豈不是直接潰散了。

跟方國珍磋商之後,這邊也沒有那麼多船隻可以使用,就只能請一些受傷生病,身體殘疾的,登船回鄉。

不出意外,紅巾軍又出現了自殘的情況,只爲了能登船返回。幾乎每一艘船都超載了。

“關鐸,你放心,以方某的本事,自然會將大傢伙平安送回去的。感謝大家月票和訂閱薦洱支持 而且我還會回來,繼續送東西,接走傷員……只不過我有個小事要提醒你,吳王的登基大典快要到了,煩請這些弟兄們去湊個數,一起熱鬧一下。”

關鐸剎那間怔住了,去參加朱元璋的登基大典?

那,那他們還算韓宋的臣子嗎?

不許去,那就連船也別坐了,就留在這裡,當一個孤魂野鬼吧!

這一手,簡直絕了!

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
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源县| 天祝| 南宁市| 乌兰县| 同仁县| 永川市| 丹江口市| 钟山县| 梁山县| 吉木萨尔县| 临沧市| 岳池县| 乳源| 九江市| 新源县| 扶沟县| 浮梁县| 南陵县| 双城市| 那坡县| 桐城市| 乡宁县| 防城港市| 湘乡市| 邯郸县| 得荣县| 鹰潭市| 九龙县| 视频| 济南市| 乌兰县| 普洱| 兴和县| 南安市| 手机| 德格县| 通许县| 祁阳县| 马山县| 扬州市|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