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1章 春光

“我就不明白,這城裡有甚麼好的呢?把人心都住窄了!我還是喜歡草原,遼遠、開闊、無所阻擋……”那木罕懶洋洋地倚著車壁,半閉著眼開口。

“那你回去好了,我一個人回大都。”我哼笑一聲,並不理會他的抱怨。

聞言,他倏地睜眼,見我並非說笑,便收起一臉頑賴,皺眉凝視我片刻,才低聲嘆道:“若非擔心你身體熬不住寒冬,我纔不願回去碰一鼻子灰,父汗巴不得我留在上都罷!”

“阿爸有再大的怒火,過了半年,也該平息了。已到年關,你難道要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這裡?”

此言似觸痛他的心事,那木罕半晌不語,情緒也消沉下來:“這十年來,我都是一個人孤零零的。那時我就想,若我一輩子都是這樣,還不如死了算了!”

“別說沒志氣的話!”我不由得輕叱,眼裡卻又燙又溼,忍住不去想那經年往事,待沉下心思,才道:“海都、篤哇賊心不死,若時機合適,難保不再起事。前幾年,篤哇再度侵擾哈剌火州,亦都護火赤哈兒的斤力戰而死……國朝邊患猶在,哥哥,你便不想爲國分憂?那十年的囚繫之仇便也這麼算了?”

他久久地沉默,沒有反駁,不知心裡在思量著什麼。論年紀,他也不過三十出頭,縱有一時的挫敗,這人生還長著呢。

“父汗他,還會信任我麼?”他低低開口,聲音帶著幾分蕭索。

“當年哥哥卓帳阿力麻裡,連海都也不得不暫避鋒芒,多年不敢東進。漠北重地,是祖宗根本所在,除了你,還能用誰呢?”

聞言,他狀似無意地撇撇嘴,不置一詞,抱臂往車上一靠,默默思量半晌,才道:“也罷,我跟你回大都。若是旅途無人看顧,惹得你害病,父汗那裡,我怕是又多了一份罪名了!”

他無謂一笑,恍惚間,又是少時頑劣不羈的模樣,看得我一時怔忪。

“這樣纔好。”我握住他的手,無聲一笑。

*

因著與皇帝的矛盾,那木罕抹不開臉皮,在上都延擱了三個月。我徵得皇帝同意,留下來一道陪他。

比之大都,上都的冬日寒冷尤甚,我的肺疾反覆不止,那木罕無奈之下,只得陪著我回大都安養。然而他幾次請求,忽必烈卻仍不準覲見。

直到元正,諸王百官朝賀之際,那木罕才得了機會。皇帝縱然慪氣,禮節上卻是躲不過的,何況小兒子備足了賀禮,拿出了十足的誠意。這樣一來,那木罕順理成章地入覲,見到太子時,心裡雖不服氣,禮數尚算周全,給足了真金顏面。

事已至此,忽必烈稍感釋懷,想起那木罕過去的十年,疼惜到底勝過了怨怒。元正朝會上,即封那木罕爲北安王,賜螭紐金印,命其年後仍出鎮北邊。那木罕自知因被俘一事,已無緣角逐汗位。皇帝如此安排,真金和那木罕,也算是各得其所。

*

元正過後,轉眼又到二月十五,京城又迎來一年一度遊皇城的盛事。每逢遊皇城,皇帝即攜后妃公主登臨高閣觀覽,遊.行隊伍在城中迤邐而過,引得全城百姓圍觀,也是一場士庶盡歡的樂事。

此日,早有執事在儀天殿外搭起綵樓,皇帝乘著五龍車一路出了西華門,到了儀天殿外,便由怯薛歹引上彩樓。玉德殿、隆福宮亦有高臺,以備皇帝登臨遊覽。

那木罕一向是愛熱鬧的性子,臨到今日,反而冷清下來。被我拉出宮後,仍是扭扭捏捏,不願往皇帝身邊去。我只得好言相勸:“阿爸已給哥哥封王,哥哥出鎮在即,還不願見一見阿爸嗎?你擔心甚麼呢?有我陪著你。”

他到底不是小孩子,雖不情願,道理還是明白的,沒好氣地點點頭,便跟著我一路來了。一路上,遊.行隊伍吹吹打打,他聽在耳中,不見歡喜,只是覺得聒噪,皺著眉沉默不語。多年以來,草原上的生活荒苦而寂寞,使他不再習慣都市的喧嚷。此等樂事於他而言,竟像在忍受折磨,我心底一嘆,情緒也跟著低沉下來。

待到了儀天殿外,遊.行隊伍一時遠了。放眼一望,兩側的水面早已解凍,早春的風料峭生寒,風一過,拂起兩岸微波,浩渺遼闊的水面便鋪了滿眼。那木罕站在岸旁,凝視這初陽下的粼粼波光,深吸了幾口溼潤的涼氣,神色才緩和下來。

“走罷,別讓阿爸久等。”我笑道。

那木罕沉默地點點頭,像下定了決心一般,行動也幹練起來,大步走在前面。待登上彩樓最後一階,腳下卻又踟躕起來。我見他猶疑不前,低低壞笑一聲,便在他身後揚聲喊道:“父皇,那木罕哥哥來了!”

“還不上來?”皇帝的聲音自上面落下,那木罕無法,只得硬著頭皮上前,“兒臣見過父汗。”

忽必烈拿眼打量他一番,虎著臉哼了一聲,擡手示意他落座。那木罕不安地擡頭,偷覷皇帝幾眼,猶疑片刻,終是訕訕地坐在一旁。待我也坐定,皇帝才沉沉開口:“不日就要北上,你還是不想見朕?”

那木罕聞言一怔,不服氣地就要撇嘴,卻又不敢作色,只是冷淡回道:“豈是兒臣不想?分明是阿爸不願見我。”

皇帝從他話裡聽出委屈,一時好氣好笑,一時又是疼惜,面色卻不改,只是冷哼道:“好小子!收回你的混賬話,你便仍是朕的兒子!”

那木罕倏地擡頭,皇帝的目光也恰好投過來,他下意識躲避,仍覺得那目光灼燙。忽必烈見他略顯侷促,心底又起了憐恤,目光便放軟了些,低聲嘆道:“今日遊皇城,朕特命膽巴帝師爲你祈福,讓你出征在外,也一切安好,諸事無虞……那木罕,朕能做的,也就這麼多了。阿爸不在身邊,你自己保重,朕不想再失去你一次。”

“阿爸!”那木罕顫聲開口,嘴脣哆嗦著,極力忍淚,淚珠仍大顆大顆地滾落。他想要再言,卻都梗在了喉中,只是雙目大睜著,一瞬不瞬地望著皇帝。

“好了,不必說什麼。朕於你也多有虧欠,這輩子怕是都補償不了。”皇帝揮揮手,拂掉他未盡的話語。

那木罕仍是出神地望著皇帝,任淚水無聲淌落,嘴巴半張著,像是要極力嚥下這半生的愁苦。

“哥哥,好啦!”我笑著勸道,遞上帕子,他卻也不接,只是拿袖口草草擦淚,深吸了幾口氣,雙目猶自紅腫。

“哭甚麼!”見他這般,忽必烈忍不住嗤笑,“大好日子,你們都陪朕看看雜劇。”

我們奉命上前,同皇帝一起憑欄而立。綵樓高敞開闊,颳起的冷風更顯凜冽。撲面的寒意滾滾而來,皇帝只無聲佇立,這種高處不勝寒的孤苦,他只能一人領受。

不多時,綵樓下又喧嚷起來。番僧們護送佛像壇面浩浩而過,長隊迤邐成一條巨龍,頭旗招搖,寶蓋林立。值此吉日,諸天佛祖、菩薩金剛都被迎出佛寺,供於車轎之上,於浮華的世間遊走一遭。佛像臨街而過,士官百姓都涌來觀覽,滿城盡是喧嚷聲和世俗的煙火氣,可那菩薩仍是低眉,金剛仍是怒目,並不會因人間的喜樂而動容半分。

番僧們護持著佛像走過很遠,樓下也已搭起戲臺,卻是教坊伎樂一衆人等浩浩蕩蕩而來。這隊伍由教坊司、儀鳳司所掌諸色樂人組成,每至一處,便停下獻藝,如今在天子腳下,更是拿出了渾身本事。雜耍百戲串演過後,便是行院伶人登臺表演。

“過來看看,你小時候不是最愛看雜劇麼?”

見那木罕神色怏怏地靠坐一旁,皇帝忍不住招手道,言語間不自覺地透著親暱。那木罕一怔,恍惚望向皇帝,但見老父親臉上的笑容真實無欺,默然片刻,難得乖順地靠了過來,伏在欄桿上向下望去。

“多看幾眼罷,等你回了草原,便沒這等熱鬧看了……”忽必烈情不自禁地拍著他的背,雖是笑著,眼裡仍有藏不住的感傷。

“草原也有草原的好處……”那木罕不錯目地望著戲臺,小聲嘟噥了一句。皇帝聽見了,低聲一笑:“好兒子,不忘本,你從來都是一個真正的蒙古人。”

他像是想到了什麼,思緒隨著目光一同飄遠了。這話說得我也莫名惆悵,卻也不願多想,只是同那木罕一起望著戲臺。那千嬌百媚的伶人,搖曳著細若楊柳的腰肢,款款上臺,出口的聲音亦如黃鶯般婉轉:

“我若還招得個風流女婿,怎肯教費工夫學畫遠山眉。寧可教銀缸高照,錦帳低垂;菡萏花深鴛並宿,梧桐枝隱鳳雙棲。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誰管我衾單枕獨數更長,則這半牀錦褥枉呼做鴛鴦被……”

三月上巳,良臣佳節,春景無限。閨中少女倚靠牆頭而立,如初綻的春花一樣動人,而那渺渺春情早如柳絮一般,不知飄蕩到何處去了。只待那俏郎君打馬而來,這一腔情思纔有所憑寄:

“兀那畫橋西,猛聽的玉驄嘶。便好道杏花一色紅千里,和花掩映美容儀。他把烏靴挑寶鐙,玉帶束腰圍,真乃是能騎高價馬,會著及時衣。”

畫橋那邊,命中註定的那個人,不早不晚,剛好出現在最好的時光裡。麗日牆頭,春風馬上,四目相對,一見斷腸。哪怕是真情錯付,哪怕是所託非人,也要擲出一腔深情,纔不辜負這繾綣無限的春光。

可惜那最好的春光,我已錯過太久。

“察蘇,這雜劇聽來甚是耳熟。”

那木罕的話突兀地闖入耳中,我卻恍若未聞,目光也已穿過人潮,投注到太液池粼粼的碧水邊,投注到湖畔茸茸新生的嫩柳上。這人生海闊天寬,縱然錯失了春光,也總是別有風景;也因這人生寬廣無限,縱然春光常在,也註定免不了缺憾。

如果這一生就這麼錯過,縱然能放下,終究還是意難平。

待我收回目光,那邊戲臺上,嬌小姐和俏郎君早已隱鳳雙棲,成就了一對牆頭馬上。即便現實滿目瘡痍,人們總能從戲文裡填補缺憾,獲得圓滿。

我漠漠想著,嘴角逸出一笑,心頭的悵意便去了些。目光掠過戲臺,漫無目的地掃過喧嚷的人羣。無論是華服羅綺,還是平頭布衣,悉數堆在眼底。也難怪那木罕嫌這大都擁擠:這滿城的熙熙攘攘,讓目光無處安放,哪裡像那一望無盡的草原呢?

也不知唱了多久,這雜劇纔到尾聲。伶人離場後,戲臺霎時間空寂無人,悠悠盪盪的,在大好春光裡,更顯得落寞蕭索。我只覺這戲臺空曠得刺目,一時不忍再看,倉惶收回目光,不經意間,卻對上一雙同樣失意的眼眸,不早不晚。

可是這一眼,我幾乎等了十年。

他騎著馬,攜著邊塞風塵,踽踽而來,即便裹在人流中,也是孤獨一身,孑然飄零。他擡眸瞻望,目光遞到綵樓之上的某一處,兩個同樣失魂落魄的人,遙遙相隔的,豈止是距離?那是錯失了十年的時光。

他模樣變了,抑或沒變?相距太遠,我一時無法確認,唯獨那眼神是不作假的。即便歲月漫漶不清,凝注其中的深情和孤勇,卻是不作假的。

他倚在馬上,靜靜瞻望許久,面容稍稍晃動,似是牽出一笑,而後緩緩收回目光,催馬隨著人流而去了。

我仍怔怔望著,直到那背影被人流吞噬,再擡眼望向遠處:融融暖日下,恰是春光正好。

第56章 心事第61章 亂局第153章 生機第26章 養病第46章 勸諫第140章 求助第16章 出逃第205章 建言第198章 兩難第107章 失信第220章 人心第162章 旅人第151章 分裂第138章 虛驚第30章 決定第137章 晚宴第21章 參謀第153章 生機第152章 降附第168章 宴飲第129章 利害第119章 雪原第145章 要求第156章 歡飲第50章 引導第132章 到達第211章 唬嚇第151章 分裂第152章 降附第249章 春草第223章 疑心第147章 首戰第22章 出征第237章 探病第103章 大宴第59章 摔跤第155章 偵騎第229章 牽涉第158章 決戰第76章 親近第21章 參謀第136章 轉機第53章 獻策第217章 審問第225章 夢醒第78章 拜相第191章 鬥茶第51章 叛亂第121章 寒夜第228章 謗怨第93章 想法第128章 盟誓第65章 剖白第83章 敬酒第7章 議事第240章 召見第212章 孤臣第24章 過年第207章 受命第37章 鈔法第39章 凱旋第102章 樂舞第109章 榮辱第148章 挑撥第75章 歸返第136章 轉機第3章 和林第222章 引薦第16章 出逃第126章 誠意第98章 居心第186章 請託第123章 承諾第110章 孽子第192章 伴讀第184章 詢問第112章 請罪第30章 決定第211章 唬嚇第145章 要求第100章 安排第14章 點兵第97章 集議第101章 提點第152章 降附第187章 姐妹第25章 變故第123章 承諾第193章 彈劾第6章 真金第7章 議事第183章 私心第204章 讒害第137章 晚宴第16章 出逃第172章 求教第114章 雙喜第171章 書會第165章 雜劇
第56章 心事第61章 亂局第153章 生機第26章 養病第46章 勸諫第140章 求助第16章 出逃第205章 建言第198章 兩難第107章 失信第220章 人心第162章 旅人第151章 分裂第138章 虛驚第30章 決定第137章 晚宴第21章 參謀第153章 生機第152章 降附第168章 宴飲第129章 利害第119章 雪原第145章 要求第156章 歡飲第50章 引導第132章 到達第211章 唬嚇第151章 分裂第152章 降附第249章 春草第223章 疑心第147章 首戰第22章 出征第237章 探病第103章 大宴第59章 摔跤第155章 偵騎第229章 牽涉第158章 決戰第76章 親近第21章 參謀第136章 轉機第53章 獻策第217章 審問第225章 夢醒第78章 拜相第191章 鬥茶第51章 叛亂第121章 寒夜第228章 謗怨第93章 想法第128章 盟誓第65章 剖白第83章 敬酒第7章 議事第240章 召見第212章 孤臣第24章 過年第207章 受命第37章 鈔法第39章 凱旋第102章 樂舞第109章 榮辱第148章 挑撥第75章 歸返第136章 轉機第3章 和林第222章 引薦第16章 出逃第126章 誠意第98章 居心第186章 請託第123章 承諾第110章 孽子第192章 伴讀第184章 詢問第112章 請罪第30章 決定第211章 唬嚇第145章 要求第100章 安排第14章 點兵第97章 集議第101章 提點第152章 降附第187章 姐妹第25章 變故第123章 承諾第193章 彈劾第6章 真金第7章 議事第183章 私心第204章 讒害第137章 晚宴第16章 出逃第172章 求教第114章 雙喜第171章 書會第165章 雜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志丹县| 岐山县| 萨迦县| 略阳县| 永兴县| 黑龙江省| 盐山县| 自治县| 佛坪县| 自治县| 中山市| 松阳县| 临朐县| 鄄城县| 富顺县| 宝清县| 永胜县| 莫力| 安阳县| 广汉市| 威信县| 体育| 台湾省| 会理县| 萨迦县| 博兴县| 四平市| 岚皋县| 东乡县| 将乐县| 葫芦岛市| 二连浩特市| 乡宁县| 宣恩县| 迁安市| 沈丘县| 瑞昌市| 英超| 中阳县|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