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4章 復(fù)建車行

犬兄道:”非獨兄也,吾圃田之民亦惑之久矣。多方設(shè)計,禁令終不得除。至於何因?微賤庶民,則非所知也。“

鄭安平?jīng)]想到事情竟然棘手到這般田地。很明顯,魏王庭在很久之前就與各方勢力達到妥協(xié)或默契:各方都不插手管邑。只要這樣才能解釋圃田之民百年之久不許出城耕種;而這一點,甚至連侯嬴也十分清楚,故而勸告小四“當(dāng)量力而行,勿爲(wèi)已甚”。但自己,身爲(wèi)局中之人,竟然一無所知。

現(xiàn)在,魏庭明顯改變了方略,準(zhǔn)備經(jīng)營管邑了:魏王突然將管邑封給信陵君,而信陵君竟然應(yīng)承了下來。魏庭要對百年來都難以應(yīng)對的管邑下手,所持爲(wèi)何?而自己,昏昏然被加了個管令的職司,甚至對管邑的棘手之處,纔剛剛有個直觀的認(rèn)識。

他感到既緊張,又興奮:若能於手中治好管邑,當(dāng)開魏國百年之局;而一旦失利,將是個粉身碎骨的結(jié)局。

他又有點沮喪地想,自己那些發(fā)家致富的計劃,可能要泡湯了。未來管邑壓倒一切的主題,將是戰(zhàn)爭。

鄭安平稍稍理清了點思路,提出另外一個問題,道:“管邑,小邑也。居四戰(zhàn),若八面來襲,其情若何?”

小四嗤笑道:“鄭兄以驛卒之身,而領(lǐng)將軍之任!豈有百戶之邑,能當(dāng)強國攻伐者?若敢御之,必?zé)o遺類也。兄無慮也。”

鄭安平道:“吾等領(lǐng)管邑之守,敵至而逃,必被軍法。故不得不設(shè)計御之!”

小四道:“故曰鄭兄陷井中矣!信陵君承王加封地五十里,不在他處,偏在管邑。管邑素少王化,其民皆猾,不任攻守。兄若治管有方,管富且庶矣,四方強國必至。彼時除王遣大軍來援,管邑必不能支。吾等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無生之道也。”

粟兄道:“四兄之言,雖出於激,其猶在理。管邑之治,其間不容絲髮,非吾等微賤所能計矣。吾等但築館驛、勸農(nóng)桑、理水陂、防盜賊而已。若韓以大軍來攻,吾等但起烽火,生死付於天命可矣。”

小四道:“管邑豈有烽火?若敢起烽火之臺,在築之日,韓必來攻!管但存一年之粟,韓必來攻!管但築堅城深溝,具攻守之具,韓必來攻!管卒但過百人,韓必來攻!兄其思之,何得而令管富且庶乎?”

犬兄突然笑了,道:“不意四兄議論恢宏,觀天下如掌指矣!”

小四道:“非吾所能知也。但聞於侯兄也。”鄭安平聽到“侯兄”二字,心中大震。

犬兄道:“侯兄何人,有如此見解!”

小四道:“引吾離鄉(xiāng)入大梁,充武卒者,侯兄也。見爲(wèi)夷門衛(wèi)。”

犬兄道:“侯兄必非常人!以夷門衛(wèi),而洞天下之勢,觀兩國之情,豈常人哉!”

鄭安平插言打斷道:“侯兄既知天下之勢,當(dāng)有破局之策。四兄既任管邑,侯兄能不爲(wèi)兄出謀劃策乎?”

小四道:“侯兄之見,吾等既入管邑,當(dāng)深居簡出,勿理民事。信陵君見吾等無用,必棄之,棄則復(fù)生也。”

鄭安平聽到這話,心裡暗道:倒像是侯嬴之策,凡事先留退步。

犬兄轉(zhuǎn)向城主道:“城主久居管邑,必有所策。”

城主道:“吾等僻鄉(xiāng)野人,素?zé)o見識。四野盜賊,時時侵?jǐn)_,城中但存餘糧,必被其禍。是故田畝荒蕪,家業(yè)不興,人人但以餬口爲(wèi)限。或有所爲(wèi)者,必投大城廣邑,棄鄉(xiāng)背井而去。今投大國,得封魏公子名下,微庶等皆以爲(wèi)殘身得保,餘生有望。實不知內(nèi)中情形,如許之紛紜。此皆諸大夫謀之,庶人不能間也。”

鄭安平道:“吾道信陵君必有保境安民之策也。旦日曹先生至,或有所謀。”

犬兄道:“鄭兄此言是也。吾等小吏,但議館驛之事足矣,攻守征戰(zhàn)之策,卜之於廟,議之於庭,吾等焉間!”

就像常規(guī)流程一般,四人在大堂上議事完畢,一起出來,去廢城參觀工地。稍轉(zhuǎn)一圈,衆(zhòng)人出來,沿著河邊散步。大家談?wù)撈鹦∷呐c酒肆女的情事,衆(zhòng)人除嘻笑外,又幫小四出謀劃策了一番,皆道,只待官宅落成,就請人爲(wèi)媒,正式提親。如果錢有不足,兄弟幾個湊一湊,怎麼著也得把事給辦了。

鄭安平道:“吾等皆未知犬兄乃圃田之人。今入管邑,乃入犬兄之鄉(xiāng),願拜高堂兄弟,其可得乎?”

犬兄道:“此何難。旦日曹先生至,吾等五人必往長城及圃田投簡。但在少暇,即往敝宅,他者未敢言也,稻米粥儘可以飽。”

鄭安平道:“怪道犬兄粟米少,入家乃食稻米,粟米蓋難嚥矣!”

又過了一天,曹包也到了。他沒有帶粟米,卻帶了一大背囊金的和銅的。他說身爲(wèi)信陵君門客,並無份田,每日飲食皆有定量。今日獨身出仕,周圍門客各贈金錢,得了一大背囊。今後飲食全賴諸公相助,日有所用,必不敢缺。

曹包隨身攜帶的東西少,不一會兒就都搬完了。這一次,管邑五人算是聚齊,與城主一起,共集於大堂之上,講政議道。

衆(zhòng)人首先談起,應(yīng)該在管邑起驛站,備驛卒。曹包擊掌讚道:“諸公深通治理之道。凡立一縣,館驛必不可少,傳遞文書、消息皆賴之。”

衆(zhòng)人又提到,是如往日一般,以大梁武卒爲(wèi)驛卒,還是就近請鄉(xiāng)民爲(wèi)驛卒,曹包道:“管邑遠離大梁百里,大梁武卒不便。當(dāng)請四鄉(xiāng)之民,忠厚有勇武者充之。驛卒之職,多傳消息,必?fù)裆斫萃瓤欤邶X伶俐者。”衆(zhòng)人聽了曹包的話,都覺得很有道理,也就統(tǒng)一了思想。

曹包一臉神秘地問道:“諸公以爲(wèi),管邑之治,猶需何事?”

鄭安平道:“管邑四戰(zhàn)之地,首在戍卒。”

粟兄道:“城池不備,糧秣不齊,首在堅城而墾荒。”

犬兄道:“區(qū)區(qū)百戶,而爲(wèi)五十里之治,焉得如意。首在募民。”

小四道:“管邑諸事不備,豈但一事!”

衆(zhòng)人聽了小四之言,都笑了。

曹包道:“諸公之言皆善,而右夥之言猶中鵠的。諸事不備,其所賴於諸公也。而臣所爲(wèi)者,願與管邑添一車行!”

衆(zhòng)人皆睜大的眼睛,問道:“車行?”

曹包道:“滎陽車行隨軍征戰(zhàn)華陽,屢建功勳。且華陽城外,有四車行,各有功勞。君上以爲(wèi),管邑之盛也,車行其行乎?諸公皆無車乘,行走不便。若有車行,但與錢即可傭車,豈不便宜!臣於草莽之中,伏於車行,得遇唐叔等,皆豪傑也。諸公建驛,臣建車行,消息四達,財貨流通。一官一民,各得其所,實乃兩全!”

鄭安平等對曹包的出身其實並不知情,現(xiàn)在才知道,曹包是車伕出身。想來覺得好笑,自己四人是驛卒出身,當(dāng)了官第一想到的是設(shè)驛站;曹包是車伕出身,當(dāng)了官第一想到的是建車行。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鄭安平道:“管丞所言,必將不虛。車行之立也,全賴管丞。所需工料,願管丞細細開列,一併上計。俾春後得建也。”

曹包道:“諸公驛舍,自當(dāng)上計。臣之車行,其實私商,不出公帑,不必上計。願管令劃行一地,令其建造即可。一應(yīng)所需,皆由車行自應(yīng)。其所維持,皆出營利,亦不必經(jīng)官。”

四人一聽,還有這等好事!修建車行不需自己掏錢,建好了要用才掏錢,不用也不用管。滿口答應(yīng)下來。

大家發(fā)現(xiàn)自從曹包到了以後,事情好像有了頭緒,不似以前跟沒頭蒼蠅似的亂碰,找不到方向;而是能夠很快得到?jīng)Q策,並進入行動環(huán)節(jié)。這種不自覺的感覺讓大家感到振奮,好像有了主心骨。

然後議論的話題轉(zhuǎn)向小四。鄭安平道:“右夥於大梁城一酒肆之女有舊,欲納之。自輕自賤,而不敢言。丞其有所教之!”

曹包嗤地笑了,道:“右夥,士也。酒肆,細商也。門不當(dāng),戶不對,其婚難成。納之爲(wèi)妾可也。”

小四道:“吾與其女,相識久矣。年漸長而生情,各自迴避。心常惴揣。惟恐爲(wèi)人所先。非敢以高門而自大也,非敢以小戶而輕之也。”

曹包道:“兄既有意,弟願爲(wèi)之。兄可告以其狀,弟請人爲(wèi)媒,必爲(wèi)所動。兄其納之!”

小四道:“其酒肆即立夷門外。其父肥胖,人稱豚二。幼時,吾與侯兄出入其肆,其女尚幼。忽忽十年,其女長成,竟生情愫。”

曹包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展轉(zhuǎn)反側(cè)。此兄之謂也。既有其人,可央媒氏。”

城主道:“如大夫求城中諸女,微庶自當(dāng)作媒。若求大梁中人,非微庶所能也。”

鄭安平道:“左夥犬兄,家居圃田,或於城中求得佳人,城主其留意之!”

城主道:“是有何難。待字閨中中,雖不多,亦有十餘。大夫其有中意者,即告之,必成!”

第142章 刺探第293章 韓援第6章 囿中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73章 樽俎折衝第356章 訪圃田第325章 管邑之衆(zhòng)第32章 陷城(三)第358章 夜聚第245章 入韓第126章 傭車第263章 密議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137章 軍市第26章 謀定第81章 換防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64章 失散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29章 初戰(zhàn)第375章 利害相權(quán)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75章 和議第230章 司勝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38章 祭壇第272章 信用週轉(zhuǎn)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1章 籌謀第5章 夜行第91章 美酒美姬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67章 協(xié)合之策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03章 危機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26章 傭車第135章 打探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54章 博學(xué)的家老第82章 出城第131章 麻太公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09章 乘其隙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87章 武將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123章 豪傑鄉(xiāng)里第3章 祭旗出征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46章 入國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08章 救暴鳶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93章 韓援第157章 交糧第222章 善後第107章? 一身擔(dān)之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75章 和議第182章 爭武卒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40章 勵士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54章 博學(xué)的家老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44章 入城第23章 大梁門衛(wèi)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58章 藍田玉第262章 傷營第128章 階父第221章 除警第107章? 一身擔(dān)之第293章 韓援第113章 計糧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13章 贈劍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334章 訪友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71章 吹臺第260章 議連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页游| 安图县| 孟连| 紫金县| 梨树县| 晋中市| 富川| 化州市| 紫云| 桑日县| 蓬溪县| 班玛县| 常德市| 赞皇县| 张家港市| 三台县| 香港 | 池州市| 芜湖市| 凤庆县| 扶余县| 宾川县| 宿迁市| 抚松县| 晋江市| 榕江县| 望都县| 新和县| 施秉县| 南阳市| 诏安县| 阜康市| 吴旗县| 通城县| 翁源县| 永昌县| 绍兴县| 延庆县| 曲松县| 凉城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