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

船隻劃過湖水,遠處晚霞燦爛如火。

餘家父子站在甲板上,感慨萬千,餘堯臣想起老爹的舉動,還是心潮澎湃,情不自禁。

“爹,您就不怕惹惱了張士誠,往後就徹底翻臉,再也沒有挽回餘地了?”

餘老爹呵呵笑了兩聲,“怎麼?咱們家就你一個,還指望你爹兩頭下注,腳踩兩隻船?那可是會掉湖裡的!”

餘堯臣一怔,確實,他們家這一輩就一個兒子,他當初跟著施伯仁渡過太湖,投靠朱家軍,在路上太久下了決心,一定要給朱家軍效力。

可到了長興之後,他又想到,萬一老父因爲自己,受到牽連,那又該怎麼辦?

他還擔心事情泄露,又怕老爹想不通,這纔沒敢說破,直接坐船回來了,當了一次“逃兵”。

不過令餘堯臣意外的是,他跟老爹一說,立刻就答應了。

你說朱家軍好, 那就投靠朱家軍!

要知道當初老爹帶著餘堯臣背井離鄉, 到蘇州寓居,就是覺得這裡文脈鼎盛,文人云集,兒子過來, 能結交名士, 有所發展。

儘管情況和他想的不太一樣,但是兒子選了朱家軍, 也認同朱家軍的主張, 作爲父親的,沒有理由不支持。

而且他們是寓居, 除了一些隨身的財物,沒有別的東西, 拍拍屁股就能走, 非常方便。。

不過既然要走, 那就不能悄無聲息。

給張士誠一封信,落他的面子, 讓這個東西從自鳴得意中, 清醒過來!

當然了, 如此表態,也是展現他們父子的選擇, 一心追隨朱家軍,絕不改變!

“爹, 咱們過去,只怕沒有好位置,要從下面做起。”

餘老爹哈哈一笑,“你爹不是吃不了苦的人, 別忘了, 你爹還精通醫術,到時候背個藥匣, 走街串巷,給人看病,我也能活得很好。倒是你,可別覺得自己會寫詩, 有點文采, 就自鳴得意。朱家軍臥虎藏龍,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施展拳腳的。”

餘堯臣用力點頭,“這個孩兒清楚,原本我還只覺得張相文章寫得好, 道理講得明白……卻不料張相心胸更是開闊,對待書生來去不限,當真是心胸開闊,氣度無雙。這般人物,就算是端茶倒水,我也是甘之如飴!”

這一對父子興沖沖聊著,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禍。

張士誠被人罵得徹底破防了。

反覆無常,跳梁醜類!

他最聽不得的就是這幾個字,老子不就是投降了元廷嗎?至於被抓著不放嗎?

那朱元璋就是好東西?

他的岳父郭子興怎麼死的?

我就不信了,他一直光明磊落?

還有,你們不是說天下歸心,最起碼士人都支持咱嗎?

爲什麼還冒出了餘家父子?

莫非說有人欺騙咱?

張士誠一下子就把目光落在了高啓身上,“高先生,俺聽說,這個餘堯臣,和你是朋友?”

高啓心中一動,該來的總是會來。

他也沒有料到,餘家父子的一封信,幾句臭罵,把自己推到了險境。但是高啓也沒有過多的埋怨,既然自己做出了選擇,就該一往無前。

求仁得仁,有什麼好怨恨的!

“是!餘堯臣和我詩詞唱和,的確是好朋友!”

高啓答應坦然,這下子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場的蘇州名流,吳地士紳,悉數盯著這位大才子。

你的朋友投靠了朱元璋,你是不是也跟朱元璋有往來?要真是這樣,你就該死!

一雙雙頗爲不善的目光,直刺高啓。

高啓脊背筆直,毫不畏懼,他在醞釀著,既然躲不過,就要說個痛快,誰是誰非,天下人自有公斷!

高啓準備著,張士誠也是雷霆震怒,覺得自己的錢都白花了,餵了狗……天雷地火,即將爆發,可這時候,在文人的前排,頭幾個座位上,有個年過半百的老儒生,突然哈哈大笑,打破了沉默!

衆人又齊齊看去,原來發笑的人也姓高,叫高明!

一聽這個名字,就應該知道,這不是個簡單人物。

他字則誠,號菜根道人!

聽聽吧,就這個字,這個號,要是給餘堯臣,保證天翻地覆。

可即便只是高則誠,這位也是十分不尋常,他是個寫雜劇的。不但寫,名氣還很大,尤其是在江南地區,完全是曲壇盟主級別的存在。

他在十多年前,考中了進士,仕途不算順利,返回家鄉創作雜劇。本來方國珍要請他出山,高明堅決不出。

後來他聽聞朱家軍那邊有不少戲曲高手,創造了不少流行很廣的作品,高明這才離開了老家,過來找張士誠。

沒錯!

他可不願意替朱家軍效力,而是要跟著朱家軍唱對臺戲。

到了蘇州之後,高明發現事情好像更復雜了,朱家軍那邊不光有戲曲,還弄出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說辭,尤其是連讓女人讀書都弄出來了,簡直是敗壞綱常,倒行逆施啊!

這要是不把他們弄垮了,還有沒有天理了?

高明一直在等待機會,如今他見張士誠發怒,就忍不住大笑。

張士誠繃著臉道:“高公有什麼指點的?”

高明深深一躬,隨後抓著鬍鬚,淡然微笑,“大王不必發怒,據老朽揣度,朱元璋貫會蠱惑人心,有人一時不察,被哄騙了過去,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只要大局尚在,人心尚在,大王必定能滅了朱家軍,一展胸中之志!”

這老頭站出來一說話,總算把高啓救了,他也急忙把嘴邊的話都咽回去,默默觀察,看看這位老先生有什麼高論……

“高公,這個朱元璋的確可惡,他數次欺辱俺老張,偏偏,偏偏俺又無可奈何,真是氣死個人!”張士誠唉聲嘆氣。

高明呵呵一笑,“大王莫憂,實不相瞞,老朽這幾年暫居鄉間,倒是寫了一個曲目,叫做《琵琶記》,我聽聞朱家軍貫會以戲曲收買人心,什麼單騎奪城,什麼白毛女……據老夫看,他們這些東西,也只能哄騙下里巴人,看個熱鬧而已。”

老頭自信滿滿,神態之中,帶著充足的把握。

大傢伙也都嚇了一跳,乖乖,這老頭要出手了?

那可是老神仙放屁,不同凡響啊!

從戲曲下手,跟朱家軍打宣傳戰,破掉朱元璋咄咄逼人的態勢……妙,簡直太妙了!

幾乎一瞬間,所有人都來了精神頭兒,爭相詢問,各種馬屁滿天飛。

只要菜根道人願意出手,小小朱家軍,根本不在話下,對了,他們那邊演戲最好的,叫,叫什麼來的?

吳大頭!

呸!

一聽就不是什麼正經文人,怎麼可能是老神仙的對手。

這一次宴會,很快變成了對高明的吹捧,連帶著張士誠都跟著打起精神,看樣子餘堯臣父子就是個異類,用不著太過擔心。

在場衆人,唯獨高啓,暗暗鬆口氣,他這算是死裡逃生。

不過提起琵琶記,高啓卻有些想法了。

注意啊,琵琶記不是琵琶行,正如陳情表不是陳情令一樣……

相比起琵琶行的纏綿繾綣,琵琶記就剛猛多了。

這齣戲最早出自宋代,說的是一個書生進京趕考,中了狀元,然後被相府看中,成了相府贅婿。

書生拋棄爹媽,不顧髮妻死活,家中遭了災,父母都死了,髮妻安葬了爹孃,揹著琵琶,彈曲要飯,進京尋找丈夫。

身爲相府贅婿的書生不願意相認,還放馬衝撞,要踩死妻子。

他的舉動惹惱了上天,降下天雷,把這個負心人給劈碎了,連點渣都不剩。

坦白講,這麼一齣戲,貌似怎麼改,都未必能改好,高啓雖然不是戲曲行家,但好歹算個頂級才子,他也不知道,高老頭哪來的自信,還要跟朱家軍打擂臺。

雖然你救了我,但還是祝願你,丟光老臉吧!

……

“主公,你現在還讀書嗎?”

“讀!每天都讀!”

張希孟又道:“那主公可覺得有進步嗎?”

朱元璋怔住了,莫名有些尷尬……竟然有種回到了幾年前的錯覺,彼時張希孟整天弄一堆書單,逼著他又是背書,又是練字,從早到晚,沒有一刻清閒。

說句不客氣的,要不是張希孟摻和,朱標都能早點出生。

好容易捱過了那段時間,張希孟又來問自己,老朱的心情能好纔怪?

“先生可有要指點的?”

張希孟呵呵一笑,“主公,我這裡剛好拿到了一齣戲,你仔細瞧瞧,寫一篇作者心思的分析,到時候咱們大傢伙討論,看看主公是不是睿智如神。”

朱元璋眉頭緊皺,這不就是留作業,寫感想嗎?

都是咱給將領留,怎麼又輪到自己頭上了?

老朱當然一萬個不願意,可誰都知道,他當初可是拜了老師,先生教導你學問,哪能拒絕?

尊師重教,那可是孔老夫子拿醋鉢大拳頭定下來的規矩,不服就掄死你!

朱元璋也無可奈何,只能懷著上墳的心,接過了這篇戲曲劇本,展開觀看……

張士誠還要收買人,挖空心思,偷張希孟的文稿。

但是到了張希孟這裡,情況就簡單多了,有人直接送了過來。

朱元璋展開,默默看著,漸漸的他皺起了眉頭,怎麼說呢,這部戲曲讓他看得很彆扭,很矯情,很無病呻吟……

“先生,這是誰寫的?通篇看下來,咱怎麼覺得這個書生這麼下賤無能呢?”

張希孟忍不住點頭,“果然是一語中的,這可是大家高明的力作,要跟咱們唱對臺戲!”

朱元璋乾脆搖頭,“就這水平?咱看他是想自取其辱吧!”

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章 元末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許加入華夏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章 元末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
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一章 元末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許加入華夏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章 元末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彩票| 南溪县| 潜山县| 公安县| 逊克县| 航空| 阿坝| 合川市| 泽州县| 许昌市| 德兴市| 札达县| 醴陵市| 陆丰市| 扎兰屯市| 临沂市| 西藏| 榆中县| 郓城县| 临高县| 通渭县| 邛崃市| 阜新| 三河市| 四川省| 象山县| 新绛县| 新化县| 喀什市| 深水埗区| 久治县| 望江县| 肥乡县| 重庆市| 中超| 晋宁县| 砀山县| 武穴市| 昌邑市|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