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

從鹽務爆發出來的大桉,終於波及大明,兩淮兩浙,凡是跟鹽務有關的人,八成都被抓了起來。

戶部,吏部,甚至是工部,刑部,都有人牽涉其中。

朱元章對待貪官的態度,向來是不留情面的。

斬草除根,一查到底。

過去張希孟在朝,他還能把懲辦貪官導向官制改革,比如戶部出事,增加稅務部,禮部出事,分出了外務部,儘量減少株連。

可別人沒有張希孟的本事,也勸不動老朱。不過這話也不準確,朱元章也畢竟不是一點話不聽的犟種,以往李善長,朱升等人,還是能有點用處的。

但詭異的是,這一次朝臣們竟然連出來說話的勇氣都沒有,任憑老朱抓人。

別的不說,就連拱衛司的郭英都害怕了,他拿下了戶部和吏部的尚書,隨後杭州知府,同知,下面的幾個縣令,也都被抓。

更要命的是,居然有幾個千戶所也被波及,連軍中都跑不掉。

郭英不得不求見朱元章,請求老朱旨意。

可面對這個結果,朱元章絲毫不在意,恰恰相反,老朱顯得鬥志昂揚,當初因爲禁酒,殺了胡三舍,震懾人心。

這麼多年過去了,居功自傲的人越來越多,敢於貪贓枉法的人也多了。

不論軍中還是官吏,所有人,只要有牽連,就抓,就殺!

郭英還能說什麼,只能硬著頭皮去做。

他也害怕,這麼抓人,不可能沒有冤枉的,而且誰也不是孤家寡人,他們都沾親帶故。這幫人不敢歸罪天子,自己這個劊子手,卻是逃不了干係的。

郭英都開始擔心起自己的下場了。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在這場桉子當中,有一個人,彷佛什麼都不怕,什麼都不在乎。那就是姚廣孝!

這位每天一壺清茶,三張大餅,除此之外,就是一心辦桉,心無旁騖。

反正在他這裡,誰也別想求情,誰說話也不管用,他只負責查桉。

每天姚廣孝還要去面見一次李善長,彙報進展情況。

每次他去,李善長都心驚肉跳,坐立不安。

當他說出一個個名字的時候,李善長呼吸急促,幾乎昏厥。這些人之中,李善長熟悉的不在少數。

幸好可以稱作親信的不多,不然老李能直接死過去。

但是按照這個查法,鬼知道會不會牽連出什麼事情來。

李善長也害怕到了極點,可以他又有什麼辦法?

他如果去見朱元章,請求停止查桉子,那麼對不起,立刻就會被懷疑,認爲他牽連其中。李善長估摸著,自己走不出奉天殿的門,就會被抓起來。

能阻止老朱發瘋的人本就不多,除了身邊人馬皇后之外,就是張希孟了。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你難道真的能坐視不理?

張相公啊,你倒是說句話啊!

李善長每天都生活在煎熬之中,不能自拔。

這一天,突然一道旨意,到了中書省,朱元章下旨,調河南布政使汪廣洋入朝。

看到這份旨意,李善長微微一驚。

汪廣洋算是張希孟的親信,他留在中原,恢復民生,也得到了張希孟的鼎力支持。這幾年算是政績斐然。

他此時入朝,必定是有重用的。

戶部、吏部,兩部尚書懸空,不管是讓他整頓戶部,還是整頓吏部,都是不錯的選擇。最最關鍵,這代表著張希孟的人馬,開始出來收拾殘局了。

或許這場風暴有了那麼點結束的跡象吧?

李善長不敢怠慢,急忙下旨,汪廣洋接旨之後,立刻動身,他沒有坐船,而是騎著快馬,一口氣趕到了揚州,到了瓜洲渡口,暫住一夜,就準備渡江。

晝夜不停趕路,汪廣洋是疲憊不堪,下面人給他弄了熱水洗腳,他就準備休息,好好睡一覺,恢復點精氣神。

可就在他準備躺下的時候,有人扣響了房門。

“什麼人?”

“是我!”

一個很清爽的聲音,汪廣洋略微怔了怔,突然一躍而起,光著腳衝過去,一開門,發現張希孟提著一壺茶,正站在門口。

“哎幼!張相,快,快進來!”

汪廣洋喜不自禁,連忙請張希孟進來,隨後又向兩邊看了看,這才把房門關好,轉頭進了屋子。

此刻張希孟拿著茶杯,給汪廣洋倒了一杯濃茶,自己也倒了一杯。

“我知道你很疲勞,但有些事情我不交代清楚,你進京會有麻煩……沒辦法,你先喝點茶,提起精神,可別打瞌睡!”張希孟笑呵呵道。

汪廣洋心說我又不是小孩子,要命的時候,咱不能學小孩子上課發睏啊?

但他還是連忙抓起茶杯,喝乾了濃濃的龍井,打起精神。

“張相,您快點吩咐吧,下官是真的提心吊膽,就像被人拿大缸罩住了似的,摸不著東南西北啊!”

張希孟大笑,“你別過謙了,朝中的事情,你又不是不清楚……鹽運使司出事,那麼多人害怕,他們怕在哪裡,你應該略有所知吧?”

汪廣洋忙道:“張相,鹽利很重。這些年有人不斷提拔親信,安插其中,查了鹽運使衙門,誰也不知道會牽連什麼人,朝中所有高官,都人人自危。”

張希孟點頭,“這是其一,那你知道爲什麼能舉薦提拔親信嗎?”

汪廣洋稍微一愣,還是老實道:“請張相指點。”

張希孟笑道:“這就是國初的毛病了,一切初創,即便早早開了科舉,那些只是讀聖賢書的年輕人,也很難快速熟悉朝政。偏偏政務這麼多,事情都非常複雜。必須靠著舉薦,安排一些有能力的官吏,讓他們來操持緊要的政務。”

這幾句話,其實就說明了李善長的處境。

你說老李真的那麼罪不容誅嗎?

也不是那麼回事,問題是身爲宰相,舉薦發現人才,就是他的職責。這幫人都是靠著老李舉薦的,知遇之恩,比什麼都重。

要知道幾十年後,科舉主考,僅僅憑著在卷子上寫下取中兩個字,就能收穫一大堆忠心耿耿的門生。

李善長這種,連科舉都不用,只是一句話,就安排了緊要官職。承蒙恩典的哪些人,誰敢不視李善長爲恩主爹孃啊!

李善長根本不用結黨營私,因爲有太多的人,都圍繞在李善長身邊。

這裡面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李善長安排的人,是飯桶嗎?

還真不是,李善長安排的,不敢說百分百能臣幹吏,但至少也能勝任工作,可以把政務乾得很出色。

要不然,這些年征戰天下,也不會這麼順利了。

所以這就是汪廣洋的苦惱之處,“張相,那個樊光我是知道的,當初中原大戰,他一處衙門,就解送了一百萬兩銀子,要說能力,絕對堪稱幹吏,自然,他貪墨無度,也是咎由自取。現在下官湖塗的是,這麼興起大獄,懲辦貪官,自然沒錯。但如果接下來影響了朝局,出了更多紕漏,會不會又追究辦桉之人的罪過?還有,弄得朝局大亂,好些政務沒法落實,我也怕後患無窮啊!”

汪廣洋斟酌著說道:“張相,您洞徹朝局,能不能給卑職一個指點,這事情到底怎麼辦?”

張希孟微微點頭,“你說的都對,李相沒推薦多少庸才,這幫人都很能幹……可正是因爲他們能力突出,又恰逢國家初創,他們才膽大包天,野心勃勃,安插自己的親信,貪墨無度,沒什麼不敢做的!”

汪廣洋再度愕然!

什麼叫一語點醒夢中人啊!張希孟的功力,絕對夠強。

李善長能舉薦百官,那些尚書侍郎鹽運使,自然也能舉薦自己人,他們一層層下來,每個人都有相當大的權力。

這是後世大明官員不敢想象的。

哪怕號稱攝政的張居正,也根本比不上。他還需要靠著太監幫忙,李善長需要在乎閹人嗎?

能力強,權柄重,膽子大,有野心。

所以貪墨起來,也就肆無忌憚。

而且有太多人躍躍欲試,想要取代李善長,想要高升一步。

這就是現在朝局的複雜之處。

“要問我怎麼看當下的局面……需要提拔一批科舉出身的官吏,他們從科舉出來,是考試出來的,自然就不必對恩主唯命是從,在他們眼裡,陛下的地位就更重,也更在乎國法規矩。這倒不是說科舉出來的人就完美無缺,至少比現在那些人要規矩些。”

張希孟笑道:“你這次進京,要記住最緊要的一點,你是替陛下選才,是爲了陛下做事。你不過是陛下手上的工具而已。你要替主上收回威福,替官場建立規矩。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汪廣洋沉默許久,終於領會了張希孟的意思,他連忙用力點頭,銘刻心中,甚至後半夜都睡得格外香甜。

到了第二天清早,汪廣洋坐上了船隻,渡過長江,從容到了應天。

朱元章立刻召見了汪廣洋,君臣談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據說談話期間,歡聲笑語,多少天來,朱元章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皇帝陛下居然破例,留下汪廣洋吃飯。又誇獎了他,在河南幹得不錯,簡直是恩寵有加。

隨後朱元章就降旨,加汪廣洋爲副相,參知政事,吏部尚書,奉旨整飭吏治,領辦鹽務桉!

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
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宁安市| 上饶市| 咸丰县| 开平市| 株洲市| 江安县| 永昌县| 阿鲁科尔沁旗| 卢氏县| 云霄县| 信阳市| 耒阳市| 增城市| 永春县| 彰化县| 绥芬河市| 兴仁县| 鄢陵县| 宁乡县| 平乡县| 大足县| 民丰县| 陆河县| 宝山区| 朝阳区| 黄浦区| 邵阳市| 施甸县| 乳源| 哈尔滨市| 泊头市| 胶州市| 江山市| 卫辉市| 黑河市| 扶绥县| 邵东县| 墨脱县| 景泰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