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

隨著一隊隊的百姓,向著御門而來,皇宮之中的朱元璋,也在緊張準備著,經過張希孟的提議,朱元璋沒有穿天子袞服,頭上也沒有冕旒冠,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身金燦燦的鎧甲,外面罩著明黃色的披風,袖口衣領處皆有金線繡的龍紋。

在明黃色上,繡金色龍紋,雅緻之中,透著奢華,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 這件衣服,所有的刺繡, 竟然是馬氏花了好幾個月的功夫,親手給朱元璋繡的。

這其中的情義,豈是尋常!

“還算合適,就怕給你丟人現眼,成了笑柄。”馬氏親自幫著朱元璋穿戴好,又仔細看了幾圈, 確認無誤之後,才微微鬆了口氣。

老朱卻是坦然笑對, 伸出大手,抓著馬氏的腕子。

“妹子, 從今往後,你就是咱的皇后了,母儀天下……這些年,你也苦了。”

馬氏微微怔了怔,臉色泛紅,從今往後, 她就是馬皇后了,天子最尊貴的女人……“重八,說到底咱們還是夫妻,不會有什麼變的。”

馬皇后的聲音很低,低垂著頭,只有夫妻兩個人聽得見。

朱元璋心中一動,用力頷首,“永遠不會變!”手上的力道,又加了三分……

默然片刻, 馬皇后立刻意識到時間寶貴,趕快讓老朱鬆開腕子, 她還要照看小傢伙朱標。

今天不光是朱元璋登基,還要冊封皇后, 冊封太子……沒錯, 朱標小朋友沒有經過任何勾心鬥角,順理成章就要坐上儲君之位了。

他還有幾個兄弟,但是從上到下, 都沒有誰懷疑過他的儲君地位。

彷彿那個位置, 天生就是他的一樣,不是沒人搶,而是連這個念頭也不敢有。

馬皇后不管是軍中,還是朝中,甚至在民間,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力,濠州舊部,淮西老鄉,那麼多的義子,還有軍中產業,那些通過考試的女官,馬皇后擁有的一切,足以讓她成爲古往今來,底蘊最雄厚的皇后。

這一點甚至連劉邦的呂后都比不了,畢竟相比起比較博愛的劉家人,朱家人在愛情這塊,還是相對靠譜的。

不過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只要利益足夠大,不管多難的事情,都會有人去嘗試的。而打消人們嘗試勇氣的,不是馬皇后,而是朱標的老師張相公。

雖然張希孟沒正式教這小子什麼,但是作爲名滿天下的張相公,唯一承認的正式弟子,本身就很說明問題了。

張希孟的強悍,,不在於他掌握了多大的權柄,事實上他也不太看得上這些東西……真正讓人惶恐的是,張希孟捏著幾千年歷史的註釋權,可以解釋興衰,闡發國策,重定綱常……只要不想成爲第二個少正卯,那就別惹張希孟。

不但張相不能惹,張相的弟子也別碰。

有這兩位庇護,這還不算是最牛的。

在朱標身後,還站著一個人。

沒錯,那就是他親爹朱元璋!

老朱對這位長子有著近乎寵溺的喜愛。

朱標在他最渴望繼承人的時候,來到了他的面前,自從這個兒子降生,朱元璋就一路順風順水……奪取應天,席捲江南,擊敗張士誠,湖口大敗陳友諒,以至於今日登臨帝位。

這小子就是個獨一無二的福星!

朱元璋沐浴著霞光,一身金燦燦的,從皇宮出來,乘坐天子大輅,馬皇后鳳冠霞帔,拉著同樣一身明黃的小朱標,上了皇后車輦,緊緊跟隨朱元璋,一起出發。

值得一提,藉著這一次操持天子登基大典,張希孟趁機發布了一項政令,全面廢止轎子,文武公卿,所有百姓……除婚禮用花轎之外,日常行走,皆不得乘坐轎子。

理由也很簡單直白,轎子以人爲畜,算是陋習,新朝雅政,絕不許乘坐轎子,違者嚴懲不貸!

這項要求竟然也出乎預料的順利,朱元璋壓根就不喜歡乘坐轎子,如果允許,他寧願乘馬。

至於馬皇后,她覺得馬車就夠用了,而且寬敞舒適,說實話,要比轎子強多了。

坐轎子最大的享受,或許就是時刻昭示著,咱是人上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徹底廢除!

全天下最尊貴的一家三口,從皇宮出來,直奔奉天殿稍作休息。

而在奉天殿外,以李善長和張希孟爲首的重臣,已經等在了這裡。

相比起皇家三人組的金光閃閃,這羣臣子就比較簡單了。

張希孟和李善長皆穿赤羅衣,頭上戴著八樑冠,腰上束著玉帶,下面是黑靴白襪。至於“禽獸”補子,卻是常服所用,冠服卻是沒有的。

要區分品級,主要看頭上的樑冠,還要腰上的帶子。

比如一品官就是七樑冠,二品六樑,而國公以上的超品,纔是八樑冠。

張希孟和李善長都是八樑冠,可見兩人地位之高。

當然這就彷彿學霸和學神一樣,有人是努力之後,拿到了滿分,有人則是滿分只有那麼多。

老朱甚至說過要弄九樑冠的,結果硬生生讓張希孟給攔住了,這樣就挺好了。

穿衣戴帽,無所謂的,沒瞧見李善長的那張老臉,還不到五十的人,都皺紋堆壘,法令紋老深,一張臉溝壑縱橫,跟黃土高原似的。

再看張希孟,雖然這些日子忙碌疲憊了一些,但面白如玉,五官俊逸,氣色溫良,白麪,紅衣,玉帶……簡直是神仙人物,斯文堆裡的第一人.

張希孟和李善長帶頭,恭迎天子,皇后,老朱滿臉含笑,讓兩個人起來,又讓其他人也起來。

“張先生,還有什麼囑咐的沒有?”

張希孟咧嘴道:“談不上囑咐,就是各地百姓已經陸續趕到,接下來主公需要登上奉天門,宣讀登基詔書……這份詔書主公已經看過了,只是一點,還請主公記得,最好能自稱——朕!”

老朱怔了下,點頭道:“咱知道了。”

聽到這話的衆人齊齊低頭,算了吧,別指望這位能改了。

再說其他,卻也是無用。

外面的日頭高起,張希孟深吸口氣,“主公,該登上奉天門了!”

朱元璋瞬間一振,拳頭握緊,下一秒,邁著大步,向外面走去。

朱元璋之後,馬皇后帶著朱標快步向前,兩位丞相緊緊跟隨……再往後,文武分列,一起出動,每個人的臉上,或是歡喜,或是肅穆,或是激動,或是好奇……種種神情,不一而足。

一個全新的朝代,就要誕生。

賈魯、朱升、楊元杲、李習、阮弘道、宋濂、劉基……徐達、馮國用、彭早住、胡大海、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

伴隨著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新朝公卿,悉數雲集奉天門上,放眼奉天門前,已經是人山人海。

一桿桿紅色大旗,迎風飄揚……漢人,蒙古人,苗人,黎人,淮西人,揚州人,廬州人,浙東人,江西人,嶺南人,彭黨舊人,濠州紅巾,沿海的海賊,太湖的水寇……昔日反抗元廷的力量,竟然也實現了彙集。

在這一羣人當中,竟然還有一面昨夜裡才趕製出來的旗號,正隨風飄揚。

北伐中路軍!

扛起旗幟的漢子,只有一條臂膀,另一條臂膀丟在了元上都。

可就是這一條膀子,也把旗桿抓得穩穩的,絲毫不動。

無數雙銳利的目光,仰望著奉天門上的那個男人,等待著他的旨意。

“恭請大明皇帝,宣讀登基詔!”伴隨著張希孟清脆的聲音,朱元璋向前邁了一步,他俯視下面的軍民百姓,雙手微微發抖。

“咱……朕爲中國之君,華夏之主,自宋亡國,中原淪陷,神州蒙塵,赤縣血腥……朕本淮右布衣,起於微末,征戰十載,幸賴百姓歸心,文武用命,遂有今日之盛……朕爲天子,必有大作爲於天下!”

“朕必均分田畝,使耕者有其田,民得飽食,蒼生不飢不寒。”

“朕必北伐逆元,恢復江山社稷,使九州歸一,華夏永固。”

“朕必宵衣旰食,選賢舉能,夕惕朝乾,絕不敢有須臾懈怠。”

“朕必大興教化,使民讀書,不必渾渾噩噩。”

“朕必呵護百業,鼓勵勞動,使國富民強。”

“朕必宣威異域,揚華夏天威於四海,使吾民人人自豪,傲立天下。”

……

“朕承天應人,順乎蒼生黎庶之念,登臨帝位,必以百姓爲本,鞠躬盡瘁,不改此心。”

“朕登臨帝位,國號大明,建元洪武,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朱元璋渾厚洪亮的聲音,在空中迴盪……待到老朱說完,在場文武百官,包括各地百姓,這才恍然大悟。

這哪裡是登基詔書,分明是對百姓沉甸甸的承諾。

過去的皇帝,向來是扭扭捏捏,三請三讓,才勉爲其難,祭告天地,登上帝位。而這一次則是天子直接面對臣民百姓,公佈自己的施政總綱。

這些承諾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這位新君的莊嚴承諾,需要用後半生完成的大業。

“吾皇萬歲!”

不待張希孟說什麼,人羣之中,已經響起萬歲呼聲。

剎那間各地百姓,多達萬人,一起跪倒。感謝讀者月嗆洧票和訂閱支持

奉天門上,張希孟和李善長相互對視,兩個人默契十足地跪倒。

“臣等恭賀吾皇!萬歲萬萬歲!!”

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
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隆县| 安阳县| 陇南市| 安溪县| 甘洛县| 平和县| 汶川县| 宁强县| 乌海市| 富蕴县| 吉隆县| 腾冲县| 安康市| 湟中县| 沙坪坝区| 岳阳市| 城步| 邵阳市| 台湾省| 将乐县| 富宁县| 阿巴嘎旗| 祁连县| 两当县| 攀枝花市| 高淳县| 宁陵县| 习水县| 江永县| 新河县| 广东省| 许昌县| 广德县| 海淀区| 漾濞| 佛冈县| 靖边县| 含山县| 东光县| 普宁市|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