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幾頁,鈡叔遞給項莊,“你看圖冊中這個,是1977年安徽長豐楊公2號墓出土的戰國玉璜。質呈青色,扁平體,弧形,兩面飾紋相同。兩端各琢一龍首,中間連體。龍滴水形眼,張口露齒,葉形耳後伏,軀體浮雕細密的勾連雲紋,首、軀之間以S形繩索分隔。器中部上端有一小穿孔,可佩系。這種玉璜是戰國盛行的品種,多作爲成組玉佩中的組件之一。而近幾年社會上流傳的仿戰國玉璜,就明顯看出玉質呈土黃色,形制與真品風格接近。但如果你再細加分辨就會發現:1。紋飾上,真品滴水眼飽滿有神,額角尖銳,軀中勾連雲紋排列有序,爲戰國典型紋樣;仿品眼小無神,額角圓弧,軀中雙身獸面紋在戰國玉璜中不見,器之上下附加透雕裝飾不倫不類,與整器不合,且器中部無穿孔供佩系。2。玉質上,真品細潤有光,沁色變化深沉;仿品滿身土黃沁色在出土器中少見,浮淺單薄。”
“項莊你再看這張圖片,這是1977年安徽長豐楊公墓葬出土戰國龍形玉佩,質呈黃色,部分受沁作褐色。扁平狀,兩面紋飾一致。透雕出一回首張口的龍形,龍軀略作“W”形,上浮雕戰國流行的谷紋,軀外有足爪、一鳳鳥首及附加裝飾。龍尾呈鳳鳥首,亦爲時代特點。龍軀腰部穿一孔,供懸系佩掛。此龍造型、裝飾皆爲典型的戰國風格。而市場上發現的仿戰國龍形玉佩,玉質黃色,部分有黑漆古沁,造型略同於真品,差失處爲:1。整體上,真品於規範中見出變化,龍體富有動感,似在騰躍,表現出戰國時代特徵;仿品僵硬板滯,龍如處靜止狀態。2。細部上,真品谷紋飽滿,排列整齊,迴旋有力,龍軀寬窄合度;仿品谷紋扁平鬆散,且不規整,龍軀寬窄不諧,腰部無供穿系之鑽孔,此爲一大疏漏。3。玉質上,真品沁色較有層次,微有透潤感;仿品沁色濃重,深透,無過渡層次,顯系人爲染作。”
聽到有人在敲門,項莊還以爲有人來談生意。
開門一看,原來是訂的外賣送來了。
主食是幹炒河粉,其餘四個飯盒裡裝的都是下酒菜,有滷水豬舌頭,五香醬牛肉,乾煸山坑魚,還有一個油炸花生米。
忠叔開了一支52度五糧液。
兩杯白酒下肚,忠叔的興致似乎更高了。
“我在讀大學時考古專業開有一門課叫斷代學,現在專業人士鑑定玉器什麼的也多從斷*始,教科書對文飾的研究很多,正統學者深受其害。但自從我接觸這個行當後才知道,民間非專業人士鑑定多從真僞開始。但兩者殊途同歸。”
又呷了一口酒,鈡叔臉紅筋漲地說“從我讀大學學習考古專業開始到現在,我在古玩這個行當裡算是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了。要讓我說出其中的那些奧妙來,我還真不說不出來個一二三。這一個行當啊,是‘活到老、學到老’啊!”
說到這裡,鈡叔話鋒一轉,“不過,僅憑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古玩鑑定無非都有這樣幾個步驟:包漿、沁蝕、玉質、形神、腐蝕、文飾、刀痕。所謂古玉包漿說穿了就是氧化膜,又分爲軟包漿和硬包漿,軟包漿手頭有肉澀感(北方話叫肉頭兒),硬包漿有明顯玻璃光。軟硬包漿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手長期盤玩或藥液侵泡可做仿包漿。有經驗者自然能夠區分兩者的差異。自然狀態的子料也有包漿,一般硬度較高。沁蝕可分爲內沁和外沁,內沁就是一定條件下產生的晶體酥鬆,白色絮狀(玉內雜質不是沁而是髒,沁和髒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質的侵入。內沁由內向外發展,外沁由外向內發展,互相促進,直至鈣化。有無外沁的古玉,玉質好可能內沁也不宜查覺。沁蝕狀況和玉質密度分佈、晶體酥鬆狀況及外部介質性狀有關。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斷真(如老玉新工)。”
真是時時處處皆學問啊!
項莊看著平時裡不言不語的鈡叔,說起他的本行來頭頭是道,又奧妙無窮。不由得從心底佩服不已。
鈡叔似乎談興正濃,“就拿你你那個古玉琮來說吧,我雖然沒有親眼看到過,但據你說中紀委請專家鑑定出它有那麼高的價錢,很有可能是新疆和田玉。和田玉在古玩界可是大家公認的,最美觀、文化承載量最大的一種玉。商代以後的貴族器物多選此玉,常見的有黃玉、羊脂玉等。然後是遼寧岫崦玉,紅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第三就是河南獨山玉,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綠色多做抵擋仿翠件。古器中少見此玉。第四就是各地產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見於高古器、良諸器、葬器等。”
“再給你說說生坑、熟坑和盤玉吧!出土後未經過處理或盤玩的叫生坑;否則就叫熟坑。盤玉是咱中國人玩玉的傳統。所謂盤,就是把玉攥在手裡盤玩。新玉、老玉都要盤,盤過的玉潤澤漂亮,盤後古玉比新玉變化更大。所以有一部分人不贊成盤高古玉。甚至有人不認盤過的高古玉,這和港臺的迷信風氣有關。他們怕古玉的舊主來路不清楚,養玉不成反被害。你看我手上盤的這幾件東西,都不是高古玉。我雖已古稀,但也有得怕呀!”
一支五糧液,忠叔大概喝了不到四兩,但明顯看到他已醉意朦朧。
項莊看看手機,已是下午三點多了。
“忠叔,和你聊了這大半天漲了不少見識,勝讀十年書啊!”
鈡叔客氣地說道:“我這些都是皮毛而已。說到讀書,如果你真想深入瞭解玉器鑑定方面的知識,我倒是可以給你推薦幾本有關古玉的專著,比如清末吳大徵所著《古玉圖考》,對古玉的時代、用途、名稱、尺寸均有詳盡說明和考釋,且繪圖精確,頗有參考價值。另外,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玉器全集》,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羣的《中國古代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專家李英豪的《鑑別古玉》、《民間古玉》、《護身玉》、《保值白玉》,臺灣專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鑑定全集》等書,皆可拿來認真品讀,細細揣摩。”
項莊從隨身帶著的書包裡拿出筆和本子,認真記下了忠叔剛纔信口報出的書名。
臨走前,忠叔又對項莊說,“光讀書只知道理論還不行,直接上手非常重要。你在在博物館只能隔著玻璃看,有機會應該儘可能多地上手細看各門各類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覺出其中的區別。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我給你說,玉石造假可是有些年頭了。聽老前輩們講,早在宋朝時就出現了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僞造雞血沁;而清以後的造假情況可謂越來越多,手法上也有不少“創新”,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的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僞玉,顏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鑑別時要特別留心。真正的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的是火烤的,有的是用化學藥水浸蝕的。”
項莊聽忠叔娓娓道來的這些玉器收藏鑑定知識後,愈發感到高手在民間這句話不假。
項莊知道這個行當水太深,不是他這種人所能玩兒的。
忠叔可能也看出項莊不是真心下海玩收藏之人,也就放開說道“實話告訴你吧阿項,因爲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近幾年古玉一直被收藏者看好,最近我也很關注古玉。正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指的就是玉的投資價值。大家現在所說的所謂‘高古玉’,實際上指的就是漢代以前的玉製品。高古玉屬稀缺資源,歷史文化信息含量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真正的高古玉器可謂是玉器市場的常青樹,不論市場風雲如何變幻,它以其悠遠的文化含量、極高的藝術品位,笑傲玉器拍場。從1996年到現在,在各種拍賣會上,凡是年代可靠的高古玉只要一露場,動輒都在百萬元以上,也是有實力的藏家的首選。2004年以來,高古玉市場逐漸復甦,一些年代可靠、文化特徵明顯的高古玉頗受海外市場的歡迎。2004年,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西周跪人玉璜,在拍賣過程中引起了激烈的競爭,由18萬元起價一路飆升到132萬元,最後由一位有海外背景的北京買家獲得,成交價是估價的6。6倍。但由於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傳承有序、年代可靠的高古玉太少,贗品氾濫,因此在投資收藏高古玉時要格外慎重。”
項莊走出忠叔的鋪頭時天色已黑。
走之前,他纔想起裝在包裡的東西,那部從優盤裡解密出來的手稿打印件。
看到忠叔大半天的講述,再加上五糧液酒的後勁,已不堪疲憊,躺在沙發上睡著了。
項莊沒有叫醒忠叔,他把書稿輕輕地壓在忠叔的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