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

朱元璋宣讀完畢,深深吸口氣,將手裡的明黃旨意合上。此刻一旁的張希孟捧著鎏金托盤,恭恭敬敬,接下了這份祭文。

如不出意外,將作爲特級國寶供奉,永世流傳,以供後人敬仰。

老朱順利讀完祭文,竟然也是渾身汗透,氣喘吁吁。

迎著海風,面對萬千臣民,高聲宣讀,這活兒可真不輕鬆,沒有個好身體,都抗不下來。

張希孟只是負責主持,就覺得汗流浹背,頭暈目眩,暑熱襲人。如果再多一會兒,他都害怕自己撐不住。

所幸一切都沒有出問題,一行人返回行在,喝了點涼茶,吃了些水果,張希孟這才喘上了一口氣。

正好朱英喜滋滋走進來,對張希孟嚷嚷道:“大哥,你給我乾爹寫的祭文絕了!我看見所有人都在談論,就連軍中小卒都說吳王有氣魄,跟著上位有奔頭。”

張希孟微微愕然,隨即道:“我雖然潤色了一些,但祭文還是主公所寫,帝王氣象,天子胸襟,總算是水到渠成了……對了,你跑來幹什麼,是有事情了?”

“有,乾爹叫我過來瞧瞧,如果大哥緩過勁兒了,去他那邊一趟。”

張希孟打起精神,跟著朱英,過來見老朱。

朱元璋就比較隨便了,赤著腳丫子,坐在那裡,旁邊還有個挺大的西瓜……見張希孟來了,連忙招呼,“先生,快來嚐嚐,解解暑氣。”

張希孟一笑,“主公,臣吃了些荔枝,實在是沒這個肚子了……不知道主公有什麼吩咐嗎?”

老朱點頭,“吩咐談不上,咱就是有這麼點想法,你說咱們在嶺南討論的這些事情,寫的這些文章,好不好?”

張希孟忙點頭,他能說不好嗎!

老朱又道:“既然是好,咱打算讓更多人知道才行。”

張希孟略怔了怔,立刻道:“主公放心,這些內容禮部那邊肯定要刊印的,明發各處,還要讓民間討論,各地的學堂閱讀,闡發見解……這些都有安排。”

老朱頓了頓,心思並不在這裡。

“咱的意思,能不能給那幾個人送去,讓他們也開開眼界?”

那幾個人?

開開眼界?

張希孟沉吟了片刻,才試著道:“主公的意思,是要給張士誠、劉福通等人?”

“也包括陳友諒,如果元廷想要,咱也可以送一份過去!”老朱笑呵呵說道。

張希孟也愣住了,這個主意,有點厲害啊!

爭天下可不只是打打殺殺,如果疆場就能定天下,那項羽纔是王者,呂布該一統三國啊!

爭霸爭的是人心,比的是格局氣度,看旳是內政水平,較量的財力民力……最終勝利者,未必是最能打的,但一定是最頑強的。

時至今日,朱元璋集團,已經從上到下,從裡往外,全都梳理妥當了,剩下的雖然算不上小問題,但是最根本的東西,已經再無遲滯,可以暢通無阻,沛然而行,黃河之水天上來,試問天下英雄,誰堪敵手?

而這些文章祭文,就是朱元璋向羣雄發出的信號!

高,著實是高!

“主公這一計就能試探出這幾家的成色,可謂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啊!”

老朱含蓄一笑,“還不是先生的格局高,咱跟著學了這些年,也勉強趕得上先生的腳步,不至於糊里糊塗,被紛繁亂世,迷了眼睛。”

“這也是主公聰慧,心懷天下,理所當然的事情。”

老朱欣然接受,君臣商業互吹,自然是很有趣的。不過正事也不能忘了,立刻下令,準備抄本,然後派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回應天……然後要求應天立刻將東西發出去,送給其他各家。

朱元璋親自關照的大事,又是這個時候,試問誰敢怠慢,李習身爲一個老儒,面對這些驚世駭俗的文字,就只剩下震撼了。

還真別說,真的走出來了!

這幾年張希孟提倡的東西,結合這一次的嶺南之行,已經徹徹底底形成了體系……一個足以抗衡並且取代儒家三綱五常的一整套體系。

或許還有些不足之處,需要補充完善。但是僅僅從立意上講,這套東西壓倒儒家主張,已經不成問題了。

看起來往後孔孟門徒不值錢了,讀書人怕是要成張門子弟了。

李習感慨了一陣,卻也沒什麼好說的,他可以對張希孟主張的任何東西提出反對,但是唯獨一樣,他不好反對。

這便是張希孟主張的興學。

過去李習是儒士,但是他現在更多是一部尚書,管著上百名官吏。

一個衙門有多重要,多少權柄……這可不是看別人怎麼說,那要看這個部有多大權力,掌握多少資源!

吏部爲什麼牛?

全天下的官吏,都要歸吏部管,一個強勢的吏部尚書,可以和宰相分庭抗禮。

當然了,在張希孟建議設立門下省之後,門下執掌下面的書吏,可謂是捏住了官僚體系的根基,別說吏部了,就算是中書省,也比穩穩壓住門下……

這些事情李習暫時還顧不得,他真正在意的是興學!

前面在白鹿洞書院,已經宣佈要廢除書院,廢除私學,到了現在,更是有人人爲士的提法。

想要成爲士人,最起碼要讀書識字吧?

說人人爲士,人人讀書,這個目標有點大了,想要做到,非常困難……咱們能不能打個折扣?

比如讓七成人讀書,五成也行,要不降到三成!

反正不管多少,都是要比現在幾倍,幾十倍增加……一直禮部都是世人眼中的清水衙門,除了科舉之外,都沒有什麼像樣的權柄。

預算也是六部當中最少的,別看工部辛苦,但是那些大工,河道,城池……哪一項不是幾十萬貫,上百萬貫!

也不是說他們貪墨國帑民財,而是說你只要握著這麼大一筆錢的花銷去向,你就自然而然得到尊重敬畏。

如果禮部能負責建立五千個學堂,或者一萬個學堂,乃至更多,誰還敢瞧不起禮部?

. Tтká n. ¢ ○

咱們這幫書生的好日子可算來了!

李習毫不猶豫就動起來了,趕快佈置下面,讓大傢伙準備上,只等命令性下來,立刻行動!

誰也攔不住咱們!

禮部如此,其餘各部衙門,就更不用說了,大傢伙戰戰兢兢,評估著嶺南之行的影響,大傢伙都知道很大很大,但是具體到了什麼地步,卻是沒人敢說。

……

“吳王當真在祭文當中提到我了?”

方國珍已經是第三次詢問,兒子方關把祭文擺到了他爹面前,“您老自己看,不就是寫在這裡嗎!”

方國珍瞪大眼睛,看了好半天,突然喃喃道:“就是太少了,再多幾個字該多好啊!”

方關臉都黑了,“爹啊,張士誠高郵之戰打得那麼辛苦,吳王都沒寫一個字,把您老和彭祖師,郭大帥放到了一起,這是多大的恩典啊?說實話,兒子都覺得臉上有光!祖墳冒青煙!”

“是啊!”

方國珍的老臉有些尷尬,想笑,卻又不那麼自然。

“爹,你這是怎麼了?”

“哎!”

方國珍重重嘆息,“吳王擡舉了你爹,可你爹心裡頭清楚,我是起兵不假,可我首鼠兩端,幾次投降,又自己反叛,世人都把我當成反覆無常的小人,如今聽到吳王如此誇獎,我,我還有點不,不舒服自在。”

方關能說什麼,只能說老爹還有點自知之明,沒有糊塗!

“爹,別管怎麼說,有吳王的讚許,您老人家也值了。”

方國珍思索再三,心中煩躁,乾脆起身,來回踱步,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突然道:“你說吳王能一統天下嗎?”

方關一愣,愕然無語。

方國珍又補充道:“你別怕,就實話實話,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方關這才鼓足勇氣,悶聲道:“爹,陳友諒新敗,張士誠早就沒了心氣……劉福通和元廷,尚在鏖戰,他們鷸蚌相爭,吳王漁翁得利,這,這大局不是挺明白嗎?”

方國珍語塞了,貌似還真是這樣,兒子的水平上來了,連天下大勢都弄明白了。

可問題是弄明白歸弄明白,他該怎麼辦啊?

繼續守著臺州、溫州,當土皇帝,等候朱元璋大軍襲來,還是早作打算?

方國珍陷入了掙扎。

誰不想獨霸一方,自己說了算?

而且朱家軍那邊管得嚴格,遠不如現在逍遙自在,從自己出發,確實不該投降朱元璋……

方國珍思前想後,可不管有多少念頭,最後他的目光都落在這篇祭文上面。

朱元璋這人念舊,那些濠州跟著他的老卒,算不得吃虧,哪怕死在了戰場上,也值得了。

再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這些兄弟……

還能說什麼,只有一聲長嘆!

方國珍足足糾結了一個晚上,到了第二天,還沒有吃飯,他就下令,召集所有將領兵卒,一個不許落下。

兩個時辰之後,差不多一萬五千人湊在,包括方國珍的兄弟方國璋,也都在內。

方國珍攥著拳頭,走到了大傢伙的中間,他深吸口氣,“俺,俺就說一件事!從今往後,俺投靠吳王了。”

下面人紋絲不動,似乎沒有聽清。

方國珍值得再次大吼,“俺老方,降了!投降吳王了!你們聽懂了嗎?”

短暫的沉默,隨後竟響起山呼海嘯的萬歲之聲,竟有人喜極而泣……方國珍嘴角抽搐,心裡暗罵,“奶奶的,這幫孫子,早就變心了!”

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
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兴区| 来宾市| 察雅县| 咸丰县| 大庆市| 南汇区| 那曲县| 桐乡市| 洪湖市| 佛坪县| 长泰县| 永定县| 于都县| 琼海市| 碌曲县| 嘉义县| 花莲市| 连山| 武冈市| 绥宁县| 富蕴县| 寿光市| 确山县| 宕昌县| 淳安县| 吴川市| 安顺市| 文水县| 南阳市| 随州市| 孙吴县| 丹阳市| 嵊州市| 屏东县| 巢湖市| 且末县| 瑞昌市| 灵川县| 宣恩县| 大余县| 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