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啊!”逃兵瘋狂的向著轅門逃去,守營的將領無情的下令格殺。逃兵慘死在自己人的手下,其他的兵士們冷漠的看著。
自打雷長的一把大火將李從囤積的糧草化爲灰燼之後,李從就下令退兵,回師中都。但是糧草有限,早已經沒有了中都的方面的供應。而身後還有朔軍的追擊。每天都有人逃走,殺人以正軍法完全沒有半點用處。李從命人點算軍中士兵的數量,不僅每天都有人逃走,最近幾天更是每天都有幾十人逃走。
無奈之下李從只能命薛觀,李義,李難,崔全和張靖來見。
五人進大帳後,李從開門見山,說:“朕覺得眼下的局勢已經無以爲繼。朕也發現,是因爲朕的緣由導致今日的敗局,所以朕決定問一問你們的意見。”五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張靖說:“回稟陛下,末將以爲眼下繼續與敵軍周旋已經沒有了半點必要。所以我以爲只能放棄中都,與援兵會師,再繼續應對方爲上策。”李從反問:“那姚直、袁玄呢?。”
張靖說:“立刻撤出中都,這些天探子的諜報中可以得知,樑皓和石珍有不分兵馬一隻不知所終,他們一定是去了中都。與其如此,不如放棄,人在城失也能奪回來。”
李難剛要開口駁斥,李從吼道:“你要說什麼?給朕閉嘴。”李難只好閉口,後退幾步。
李從想了片刻,果斷的下令:“傳旨,退兵。命姚直、陳化同袁玄帶兵撤出中都,玉璽,皇后和太子都要給朕帶上,與朕會合後向秀郡方向進發,與援兵會師,再圖它策。”
軍令一下,大軍雖然難以爲繼,但是依然迅速拔營起行,撿了一條近路,向秀郡行軍。而中都那邊姚直和陳化接到了這道聖旨以後,姚直苦著臉的對陳化說:“皇上怎麼此時此刻才退兵。不該進攻時進攻,不該集中兵力時集中兵力,現在才撤,早知道我們半個月前就應該準備的。”
陳化說:“但願還不晚。你來統軍,我去接皇后娘娘。咱們馬上棄城。”
原來幾天之前城裡已經在準備撤出了,但是秩序卻越發的混亂,軍隊分發口糧,富商大戶逃出城去,平頭百姓成羣結隊的逃難,城中的盜匪橫行,天天都有命案。但是即便如此,依舊不足以在幾天之內逃脫,因爲有錢有勢的反覆的運送著家眷和財寶,窮困的只能逃命,物價飛漲,加之天氣漸漸冷了,窮苦百姓的日子是一片狼藉。
巨鼎四年十月二十五,石貝在一場小雪之後登上一座小土丘,觀望中都城。踩著浮在雜草上的積雪,石貝對林榮說:“想不到我們有回到中都的一日。想當初我們還是爲了一個目標而聚集,可是現在我們已經勢同水火。對了,還有樑元的消息?”
林榮說:“他也已經在中都以北,不足百里的地方。我們離中都更近。”石貝:“更近不能說明什麼,但是更爲有利。傳令下去,分出兩隊兵馬,一隊火速攻城,攻打南門,一隊搶奪東門,一定要快。還有,把這個送出去。”石貝將一封書信交給林榮,林榮看了一眼之後就領命而去。
當東海軍同時在南門和東門準備攻城的時候,石貝就在東門觀戰。可是在戰意正濃時,城門突然間打開,城中的百姓結隊出城,爲首的老者捧著一個木盤,蓋著白布。哭泣著堆在地上,他身後的百姓也紛紛對下,老者說:“老夫代城中所有老少,請將軍憐憫,我等願意獻上中都,只求將軍感念好生之德。”
石貝立刻下令偃旗息鼓,下馬步行走到老者面前,將其攙起,結果老者手中的木盤,掀開白布一看,竟然是一些書冊,略略一翻閱竟然是中都的土地居民的本冊。石貝說:“諸位鄉親,文武,石貝是來接管中都的,不是來劫掠搜刮的。”石貝對身後的林榮說:“傳我軍令,進城之後不得擅入民居,不得驚擾百姓。違令者格殺勿論。廢除所有苛政舊法,使百姓安泰。”軍令被立刻傳遍全軍,於是百姓喜極而泣,歡迎東海軍入城。進城之後,石貝發佈榜文安定人心,打開府庫將糧食錢財分爲兩份,一半分發給城中百姓,一半充作軍用封存於皇宮內。
而這時,樑元的大軍兵臨城下。
石貝登上城樓,樑元看見石貝在,頓時惱羞成怒號令攻城。石貝卻說:“怎麼,我已經入了中都,我大哥已經是贏了。當初約定先入中都者王天下。那就是天子了,你敢攻打天子的城池?攻下了又能如何?”
樑元還是不肯善罷甘休,就在此時,樑元的斥候探子來報,他們的身後有大軍來襲。樑元回頭一看,果然有軍隊的旗幟和揚起得到塵土。樑元狠狠的咒罵:“石貝你不得好死!”
石貝悠然自得的說:“悉聽尊便,樂意奉陪。”樑元只好退兵。
趕來解圍的就是石珍,他接到石貝的書信後連夜領軍趕來,再入中都的時候只有石貝和林榮,率領很少的軍兵來迎接,但是石珍見到城裡的百姓來來往往,店鋪營業,一片安詳。石珍問:“二弟你是怎麼辦到的?”
石貝說:“再簡單不過,廢除了前朝的苛政,減免賦稅,免息借貸,同時約束軍兵遵守法度,將所有府庫中的錢財糧食分出一半給城中百姓,自然就這樣了。”
石珍打量著石貝,只是點頭而已。
兩天之後,中都皇宮議政殿,石珍頒佈了旨意,宣佈遷都中都,大封羣臣,每個人都晉升一級。犒賞三軍,撫卹陣亡將士,冊封樑皓爲安國朔王。樑皓接受了。
李從的大軍已經離開中都一帶,與姚直他們會合,又與援軍會合,聽說石珍成功便向袁玄問計,袁玄建議退兵,中原已經不能收服,不如退往江南。李難極力反對,但李從還是同意了,於是他們率領的大軍和在定河浦對峙的水軍,陸續南下,脫離戰場,將中原拱手相讓。就在此時劉當突然派兵攻取了大雲關。
樑皓也退兵了,但是作爲封賞,石珍將雲郡封給了樑皓。
接管了整個中原後,李增和丘狩覈算了一下,發現他們的糧餉幾乎用盡,如果不是劫走了李從的那匹糧草他們將無糧可用。
議政殿裡,石珍接見所有臣僚,說:“眼下我們已經穩住了中原,但是我以爲還是不足以鞏固。尤其是西面有一個劉當,他可是對李從惟命是從啊。我決定偷襲大雲關,二弟,你以爲如何?”
衆文武面面相覷,石貝卻欣然領命。
話說樑皓、石珍聯軍不僅消滅治軍大部,更是攻克了中都、易源、燁縣、丘縣等諸多城池,永遠易手,加之樑皓與石珍有密約在先,所以大雲關以東除雲郡以外全部被石珍得到,成爲新的天下霸主。但是這也僅限於土地和軍力上,中原大地上的黎民百姓生活依然還在疾苦之中。丘狩、李增、王憲和王郃也終日忙碌在無數的文案之中。廢除苛政,劃分田地,屯田墾荒,免稅開倉,往來各地的公文多如繁星牛毛。
而在戰略上,西面的劉當名義上依舊聽命於李從,而且趁著戰局混亂之際佔據大雲關,對尚未安穩的中原威脅極大,加之其它原因石珍命令石貝設法收回大雲關,穩定中原。
可是自從接到這道命令之後,石貝全然不顧,終日只是不斷的調動軍隊在雲郡與澄郡之間來回移動,名義上說是練兵,可是已經是冬季何必在雪地裡毫無目的的往返調兵?中都方面和西京方面都爲之疑惑不解。
巨鼎五年二月,冰消雪化,萬物復甦,中原重現了許久不曾見到的景象,三三兩兩的田野裡秧苗油油綠色。中原百姓無不對石珍兄弟稱頌。可是在西京卻是另一幅景象。
自從楊施濟之亂以後,劉當爲了嚴加管束,不再出這種事情,在民間廣佈眼線,任何人膽敢有半點怨言,攻訐朝政的,一律暗中綁架嚴加酷刑,而忍不住刑法的只能胡亂招供,得來的就是更多的冤案和民怨。
而同時,一些達官顯貴,特別是當初和劉當互相勾結的貪官,他們的子弟仗著自己身後有後臺,便目無法紀欺男霸女,甚至是光天化日當衆殺人。而且他們還結成玩伴,每天想的都是如何玩樂。
其中以趙奔的外甥郎傑,已經死了的師聊敘的侄子師通,姜妃的堂侄姜貴,這三個在爲數不多的西京惡少中最爲猖狂,最藐視法紀。被百姓稱爲西京三狼。
可是現今的西京不僅有狼,還有甚囂塵上的謠言。劉當自從登上西京王的位子之後,就有人向他進言,立劉景爲世子,但是劉當猶豫了。而後來姜妃兒子劉曼也兩歲了,劉景的世子之位也就無望了。於是劉景主動請命,願意戍邊。既可以遠離姜妃母子,有可以擁兵自保。於是劉當命令他駐守山屏關。可是這謠言偏偏就是說劉景有篡位之心,他已經開始招兵買馬了。劉當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爲此坐臥不安,連夜將趙奔召回西京,問他:“人言劉景圖謀不軌,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