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

郭子興主動給朱元璋加官,不用問,一定是他又遇上了解決不了的困難。

還真別說,這位郭大帥就是有打爛一把好牌的本事。

前面朱元璋把他救出來,按理說這位吸收教訓,老老實實,休養生息也就是了。可他又不甘心了,想要報一箭之仇。

因此郭子興跟彭大聯手,想要進攻盱眙,擴大勢力,好壓制趙均用。

不幸的是,郭子興又碰了個頭破血流,損失慘重,手下的兵馬已經從兩萬多銳減到了一萬多,別說跟趙均用比,就算孫德崖都比他強了。

郭子興充分詮釋了四個字:人菜癮大。

高光時刻誰都有,或許奪取濠州,就是他的人生頂點了,從此之後,就是一副江河日下的狀態,救都救不過來。

朱元璋也想開了,他懶得替郭子興擦屁股。

自從上次救命之後,他已經不欠郭子興的,想靠著一個官職,就讓他賣力氣,那是小瞧了他朱元璋。

“鎮撫使的官職愛給不給,咱們現在就以鎮守使的名義發號施令……先生以爲如何?”

張希孟大喜,急忙點頭,給朱元璋豎起兩個大拇指,“主公這辦法絕了!其實鎮撫使這個官職,兩宋之間設立了不少,總攬一地的軍政財權,相當重要。嶽武穆就當過通、泰鎮守使。主公現在佔據了定遠,已經是一方之主,正好以鎮撫使號令治下,順理成章。”

張希孟覺得向彭大和趙均用那種急不可耐地稱王,絕對不行。

但是總是九夫長,也太卑微了。別人一問,官職是什麼?就說是九夫長,能張開嘴嗎?

換成鎮撫使就很妥當,老朱也是這麼想的,君臣兩個一拍即合。

只是張希孟很快意識到,別看只是個鎮撫使,卻是標誌著老朱要構建自己的文武班底,開始正兒八經,爭雄天下。

說是驚天動地或許過了,但是註定會載入史冊的。

或許別人不清楚,但是張希孟卻是把握十足……任何團隊,都不免論資排輩。

在老朱這裡,也是一樣的。

誰是資歷最深的?

毫無疑問,張希孟排在第一位,湯和也跟著朱元璋一起守衛濠州,傲視其他衆人。剩下的費聚,還有老朱親自招募的徐達等同鄉,差不多屬於同一個檔次,算是原屬股東,李善長也能勉強擠入這個行列。

可是除了這些人之外,其他人再想佔據一席之地,那就難上艱難了,非要立下無與倫比的功勞才行。

實際上常遇春就是這樣,他還沒有加入老朱的集團,毫無疑問屬於資歷稍淺的,但是對不起,誰讓人家能打,常十萬的威名,誰人不知,所以他也能後來居上。

倒是那位在民間聲望極大的劉伯溫,直到朱元璋渡江之後,才歸附過來,根本沒法同李善長叫板,二者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建國之後,李善長是國公之首,劉伯溫是伯爵之末……兩個人差了整個爵位列表,也不知道是怎麼鬥得你來我往的?

只能說一些作品,連基本的常識都不顧了,人家纔是真正的爽文模式。

“主公,臣以爲這一次封官,干係重大……該怎麼安排官職,可萬萬馬虎不得。這事情還要主公親自定奪。”張希孟認真建議。

老朱面色凝重,他也明白張希孟的意思,可老朱眉頭緊皺,爲難道:“先生,你讓咱去蓋大印,均分田畝,這事咱不怕苦。可是讓咱任命文武,安排官職……咱也不是不會,就是怕貽笑大方。這樣吧,先生擬個方略出來,咱們再商議。”

朱元璋不怕苦,不怕累,可是制度設計卻不是那麼簡單的。按理說李善長也能做這事,可朱元璋怎麼會放心交給李善長?

還是張希孟貼心!

“既然如此,臣就勉爲其難吧!”

張希孟接下了這項沉甸甸的任務,消息不脛而走,朱元璋的部下們都忍不住想要窺探消息,看看自己到底能得到什麼職位……

悄然之間,朱元璋手下的兵馬已經過了三萬之多!

膨脹速度相當驚人。

而這些部下,也分成了好幾個派系……最早的濠州舊人,跟著朱元璋到了臨淮鎮,他們就屬於臨淮系,跟著朱元璋最早,戰力強大,裝備精良,屬於核心。

然後就是老朱親自招募的老鄉,他們數量雖然只有幾百人,但卻是老朱的心腹,核心中的核心。

在這兩波人之外,就是驢牌寨的降兵,還有橫澗山的降兵,他們數量最多,超過了兩萬,再加上分田之後,主動投軍的青壯,使得老朱的總兵力超過了三萬五千人。

光是看這個數字,就足以讓只剩下一萬多人的郭子興汗顏慚愧了。

過日子還要想老朱這樣,越來越強大才行。

只是人馬多了,人心就變得複雜了,如果沒有一整套妥善的管理體系,任由下面亂下去,那再多的兵馬,也無濟於事。

這是拖不得的事情,三天時間過去,老朱召集手下文武,齊集一堂。

在簡單寒暄之後,衆人紛紛坐好,翹首以盼。

張希孟捏著一份和老朱商議妥當的名單,向前走了一步,此刻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享受著未來淮西勳貴的集體注視,張希孟也不免有點小小的緊張。

他手裡的可不是尋常的名單,簡直就是封神榜啊!

關乎到無數人未來命運的一幕即將到來!

張希孟迎著衆人的目光,掃視全場,最後他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這才道:“主公,咱……先說文官怎麼樣?”

湯和徐達等人都翻白眼了,你要說文官看我們幹什麼,弄得大傢伙心驚肉跳的……文官有什麼好說的,你肯定是頭兒啊!

不過他們卻是想錯了,“主公,南宋時候,鎮撫使下設參議一員……李先生熟悉政務,老成持重,人才難得,正是參議的不二人選……治理百姓,執掌軍機,都要靠他的!”

李善長大吃一驚,他自從知道是張希孟負責分派職位,就意興闌珊。

完了,沒戲了!

張希孟肯定要攬權,自己竟然被一個少年壓制!

出乎預料,張希孟竟然將第一位的參議,讓給了李善長。

“張先生,這,這不合適……”李善長慌忙擺手。

張希孟卻是認真道:“李先生,這可不是我的意思,主公也是這麼看的。你的確比我合適多了。我負責書寫機宜文字,執掌文書往來。賈老大人給我當個助手,同時他還擔負給主公講經的職責。”

三位文官,分配清清楚楚。

至此爲止,李善長也明白了具體的安排。

他有點類似於朱元璋這個團隊首席行政官,負責所有軍政之外的事務。張希孟位列李善長之後,卻是負責替朱元璋打點文字,屬於親信大秘書。

至於賈魯,存粹就是個顧問。

反正以他的過往,也不會稀罕這種近乎過家家的官職。

三大文官安排妥當了,接下來就是武將。

“在鎮撫使之下,最高官職爲千戶,暫不設萬戶和萬戶之上官職……排名第一的千戶是湯和!”

這位老朱投軍的時候,就是千戶之尊,經歷了這麼多,從郭子興手下到了朱元璋手下,依舊還是千戶,難道折騰了一個寂寞?

這可不然,湯和這個千戶,排在第一位,老兵最多,裝備最好,所有士兵,全部配屬鎧甲,是名副其實的銳甲精兵!

堪稱朱元璋手下的絕對主力。

“請上位放心,末將絕對忠心耿耿,把這條命交給上位了!”

湯和單膝跪地,謝過朱元璋的恩典,站起來之後,對張希孟也抱以感激的目光,毫無疑問,他能排在第一,張希孟是出了力氣的。

湯和之後,張希孟繼續往下念,第二個千戶給了費聚,第三個千戶是徐達!

當張希孟念道徐達的時候,還看了他一眼,發現徐達面色如常,絲毫沒有介懷,甚至還覺得是理所當然。

他跟朱元璋是親近一些,但是費聚的確投靠的更早,立下的功勞也不少。軍中看重的是本事,他跟費聚爭奪,沒什麼必要,有本事以後立下大功,自然可以超過去。

不愧是未來大明的第一名將,風度心胸,都是上上之選。

張希孟繼續念、陸仲亨、李新材、唐勝宗、鄭遇春、郭英、郭興……一個個全都成爲千戶,心滿意足。

只不過排名第十之後的千戶,統御的都是橫澗山等地的降兵,雖然人數差不多,但是戰力卻要打許多折扣。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花雲,吳良和吳禎三人,他們被任命爲騎兵千戶,雖然是千戶,但每人只統領五百名蒙古騎兵。

沒辦法,誰讓養騎兵太貴了,只能如此了。

朱元璋集團的班底,初具規模!

一時間大傢伙心氣爆棚,恨不得立刻來一場大戰,讓他們好好露一手!

而恰在此時,一對兄弟從妙山風塵僕僕趕來。

“小人馮國用(馮國勝)拜見朱將軍!滁州空虛,正是攻取的好時機!”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安县| 叙永县| 康定县| 延安市| 南汇区| 台前县| 亳州市| 菏泽市| 项城市| 克东县| 满洲里市| 仙游县| 融水| 内乡县| 任丘市| 拜城县| 瑞丽市| 蕲春县| 石嘴山市| 焦作市| 孝昌县| 舟曲县| 逊克县| 宁南县| 景东| 霍州市| 四子王旗| 郓城县| 年辖:市辖区| 谷城县| 宜良县| 德保县| 宿州市| 慈溪市| 嘉祥县| 嘉鱼县| 东至县| 宜兰市| 定兴县| 昭觉县|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