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4章 南洋大開發浪潮

朱由校回到京城三天之後,第一次召開了朝會。

“戶部就王恭廠爆炸死難人員的安撫工作進展如何?”朱由校直接問道。

“啓稟陛下,王恭廠爆炸善後已經完成,死傷人員及家屬都得到了朝廷賠償和救助。”

戶部尚書郭允厚出列回報道,“經過安撫,死難者家屬情緒穩定,傷者也對朝廷感恩戴德。”

“如此甚好。”朱由校點頭肯定道。死難者是肯定要安撫一番的,現在爆炸已經過去了,安撫一番這件事也就過去了,隨即朱由校下令將王恭廠解禁。

“啓稟陛下,海軍總督張炎快馬上奏,已攻克爪窪,並將荷蘭紅夷逐出南洋。同時葡萄牙紅夷也同意讓出馬六甲,請陛下過目。”孫傳庭出列將奏摺呈上,如今一切有關軍事的奏章,都是直接遞到最高統帥部。

朱由校不由精神一震,沒想到海軍這麼快就把荷蘭人給趕出了爪哇,並且還把葡萄牙人佔據的馬六甲也給弄到手了。奏章呈上後迫不及待的打開看了起來,看完之後不由笑了起來。

看完之後這才知道,荷蘭人和葡萄牙人都是被嚇到了。

這顯然也並不奇怪,西方人大舉殖民亞洲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此時歐洲人的航海技術雖然有所發展,但是還沒有開始工業革命。歐洲人要肆無忌憚的在亞洲殖民,還要再過三百年。

但是此時大明開始發展海軍,僅僅幾年時間就在海軍力量上壓倒了前來亞洲殖民的西班牙、荷蘭殖民者。這本身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大明的生產力之龐大,哪裡是荷蘭那樣屁點大的國家能夠相提並論的,至於西班牙人的國家雖然大一點,卻被荷蘭人打得被動物比。顯然也不怎麼樣了。

西班牙人如今過於依賴從美洲掠奪來的貴金屬,其本國生產力並不高,說白了這種靠搶劫。然後用錢買東西的模式,對一個國家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是說搶劫不好。如果遵循弱肉強食的話,欺壓弱小民族倒也能說得過去。但是人如果享有了太多不勞而獲的東西,就會損傷福報,西班牙就屬於那種情況。

至於日後的海洋霸主英國,這個時候還沒有進行工業革命,實力也比較弱小,還處於一種被荷蘭人壓制的狀態。

大明如今取得了亞洲的海洋霸主地位,成果自然是喜人的。但是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這樣的地位能保持多少年?

朱由校明白,大明在亞洲的海洋霸主地位在未來上百年內是不可能動搖的,至於日後則要看行政路線是否能夠延續下去。

但就算是這上百年的時間,也足夠了。

“既然爪哇與馬六甲已下,那便開省爪哇與馬六甲,南洋各地貿易皆可向民間商船開放。”朱由校下令道,“內閣再出臺一番南洋開發法案和移民法案,爭取早日將南洋開發出來,爲我大明供應糧食。”

“臣遵旨。”沈潅出列應道。

……

天氣六年夏收之際,朝廷再次宣佈開省爪哇、婆羅洲、馬六甲。成立爪哇特別行政省,以及馬六甲特別行政省、婆羅洲特別行政省。

至此整個南洋,大體上已經被大明納入統治。

當然還有不少島嶼沒有納入統治範圍。例如蘇門答臘島,這個島嶼此前還沒有被荷蘭人佔領。

蘇門答臘在中國文獻中稱之爲金州,也是一個富饒之地。

此時大明成立爪哇省,並未打算將蘇門答臘島納入其中,而是將爪窪島以東一些島嶼納入其中,而這數千個島嶼之中,又有一半左右納入了婆羅洲特別行政省。

蘇門答臘島將另外成立一個金州省,不過暫時沒有去實施。

馬六甲特別行政省,範圍倒是不大。只有後市馬來西亞在中南半島的延伸部分,而婆羅洲的那一塊則歸爲婆羅洲特別行政省管理。

相當於後世的印尼將被肢解爲婆羅洲省、爪哇省、金州省三個省份。日後要是往蘇拉威西島和巴布亞島擴張的時候,這裡也許還會成立一個省。從而後世的印尼版圖就會被肢解爲四個省。

同時朝廷出臺了南洋移民法案和開發法案,即移民南洋者可免路費,同時朝廷給與墾殖補貼,每開墾種植園一畝,給予0.5元的補貼。

開發法案則規定,開墾種植園者並種植糧食、棉花、甘蔗的種植園,200畝範圍內免稅三年,超過的部分則正常交稅,同時銀行可以對種植園主提供貸款。

其中法案還規定了一個叫‘橡膠’的玩意,只要種植了橡膠,十年內免稅。讓人不知所云,誰都不清楚什麼玩意叫橡膠樹。橡膠這個東西,朱由校在發展蒸汽機的時候,就想到了。

雖然製造蒸汽機未必要用到橡膠,但日後工業發展肯定是需要橡膠的,所以已經吩咐張炎去尋找橡膠樹種子。

張炎通過葡萄牙人的關係,已經從美洲搞到了一批橡膠樹種子。這些橡膠樹種子已經在呂宋種了下去,如今大明正在向葡萄牙人購買更多的橡膠樹種子。

爲了擴大橡膠樹發展,民資暫時沒什麼作用,畢竟橡膠這玩意的作用還沒開發出來,沒有利益的事情民資肯定是不會去做的。所以主要還是國有企業來做這樣的事情。

這個開發法案出臺後,相當於就是鼓勵民資前去南洋開墾種植園。特別是種植園主可以獲得貸款的情況下,他們可能就會瘋狂的開墾種植園。

例如開墾出一片種植園,然後再抵押給銀行貸款出來,再去開發下一片種植園。當然這個模式是有開發上限的,爲了避免種植園被人高度集中,所以種植園規模一旦超過300畝,稅收就會不太正常了,屬於有些偏高。擁有的種植園規模越大,稅收就越高。

而在種植的作物上稅收也有不同,如果說種植水稻等糧食和棉花。那麼稅收是最低的,甘蔗是其次。會比水稻和棉花高一些。

目的就是爲了鼓勵糧食生產和棉花生產,這些東西都是大明最需要的。

如今南洋那麼多資源可以開發,只要把這些資源開發出來,就能解決糧食缺乏的問題了。南洋地區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而且比較容易操作。如果像廣東那些地區,理論上雖然能夠做到一年三熟,但因爲時間太過緊迫,農民在沒有足夠的運輸能力的情況丟下。很難及把秧苗插下去。

但是南洋地區就不同了,因爲時間沒那麼趕,水稻種植可以做到真正的一年三熟。只要把將南洋那些農業資源開發出來,每年就能向大明輸入大量糧食。

現在大明缺的就是糧食,同時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明也缺棉花。特別是海貿活動的擴大,對商品棉的需求就越來越大了,棉花需求也進一步擴大了。

南洋開發出來之後,可以爲大明帶來的也不僅是糧食和棉花,商品糖的供應也會增多。並且會使商品糖的價格進一步的降低,到時候廣東一帶的商品糖就會失去競爭力,從而增加一些糧食作物種植面積。

大明的糧食會短缺。主要還是因爲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沿海省份的農業種植的經濟作物太多了。

同時南洋的木材資源絕對是無比豐富的,在加上其他的原材料產出,對大明的工業發展非常有好處。

因此除了東北之外,南洋也成爲了一個將要重點開發的地區。

這一南一北兩個商品糧基地開發出來之後,再加上中南半島的糧食產出越來越多,大明的糧食短缺問題基本上就會得到解決。

當然開發南洋的主力還是國企,以及與國有財團的那些紅頂商人,他們在政策出臺之後。立即調集資金前往南洋墾殖種植園。

另外國有企業在南洋也將有陸續的擴張,例如造船廠。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留下的造船廠都將被國有造船企業接管。

而在移民方面,朱由校出臺的政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朝廷承擔前往南洋的路費。同時還發放貸款給他們開墾種植園,要是不懂如何開墾、經營種植園也沒有關係,可以先安排他們到種植園裡面工作。

那些種植園還是需要一些漢人的,待遇比那些土著高了很多。移民到南洋的人到種植園學個幾年,就可以自己去墾殖種植園了。或者看到一些生意可以做,自己去做些什麼生意、技術活也是可以的。

反正到了南洋,漢人是不用怕會餓肚子的,另外南洋開省之後,這些省都屬於新政地區,社會財富分配更加公平。

這次移民南洋,主要的移民區域就是在南方各省。因爲南方各省的百姓,對南洋的環境更加適應,北方百姓對南洋地區的環境並不是那麼適應。

移民剛開始,南方各省百姓就有很多踴躍參加了。因爲南方各省貧富差距實在太大了,很多貧苦百姓身無立錐之地,而且農業人口也不少,這些農業人口很多又是佃農。

這些佃農,還有城市裡的工人,開始成爲移民的主力。而那些省份中,福建和廣東的移民又是最多的,特別是福建地區,因爲缺少耕地,養不活那麼多人,很多人只能到海外謀生路。

向南洋移民需要船隻,如今大明的遠洋商船經過這幾年瘋狂的建造,已經建造出了不少。那些傳統的船型,還是比較合適運輸人員的,而歐洲人那種船型,居住條件在比較惡劣。

如今大明即有大型的硬帆商船,也有歐洲人的軟帆商船。

那些硬帆船成爲運輸移民的主力,那些民資商船隻要把人運到南洋,就能從官府那裡獲得一筆運費,因爲有錢賺,那些商船也很樂意運輸那些移民去南洋。另外國有商船則是運輸移民的主力,國有商船隊的規模已經遠遠超過民資商船的總量。

在朝廷的政策、資源的運作下,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南洋大開發的浪潮。(。)

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40章 撥亂反正第154章 花錢如流水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8章 逮捕王安84章 沒分段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177章 馳援充州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187章 徹底整合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33章 天啓方陣第94章 良性競爭第37章 準備下手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396章 電報民用業務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95章 定時炸彈第93章 商業擴張第251章 刺刀亮相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33章 天啓方陣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51章 刺刀亮相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10章 天子親軍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96章 電報民用業務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282章 輿論管制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71章 辛酉京查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116章 野豬皮乾的蠢事第258章 生產兵團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260章 蒸汽機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63章 銀子在哪?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413章 孟加拉條約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73章 準備鑄幣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
第303章 千年王八精橫空出世第271章 殖民呂宋第195章 震驚蒙古人的裝備質量第40章 撥亂反正第154章 花錢如流水第207章 新的天梯第206章 聯動方案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230章 切斷日本貿易航線第98章 失敗的讓步第38章 逮捕王安84章 沒分段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364章 沒落的科舉第377章 介入中亞第22章 投資前景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201章 不識相的葉爾羌汗國第177章 馳援充州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332章 裂土而治第187章 徹底整合第322章 形勢大好第235章 被鑿穿的尊嚴第330章 移民西域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374章 又當裁判第143章 火炮顯威第180章 拉下神壇第410章 實幹成就夢想第309章 持續擴張的國有資本第33章 天啓方陣第94章 良性競爭第37章 準備下手第420章 屠殺一般的戰鬥第124章 百業興盛第233章 慘敗的鑲白旗第186章 瘋狂的土地兼併第222章 圈錢利器第142章 攻城準備第238章 市場鼓吹第129章 俸祿改革第318章 戰爭準備第396章 電報民用業務第289章 救災、移民第95章 定時炸彈第93章 商業擴張第251章 刺刀亮相第92章 皇莊第二期建設工程第270章 臺南海戰第84章 遊擊進行時(三)第152章 規劃工業區第227章 干預朝鮮(二)第42章 大清洗、大換血第370章 天啓九年第33章 天啓方陣第263章 刁民又造反了第251章 刺刀亮相第139章 暴跳如雷第162章 多重保險第101章 大明日報第403章 第二代新軍第10章 天子親軍第314章 聽之不聞視之不見第396章 電報民用業務第122章 反腐打黑第372章 新規格,新標準第327章 滅準噶爾第138章 修路計劃第282章 輿論管制第267章 開發北海道第71章 辛酉京查第336章 瓜分戰爭紅利第116章 野豬皮乾的蠢事第258章 生產兵團第226章 干預朝鮮(一)第283章 逐盡東林第277章 大破蒙古第273章 可敢與朕一戰?第421章 蒙古要談判第260章 蒸汽機第60章 皇帝的陽謀第21章 皇家農業公司第63章 銀子在哪?第1章 我是朱由校?第413章 孟加拉條約第390章 工人暴動第12章 最賺錢的行業第281章 廠衛的白色恐怖第307章 開發澳洲第4章 鏡子裡的商機第373章 對待印第安政策第35章 研發燧發槍第96章 擼的就是你第73章 準備鑄幣第183章 北上海上航線第292章 高舉屠刀,嚴打掃黑第398章 普及義務教育第378章 佔領夏威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徐州市| 高尔夫| 巴林右旗| 基隆市| 台山市| 克拉玛依市| 霞浦县| 台东市| 屏东市| 黄浦区| 尼勒克县| 玛纳斯县| 永清县| 惠安县| 天等县| 尼勒克县| 广东省| 彭水| 封开县| 固安县| 松江区| 堆龙德庆县| 岳阳市| 河北区| 哈巴河县| 永德县| 五大连池市| 柘城县| 临安市| 连山| 靖安县| 武安市| 山西省| 临安市| 保康县| 南宫市| 东光县| 滨海县| 虹口区|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