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

“一羣女子,巾幗不讓鬚眉,經營作坊,能逼得數百年的大族豪門,無路可走,當真英雄也!”

老朱盛讚道:“了不起,了不起啊!這是我大明纔有的壯舉,先生以爲如何?”

張希孟打了個激靈,忙道:“主公此言有理!”

朱元章瞇縫著眼睛,頓了頓,竟然道:“咱淮右布衣,起於微末,十餘年間,終有天下……戰淮西,下江南,爭湖廣,取中原,收吳地。天下三分,咱已經有其二。如今只餘福建,巴蜀,關中,河北,燕雲等處,不曾收復,差不多該到了一統天下的時候了。”

朱元章的聲音雖然不高,但是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語氣。

這位皇帝陛下要發動一統天下的大戰了。

張希孟稍微思忖,只覺得雖然尚有很多不夠完備之處,但是以現在的局面來看,並非不能克服。

確實該動手了!

“主公,可以下旨羣臣,齊聚應天,商議天下一統的大業!”

朱元章微微點頭,緊握的拳頭,顯示著他澎湃的內心。

從一個放牛娃,叫花子,小和尚,走到君臨天下的王者,再造華夏的帝王。

他這條路,確實不容易。

事到如今,即將走向最絢爛的篇章。

天下一統,九州混一!

“傳旨吧!”

朱元章終於點頭了。

伴隨著一道道旨意,從京城發出,大明最強的文武重臣,方面大員,紛紛返回京城。

首先進京的居然是嶺南的朱英。

準確說這小子一直就沒怎麼離開。

他不斷以押運貨物的名義,往來京城。

而這一次朱英告訴張希孟,他除了送來了二百萬貫的利潤之外,還準備妥當了五萬精兵。

“大哥,如果有一道旨意,我可以進軍廣西,收取雲南,替大明把這塊土地收回來!”

張希孟低垂著頭,斟酌半晌,才緩緩道:“準備妥當了嗎?”

朱英恍忽覺得,大哥的聲音有些顫抖,他稍微遲疑,便點頭道:“有七成把握……雲南的把匝剌瓦爾密是個貪財好色的軟骨頭。我已經在他身邊安插了不下十人,他的一舉一動我都清清楚楚。只要老天爺不跟我作對,兵馬不至於被煙瘴困擾,就能順利拿下雲南。”

聽完朱英的話,張希孟竟然連連道:“不會的,不會的!老天是站在我們這邊的!”

朱英看著有些失態的大哥,忍不住笑道:“怎麼大哥也相信老天了?”

哪知道張希孟正色道:“天人感應之說雖然不值一駁,但是國家運數也不是全然沒有。總而言之,我們是一個昂揚向上的新生國家,就算有什麼困難,也難不倒我們!”

張希孟用力拍了拍朱英,“如果不算元朝,自唐以後,我們丟失雲南已經幾百年了,時間甚至還在燕雲十六州之上。這塊寶地,無論如何,都要拿回來,經營好。西南的縱深,越遼闊越好,這是咱們能留給後世子孫的厚禮。哪怕幾百年之後,他們都會感激我們的!”

朱英咧嘴笑道:“我知道大哥的意思,咱們能留給子孫的只有遼闊的疆土,還有克服困難的辦法,我們在書寫史冊,小弟何其有幸,也能作爲執筆之人!大哥你放心吧,在大事情上,我不會給你丟臉的!”

張希孟欣然點頭,總算沒白疼你小子!

不過很顯然,在這一盤巨大的棋局上,朱英不是唯一的旗子,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湯和也返回了應天。

他雖然受封國公,但是依舊身著布衣,回來的時候,還穿著草鞋,被曬的黝黑,扔到農民的堆裡,估計都不會引起注意。

可就是這麼個普通人,他竟然完成了苗部的均田,力壓無數土司。那些自唐宋以來,就廣泛存在的部落,土司,土官,在湯和的面前,瑟瑟發抖。

其中相當一部分的土司,已經成爲了歷史。

那些一向只知道部落的苗民,把湯和視作神明,視作給他們土地,讓他們改變命運的大恩人。

毫無疑問,湯和在西南的號召力無與倫比。

“張相,我能從苗部動員出二十萬青壯,一路進軍雲南,一路進軍巴蜀,正當其時!”

張希孟想了想道:“湯將軍,這樣做,會不會耗損民力?影響民生?”

“會!”

湯和很肯定回答,隨即又道:“可拖延著,耗損更大!我這段時間推行剿匪,卻有不少悍匪,乾脆逃到雲南,進入巴蜀。這些人同把匝剌瓦爾密,還有明玉珍勾結,藉助他們的勢力,頻頻入寇,騷擾百姓,搶掠錢財,無惡不作。不把他們解決掉,就沒法安寧!”

“爲了長治久安,苗民願意辛苦一點,將士們也不怕山川險要!”

張希孟聽完之後,頗爲感慨。

“對,雖然現在還很困難,但是早點一統天下,才能爲解決困難創造有利條件……西南的大局,怕是就要湯將軍扛起來了!”

湯和用力點頭。

緊隨其後,南陽的馮國用,開封的徐達,山東的劉伯溫,還有尚在中原剿匪的李文忠……幾個人相繼回京。

他們這幾個人,文武各異,肩上的擔子,也不盡相同,但是無一例外,都送來了不錯的消息。

首先是馮國用,“張相,根據我的聯絡,李思齊已經有了投降大明的意思。”

“哦!當真?”

馮國用笑道:“確有其意,但是李思齊這種人張相也清楚,他是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會輕易放棄。我已經讓馮國勝準備精兵,他和傅友德屯駐陝州,只要一聲令下,就即刻攻擊潼關,把這個要命的地方拿到手,李思齊多半就會投降!”

張希孟深知馮國用的本事,頓時心中瞭然。

“收取關中,光復隴西的責任,就在你們身上了。”

勉勵了馮國用之後,張希孟又向李文忠詢問狀況。

在過去的一年多,負責剿匪的將士們,翻山越嶺,不辭勞苦,不怕犧牲……累計消滅匪徒超過十萬人,繳獲財物摺合寶鈔三百萬貫以上。

以黃河爲界,河南之地的匪徒,基本絕跡。

同樣的,還有不少土匪,藏身河北,藉著大明和元廷的交界處生存,平時搶掠百姓,等明軍過去,他們就跑走。

“張相,元廷給這幫土匪頭子發了不少平章,萬戶的頭銜,還說什麼殺一個明軍,就可以官升一級,還能拿到賞銀。他們十分囂張,經常殺良冒功,民怨極大,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張希孟點頭,“我知曉了,現在最緊要的是中原民生,如果百姓支撐不住,此時北伐,壓力也很大!”

李文忠立刻道:“張相,要說中原盡數恢復,那是不可能的。但據我所知,從去年春天開始,各地治水有成,大面積種植糧食,諸如陳州等地,不但糧食自給,還能少量出售,已經賣到了開封。中原元氣,正在恢復!”

張希孟聽到這話,大喜過望,“我不求中原能出多少糧食,只要中原能夠自給自足,我們北伐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好,真是太好了!”

除了河南之外,山東的情況甚至要更好。

“張相,說來慚愧,下官擔任提刑按察使,前後處死的人,還不足五千,遠遠比不上張相在蘇州的手筆啊!”劉伯溫謙遜道。

張希孟忍不住翻白眼,你當我願意殺人啊?

怎麼還比起這個來?

再說了你劉伯溫少要騙人,你在山東,同樣剿匪來的,光是泰山賊,還有沿海的海寇,就被你殺了不下萬人,以爲我不知道?

“伯溫先生,山東民心可用嗎?畢竟主公北伐,必定要走運河,山東父老能否支持,意義重大啊!”

劉伯溫用力頷首,並且伸出一根手指!

“山東父老素來忠勇,這一次至少能出動百萬民夫!就算是用扁擔挑,用小車推,也要把北伐大軍,推到大都!驅逐胡虜,光復華夏。此等大事,山東父老,義不容辭!”

聽完了劉伯溫表態,接下來就剩下徐達了。

“張相,眼下中原屯兵十五萬,加上山東方向,總兵力差不多二十萬,如果再算上南陽方向,還有水師,則有三十萬衆。”

徐達說到這裡,又給張希孟解釋道:“張相,北伐大都,確實少不了兵馬。但是人數太多也沒有必要,畢竟人越多,糧草輜重就越多,耗損就越大,我以爲以二十萬衆,攻取大都就足夠了。”

張希孟笑道:“軍務上面的事情,你有個方略,然後同主公商議就是。我只是想提醒你,在高麗方向,尚有關鐸的北伐軍,若是他們能夠趁機向西用兵,是否會好一些?”

徐達立刻道:“那是自然,只是唯恐他們兵力不足,加上高麗和元廷之間,勾勾搭搭,唯恐他們會扯後腿。”

“這就要看方國珍了。”張希孟沉聲道:“如果高麗識趣,及早歸附,還要一線生機,如果繼續首鼠兩端,他們就死有餘辜!”

經過了一番討論,各個方向已經準備妥當,小孩子才做選擇,朱元章的意思自然是全都要!

只不過張希孟突然發現了一點疏忽,“主公,咱們好像忘了陳友定!”

“陳友定?”

老朱也吸了口氣,“是啊,咱們光是拿下了張士誠,而陳友定尚存……對了,先生,你說讓張士誠去勸說陳友定,這個辦法如何?”

張希孟微微一怔,不由得伸出兩根大拇指,您這是對張士誠可持續竭澤而漁了,不把張士誠最後一滴油水榨乾,決不罷休啊!

------題外話------

老朋友的新書,他有點漸入佳境的感覺,值得投資期待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井冈山市| 子洲县| 霍林郭勒市| 环江| 阜城县| 定日县| 井陉县| 大连市| 分宜县| 泸定县| 成安县| 改则县| 横山县| 库车县| 东乌| 凤凰县| 玛曲县| 诸暨市| 灌南县| 河间市| 多伦县| 临潭县| 错那县| 双鸭山市| 宜君县| 长乐市| 微山县| 安西县| 宝山区| 宜昌市| 宝兴县| 定陶县| 修文县| 花垣县| 延川县| 鄢陵县| 鄂托克旗| 沈丘县| 嘉峪关市| 汾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