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

張士誠下應天,不能說是毫無波瀾吧,也可以說是天翻地覆,日月無光了。

要說當世誰最瞭解鹽法,毫無疑問,這人必定是張士誠,沒有之一!

他前半生當鹽工,當私鹽販子,算是把從下往上玩明白了。

接下來他獨霸一方,主要靠著淮東的鹽,他又從上面往下收稅,兩頭都讓他玩明白了。

雖說敗給了老朱,但那也不能說張士誠太飯桶,畢竟朱元章實在是太強了,他根本沒有絲毫勝算。

現在換成了鹽商,別管多大的鹽商,也不可能玩得過這位啊!

既然鹽商不行,別人能不能想想辦法?

比如弄死張士誠?

“傳我的命令,告訴沿線所有人,全力以赴,保護懷王安全。告訴他們,如果懷王一點閃失,他們絕沒有好下場,不光是他們,還有他的九族!”

李善長下了嚴令,他可是一清二楚,現在這事已經到了生死關頭,絲毫沒有誇張的意思。

阻撓鹽法的事情,張希孟引而不發,彈劾太子,朱元章也僅僅是拿下了茹太素。

這倆人不動,不是他們不敢,而是在等待時機。

乾脆點說,這就是個坑,等著埋人呢!

現在張士誠是張希孟打出來的一張王牌,如果他有了三長兩短,那就該朱元章出王牌了。

老朱的王牌還用多說呢?

當初攻擊蘇州城,滅了張士誠的勢力,死了多少人,這一次至少要翻倍,甚至是翻幾倍。

就算對張士誠來說,都是賺大了,能拉著這麼多人一起去死,他都值了!

李善長是腦袋嗡嗡的,魂不附體,夜不能寐。

這些年張希孟的操作就已經讓他高呼不可戰勝了,結果張希孟還總是能玩出新花樣,給他來點驚喜。

要不然,我還是趕快辭官算了,不然未必能活著回家!

李善長戰戰兢兢是有道理的,張士誠乘著船,經過兩淮的時候,有不少家鄉父老來見張士誠。

一直到了揚州,張士誠終於肯出來見大傢伙了。

“鄉親們,父老們!上半輩子過去了,張士誠是個什麼東西,自有千秋青史評說。可是到了現在,我張士誠想做點好事,做點利國利民的事情,我不能頂著反賊的名字,就這麼死了。”

“大傢伙放心,我張士誠告訴所有人,除了商行的薪金,我不拿一文錢,不收一件禮物,不吃一頓飯,我也不私下見任何一個朋友。我做事只求兩樣,其一,把鹽價降下來,其二,該收的鹽稅不能少。”

“也就是說,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百姓。你們也別以爲是張士誠的鄉親,就能得到什麼便宜!沒有!做不到!就算是家鄉父老罵我,戳我嵴樑骨,我也在所不惜!張士誠這把年紀,還是知道好歹的!言盡於此,告辭了!”

說完,張士誠轉身進了船艙,在他身背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百姓歡呼,不絕於耳。

“懷王殿下好樣的!”

“懷王勇士!”

“懷王千古!”

……

聽到這些歡呼,船艙裡的張士誠眼圈居然紅了。

百姓的真心歡呼,他也享受過。

比如當初他領著十八條扁擔,攻佔泰州,又比如他在高郵鏖戰,擊敗了脫脫,當初他也是氣勢洶洶,懷著一顆王者之心,南下攻取蘇州。

過去的事情,還都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他崛起過,也曾落寞過。

他獨霸一方的時候,沒有想到整頓鹽法,造福百姓。

現在他落魄了,竟然有機會整頓鹽法。

老天還真是會開玩笑啊!

假如當初他有這個魄力,或許坐在應天龍椅上的,就是他自己了。

真是想不到,有朝一日,我還要替姓朱的鞏固江山!

罷了!

反正我領的不是朱元章的俸祿,我是爲了百姓,我名正言順!

張士誠坐在渡江的船上,思前想後,做著最後的準備。

鹽法那點事情,他早就心裡有數,現在要斟酌的,不過是做到哪一步罷了。

當張士誠的船隻順利渡江,他踏上江南的土地,迎面是成千上萬的應天百姓,足有幾十位記者等在這裡。

“懷王殿下,你準備怎麼收拾那些鹽商啊?”

“老百姓可都看著呢!”

“懷王,別讓大傢伙失望啊!”

面對此情此景,張士誠熱血翻涌,脫口而出道:“大家放心吧,張士誠不會讓百姓第二次失望了!”

是啊,第一次他起兵造反,落了個首鼠兩端的下場,說他愧對父老,也是情理之中。

現在是第二次,絕對不能再錯了!

張士誠一到應天,就主動接受採訪,談及他對鹽法的看法。

張士誠講的一個核心,就是鹽價非常便宜。

由於採用了曬鹽法之後,更加便宜,完全可以把鹽價和糧價等同,甚至是隻有糧價一半,也可以保本。

歷代以來,之所以鹽價始終非常昂貴,毛病就出在鹽法上面。

有太多人想要藉著食鹽,盤剝百姓,鹽商,貪官污吏,地方豪強……誰都插手,從中漁利,所以造成鹽價居高不下。

本來這是個幾乎無解的事情。

所幸天子有愛民之心,朝堂有疼惜百姓之臣,君臣同心,上下一體,就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

很不容易,張士誠居然爲了鹽法的成功,拍起了朱元章的馬屁。

報紙也連篇累牘,開始報道。

當初張士誠在蘇州獨霸一方的時候,都沒有這個知名度。

隨後就在萬衆矚目當中,張士誠拋出了自己的方桉。

長蘆鹽場將以每斤三文錢的價格,向太倉提供儲備鹽。

這個價錢開出來,所有人都懵了。

因爲無論怎麼算,三文錢都是虧本的。

張士誠,你根本就在搞鬼!

面對質疑,張士誠絲毫不懼,應對從容……首先來說,長蘆鹽場的條件好,又有最新的技術,我們成本非常低。

其次,就是按照張士誠最初的提議,以漕糧船隻運輸食鹽,去的時候滿船糧食,回來的時候,滿船食鹽,算是物盡其用了。

而且這一次張士誠從長蘆到應天,就帶著一些鹽過來了。

經過張士誠計算,一石鹽,大約能有十文錢的利潤。

跟朝廷做生意,補充常平倉儲備,還能有賺頭兒,張士誠已經很滿意了。

我們可以給朝廷常平倉,在兩年之內,提供出足夠天下百姓,使用三個月的食鹽儲備。

有了這些儲備,就足夠避免風險了。

當然了,他給朝廷的,只是個大宗供貨的價錢。

如果向老百姓出售食鹽,還要提高一些。

張士誠表示,只要允許,近期就能在應天設立一批專門賣鹽的商行,最低的鹽價可以低到七文錢!

瘋了!

簡直是瘋了!

現在大明最貴的鹽價,差不多有四十幾文,這已經不是腰斬了,而是從腳踝上切了一刀,試問誰能受得了?

站在張士誠的對面,也不是吃素的,戶部,稅務部,鹽運使衙門,還有兩淮兩浙,數十位鹽商大戶。

他們也發動了報紙,開始攻擊張士誠。

單純從方桉上來講,張士誠提出來的,已經是無懈可擊。長蘆鹽場有這個實力,也完全做得到。

搗亂的人根本是無理取鬧。

不過他們也很快找到了辦法,那就是攻擊張士誠的出身。

很多人都講,張士誠是亡國俘虜,卑鄙賤人。

他都把自己弄得亡國了,用這種人,還不害死了大明朝?

斷然不能聽他的。

有幾位御史還真上書了,彈劾張士誠。

而就在這時候,朱元章突然幹出了一件誰也沒有料到的事情,他親自登門,請張士誠進宮赴宴。

“這些年下來,能跟咱聊天的人越來越少了,不管咱們倆過去怎麼說……咱都懷著推翻元廷的心,咱成了,你敗了。事到如今,咱們喝上一杯,過去的事情就算了,你看怎麼樣?”

張士誠點了點頭,“陛下,我服了!要是我贏了,我斷然不會放過你的。所以說,我輸也是活該啊!”

張士誠點頭道:“過去的事情可不能這麼算了,還得讓草民給陛下磕一個!”

說著,張士誠撩起袍子,結結實實跪在了地上!

朱元章大笑,請他進宮赴宴,兩個人竟然真的喝得大醉,開心暢聊,就如同老朋友一般。

這一頓酒下來,再也沒人敢隨便攻擊張士誠了。

Www ▲тt kǎn ▲Сo

畢竟陛下都願意揭過去了,你們還敢揪著不放?

而在張士誠剛進應天沒多久,有十幾艘裝滿了食鹽的船隻,從長江口到了應天。

送來食鹽的人,正是方國珍!

“利國利民的好事,我不管怎麼樣,都要幫幫場子!”

方國珍的到來,堪稱神助攻,因爲前面張士誠只是提出方桉,戶部那邊還在硬撐著,鹽運使衙門也不願意鬆口,甚至常平倉也沒決定採買。

這回好了,方國珍把食鹽送來了。

張士誠大喜過望,雖說他跟老方都不敵朱元章,但好歹也是扯旗造反級別的強者。他們聯起手來,還鬥不過區區鹽商?簡直笑話一樣!

張士誠迫不及待請旨,先開設五家商行,專門出售食鹽。

朱元章立即批準,又讓拱衛司專門拿出幾處商鋪,交給張士誠。

不出意外,食鹽開始賣了……只有七文錢一斤的便宜鹽,來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
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原县| 日照市| 宿迁市| 北碚区| 江口县| 辉南县| 灵璧县| 西藏| 清丰县| 新乡县| 尉氏县| 博乐市| 诸暨市| 佛山市| 漳州市| 承德市| 精河县| 德惠市| 夏津县| 资阳市| 临西县| 三都| 寿阳县| 云和县| 商丘市| 青神县| 遂宁市| 理塘县| 鄂伦春自治旗| 蓝山县| 双峰县| 舟曲县| 双流县| 濉溪县| 襄樊市| 商南县| 肃宁县| 醴陵市| 维西| 保德县|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