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

“大哥,大哥……你幫我個忙怎麼樣?”朱英急切跟張希孟哀求。

張希孟頭也不擡,懶懶道:“你保證過考試要過的,現在過不去,求我也沒用……要不,你再來一次吧?”

朱英急了,啪的一拍桌子,屁股一躍,竟然坐上了桌子,氣咻咻道:“大哥,你不能瞧不起人,我考試過了的!”

“過了?”

這下子把張希孟驚到了,他連忙放下手裡的筆,從朱英手裡接過試卷,仔仔細細看了一遍……確實,這小子比以前進步很大,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著實令人欣慰。

“總算不是一塊朽木,但你的排名不才第七嗎?你承諾的第一呢?你當我是傻子嗎?”

朱英連忙賠笑,“大哥,這個只是筆試成績,我們是武學,還有另外的考覈。”

張希孟微微皺眉,他總算想起來了,朱英早些時候,是去的普通學堂,後來升入了武學,而且還是老朱遞了條子的,不然以這小子的程度,還真有點麻煩。

“能從倒數變成正數,算你學得不錯。但是就憑這點本事,想要通過考覈,拿到第一名,怕是不容易吧?”

朱英低著頭,頓了頓,這才道:“大哥,我們武學畢業的考覈,有一大半都是沙場項目,有弓馬騎射,還有指揮兵馬,演練互相攻伐,這些項目,我的優勢巨大,保證能拿第一的。我本來是想請乾爹過去,可他現在這麼忙,不光是他,乾孃也很忙……整個吳國,好像就你沒事幹……對了,大哥,你這麼閒,對得起我乾爹的俸祿嗎?你現在年俸可是有二百石,另外還有五百貫寶鈔,還有配屬的馬車,車伕,廚師,護衛……大哥,你現在可比以前的日子還要舒服啊!”

張希孟皺著眉頭,越聽越不對勁兒,“你個兔崽子,我的俸祿我都不知道,你怎麼這麼清楚?”

一句話,把朱英問得瞠目結舌,“那個大哥,我乾孃找我,讓我去陪朱標玩,失陪……”

你給我站住,張希孟一把揪住了朱英的衣領子。

“小兔崽子,我今天非要和你算算總賬不可。誰也救不了你,我說的!”

張希孟把朱英按在桌子上,儼然囚犯,他還順手抄起了一支木尺,準備給這小子好好上上家法……老子辛苦了這麼多年,總不能白乾活吧!

……

從朱英的嘴裡,張希孟才大致弄清楚,最新的俸祿是怎麼發的。

張希孟這個位置很好玩,別人忙得時候,他反而很清閒,就比如他跟李善長談好,整個方略確定下來,李善長擬定細節,然後上報朱元璋,老朱決定立刻執行。

整個過程,張希孟只要大致瞭解一下就行了,能不能符合預期,那要等待真正落實之後的反饋。

所以在至正十七年的最後兩個月,吳國上下都在忙碌……李善長在那裡整理各種緊要政務,一條一條,寫在竹牌上面,懸掛於中書省。

隨後李善長就在聯絡各部,向朱元璋介紹情況。

比如說河工,要修堤壩……首先都察院要派人去探查情況,回來交給中書省,中書省了解情況之後,確定急需要維護的河道。

接下來李善長就把工部、戶部,全都找來,然後去面見老朱,他們君臣幾個湊在一起,反覆討論,最後確定方案,再以旨意形式下發,要求地方全力配合,如果人手不夠用,還要調動兵卒將士,預算不夠,也要追加,這些全都必須上奏朱元璋,由老朱定奪。

情況顯而易見,朱元璋成了整個吳國,最忙碌的那個……在老朱面前,擺著至少有十幾項緊急政務。

新佔領土地的均田問題,針對豪強的清理問題,吏治問題,科舉問題,教育問題,官職安排,府庫錢糧,賑濟災民……除此之外,還有軍務,監察,對外等等事項……每一個老朱都要親力親爲。

通常情況下,都是他帶著李善長,幾位尚書或者將領,一起處理。

包括朱升,賈魯,都被叫過去了。

這兩位年紀都不小了,賈魯還時常有病,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倖免,只能咬牙撐著。

更要命的是朱元璋是真的會罵人的。

一旦一項政務推不下去,老朱就會把相關人員都叫過去,哪怕鬍子一把,他也毫不留情。而且朱元璋有著恐怖的學習能力,不管是什麼事情,他聽幾次下來,就能把握大概,哪裡推不動,是誰私心作祟,是誰陽奉陰違,老朱一清二楚。

別跟咱講什麼斯文體面,你們敢不聽話,眼下咱還只是罵,回頭咱懶得罵了,就是你們人頭落地的時候。

老朱非常享受現在的狀態,踏實,充實……每天盯著各項政務,由於全程參與,老朱心裡有數,一目瞭然。

對羣臣的斥責,也是擲地有聲,入情入理入魂。

隔三差五,他還能抽出點時間,去軍中查看情況,跟著徐達他們騎騎馬,射射箭……晚上有空還要讀書,或者去陪陪夫人。

甚至還有空練練書法,臨摹碑帖,偶爾還賦詩一首……就這時間管理能力,張希孟是甘拜下風,五體投地。

看著大傢伙忙碌,張希孟也很想摻和一下,幫著他們分擔一點。

但是每次張希孟興匆匆前去,衆人只是表面客氣,隨即就把他扔在了一邊,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別看他們忙碌欲死,被老朱罵得狗血淋頭,但是真正有人要幫著他們分擔,這幫傢伙反而不願意了。

無他,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權力,誰也不捨得放棄任何一點!

尤其是不能讓張希孟摻和,不然他插手進來,咱們就都成了擺設了。

張希孟看了幾次,他也明白過來,別看這幫東西表面叫苦,可一個個心裡都樂開了花。

朱元璋深度參與朝政,把控每一項大政推行……這就讓任何事情,阻力都降到了最小。

吳王和重臣的看法,一旦統一了,下面人反對也沒用了。

而且老朱手上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底層的百姓,伴隨著均田的深入,朱元璋在民間的威望與日俱增。

實際上由於田契上印著吳王大印,最底層的百姓,只認吳王。包括張希孟在內,他的名望也只限於讀書人中間。

普通百姓對張希孟的認知,也就是吳王手下那個很有本事的大臣,僅此而已。

張希孟自己也挺滿意這個定位的,功高震主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對於如今的局面,他心裡也有數……試問成爲宰相,尚書一級的重臣,又恰逢這個時候,誰不想名垂青史,彪炳史冊?

過去大傢伙不這麼想,那是做事太難了,面對層層阻力,根本執行不下去。與其得罪所有人,身首異處,不如老老實實享受金錢美色,快快樂樂生活。

可是隨著上下打通,做事變得容易起來,自然而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就拿俸祿來說,經過了一番討論,終於有了確定方案。

首先俸祿還是分爲兩種,一個是糧食,一個是寶鈔。

但是原來正一品的千石年俸,變成了三百石,然後依次下降,到九品官,能拿到年俸七十石,基本沒有變化,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沒有品級的,只要是衙門的正式書吏,衙役,最低年俸也是四十石,熬到五年以上,都能拿到五十石。

在祿米之外,就是寶鈔,這個寶鈔也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各地物價情況,發下來的補貼。

其中在京城,三品以上,能拿到二百貫。如果是縣城,普通小吏,一年也能拿到二十貫。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學歷加成。

還是拿張希孟做例子,他現在是吳王右相,按理可以拿到二百六十石年俸,但是他需要繳納一筆所得稅……這筆所得稅可以用祿米抵扣,也可以用寶鈔繳納。由於張希孟府上沒幾個人,也不用存那麼多糧食,就用糧食抵扣。

所以他到手是二百石祿米,由於身在應天,又是三品以上,拿夠二百貫寶鈔補貼,再有,他雖然沒考過科舉,但是眼下誰還敢否定張希孟的學問啊?

人家就是當世夫子,重新解釋綱常,剖斷歷史的男人……自然學歷加成拿滿,又是一百貫。

這就是張希孟俸祿的構成,此外還有包括房舍,衣料,護衛……另外如果他成親了,有了孩子,入學方面,也會有妥當的安排,反正不用爲了生活操心。

這一套弄下來,公佈出去之後,官員們再也沒人敢鬧事了……像張希孟這種,差不多站在文官頂點,他拿到的東西,也就差不多是十個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

看起來依舊不少,但是這個程度,別說跟大宋比了,就算跟任何一個朝代相比,都算不上多高。

但是相比之下,最低的衙役,一年也有四十石祿米,二十貫補貼,差不多相當於兩個農夫的收入,也在可以接受範圍。

新的俸祿安排,差不多就是壓低了紅袍官員的收入,保證了底層小吏的生活,又考慮了民生物價。

這種結果拿出來,誰能明著反對?誰又敢呢?

除非你站出來,說我們士大夫,要比窮鬼多掙一萬倍?這點錢還不夠養一隻鳥呢!說這個話的陶安已經會老家哭去了。

誰想陪著他,好走,沒人攔著!

當一項法令,能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的時候,就註定會超越一朝一代,就類似編戶齊民,兩稅法這種,哪怕改朝換代,也會被後世繼承延續,發揚光大。

誰的名字,一旦和這種法令綁在一起,那註定是要名垂青史的。

比如主導通過俸祿計劃的吏部尚書楊元杲,走路都有風聲,成就感都爆了……誰不想成爲下一個楊元杲?

誰又願意把手邊的政務,讓給張希孟呢?

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
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平武县| 徐汇区| 双峰县| 喀什市| 睢宁县| 南宁市| 广饶县| 长阳| 旅游| 涿鹿县| 石城县| 昭苏县| 山西省| 秦皇岛市| 丹凤县| 乐平市| 丰镇市| 陵水| 灵山县| 赣榆县| 永平县| 茌平县| 西藏| 洛阳市| 莱芜市| 巩义市| 蓬安县| 梅河口市| 东城区| 正镶白旗| 望城县| 清远市| 云阳县| 商城县| 横峰县| 家居| 娄烦县| 西充县| 应用必备|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