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

諸如韓秀娘一般,家庭地位得到提升的女人不在少數。

傳統很難改變,但利之所在,又無往不利。

多一個勞動力,便是多一份收入,有了這份收入,就是餐桌上的一道菜,就是年底身上的新衣,就是幾年後的一間新房子。

樸實的老百姓,其實看得很明白。

尤其是江南地區,哪怕沒有紅巾軍起義,秩序還在,幾十年前的黃道婆,一樣率領著女人們種棉花,織棉布,走上富裕的道路。

如今的朱家軍這邊,從法令上解除了限制,能上學,能做工,甚至能當官!

這一點非常重要,過去女人出門進作坊工作,如果出現了什麼不好的事情,要怎麼算?不要以爲人都是同情弱者的,事實上很多人都會跳出來,說女人不守婦道,爲什麼不老實在家裡待著?

出來幹活,拋頭露面, 就不是什麼正經人, 遭遇不幸,也是活該!

很奇怪嗎?

貌似直到幾百年後某個神奇的國度,女人受到了無禮冒犯,錯的依舊是女人。

歸結起來, 不還是沒有賦予女人財產權, 不把女人當人看嗎?

所以在基本的原則沒有確立之前,把女人推到工場, 創造更多的財富, 往往會事與願違,得到相反的結果。。

父母不敢讓女兒出門, 丈夫不放心妻子進作坊……再多的收入,也彌補不了安全上的匱乏。

但是當新的法令公佈, 女人的處境就好了太多, 至少朝廷的態度擺明了……如果女人在外出工作期間, 遇到了什麼問題,衙門肯定是替女人伸冤做主的。

有了這個態度, 纔有成千上萬的女人出來。

當數以萬計的朱家軍, 穿上女工製作的鴛鴦戰襖之時, 他們多半都會傾向於讓女人出來做事……

張希孟認爲自己開了一個好頭,最終能發展到哪一步, 他還不確定,但是既然走出了這一步, 就不大可能停下來。

總會越來越好的。

張希孟這樣告訴自己,只是他沒有料到,有些事情不需要等得太久,的確可以立竿見影。

朱元璋這一次調動了六萬五千人, 從金陵出發, 直奔洪都而去。

水師依舊是朱家軍的軟肋,所以朱元璋和張希孟都只是要求俞通海和廖永忠, 守住現有的戰線就好。

想要取得戰果,還要看陸軍的。

這一支人馬出來,先向溧水方向進發,隨後走宣城, 歙縣, 然後是休寧,祁門,再向前就是浮樑州,或許大傢伙對浮樑州沒什麼印象, 但是浮樑州下面有個鎮,多半人都會聽過,鎮子叫景德鎮!

張希孟對這個鎮子,可謂是情有獨鍾。

“楓林先生,你博學多識,可知道景德鎮每年能賺多少錢?”

朱升哈哈一笑,“張相,這可難不住老夫,實不相瞞,老夫有個朋友叫沈秀,他頭幾年已經死了,不然的話,請他過來,必定能和張相縱論銀錢之道?!?

張希孟怔了怔,隨即道:“這個沈秀,可是叫沈萬三?”

朱升笑道:“的確,是有人這麼叫他。沈家早些年,躬耕田畝,只能算是中等之家。可是沈秀善於經營,他早些年攜帶茶葉絲綢出海,每次從外邦回來,都能賺幾萬兩銀錢。他跟我說過,一船瓷器出去,能回來半船銀子,半船香料,而半船香料又能換到三船瓷器,其中利益之大,讓人瞠目結舌!”

朱元璋見他們聊得高興,也忍不住道:“這個沈秀竟然去過海外,他要是活著,咱還真想請他過來,好好聊聊?!?

張希孟也只是翻了翻眼皮,心說你還是別瞎琢磨了,不然又要背黑鍋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沈萬三修南京城牆,結果遭到了老朱嫉恨,差點掉了腦袋,還是馬皇后出面勸說,才保住了沈萬三的腦袋,後來沈家還是沒逃脫朱元璋的毒手,在不斷打擊之下,沈家敗落,沈萬三被髮配雲南,死了!

這事流傳很廣,以至於很多人都信以爲真。

而且在明史當中,也堂而皇之,寫進了馬皇后的傳裡,正史都這麼說,總不會錯吧?

可問題是根據吳江縣誌,明明白白寫了,張士誠佔據蘇州的時候,沈萬三就死了,他的兩個兒子還幫著大元忠臣張士誠,向大都運糧食。

既然早在張士誠佔領蘇州之前,沈萬三就死了,那麼無論如何,他也不可能幫著老朱修城牆,還被朱元璋發配弄死。

縣誌和正史出現了衝突,該信哪一個呢?

其實這事也不難,只要稍微有點常識就能想明白,修應天的城牆,那可是京城重地,老朱家的基業。

會交給一個商人負責嗎?

而且修城牆,是有錢就能做得來的嗎?

這麼大的工程,幾乎要傾盡國家的力量,徵調十幾萬,幾十萬的民夫,城牆用的磚石都要地方特別燒製。

從工部到地方,無數官員,都要把心血澆在城牆上,出了差錯,那可是要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的。

這時候有一個商人站出來,說我有錢,能修城牆,比各級衙門幹得還好……不信你讓我試試!

然後一國之君就同意了,各級衙門也無話可說,他就真的修了三分之一的京師城牆!

這種段子,幾乎也就是茶館閒談之時,不入流的段子水平。

可既然如此,那爲什麼會寫進正史?

這又引出來一個很好玩的事情,明史修得好嗎?

貌似不錯吧,畢竟主流的專家學界,都是稱讚明史的居多。

但偏偏也有那麼一羣不自量力的人,認爲明史修的糟透了,倒不是說明史黑了老朱家,給前朝修史,誰又能說好話呢?

問題在於明史黑得很沒有水平。

就像沈萬三這種,明顯就是民間傳說,連地方縣誌都看出來是假的,沒人相信。

但是修明史的人,就堂而皇之寫進去了。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明史前後修了一百多年,就修出這麼個東西,你要說修史的人,心腸歹毒,倒也沒錯……但是偏偏水平如此低劣,屬於又菜又愛玩,也真是讓人無語了。

朱升侃侃而談,他還真挺了解沈萬三的,這位就是靠著做海外貿易發家的,其中景德鎮的瓷器,佔了他收入的三成,每年都有五萬兩的進賬。

沈萬三賺了錢之後,還拿出一些,協助朱升辦學來的。

一直到幾年前,沈萬三壽終正寢,跟老朱屁的交集沒有。

朱元璋屬於炊事員行軍,專門背黑鍋了。

“按照我的粗略估計,景德鎮一年光是海外生意,就有三五十萬兩的賺頭兒,如果算上國內的,當真不知凡幾?!?

張希孟問道:“楓林先生,你說這景德鎮的制瓷作坊,可有女工?”

“怎麼會!”

朱升忍不住搖頭,“張相,你這是糊塗了,制瓷手藝,那可是人家的飯碗,世代傳承,向來是傳男不傳女。如何會有女工?”

張希孟還是不死心,“就算關鍵的燒瓷技術不教,那些簡單的彩繪,女工總能做得來吧?”

朱升沉吟道:“做自然是做得來,但是隻怕還沒人願意……我說張相,你怎麼一直盯著女工用勁,不會是想成親了吧?哈哈!”

張希孟狠狠白了這老頭一眼,“楓林先生,你是真的看不明白?就像採茶,紡織,制瓷,這裡面大多數的工藝,女人都能負責,必須用到男人的地方不多。譬如說一家之中,有三個男丁,都在制瓷作坊幹活。他們辛苦勞作,養活一大家子人??扇羰悄茏屌诉M入作坊,替下了男人的工作。男人就能從軍,就能當民夫,我們能動員的兵力,甚至可以翻倍!”

“楓林先生,你洞徹天機,讓主公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你怎麼沒有想到,如果放女人進入各行各業。我們的一百萬人,就能抵得上天完的一百五十萬人,兩百萬人!我們只有一個行省的地盤,就能抵得上他們兩個行省,這是兵力加倍的事情!或許我們就贏在了這上面,你說我如何能放鬆?”

“這個……”

朱升都被弄得無語了,老頭兒默默盤算了一下,還真是這麼回事!

朱元璋的地盤不算好,處於四戰之地。

無論人口還是地盤,都比不上天完。他也是依據實際情況,才擬定了九字方略。但是能把女人的力量發揮出來,就能有更多的青壯從軍,朱家軍的兵力短板就能彌補……如今朱家軍屬於兩線作戰,兵力本就不足,還要分成兩邊,壓力著實有點大。

結果就有一個辦法擺在那裡,可以大大增加兵力,你能拒絕嗎?

朱升無語了,“張相,你這個道理在應天的時候,怎麼不說?。俊?

張希孟呵呵一笑,“我現在說也不晚?。‰y道這一路行軍,楓林先生還沒有感覺到嗎?”

感覺到了什麼?

……

“當家的,你放心去吧,地裡的活兒,俺都能幹!人家吳國公對咱們有恩,現在要打仗了,用不著咱們衝鋒陷陣,就是運送軍糧,還能叫苦?爹孃,還有孩子,俺也都能照顧?!?

男人悶著頭,“知道了,你在家裡頭,也要小心些?!?

婦人用力答應,又伸手幫丈夫推著小車,送著離開家門,上了大道……一個又一個的民夫,匯聚成了一條連綿不斷的長龍。

浮樑州的人口還不到十萬,竟然一下子出了近三萬民夫,送著朱家軍,浩浩蕩蕩奔赴洪都前線。

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
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宁| 裕民县| 咸宁市| 济宁市| 定安县| 浏阳市| 祁门县| 贵德县| 锡林郭勒盟| 北辰区| 布拖县| 翁牛特旗| 江安县| 神池县| 沁源县| 钟山县| 永济市| 绍兴市| 沅江市| 天峻县| 鄂尔多斯市| 云安县| 静乐县| 井陉县| 库车县| 盐城市| 康定县| 开远市| 麻栗坡县| 淳化县| 乌海市| 板桥市| 商洛市| 仁布县| 舞钢市| 许昌市| 五台县| 龙门县| 邵东县| 松阳县|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