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zhàn)

孔家父子在朱元璋這裡,不但沒有得到夢想中的赦免,反而險些丟了性命……額外還要接受審訊,又要撰寫成書,發(fā)行天下。

總而言之,是要讓你們身敗名裂,生不如死。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死了算了……

乾脆利落,一命嗚呼,既解了自己的苦,又維護(hù)了祖宗的英名,沒準(zhǔn)後世復(fù)興儒家的時候,還會交口稱讚,說孔家有烈性子孫,是個漢子,沒有給孔夫子丟人!

孔克堅和孔希學(xué)互相看了看,爺倆都從對方的眼裡,讀出了濃濃的求生欲……這算是父慈子孝,湊到了一起。

還能怎麼辦,湊合著活吧!

看現(xiàn)在的樣子,大概率還是可以活下來的,只是身爲(wèi)孔家後人的榮譽(yù)麪皮,全都要丟光了。

只能憋憋屈屈,窩窩囊囊……反正不管了,怎麼都是活著的。

“其實爹啊,咱們也未必就是最倒黴的,萬一有朝一日,明軍殺進(jìn)大都,俘虜了元廷皇帝,讓他也跟著咱們幹活,那可就……”

“別,別胡說啊!”孔克堅連忙攔住了兒子,“你,你這是要犯欺君大罪的!”孔克堅喃喃道:“其實能抓到察罕就夠了,他就行。”

說完之後,孔克堅的嘴角上竟然露出了一絲期待,他還真想看到那一幕了。

這爺倆還沒走出行在,突然有個拱衛(wèi)司的人跑過來,手裡頭拿著一罈子藥酒,遞給了孔克堅。

“這是張相吩咐送來的,你們剛剛乾活,不免受傷,抹一些,能緩解疼痛的。”

接過差不多能有二斤重的小罈子,孔克堅錯愕了。

張希孟送來的?

他還真是唱紅臉的?

“多,多謝張相,謝謝啊!”

……

打發(fā)走了孔家父子,朱元璋深深吸口氣,哼道:“張先生,要不是你先讓他們?nèi)シ嘁郏劬椭苯託⒐饬丝准胰恕€真以爲(wèi)非他們不可?大明不需要儒學(xué),更不需要孔家!先生懂咱的意思吧?”

能不懂嗎?

只是張希孟下意識打個激靈,忙道:“主公,要讓臣說,不要儒學(xué),有些過了,儒學(xué)已經(jīng)刻在了我們的骨子裡,甩不掉的。哪怕是臣講的這些東西,寫的文章,也是針對儒家的弊病,做出來的改良修改。如果沒有了儒學(xué),臣寫的東西,豈不是成了空談?”

朱元璋繃著臉,冷冷道:“先生,咱聽得出來,你是越來越內(nèi)斂了,不如當(dāng)初有衝勁兒了,你總是提醒咱,不忘初心,那先生爲(wèi)什麼不復(fù)昔日勇毅?”

張希孟無奈一笑,“主公,臣也時常再想,我提出了一堆東西,靠著主公支持,也身體力行,落實了不少……但是說實話,臣的東西依舊是一張漏洞百出的漁網(wǎng),空太多地方。”

“是嗎?先生不會過謙了吧?”老朱沉吟道。

張希孟擺手,說是破漁網(wǎng)都擡舉了他。

“主公,臣講了那些,可有如何處理師生關(guān)係的,如何忠君報國的,如何不斷提升自我的?臣沒說,因爲(wèi)臣沒有更好的東西,這些方便,只要從儒家那裡拿過來,稍微闡釋也就夠了。正如儒家成爲(wèi)顯學(xué)之後,欠缺的部分,也是抓了諸子百家,填充進(jìn)去。漢儒和孔孟之儒,早就不一樣了。”

張希孟想了想,突然低頭,指了指身上的衣服,笑道:“主公,就像是這個衣服,不過是推陳出新,一代代修改,以適應(yīng)需要。但大體的形制還放在這裡,不至於有太顛覆的東西。臣窮盡一生,也不可能構(gòu)建出一整套足以全面取代儒家的東西。事實上也沒有必要。我們?nèi)A夏已經(jīng)有數(shù)千年的深厚積澱。子孫後代只是立足前人的基礎(chǔ)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卻沒有必要,完全推到重來。”

朱元璋默默聽著,這些年來,他跟張希孟所談的東西,確實是越來越深入,已經(jīng)進(jìn)化到了哲學(xué)範(fàn)疇。

老朱也很難說張希孟有錯,但是老朱卻能聽出他的刻意。

“你講的再對,也和孔家無關(guān)。保留傳統(tǒng),保留儒家,跟寬宥孔家,根本風(fēng)馬牛不相及……伱不要跟咱玩顧左右而言他的把戲。咱聽得明白。”老朱氣哼哼教訓(xùn)道。

張希孟也不害怕,只是笑道:“臣也沒有騙主公的意思,臣只是想說,一統(tǒng)天下在即,北方半壁,天下變化極大,主公怕是要做出調(diào)整才行。”

朱元璋點(diǎn)頭,確實,應(yīng)該調(diào)整,不過朱元璋依舊頑固道:“再怎麼調(diào)整,咱們也不會是非不分,那些有罪該死的,別想從咱手裡逃脫!”

嘚,說了這麼多,都成了廢話。

朱元璋這傢伙,簡直比驢都倔強(qiáng)!

不過也正是老朱的倔強(qiáng),堅守了這個國家的底線,不至於快速墮落。

僅僅從這個角度來看,朱元璋就無愧大明天子的身份。

張希孟感嘆之餘,卻是想起一件事,“主公,事到如今,開封那邊到底需不需要救援,察罕帖木兒又該怎麼應(yīng)付,似乎主公該拿個主意纔是!”

朱元璋聽到這裡,神色凝重起來,相比起孔家,這件事情的確更加棘手。

針對韓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按照四階段戰(zhàn)術(shù),等著他們被滅,然後再北伐,收拾殘局就是了。

可這樣做有兩個問題,其一,坐視韓宋滅亡,像毛貴,關(guān)鐸這種人,如何能收服他們?

在這倆人之外,還有大把紅巾軍的好漢子,能堅持到今天的,都堪稱精銳寶貝,如果輕易死去了,絕對是華夏的損失。

而且如果放任察罕帖木兒,吞併整個河南,到時候南北朝對峙,想要北伐,還真不會那麼容易。

所以明軍才必須趁勢北伐,搶先將山東揣進(jìn)口袋裡。

但既然收取了毛貴等人,就要照顧他們的心思。出兵開封,援救韓宋,也就成了必須要做事情。

“決戰(zhàn)中原!和察罕打一場大決戰(zhàn)!”朱元璋突然說道。

張希孟渾身一震,身體裡的血液一時激盪,面色都變紅了。

果然大的要來了。

歷史上的察罕帖木兒死在了田豐等人的手裡,一代名將,慘遭暗殺,也是老天爺瞧大元朝不順眼,非要除掉這個最後的依仗,也是給位面之子剷除障礙。

問題是如今的大明,自張希孟的幫助下,提前好幾年,奠定了南方大區(qū)王者地位,揮師北上,根本沒給田豐等人刺殺的機(jī)會。

既然察罕不死,大戰(zhàn)無法避免。

雙方都握著幾十萬精銳。

相比較而言,察罕的部下,戰(zhàn)爭經(jīng)驗更加豐富,騎兵更多,也更加兇猛悍勇。

大明這邊,也有相當(dāng)優(yōu)勢,高昂的鬥志,上下一心,充沛的供應(yīng),而且秉持驅(qū)逐胡虜,恢復(fù)中華之心,牢牢佔(zhàn)據(jù)天時。

雙方?jīng)Q戰(zhàn),絕對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較量。

這種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幾乎可以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命運(yùn),無數(shù)人的生死全都牽扯其中,由不得半點(diǎn)遲疑差錯。

而這種程度的決心,只有朱元璋才能下。

張希孟稍微沉吟,微微低聲道:“我們準(zhǔn)備的未必充分。”

朱元璋心中一動,少許之後,卻也道:“不充分就不充分。我們在準(zhǔn)備,察罕何嘗不是!他要是順利滅了韓宋,就會成爲(wèi)大元一人之下的權(quán)臣,哪怕昔日的脫脫也比不上。趁著韓宋尚存,察罕大勢未成,咱們一鼓作氣,勝算至少有七成!”

朱元璋握緊拳頭,“先生,七成的優(yōu)勢,還不可以決戰(zhàn)嗎?”

張希孟略思忖,就說道:“只要主公決定,臣自然無話可說,唯有全力以赴,助主公贏得此戰(zhàn)。”

君臣兩個立刻計算起了手裡的兵馬。

此番朱元璋北上,徐達(dá)所部,差不多八萬人跟了上來,另外常遇春在滅了陳漢之後,吸收了不少兵馬,他的部下終於超過了十萬之?dāng)?shù),達(dá)到十一萬五千人。

常十萬名副其實!

光是這倆人,就有近二十萬精兵!

“主公,我提議派遣朱亮祖盯著張士誠,調(diào)胡大海北上,這樣一來,我們的主力就能達(dá)到二十五萬!”

朱元璋並沒有立刻答應(yīng),而是說道:“兵多了,就要更多的糧餉,運(yùn)河只是疏通了濟(jì)寧一段。如果向河南方向進(jìn)軍,需要的民夫更多。該當(dāng)如何?”

張希孟幾乎不假思索,“動員山東百姓,發(fā)揮民力,從各個州府組織民夫,全力以赴,運(yùn)送糧餉物資,和察罕決一死戰(zhàn)!”

“能做到嗎?”朱元璋重重問了一句,. 不管是誰,這種事情都馬虎不得。

“主公,現(xiàn)在立刻公佈均田大綱,派遣山東兵馬,返回家鄉(xiāng),跟百姓宣講均田……並且向百姓承諾,三年之內(nèi),免除賦稅!”

朱元璋盯著張希孟,大聲道:“能得到多少民夫?”

“五十萬!五十萬打底兒!”張希孟同樣果斷道。

老朱思量再三,猛地一揮拳頭,狠狠道:“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麼!”

決戰(zhàn)!

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

張希孟迅速找來了毛貴,向他佈置了任務(wù)。

在齊魯大地上,徵集五十萬民夫,協(xié)助明軍,從山東殺入河南,同元軍決戰(zhàn)。

毛貴短暫沉吟,就說道:“卑職盡力而爲(wèi)!”

“不是盡力!是必須!”張希孟斷然道。

毛貴咬了咬牙,“卑職明白!”

前面來疏通運(yùn)河的民夫,只是幾萬人,如今卻要增加幾十倍,能做到嗎?

毛貴也不好說,只能下令……伴隨著一道道的命令,首先從曲阜開始,一座小小的縣城,竟然湊出了一萬五千名青壯,大家高舉一面旗幟,上面只有四個字:“知恩圖報”!

屬於曲阜的民夫出動了,就在他們向東的路上,從兗州出來了更大的一支隊伍……鄒縣,東平州,泰安州,陽谷縣,東昌府,濟(jì)南府……伴隨著一面面的旗幟,齊魯大地的百姓,匯聚在一起。

他們要用自己的力量,重新書寫華夏的歷史。就在這一隊隊的民夫當(dāng)中,濟(jì)南張家,兩個年輕人,率領(lǐng)著二百多位同鄉(xiāng),格外顯眼。他們毅然匯聚人羣當(dāng)中,滾滾而前。

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fù)興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六十章 落網(wǎng)(加更求票)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tuán)圓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zhèn)魈熨x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qiáng)的朱標(biāo)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wèi)和尚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jīng)來此要過飯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fēng)破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fēng)破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biāo)來了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xué)生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jì)民學(xué)堂,救濟(jì)斯民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
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fù)興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六十章 落網(wǎng)(加更求票)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tuán)圓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zhèn)魈熨x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qiáng)的朱標(biāo)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wèi)和尚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jīng)來此要過飯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fēng)破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fēng)破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biāo)來了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xué)生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jì)民學(xué)堂,救濟(jì)斯民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平泉县| 正镶白旗| 金山区| 桃源县| 通海县| 玉屏| 巨野县| 卫辉市| 河南省| 华安县| 应城市| 南宫市| 佛冈县| 池州市| 阿克陶县| 昌邑市| 龙海市| 镇远县| 临沧市| 柏乡县| 和政县| 新源县| 锡林郭勒盟| 依兰县| 兰考县| 镇平县| 怀集县| 钟祥市| 和硕县| 沙河市| 保靖县| 兰西县| 台北县| 峡江县| 共和县| 三亚市| 辽中县| 博爱县| 隆尧县| 克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