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朱元璋率領大軍,開赴銅陵,汪廣洋率領著傅友德和丁普郎,前來迎接。

身爲右相的張希孟,並沒有前來。

按理說這是失禮到了極點的事情,還有什麼能比迎接主帥更重要?

但是對不起,張希孟就敢鴿了朱元璋。

而朱元璋也就敢不生氣……他彷彿沒有發覺似的,只是拉著丁普郎和傅友德,跟他們聊了好一會兒。

隨後老朱才讓他們隨著自己,前往銅陵。

朱英領著他的臥龍鳳雛嗎,抓耳撓腮,大哥在哪兒?快來瞧瞧我啊,我都領兵了,看看我威風不?

他著急,龔伯遂竟然更加著急,“張相必定是又有驚人之舉,他的進步太快了,我自詡飽讀詩書,又修了三史,實指望能追上張相……只是張相前些時候的文章,就已經讓我高山仰止,自愧弗如,哪怕到了今天,也只能領會八成,如果張相能更進一步,我怕是連馬尾都看不到了!”

他滿心感慨,卻不料朱英直接甩了個大白眼。

“你能趕上我大哥八成?你怎麼那麼不要臉!你給他提鞋都不配……不信你問問陸洲,問問盧秋雲,他們能趕上幾成?”

龔伯遂被罵得老臉發紅,只能咳嗽掩飾尷尬。

盧秋雲滿臉憧憬道:“幸虧遇上了張相,不然我一生求道,也是緣木求魚,在歧路上越走越遠……所以在我心裡,張相就是三清道祖,我每天都給他默默燒一炷香,虔誠供奉,誠心叩拜。只求一日頓悟,能夠追上張相萬一。”

陸洲對這三個馬屁精都無語了,沒錯,包括朱英在內,都是徹頭徹尾的馬屁精。

“張相讀書作文,教化人心,本就是他應盡職責,用不著大驚小怪。每個人都能在一個行業裡,成爲大成至聖先師……就比如我,現在我已經能造出蔡京的書法,過幾年我就能追上蘇東坡,等我什麼時候能達到王羲之的程度,那我也立地成聖了。”

“是成聖了!就是不知道是偷聖,還是盜聖?”朱英毫不留情吐槽老同學,“你說說你,一心造假,你就不能弄點真的東西出來?”

陸洲哼了一聲,“俗人!正是因爲世人都想要真的,所以纔有了我們這麼多造假的。我們也是應運而生啊!假如人人都不貪心,不奢求,不想撿漏,我自然就金盆洗手了。”

龔伯遂幾個面面相覷,真他娘旳好有道理。

朱家軍的人才著實是太多了,個個說話又好聽。

就是不知道朱英跟著這麼一堆人,會不會也長歪了?

貌似這幾個人還沒有意識到,哪個正常人願意跟他們湊在一起啊?

只能說是臥龍鳳雛,金風玉露,勝似人間無數了屬於是!

大傢伙都在聊著,笑著,也在猜測著,張希孟到底在弄什麼,竟然耽誤了迎接朱元璋?要是不能讓大傢伙眼前一亮,到時候肯定要好好嘲笑他一番。

最好都要記在小本本上,視作張夫子的黑歷史。

如果李善長在這裡,保證會高興的拍巴掌,迫不及待要看看的。

說話之間,老朱在文武的簇擁之下,來到了軍營。

很湊巧,張希孟也是一身布衣,上面還帶著一些白色的石粉,彷彿從工地上剛回來。

“先生,別來無恙啊?”老朱笑呵呵道。

張希孟感到了朱元璋語氣中的戲謔,連忙過來,躬身施禮,“主公,是臣臨時起意,想要弄點東西,耽誤了迎接主公,還請主公治罪。”

朱元璋笑了,“不用說了,咱心裡清楚,當初你教咱讀書的時候,就時常超過飯點,還引得王妃抱怨。今天你晚了時候,絕不是臨時起意,必定是一個非常緊要的東西……拿出來吧,給咱開開眼界。”

張希孟臉色微紅,卻也不好說什麼,只能轉身,讓兩駕馬車過來,在車上,各自綁了一塊五尺高的石碑。

在石碑上,竟然還有字跡,顯然是剛剛刻出來的。

一塊上寫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在另一塊上寫著: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十六個字,用硃紅的顏色寫就,透著凜凜殺機。

其他人還以爲是張希孟撰寫,就想迫不及待吹噓,但是朱升向前走了兩步,主動道:“上位,這十六個字,最初出自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皇帝孟昶親撰的《頒令箴》,是告誡百官,他的原文是: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功,軍國是資。朕之爵賞,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朱升又道:“大宋立國之後,吏治混亂,官員肆意胡來,宋太宗從中挑選了十六個字,也就是張相所展示的這個,刻在石頭上,放在衙門的門口,戒石警告,讓百官能夠體察天心,善待百姓。”

經過朱升這麼一解釋,好些不太懂的人才明白過來。

竟然是他?

雖然話是好話,可是從趙光義的嘴裡說出來,總覺得有點滑稽……尤其是聯繫到趙家人的騷操作,簡直是跟這十六個字對著來。

以至於很多人提到這十六個字,只能想到殺伐果決,鐵腕治吏的洪武大帝!

老朱一生都在踐行這十六個字,他用十幾萬官吏血淋淋的腦袋,告誡所有人,誰敢不把老百姓當回事,咱就不把你們當回事!

在朱元璋的治下,老百姓的日子未必是古代最好的,但是官員們絕對是最悲慘的。哪怕是戰亂紛爭的世道,也不會有這麼高的折損率。

此時張希孟把這十六個字,獻給老朱,簡直一下子打在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他默默唸了好幾遍,這才笑道:“張先生,這份禮物咱收下了,你不光是給咱送禮,也是給所有百官一個驚醒!這個禮物很好,很及時!”

張希孟含笑,“主公先別忙,容臣解釋兩句……”張希孟把目光放在了朱升身上,笑道:“楓林先生,你剛剛說出了這十六個字的來歷,我想請教你,這十六個字,可是言之有理?”

朱升呵呵一笑,“張相這是考驗老夫的學問了,雖然我也挺鄙夷宋太宗的,但是這十六個字,總還是好的。進他提倡,也廣爲流傳,可以算成他的功績。”

張希孟點頭,“沒錯,最初我也是這麼想的……可我後來發現,這話未必是對的,錯就錯在這四個字上,下民易虐……”

張希孟猛然扭頭,看著朱元璋,大聲道:“主公,你可覺得下民易虐嗎?”

老朱驟然一驚,突然醒悟過來,忍不住道:“果然一語點醒夢中人,咱這才醒悟過來……若說下民易虐,如何能有今天的紅巾軍起義,如何能有華夏吳國?數年之前,咱,還有咱的弟兄們,又何嘗不是下民?若真是下民易虐,咱們都該閉門家中,當一個哀哀餓殍。斷然不能揭竿而起,奪下東南半壁!”

朱元璋的話,擲地有聲,讓人忍不住渾身一震。

果不其然,他始終不忘初心,比起漸漸把自己當成人上人的文武大員們,高了何止幾個境界!

張希孟對此早有預料,他微微一笑,“主公,下民易虐,這是趙光義的格局,在他眼裡,老百姓到底還是不值一提,只要對得起上天即可。但是在唐太宗那裡,卻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民心如水,君王如舟。舟水配合,才能揚帆萬里。如此眼界,已經勝過趙光義多矣!漢唐的差別,或許就在於此了。”

衆人不住點頭,張希孟講話那就是神仙放屁,不同凡響啊!

可是朱升卻道:“張相,唐初賢君名臣,取荀子名言,總結出君民如舟水,已經是精闢到了極點的論述,老夫倒是很想知道,張相能不能更上一層樓啊?”

張希孟連連拱手,“楓林先生是把我放在火上烤,不過我就斗膽說一下拙見。”

“秦國橫掃六合,何其雄也!秦朝二世而亡,快若流星……兩漢武功之盛,冠絕歷代,可終究不敵百姓之怒。綠林、赤眉、黃巾,四百年漢室江山,就敗在下民之手。大唐盛世,萬國來朝,最終卻是敗在黃巢之手,三百年天下,雨打風吹去。”

張希孟侃侃而談,吸引了所有目光。

“趙宋江山,以爲養士,便能長久。殊不知自趙宋立國,民變不斷,方臘楊幺,皆是尋常百姓,趙宋雖然亡於胡虜之手,但也是先失去了民心,變成了一間破房子,從外面踢了一腳,便轟然倒下。”

“再看今日的大元朝,似乎更加明顯!黃金家族橫掃天下,滅國無數,疆域遼闊,遠超歷代。鐵騎雄兵,所向披靡。如此強悍的大元朝,終究也是敗在了下民之手!彭瑩玉以一僧人之身,奔走南北,招攬豪傑,聚集人心……一朝發難,半壁糜爛,如此之力,誰人敢小覷此公?”

張希孟提到了彭和尚,在人羣之中的丁普郎驟然瞪圓了眼睛,渾身竟然不自覺顫抖起來。

張相啊張相,你果然厲害!

就衝你肯定彭祖師的這幾句話,我就死而無憾了。

鄭遇春也同樣吃驚,他的一個提議,竟然被張希孟弄到了這個地步,除了佩服,還能說什麼!

就在這時候,張希孟招呼士兵,將兩塊石碑翻過來。

原來在背面也有字,同樣是十六個字……

一粒一粟,盡皆民力。一喜一怒,人心難欺!

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章 書與畫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
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章 書與畫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德州市| 汪清县| 乌拉特前旗| 朝阳县| 马山县| 马尔康县| 海城市| 祁门县| 台北市| 贺州市| 炉霍县| 专栏| 滦平县| 阆中市| 乐至县| 汤阴县| 曲水县| 阿拉善盟| 怀远县| 普洱| 内江市| 大理市| 黄龙县| 南京市| 彝良县| 白水县| 泾源县| 宁化县| 兴海县| 长子县| 仲巴县| 黄浦区| 江都市| 井研县| 怀柔区| 大城县| 涟水县| 昭平县| 清丰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