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

難得聽到張先生的馬屁,朱元璋自是心情大好……別看他嘴上說戰戰兢兢,又是危船,又是請教如何君臨天下。

這些都掩蓋不了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朱元璋贏了。

他擊敗了南方大區,最危險旳敵人。

從長遠來看,一統南方,進軍中原,成爲天下之主,已經成爲了一件概率不算小的事情。

試問面對如此成就,誰又能真的無動於衷?

如果不是眼前紛亂擾攘,諸般事情,還沒有處置,朱元璋真想給自己放一天假,睡一個自然醒,哪怕一個也好!

奈何現在還不行……且不說陳友諒生死不知,光是幾十萬兵馬,除了死於大火,落入江中的,還有至少十萬以上的人散落,江州作爲陳漢的都城,尚有不弱的兵力,張定邊依舊在圍攻浮樑,鄱陽湖東西兩岸,長江上下,偌大的地盤,亂成了一鍋粥。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處置得當,朱家軍的地盤和實力,完全可以快速倍增,但一個處置不好,陳友諒逃出去,死灰復燃,戰果就要大打折扣。

朱元璋哪裡敢大意,他一直在盤算著,要如何應對,才能事半功倍。但是坦率講,還沒有思路。

在這個時候,張希孟倒是注意到了朱升提到的一個人。

歐普祥!

“楓林先生,歐普祥他願意歸順?這人是怎麼打算的?”

朱升眉頭微皺,他的確是靠著歐普祥的幫助,才脫離險境,安然歸來。但是他和歐普祥談了幾句之後,就覺得十分棘手,故此不想在這個時候提起,可既然張希孟問了,他又不能不說。

“張相,這個歐普祥不但是彭黨老人,而且還霸佔袁州,實力不俗。陳友諒弒殺徐壽輝的時候,他幾乎和陳友諒鬧翻,宣佈袁州自立?!?

張希孟頗爲驚訝,“他也想自立?明玉珍可是進了巴蜀,兵多將廣,又得了地利,纔敢和陳友諒分庭抗禮,歐普祥只有袁州之地,他哪來的自信?。俊?

朱升嘆道:“張相有所不知,歐普祥在至正十一年的時候,就加入彭黨,追隨彭瑩玉舉事,加上之前的經營,算下來已經十年不止,他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整個袁州上上下下,全都聽他的。陳友諒想要除掉他,也是不容易的?!?

“原來是地頭蛇??!”張希孟點頭,可又疑惑起來,“既然他和陳友諒鬧翻,怎麼還會過來,似乎沒有道理???”

朱升嘆道:“這就要說和咱們的關係了……自從丁將軍和傅將軍過來,戰事對陳友諒不利,他很擔心袁州方向舉事,在他屁股後面燒一把火。偏偏他又沒法立刻除掉歐普祥,恰巧此時有幾個大戶出面,他們替兩家牽線搭橋,陳友諒許諾歐普祥世襲罔替,把袁州封賞給他,換來歐普祥尊奉陳漢,並且帶了八千人馬,前來助戰?!?

張希孟頓時恍然,在原本的歷史上,歐普祥一直在袁州,等朱元璋打過去,他就順滑投降了。

而且確實因爲在袁州勢力太龐大,朱元璋也沒法迅速撼動,所以就讓歐普祥繼續駐守袁州,甚至還得了個袁國公的封號,成了土皇帝。

整個彭黨之中,他算是下場不錯的。

可是由於張希孟的摻和,陳友諒優勢不是那麼大,而且也由於均田的主張,影響了江西不少大戶的取捨。他們在中間牽線搭橋,這才促成了歐普祥和陳友諒的合作。

不過陳友諒也是狠下血本,封了歐普祥左丞相,大司馬,袁國公,世襲罔替,甚至還許諾聽宣不聽調……

原來比我還高了一級,竟然和李善長一樣,都是左相。

張希孟迅速想通了朱升的顧慮。

“楓林先生,這個歐普祥,是不是還想要世襲罔替,想要當他的土皇帝?”

朱元璋也驟然矚目,面色變得深沉起來。

你投降過來,那是識時務,咱不會虧待你,可你若是想要不切實際的好處,那就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了。

此刻的朱元璋,無論如何,也不能準許歐普祥自立爲王。

如果他真的不知好歹,少不得咱就要調兵平叛,蕩平袁州!

老朱如是想,張希孟當然也知道,不過他卻有另外的心思。首先歐普祥想當土皇帝,這是絕對不行的。

可問題是眼下最好不要和歐普祥鬧翻,他現在兼具彭黨老人,江西地頭蛇的雙重身份……如果能勸說歐普祥歸降,並且讓他真心爲朱家軍效力,江西不少地方,可以傳檄而定。

至少袁州周圍,都沒有問題,甚至張定邊那邊,也有希望解決。

一個歐普祥不算什麼,能迅速平定江西,趕快整合,發展實力,這纔是最緊要的。

現在最怕歐普祥不上道?。?

“張相,歐普祥盤踞袁州多年,只怕沒有那麼容易放棄,我看少不得要打一場?!本瓦B朱升都放棄了。

張希孟皺著眉頭,思索再三,這才道:“主公,你看在船上談的,能不能用在歐普祥的身上?”

老朱一怔,卻又道:“袁州可是在江西,咱不答應!”

張希孟笑道:“那放在外面呢?主公願不願意封個袁國出來?”

老朱又是沉吟,這一次時間有點長,其實他和張希孟討論的,更像是一個遠期規劃……甚至說穿了,是用來解決驕兵悍將的,給這幫人一個最後的出路。

你們在中原之地,就要老實聽話,想要爲所欲爲,那就去外面折騰。

這也算是一個讓諸將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你們有徐達之志,想做千古名將,咱成全你。

你們想榮華富貴,想放肆胡來,咱也成全你。

但是,誰也別想在中原之地胡來。

差不多就是老朱給手下人劃出來的一條底線。他本來琢磨著要在北伐之後,一統中原,才能完全拋出來。

卻不料想冒出來一個歐普祥,讓這個計劃不得不提前。

“張先生,這事情或可商議,但是咱卻沒法一下子答應……這個封國不能威脅到咱,又不能離著中原太近,再有還要讓歐普祥接受,似乎不那麼容易??!”

張希孟思索了少許,也說道:“的確不容易,但事在人爲。臣現在就去試試,如果能說通了,整個江西的局面就打開了?!?

朱元璋終於點頭,張希孟盤算了再三,先讓人去請鄒普勝,隨後他去了碼頭,就在樓船停泊的所在,來見歐普祥。

比歐普祥更早過來的卻是鄒普勝。

此老神采奕奕,眼眸放光,尤其是值得一提,他還穿了件道袍,手裡拿著桃木劍,衣袖飄搖,好像真的活神仙似的。

“張相,老朽在數日前,夜觀天象,算定了這場北風,果不其然,真是天助吳王?。 ?

張希孟呵呵一笑,認真看了看他,隨即道:“我看也不是天助吳王,是老前輩能呼風喚雨,借來了一陣北風,助我大軍,破敵制勝啊!”

鄒普勝眉頭挑動,老臉略紅,只能訕訕道:“張相謬讚了,老朽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Wωω .тTkan .¢O

張希孟笑道:“老前輩,我知你心意,怕是有什麼事情吧?”

鄒普勝見被看穿了心思,便直言不諱。

“張相,你前番讚頌彭祖師的話,我分外受用。時至今日,陳友諒慘敗,離著煙消雲散也不遠了。我們這些人,也快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我,我有心請求吳王,替彭祖師樹碑立傳,不要讓這些抗元的義士籍籍無名!”

張希孟點了點頭,他一扭頭,對鄒普勝道:“前輩請看,這就是俘虜的樓船,也差不多是唯一僅存的。主公的意思是留在這裡,以供後人警醒,知道陳友諒是怎麼敗的。我還提議,同樣在附近,建立廟宇,把戰死的將士,刻在石碑上,記在人心裡,永遠讓後世銘記,流芳千古?!?

“?。 ?

鄒普勝大吃一驚,一艘外強中乾的樓船,說明陳友諒的失敗,一座廟宇,祭祀英烈,說明朱家軍的成功。

置身廟宇和樓船之間,又是何等感慨,何等良苦用心!

鄒普勝心潮澎湃,忍不住道:“死而不亡謂之壽,如此安排,足以讓人心歸附,萬民歎服?!?

張希孟淡然一笑,“老前輩,你說若是讓彭祖師享受如此待遇,可對得起他老人家在天之靈?”

鄒普勝雙手微微顫抖,一顆心砰砰亂跳,他上了年紀,感情越發豐富,時常在夢裡,都能看到彭和尚,彷彿又回到了當初,他們到處傳法,聚攏門人,密謀造反的青蔥歲月。

折騰了一輩子,天完讓陳漢取代了。

陳友諒自己也快完了。

風雲變幻,他們這些人到底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成王敗寇,歷來如此,誰又會在乎他們曾經的浴血鏖戰,曾經的輝煌燦爛……

如果能換來一座石碑,一間廟宇,一段比較中肯的評價,就已經可以算是老天開恩了。

“前輩,我是在想,不只是樹碑立傳,建立廟宇。如果確確實實,按照你們當初的設想,建立個光明大同的世界,你還願意出力氣嗎?”

鄒普勝大爲驚訝,“張相,老朽,老朽不明白你的意思?”

張希孟一笑,“前輩應該很快明白了?!?

他的話音剛落,歐普祥就從遠處匆匆趕來,步履匆匆,當他看到了鄒普勝的時候,不由得一陣驚愕。

“你還活著?”

樂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六章 論守城
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六章 論守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万全县| 原阳县| 抚顺县| 刚察县| 桂东县| 寻甸| 涪陵区| 镇宁| 专栏| 金坛市| 彭山县| 松阳县| 永清县| 南投县| 安宁市| 大余县| 游戏| 萨迦县| 蕉岭县| 敦化市| 历史| 江陵县| 西和县| 栖霞市| 古田县| 新营市| 额济纳旗| 读书| 淳安县| 江城| 建始县| 新兴县| 蓬安县| 拉孜县| 平泉县| 华坪县| 全州县| 郁南县| 金寨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