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

張希孟拋出了自己的建議,劃分行省,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除了這幫人爭論的那些之外,還要均衡財力,讓每個省都有相對充沛的財源。

尤其是富庶的地區(qū),不可能都劃給一個省,讓一家專美。

同時呢,又要打破區(qū)域阻隔,哪怕在省內(nèi),也能形成不同文化區(qū)域間的交流,避免形成一個個不好擺弄的集團。

大明剛剛立國,不論紅巾軍,還是元廷,都有地方割據(jù)的問題,這也是必須納入考慮的範(fàn)疇。

張希孟提出設(shè)立淮西省和淮東省,並且讓兩省地跨長江,南北相濟,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其中最爲(wèi)滿意的竟然是朱元章!

沒錯,老朱是濠州人,手下的鐵桿老兄弟都是淮西人。

雖然他現(xiàn)在是天下之主,但總歸也想著老鄉(xiāng)一些。

而且就在這兩年,淮西又出現(xiàn)了水旱災(zāi)害,去年的時候,糧倉懷遠縣居然八成土地絕收,要不是此前還有些存糧,就要出大事了。

之所以會如此,依舊是治河的問題。

雖然老朱已經(jīng)不遺餘力,但是自從北宋綿延至今,幾百年的水患,卻不是幾年之功就可以解決的。

遇到了不好的年份,依舊有反覆。

如果想徹底解決水患,繼續(xù)加大投入,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這個投入,既需要朝廷撥付,也需要地方籌措。

把江南富庶的地區(qū),和兩淮飽受水患的土地合併在一起,實現(xiàn)貧富相濟,南北幫扶,對口支援……絕對是很不錯的主意。

因此就在張希孟提出建議之後,朱元章親自下場了。

老朱將安慶、廬州、宿州、泗州,悉數(shù)劃入淮西省,同時又加入了江南的池州、徽州,蕪湖,太平……基本上安慶和徽州湊在了一起,一個新的省份,呼之欲出。

只是到了此刻,還不能算大功告成。

因爲(wèi)在淮西省的東邊,還有個淮東省。

這個淮東省包括了江北的泰州、高郵、興化、淮安、鹽城,以及江南的蘇鬆常鎮(zhèn),基本上就是當(dāng)初張士誠的地盤。

面積雖然不大,但是這一塊的經(jīng)濟潛力無窮無盡,蘇州的絲綢,松江的棉布,劉家港的造船,江北的食鹽,另外還有運河貫通……不說天時地利,也是老天爺拿著飯勺子,在後面追著餵飯。

想不發(fā)達都不行。

面對此情此景,就連朱元章都撓頭了。

怎麼辦吧!

繼續(xù)拆分,那就碎成一地了,如果不拆分,又該怎麼辦?

老朱思前想後,現(xiàn)在就剩下兩個地區(qū)可以做文章了。

一個是徐州,一個是揚州。

明初的揚州可不一般,因爲(wèi)這是老朱最早搶佔的大城市,足有八十萬人口……張希孟是花了大功夫規(guī)劃揚州的。

此刻的揚州有龐大的軍工作坊,有數(shù)量衆(zhòng)多的冶鐵作坊,大明一半的火器,全都出自揚州。

如果將揚州併入淮東,那麼這個省就原地起飛了,簡直要什麼有什麼。

朱元章思前想後,又看了看張希孟,就說道:“這樣吧,以運河爲(wèi)界,揚州府治在運河以西,就併入淮西省,另外將徐州算入淮東省。”

張希孟略沉吟,也只能答應(yīng),雖然和後世略有差異,但也可以接受。

畢竟一個龐大的南直隸算是提前消失了。

張希孟又提議將江北的真州,還有溧水、溧陽、句容,悉數(shù)併入應(yīng)天府,讓應(yīng)天除了上元和江寧兩縣之外,再增加兩州兩縣,雖然鼓搗出一個小南直隸。

另外呢,再把濠州升格成鳳陽府。到底是龍興之地,規(guī)格要高一些。

這些建議老朱都一一採納,朱元章的心情也很不錯。

“淮西,淮東,浙江,福建,廣東,江西……這幾個關(guān)鍵的行省已經(jīng)劃分完畢,接下來還有山東、河南等地,你們也都回去權(quán)衡思索,具體要怎麼劃分,務(wù)必要一體公心,爲(wèi)了大明長遠考慮,爲(wèi)了天下安寧,多用點心。”

老朱交代之後,就讓羣臣散了。

原來這一番討論,已經(jīng)用了差不多一天時間。

張希孟也說得口乾舌燥,他返回了府中,簡單用了點飯,又去看了看兒子,張庶寧小朋友在練字,一筆一劃,寫得十分認真。

張希孟也沒什麼好說的,他的字始終算不得好,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也沒什麼能教孩子的,只是默默看了一會兒,就告訴兒子,早點睡覺。

隨後張希孟又去了書房,劃分行省自然不是在地圖上簡單的分割一下就完事了,接下來還有複雜的交接,甚至是長期的磨合。

張希孟翻找一些卷宗,想要仔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但是正在他準備忙活的時候,突然下面人回報,說是徐達來了。

張希孟大吃一驚,連忙讓人把徐達請進來。

落座之後,張希孟就笑道:“不愧是徐大將軍,消息這麼靈通。”

徐達連忙道:“多謝張相高義,今天要不是張相替我們說話,還不知道要怎麼被人欺負呢!”

張希孟笑道:“你這話就過了,試問哪個文臣有膽子欺負你們這些開國功臣?他們是不想活了?且不說你們?nèi)绾危退闶侵鞴膊粫饝?yīng)的。說到底,還是爲(wèi)了日後做準備,咱們把規(guī)矩定好了,後人就能少些麻煩。”

頓了頓,張希孟又道:“當(dāng)然了,如果後人不爭氣,非要敗壞國典,到時候我們都伸腿瞪眼,也沒有辦法。”

徐達忍不住大笑,“張相客氣了,我盤算著,讓皇子入武學(xué),又有那麼多青年才俊在裡面,等日後他們成長起來,不論是宮中,還是朝中,都有人替武夫說話,再想欺負武人,也沒有那麼容易。”

張希孟笑著點頭,徐達果然能領(lǐng)會這些安排的用意。

“你大晚上急著過來,只怕不是爲(wèi)了感激我這麼簡單吧?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張希孟笑呵呵道:“跟這一次劃分行省有關(guān)係?”

徐達怔了怔,突然道:“張相,確實是有關(guān)係,我現(xiàn)在也不好說有沒有問題,但我覺得張相最好提前做好準備,免得手忙腳亂。”

張希孟眉頭挑動,能讓徐達煞有介事,過來提醒,必定不是小事情。他沉吟再三,突然意識到了什麼。

“你擔(dān)心的是揚州?”

“對!”

徐達連忙點頭,“張相睿智……當(dāng)初上位渡江佔領(lǐng)金陵,留在江北的兵馬,就以彭少帥和繆大亨爲(wèi)主,他們屯紮在泗州和揚州之間。其中彭少帥主要負責(zé)防禦元兵,而繆大亨則是長期坐鎮(zhèn)揚州,總司軍務(wù),生產(chǎn)武器軍需,他還多次受到上位嘉獎,是個幹吏能臣。”

張希孟點頭,“確實如此,奈何在三年前,繆大亨突然病逝,要不然論功行賞,必有他的爵位。此人不論治軍,還是治民,都有些本事啊!”

能得到張希孟如此評價的,在武將之中,數(shù)量很稀少。

除了西涼王馮國用之外,也就是康茂才等寥寥數(shù)人而已。

一個人能領(lǐng)兵打仗不難,但能管理好地方,把發(fā)展建設(shè)也做好,那就算是奇才了。

徐達見張希孟盛讚繆大亨,稍微沉吟,隨後道:“張相,繆大亨確實人才,但,但我聽說,他的親卷卻並非如此,尤其是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把持了數(shù)十處冶鐵作坊,另一個將不少田莊納入他的名下,另外繆大亨的小舅子此前在鹽務(wù)的事情,也有牽連,反對常平倉賣鹽,他就是其中之一。結(jié)果最後是揚州知府等人被殺。”

徐達說到這裡,也就停了下來。

身爲(wèi)一名最了得的統(tǒng)兵大將,他絕不會信口開河,幾乎可以百分百確定,繆家這幫人,問題不小,甚至?xí)|目驚心。

張希孟也陷入了沉吟,“這一次重新劃定省份,將揚州交給了淮西省,自然要過來清點家底,有關(guān)那些官營作坊,也要歸入兵部和工部,倘若繆家人牽連其中,有極大的弊端。只怕到時候國法無情,誰也救不了他們!”

徐達微微點頭,“張相心裡有數(shù)就好,我先告辭了。”

張希孟點頭,送走了徐達,他稍微沉吟,立刻讓人叫來了一個門下省官吏。

此人姓馬,叫馬君則。

沒錯,就是宋廉寫文章的那位,他不負宋廉希望,刻苦學(xué)習(xí),通過了科考,就在不久前,又通過了號稱史上最難的門下省考試。

成爲(wèi)張希孟的部下。

“你現(xiàn)在就去揚州……當(dāng)初揚州人口太多,難以供養(yǎng),我曾經(jīng)安排揚州百姓,到除州等地屯田種地,如果有人想侵吞田產(chǎn),就只能動這些田莊的主意……你去調(diào)查一下,不論結(jié)果如何,都要如實告訴我。”

馬君則躬身領(lǐng)命,隨即趁著夜色,離開了應(yīng)天……沒有讓張希孟等太久,十天之後,馬君則就帶著消息回來。

果然是東陽馬生,辦事本事就是強!

“張相,根據(jù)卑職初步估算,差不多有十五萬畝田產(chǎn),落入了繆家之手,這裡是清單!”隨後馬君則又拿出了幾份血書,遞給了張希孟。

“這是被侵奪田產(chǎn)的百姓遞上來的。”

張希孟拿過來,仔細看了看,越看眉頭越是深鎖,最後深吸口氣,無奈道:“看起來,又要一場血雨腥風(fēng)了!”

他讓馬君則先去休息,隨即將這些證據(jù)都收拾起來,裝在了遞給朱元章的盒子裡……

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yè)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yīng)天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tǒng)拖不得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wǎng)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fù)大都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xué)習(xí)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fù)和州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fù)大都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tǒng)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
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yè)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yīng)天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tǒng)拖不得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wǎng)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fù)大都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xué)習(xí)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fù)和州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fù)大都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tǒng)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资兴市| 喀喇沁旗| 靖安县| 常德市| 洮南市| 平凉市| 武穴市| 新昌县| 河北省| 礼泉县| 阿巴嘎旗| 志丹县| 兴国县| 石门县| 大邑县| 大丰市| 南川市| 金坛市| 淅川县| 且末县| 孙吴县| 澄迈县| 铜川市| 乳源| 林西县| 玉田县| 施甸县| 镇巴县| 泾源县| 岑溪市| 绥宁县| 合江县| 修文县| 和硕县| 威海市| 永春县| 南雄市| 阜南县| 长丰县|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