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

劉基是浙江行省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陽村人,二十三歲中進士……在這個歲數,考上元廷的進士,毫無疑問是一位出色的小鎮做題家了。

但是由於元廷昏暗,各地災害起義不斷,劉基的仕途也是一路坎坷,當過縣丞,結果因爲打擊豪強,被人家搞下去了,又當過儒學副提舉,主持行省考試事宜,結果又因爲彈劾御史,結果沒人撐腰,反而丟官罷職。

頭幾年他跑到歐陽蘇這裡,在丹徒開辦學堂,教書育人,跟歐陽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隨後天完紅巾進犯杭州,他又跑回家鄉,召集鄉勇,鎮壓紅巾。

大元曾國藩了屬於是。

可惜他沒有曾剃頭的運氣,只是混了個行省都事,他還曾經試圖巴結過脫脫,盛讚平定徐州紅巾之功。

前些時候,脫脫南下,他也積極奔走,希望得到太師賞識,從此平步青雲。

但很可惜,人家壓根不知道劉基這號人,就剩下他對著空氣輸出了。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位跟一統江山劉伯溫有些差距啊?

會不會是假的?

還真不是,這就是劉伯溫的前半生,甚至在老朱大軍殺來的時候,他還跑回了老家青田,躲了一年多,後來老朱威逼利誘,才把劉伯溫薅出來。

給老朱做臣子之後,劉基也有些懷念元朝,覺得自己二十年侍奉元廷,一夕背主,是辜恩負義,總而言之,劉基這個官職當得有些彆彆扭扭。

而老朱封他個誠意伯,也是頗有深意。

無論如何,劉基和朱元璋之間,也算不上諸葛亮跟劉備這種,千古君臣典範……至於後世演義小說,不斷擡高劉伯溫的地位,那就是另一番考慮了,自不必說。

如今的劉基,尚在浙東,統領著一些鄉勇,負責剿殺處州等地的紅巾。不過由於這裡的紅巾勢頭不如中原之地,再有方國珍也是首鼠兩端,意志不堅定。

所以劉基很清閒,沒有那麼多戰事。

也正因爲如此,劉基才能抽出空閒,審視天下大局。

可是這麼一看,就讓劉基惶恐不安起來。

原本他曾經上書,盛讚脫脫,說紅巾賊寇不值一提,只要大軍進剿,立刻瓦解冰消。

可結果竟然是脫脫翻船了,劉基瞬間尷尬了,原來活神仙也有不神的時候。

如今高郵慘敗之後,元廷已經失去了賴以爲生的主力精兵,就只能藉助地主武裝,還有陝西等地藩王的勢力,勉強維持,怎麼看都要完蛋。

而再看紅巾軍這邊,天完大帝徐壽輝,從山裡殺出來,氣勢如虹,奪取了湖廣大片土地。

劉福通立小明王爲主,已經打出了北伐旗號。

張士誠靠著高郵大捷,聚攏了一二十萬的兵馬,雄踞淮東。

可以說大元朝的處境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時候。

但是在這一片梟雄當中,最讓劉基糟心的還是朱元璋!

沒錯,劉基這次看得很準。

和其他拉隊伍,搶地盤的亂世梟雄不一樣,朱元璋從一開始,就有了明確的綱領,打擊豪強,均分土地,收拾民心,剷除弊政……這一整套做下來,讓老朱已經有了新朝氣象。

雖然他還沒有稱帝,甚至也沒稱王,但是這個勢頭已經起來了。

最近更是渡過長江,高歌猛進,取銅陵,下太平,進金陵……可以說是一路平推,眼瞧著連他的老家都不安全了。

萬一朱元璋揮兵殺過來,自己該怎麼辦?

劉伯溫廢寢忘食,思索對策。

偏偏在這時候,一封老友的信,更讓劉伯溫大吃一驚!

“朱賊要開科舉,還要一次錄取幾百人?好大的手筆,好大的野心!”

劉基仔仔細細讀了好幾遍,歐陽蘇分析了朱元璋的一些策略,比如嚴懲豪強,均分田畝,還附上了朱家軍的分田綱領,又跟劉基講,朱家軍在揚州查封了青樓,如今金陵的青樓傳說也要封了。

尤其值得一提,朱元璋處死了朱一斗,殺了許多官吏,清理了金陵的地頭蛇……現在又要開科取士。

歐陽蘇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就想問問劉基的看法,覺得朱元璋這夥紅巾能走得更遠?還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劉基幼年的時候,就是神童,雖然仕途坎坷,但也當過了好些年的官,現在又統領鄉勇,剿殺紅巾。

劉基太清楚老百姓想要什麼了!

均田!

只是這倆字,就能動員起天下七成的人心!

至於嚴懲豪強,封禁青樓,開科取士……這一套做下來,至少九成五的人心都要盡數歸附朱元璋!

誠如是,這朱賊大業可興,王霸可成啊!

劉伯溫徹底凌亂了。

難道自己侍奉了二十多年的大元朝就要完蛋了?

最終會是這個姓朱的奪得江山?

不會吧!

劉基思前想後,他決定要上書朝廷,想辦法,先集中力量,扼殺朱賊。對於張士誠之流,都可以放過,如果沒有兵力,那麼鼓勵地主武裝,豪強鄉勇……總而言之,大傢伙一起上,先弄死朱元璋再說。

不然此人不死,大元必亡!

劉基揮毫潑墨,一直寫到了三更,這才寫完。

等他寫好之後,又對著看到了天明,然後就給撕扯稀碎,頹然長嘆……當年脫脫尚在,他上書都不管用,現在脫脫死了,誰還會把他的上書當回事啊!

人微言輕,而且寫的這些,也只是老友信中內容,朱家軍到底什麼樣,他還不知道。萬一朱家軍光會說漂亮話,其實很拉胯呢?

總而言之,要先見見吧!

等自己摸清楚了朱家軍的底細,不管是抵禦紅賊,還是上書朝廷,建言獻策,也都有了憑證。

劉基當初做縣丞的時候,他就喜歡親自下鄉,去了解民間疾苦,體察民情。

這一次劉基也決定跑一趟,去瞧瞧朱家軍的虛實。

正好還是科舉取士,自己也能看看天下英才,願不願意歸附朱元璋?

要真是人才雲集,那,那大元朝的氣數……劉伯溫心中喟然長嘆,他也的確不那麼重要,掛的是虛職,領的是鄉勇。

每次上書都是要錢,浙江行省的人巴不得劉伯溫不存在呢!

就這樣,劉伯溫帶著兩個書童,從老家出發,星夜兼程,也沒去丹徒見歐陽蘇,而是直接去金陵。

劉伯溫不是魯莽的人,他盤算過,自己沒什麼名氣,隨便混入金陵,打聽一下消息也就是了。

只是看看就好。

奈何劉伯溫低估了朱家軍……前面提到過,張希孟在滁州爲了徵稅,在各個路口設立稅卡,帶著貨物過來,都要登記,覈算價值之後,繳納稅金,就可以得到憑證。而有了完稅憑證,就可以在朱家軍治下暢通無阻。

最近由於剛剛佔領金陵,稅卡自然是建立了,除此之外,還有針對其他人的登記。

負責人正是康茂才,他由於在剷除朱一斗的行動中,出力不小,得到了張希孟的賞識,肩負起應天徵稅的使命。

順帶著登記外來人員。

你想幹什麼?

是探親訪友的,把親戚名字寫出來。

是買賣東西的,把經營範圍寫出來。

只是路過的,那就把路線寫出來。

如果想要在金陵亂逛,對不起,大元帥還沒同意呢!

面對這幫人的盤問,劉基傻眼了。

瞧他們做事認真的樣子,自己想隨便混入金陵的打算怕是落空了,根本進不去。

難道自己就碰個釘子回去嗎?

貌似劉伯溫還不是這麼容易放棄的。

他正好瞧見前面有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跟士兵說,他是參加考試的,立刻得到了熱情招呼,裡面的官都出來了,好言詢問。

劉伯溫眼睛一亮,他來了主意。

等到劉伯溫的時候,他也說自己想要參加考試,士兵看了看他,發現他年紀不小了,想來也是個老儒生,在元朝那邊做不了官,這才跑來金陵的。

士兵還挺同情他,“老先生放心吧,這次考試不難,上位是一心求才,提前恭祝老先生高中了!”

劉伯溫被說得莫名其妙,真有意思,這個士兵懂什麼,你也敢說考試不難,你認幾個字啊?

劉伯溫哪裡知道,這些士兵都是張希孟從朱家軍調過來的老兵,其中的佼佼者,已經讀了三年多的書了,由於軍中心乾淨,沒有亂七八糟的,成績優秀的,認識兩三千個字,寫寫公文,都沒有問題。

他們在軍中也負責登記名冊,計算錢糧輜重,甚至還有探查地形,繪製地圖。

這一次應天的科舉,上位已經明白說了,就跟過去軍中的考試差不多,還給了士兵名額,準許他們參加考試,最終的錄取名額會在一百五十人。

按理說能當官不是一步登天嗎?

軍中將士該爭著去纔是。

但是大傢伙也不傻,這個科舉和元廷的科舉不一樣。而且在軍中升遷更快,機會更多。

所以只有那些年紀大了,體力不那麼好,受過傷的,或者其他原因,纔會參加這個考試。

大約來說,那個士兵告訴劉伯溫,考試不難,就是一個學長在提點學弟,就這麼簡單!

奈何劉伯溫沒有意識到,他還覺得是士兵不知道深淺,胡說八道。

只是接下來的事情,又讓劉伯溫始料未及……原來所有參加考試的學子,都有專門的綠色通道,他報名之後,領了身份卡,接著就有朱家軍護送,一路送到了軍營。

爲了防止他們作弊,全程嚴密控制。

到了軍營之後,還貼心發了一份考試指南,大約就是介紹考試的內容,要如何答題。

整個考試包括背誦部分,有詩詞文章,四書五經,爲了降低難度,還特別弄成了填空形式。

接下來有幾道常識題目,無非就是問問山川地理,經濟民生。

然後就是算學題目,考驗考生的算術水平。

最後面則是二選一的大題,你可以選擇寫一篇策論,針對應天大元帥府提出意見。也可以根據提出的案件,寫出自己的判決意見,並且闡發自己對律法的理解。

也就是說,文采夠,可以當官,有實務經驗,粗通律法,也能當官。

這點東西對劉伯溫來說,都是小菜一碟。

唯一讓他難受的是困在軍營裡面,別人都在廢寢忘食研究,他也出不去,只能裝模作勢,所幸軍營的伙食還不差,不然劉伯溫能憋屈死!

五天之後,劉伯溫,還有一大堆的學子,就從各個軍營帶出來,送去了考場,時間也不長,只是半天,考過之後,就可以自由了。

劉伯溫可是憋壞了,他趕快提筆,把卷子寫完,好容易熬到了中午時分,他跟著一羣學生交了卷子,總算是能瞧瞧金陵城,看看朱家軍的本事了。

但是很快劉伯溫就意識到了一件不那麼好玩的事情……萬一考中了,他該怎麼辦?

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
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科技| 平利县| 柘城县| 资源县| 荃湾区| 丰县| 鄂州市| 房产| 曲周县| 屏东市| 平潭县| 宣化县| 元阳县| 德化县| 浦城县| 汉源县| 德阳市| 西峡县| 密山市| 湖南省| 阳西县| 黔西| 科尔| 东安县| 海丰县| 老河口市| 濮阳市| 惠水县| 新平| 穆棱市| 门源| 长葛市| 太湖县| 资源县| 兴安盟| 无极县| 丹东市| 宜州市| 辛集市|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