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

唐勝宗和陸仲亨,何德何能,竟然得到了張希孟和朱元章聯手審問,這個福氣那是真的不小了。

再看看朝堂文武重臣,這福氣你要不?

大傢伙面面相覷,誰想要誰是孫子!

老唐和老陸算是完了,朱元章肯定會殺人的,張希孟也肯定會以此爲典型,警示天下,大約就是一個標本兼治,製成標本的完美故事。

不過在動手之前,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事情,甚至是比斷桉本身更重要。

朱元章降下旨意,除了文武朝臣之外,幾位稍微大點的皇子,包括執掌宗正寺的姐夫李貞,悉數來到奉天殿。

這一座奉天殿,堪稱大明的皇權的象徵,高大威嚴,寬闊雄偉,帝王氣象,撲面而來。哪怕是朱棣那個熊孩子,站在這裡,也有點雙腿發軟的感覺。

小傢伙眼珠不停轉動,四處觀看,那個臉上爬滿深邃皺紋的老傢伙,就是李善長了,看樣子是活不了多久,沒準過幾年就能吃席了。

然後是參政朱升,聽說他當初給父皇出了不少建議,哪怕張先生都很敬重他。估計等自己就藩,要是他還活著,就把老頭拐走。

文官這邊就這樣了,朱棣感興趣的不多,他比較喜歡武將這邊。

爲首的徐達不用說了,他有個很好看的女兒,就衝這個,咱就敬你三分!

然後是常遇春,這傢伙又高又大,站在那裡,就像是一座塔,當真是天下少有的勐士,聽說他還是藍玉的姐夫,就是他家的幾個娃不好玩,朱棣有點討厭……

這小子放肆觀察文武,絲毫沒有意識到,今天的事情,很可能關係到他的命運。

很快張希孟從旁邊的角門走出,站在了御座旁邊。

隨後老朱走出來,羣臣大禮參拜。

這個安排就很讓人意外,張希孟居然在朝會之前,見了朱元章!

在場文武都有點傻眼,除了小孩子不懂事,誰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有什麼事情不能提前說,昨天君臣還不能溝通清楚?非要等到朝會之前說?

或者說,今天的事情太要命了,哪怕張希孟和朱元章,都有所遲疑,不得不在最後關頭,還要進行溝通,甚至不惜破壞朝會的規矩流程。

事實上這些人不知道,就在偏殿裡,還有一個人也在,那就是馬皇后。

今天的這事,幾乎到了最最緊要的地步,差不多是要寫進祖訓裡面的。

“都起來吧!”

老朱讓羣臣免禮,隨即道:“有畜生違逆旨意,破壞均田,兼併田畝數萬之巨,又役使數千家百姓,所作所爲,天地不容!”

老朱怒道:“衆所周知,均田之政,那是咱能走到今天,一統天下的根本,誰破壞了均田,誰就是跟大明朝作對,就是在敗壞朕的江山!”

“不論有多大的功勞,身份何等尊貴,觸犯天條,死路一條!誰也救不了!”

衆臣全都默然聽著,大傢伙心知肚明。

完了,唐勝宗和陸仲亨,必死無疑。

剛剛受封侯爵沒有多久,別說與國同休,連七年之癢都沒有熬過去。這個下場是真的有點慘。

即便田制如此重要,這麼幹也未免不近人情。

大傢伙雖然不敢說,但心思各異。

惶恐之餘,兔死狐悲,自然是免不了的。

坦白講,如果不是有張希孟這些年的經營鋪墊,此時的老朱,是斷然沒有處置勳貴武臣的底氣,或許還要拖延些時候。

彼時武將做的事情,還要更加過分無數倍。

誅殺起來,也只會死傷更重!

張希孟的存在,確實改變了不少事情。

不過時至今日,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因爲就在朱元章表態之後,他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先向朱元章行禮,隨即轉向羣臣,朗聲說道:“陛下已經說了,均田是我大明的根基,是大明的天條。確實如此。我大明以民爲本,百姓衣食住行,生存所繫,田土耕地,不需多言。說均田是天理,也不爲過!”

這個道理張希孟早就講過了,天理民本,天子奉行天道,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維護均田,撫育百姓。

還沒等建立這個國家,張希孟就反覆闡述,得到了君臣一致的贊同。

只不過當時還沒有立國,天下沒有姓朱,有那麼多強敵環視。

這種明顯有利於百姓的主張,自然容易落實。

可是到了現在,環顧天下,已經沒有敵手可言。

似乎可以到了享受的時候,就像唐勝宗和陸仲亨這樣,兼併幾萬畝田算得了什麼?我們可是幫著你打天下的!

難道就真的沒法享受享受嗎?

張希孟話鋒一轉,開始談起今日朝會的核心內容。

“爲了真正維護好這個田地,守住大明的根本。必須拿出相應的措施,站在相應的高度,來重新規劃均田,把出現的窟窿給堵上!首先說,均田之政,是不是在哪裡都要適用,我以爲不是必然。因爲要均田是因爲中原百姓,以農耕爲本,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爲了能讓大傢伙保證基本生活,不至於流民遍地,烽火連天。所以我們可以圈定一個均田範疇。這個範疇大約就是中原之地,東至大海,北到燕山,南及嶺南,西到西域。”

“我們劃定了這個範圍之後,就要明確規定。在這個範圍內,土地是平均屬於所有百姓的。有多少田畝,需要納入戶部黃冊,歸大明所有!也就是說,要把這些土地視作大明的命根子,戶部是在替天下人執掌這一筆財產,決不允許隨意兼併。任何改變田地用途的行爲,都必須有著嚴格的流程。”

張希孟提到了這裡,羣臣再也沒法平靜了,尤其是戶部尚書羅復仁,更是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著張希孟。

因爲這話裡面透露出一個非常要命的事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戶部雖然執掌田畝人丁稅賦,但是卻沒法做主。

可這一次張希孟直接講了,是由戶部替天下人執掌,等於把戶部的權柄擴到了無限大。

這麼幹,陛下能答應嗎?

“咱志在均田,意在百姓。戶部捍衛均田,理所當然。如果做得不好,敢破壞田制,戶部上下,只怕要千刀萬剮!”

羅復仁聽到這話,竟然激動地跪倒在地。

“回陛下的話,戶部不敢有負皇恩,請陛下放心!均田那是天理人心,臣秉持天理,順應人心,一往無前,百死不悔!”

好傢伙,誰也沒有料到,這次的桉子,首先得利的竟然是戶部,這下子他們可掌了大權。

隨後朱元章又道:“歷來破壞田制的,都是有權有勢的豪強。勳貴武臣,士紳文官,自然也包括……皇室宗親,親王勳貴!”

老朱說到了這裡,目光自然而然落到了幾位皇子身上。

朱棣似乎感覺到了老爹的目光,忍不住擡起頭,果然朱元章再看他,朱棣還擠出一個笑容,迴應老朱。

這個小小舉動,讓老朱心情好了不少。

“文官士紳侵佔土地,咱不留情面,武將勳貴,咱也不會客氣。但是到了宗室皇子這裡,又該怎麼辦?卻是需要有個辦法。”老朱將目光轉向了張希孟。

這下子衆人才明白過來,怪不得這事情這麼緊要,原來牽涉到了皇子啊!

張希孟緩緩道:“日後皇子就藩,封地若是在剛剛劃定的範圍,有王府一座,田莊五百畝,種植瓜果蔬菜,供應王府日常之用,除此之外,不許額外兼併一畝土地!若是查實,超過的田畝,立刻沒收,還要嚴懲。如果超過一百畝以上,就要削去王爵,交宗正寺圈禁!”

衆人聽到這裡,已經不只是目瞪口呆了,簡直驚掉了下巴。

這一刀砍得夠狠啊!

誰都知道,皇子犯事,不可能真的跟老百姓一樣,說殺就殺了,畢竟人家的老子還是皇帝呢!

只要能適當約束皇子,不讓他們胡作非爲也就是了。

可誰也沒有料到,一個王府的土地上限就是五百畝,如果超出一百畝,就要革除爵位。

光是這一條,就讓人領教了朱元章的決心!

大傢伙也很疑惑,張希孟到底是怎麼勸說老朱的?皇帝陛下又是怎麼答應的?

這背後的事情,似乎更有故事啊!

張希孟繼續道:“除土地之外,皇子就藩,另有些產業分配,需要從皇家財產之中撥付,這一點日後會有相應的公佈。另外在土地一項上,如果超出了劃定範圍,也就是說,開疆拓土之後,皇子享有的土地數額,就不用受限制。但是身爲皇子,需要向宮中繳納一定比例的收入,這個細節,也要以後再公佈。”

衆臣這下子聽明白了,皇子還是皇子,土地限制了,但是有別的方面優待。就藩類似分家,皇宮裡要出錢財產業的。

不過只要不是分封國土,賞個幾萬畝田產,其他的都可以接受。

能得到這個結果,自然離不開馬皇后的幫忙,畢竟她手上才掌握在皇家的產業。

朱元章看了看幾個兒子,問道:“張先生的話你們聽懂了嗎?”

“聽懂了!”朱棣搶著道:“父皇放心吧,我會多多給你交錢,讓你和母后安心養老的!”

朱元章愣住了,咱是這個意思嗎?

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七十章 好官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十章 淮西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七十章 好官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
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七十章 好官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十章 淮西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七十章 好官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熟市| 梨树县| SHOW| 新和县| 台山市| 张北县| 长葛市| 祥云县| 平原县| 屏东县| 边坝县| 平利县| 鄂州市| 济源市| 肃南| 如东县| 乐昌市| 鄢陵县| 英山县| 香格里拉县| 石景山区| 大洼县| 依兰县| 辽源市| 泌阳县| 新宾| 汾西县| 犍为县| 伊宁县| 克什克腾旗| 察隅县| 新绛县| 应城市| 苍南县| 江源县| 宝山区| 阿合奇县| 长沙县| 齐齐哈尔市| 象山县|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