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章 出征

忽必烈的請戰書是八月底送出去的。據侍從傳來的消息,蒙哥汗現在尚未到達利州,文書傳送應該不會太遲。忽必烈和藩邸諸人苦苦等候,終於在十月中旬,等到了蒙哥汗的回覆:“忽必烈大王腳病已經痊癒,怎能獨居潛邸坐視汗兄出戰?現命忽必烈代替宗王塔察兒率領東路軍討伐宋國。”這口氣倒是和忽必烈請戰理由極爲吻合,兄弟倆雖各懷鬼胎,但也都給彼此一個好聽的說法。

得到大汗批準,藩邸諸人喜不自勝:忽必烈終於再拾兵權,有機會重出江湖了!

屆時,漠南一帶的蒙古軍、漢軍的統轄權又被忽必烈重新握在手中,有了兵權,腰桿都硬了幾分,在諸王中也能恢復聲望了。

當然,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能打一場漂亮的勝仗,這才能真正的重樹威望。塔察兒東征不利,已經讓蒙哥汗十分惱火,被重重責罰一通。如今,蒙哥命忽必烈爲東路軍統帥,自然也是寄予厚望。相應地,若是忽必烈也重蹈覆轍,下場恐怕比塔察兒更糟糕。

接到任命後,就是部署南征事宜了:點數兵丁,準備馬匹糧草等財帛輜重,當然還要制定行軍計劃。霸突魯被留下同衆人一起商議軍事。只有帖木倫帶著安童回府料理家務了。

塔察兒是在襄樊一帶受阻。襄樊地理位置重要,易守難攻,然而,忽必烈並不想去啃這塊硬骨頭。經諸人商議,大家都把目光盯向襄樊以東的鄂州城。鄂州處長江中游,又扼漢水入口,也是兵家重地,西可援蜀,東可控淮,北鎮荊湖。換句話講,就算蒙哥汗出師不利,無法從蜀地沿長江直下的話,忽必烈只要控制鄂州、淮水一帶,也能獨當一面,東流直下,直取臨安。

蒙哥汗雖親征川蜀,但他能否成功同東路軍會師潭州,忽必烈似乎並不看好,爲此,也深感東路軍責任重大。

點數兵丁,發現手頭可用的兵力大概有有五萬左右,其中:一萬精銳是木華黎國王孫霸突魯所帥蒙古軍,還有張柔、嚴忠濟、解誠、史權等漢地萬戶軍。部署完畢後,忽必烈先命霸突魯領兵趕赴漢水一帶,他自己隨後再從汝南直下江漢,並與兀良合臺所帥南路軍相互策應。

出征前,漢人謀臣百般勸誡忽必烈要“興王者之師,切勿嗜殺擾民”等等,忽必烈對此倒是欣然接受。早年征伐大理時,忽必烈已改掉了蒙古人一貫的屠城惡習,而他本人又信了佛教,此番也不想大開殺戒,有征無戰是最好不過了。爲此,他還特意叮囑先行的霸突魯務必嚴厲約束部下,切勿嗜殺。畢竟,若是打贏這場仗,土地和百姓都是自己的財富,怎能不愛惜?

對外的軍事已佈置妥當,對內,自然也要妥善安排。忽必烈的藩邸侍從謀臣大多隨行,留守開平燕京一帶的重任就落到了長子真金的肩上,王妃察必也會幫忙照管。如今,漠南一帶的財賦、司法諸事自有汗庭任命的斷事官主掌,但留鎮漠南的軍隊則由忽必烈一系統帥。可以說,真金的責任還是相當的大的。

真金現在已經十六歲了,也快成年了。從幼時起,忽必烈就授命儒士姚樞、竇默等教他讀書,年長些,也開始參預王邸諸事。忽必烈素來喜歡他穩重的性情,此番也放心讓他獨當一面。何況王妃察必並不是普通女人,也很有見識。忽必烈並不擔心。

只是那木罕,一向被寵溺慣了,跋扈囂張,除了忽必烈和察必,無人能管束了他。對於這個讓人頭疼的嫡幼子,忽必烈不免多囑咐了幾句,要他一定要聽長兄的話。那木罕嘟噥著嘴,很不情願的答應了。

至於我嘛,忽必烈倒沒什麼擔心的,只是就起居飲食上多說了一些,以便保養好身體。又讓我放心,說他已請示好大汗,我的庶母庶姐們不日便可被送回了,我也就有伴了。

想到忽必烈是要和宋國作戰,對於我這麼一個被後世的民族大義薰陶了多年的標準青年來說,心裡總是不太舒坦。穿越前雖是蒙漢混血兒,但從小到大接受的就是漢文化教育,融入骨子裡的東西很難改變。和漢人交戰……眼下不可避免,讓忽必烈出征已是最好的選擇了,至少他不嗜殺。如今,我身爲異族剝.削階.級的一員,在揹負了很久的罪惡感之後,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忽必烈一行最終於蒙哥汗八年十一月從開平出師,趕赴汝南,之後再直下江漢。

*

忽必烈南下之後,真金就終日繁忙,白天處理漠南庶務,協理王邸諸事,晚上還要讀書習字。雖然他的師傅都跟著忽必烈南下了,他還是嚴格要求自己,從師變爲自學,並不耽誤功課。

我和那木罕則相對清閒,玩耍就是主業。不過,自從我上次在王邸議事中發言後,真金似乎對我更著意了些,有些事也會多少讓我知曉,連母親察必,也在茶餘飯後開始教我掌管斡爾朵諸事,家中重要的總管,阿合馬、木仁等人,也讓我慢慢熟悉接觸。

好吧,就因爲騎射差了些,纔要多學點其他東西,不能讓人小瞧了去。有了本事,有了見地,才能讓人重視,在王邸中才有分量,以後也多少能爲自己做主。

安童回去之後,我依舊跟著不忽木學習騎馬。現在空閒多,每日我都是親自餵養格日勒。這貨也是個傲嬌,非得要你重視它,它纔會聽話配合,爲了騎射大計,我不得不在它面前放低身段。

與騎馬一道修習的,是射箭。真金特地爲我打製一套一尺半長的小弓箭,便於我能拉開,當然也只能用於短程獵射。現在是秋冬季節,草木衰枯,鳥獸雖少,但目標更明顯,射射田鼠兔子等小獸更容易些。

*

如今已是十二月了,天氣越發寒冷,饒是如此,我也天天堅持戶外鍛鍊,帶著格日勒出去溜溜。定期放馬是必須的,否則再好的駿馬也會變成駑馬。

身上套好了皮襖,戴好鼠皮暖帽,還戴上鹿皮手套,我從自己的寢殿蹦躂出來,準備去找格日勒。礙於天冷,已經有幾天沒碰它了。望望天氣,雖是明媚的上午,但冷風勁銳。漠南一帶也是現在的內蒙地區,冬季還是相當冷的。

王邸泥土路上還殘存著積雪,我踩著小皮靴,小心翼翼地走著,一刻也不敢大意。侍從們都緊緊跟在我身後,生怕我跌倒摔壞。正拐出便道直往馬廄那邊去時,卻被一個瘦瘦的身影攔了下來。

“這麼冷的天,還往外跑,不怕受寒?”真金戴著圓頂帽,披著紫貂襖,逆著光站在我面前,臉上的笑容照的人暖烘烘的。

我看見他,把嘴一撇,嘟囔道:“哥哥整日不得閒,連見上一面也不能。姐姐們又不在身邊,我自個兒沒意思,只得往外跑著玩呀。”

“照你這麼說,這原是我的錯了?”真金嘴角上揚,笑意更深,俯身把我抱起來,“偷得浮生半日閒。今日我特地來陪陪自己的小妹妹了。走,去我那待會兒。”

我也不客氣,囑咐好僕從去叫不忽木給格日勒放放風后,就跟著真金走了。

我們幾個子女和忽必烈夫婦都住在內城大安閣後面的寢殿裡,除了忽必烈察必夫婦住正殿,小孩子們都在兩側配殿居住。此外,內城裡還有洪禧殿、香殿等用於宴飲、供佛的殿閣。開平城只是忽必烈的藩邸,規格建制雖類似漢地都城,到底還不成熟。饒是如此,這佈局建築在傳統漢人眼中,也可稱爲“逾制”了,只是蒙古人不太講究這些禮制等級罷了。

真金的寢殿比我的稍大些,主廳是會客的地方,東閣是書房,西閣則是居所。裡面佈局還挺像漢人的居室,比忽必烈的寢殿更有漢家氣息。

“哥哥近日裡書讀的怎麼樣?”我爬到他書案後的椅子上,打量著案上的書具筆墨,問道。

真金正吩咐下人去準備茶具,見我這麼一問,不禁笑了:“這口氣怎麼像漢人先生了?”他卻也不嫌我是小孩子,頗有耐心的回答,“四書五經俱已學完,眼下正自己看著《資治通鑑》。父王說,漢人的智慧都在史書裡,特意命我好好讀讀。”

“只學經史一類麼?”我又追問。這是不是有點單調了?

據我瞭解,蒙古人可是科學控技術控呢。他們雖有屠城惡習,但總會留下工匠藝人,以使技術流傳。對於漢地和西域的天文曆法啊,地理水利,數學啊等等都頗爲重視。波斯來的回回星學者札馬魯丁就因通悉西域天文曆法,在忽必烈王邸用事。蒙哥汗更是鑽研過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當然不止,”真金親自在一旁小案上擺好茶具,嘴裡應著,“帝師會定期爲我講習佛法,就是於道教也是要有所瞭解的。”

看來忽必烈並不想讓真金被儒士洗腦,雖然課程內容偏文科,但也算挺綜合的,再加上平日裡處理庶務的實踐,忽必烈對真金的培養很全面了。可見他對這個兒子是寄予厚望的。

我正想著,真金又問道:“我聽不忽木說,你曾跟他學過漢語,還多少讀過《孝經》。說兩句漢語給我聽聽。”

這可是我的母語啊!不過,好久不說漢語,舌頭也不大靈光。何況蒙古人捲舌音說多了,舌頭有點捋不直,我就是平舌音、翹舌音分不清,吚吚啞啞胡說一通。饒是真金老成厚重,聽了這個,也掌不住笑了。

我前世的普通話可是相當標準,眼下穿到這個蒙古小女孩的身體上,舌頭也不利索了。

“慢慢來,你比我當初強多了。”真金笑著安慰道,又招呼我過去喝茶。

他取出一塊棕黑色的茶餅,拆下一小塊,碾成茶末,又放在茶碗裡,而後註上些許沸水,將茶末攪成膏狀,再注入沸水,並用茶筅旋轉攪動茶湯,調弄出各式各樣的湯花。幾番下來,茶香四溢,紅澄澄的茶湯已安靜地臥於碗裡。

我看他倒不是爲了品茶,而是享受點茶擊拂的樂趣了。作爲一個蒙古王子,竟學了一套漢人士大夫的點茶法,也是夠風雅的了。

他把茶湯倒入了一個青瓷茶盞裡,雙手遞與我,囑咐道:“小心燙著。”

我用小手接過,慢慢啜飲一口,雖有些燙,但茶湯一經入口,就滿齒留香,起初還略帶苦澀,而後就舌根生津,甜絲絲的。我不由得暗暗稱奇。

“大理那邊的‘步日部’,可還喝得習慣?和奶茶比,哪個更好喝?”真金笑著又給我斟上茶,問道。

“步日部?大理那邊的?”我默默地念了幾聲,仔細回想著自己知道的名茶,心中恍悟,不會是雲南的普洱茶吧?茶湯色澤橙紅透亮,又能回甘生津,怕是不差了。

見我時而迷惑,時而又若有所悟的樣子,真金又笑了笑:“仔細嚐嚐,湯水嚥下過後,是能回甘的。是不是有點甜?”

我又品了品,笑道:“不錯不錯,味道雖比奶茶淡多了,但更有餘味。”

“喜歡的話就多到我這裡來,能找到個品茶論道的小友,也是一件樂事。”

我滿心歡喜地應了,順便還附加了要求:“哥哥,待你師傅回來,要是講《資治通鑑》的話,我也想跟著學。我就喜歡聽故事!”

真金聽了,起初一愣,而後由衷地笑了,頻頻點頭:“你對漢學這麼感興趣,真是讓我意外又歡喜。到時我就跟父王說了去。”

“嗯!”我用力點頭回應,彎脣笑了。

第124章 對飲第96章 討價第56章 心事第24章 過年第118章 書信第18章 開平第98章 居心第124章 對飲第58章 狩獵第21章 參謀第54章 浸潤第168章 宴飲第150章 矛盾第34章 評價第63章 波羅第31章 稱汗第96章 討價第121章 寒夜第12章 縱馬第21章 參謀第38章 誘導第242章 鉤考第230章 月色第158章 決戰第157章 絕路第33章 用心第88章 催問第38章 誘導第173章 傷病第239章 徵辟第99章 求情第197章 春遊第120章 學字第249章 春草第26章 養病第9章 診病第4章 懷疑第128章 盟誓第78章 拜相第230章 月色第13章 結交第132章 到達第89章 奏對第206章 秋山第188章 君心第120章 學字第82章 婚宴第41章 勸解第218章 更迭第226章 觀望第53章 獻策第91章 心志第90章 糾偏第147章 首戰第212章 孤臣第66章 靜謐第204章 讒害第230章 月色第208章 立誓第123章 承諾第118章 書信第130章 勸慰第59章 摔跤第242章 鉤考第141章 套問第72章 轉變第31章 稱汗第219章 忠烈第169章 舊情第78章 拜相第81章 道喜第244章 冷雨第28章 局勢第81章 道喜第43章 夜訪第165章 雜劇第121章 寒夜第91章 心志第87章 套馬第39章 凱旋第242章 鉤考第78章 拜相第157章 絕路第63章 波羅第153章 生機第127章 瓜分第110章 孽子第104章 爭執第117章 啓程第203章 情竇第250章 金秋第66章 靜謐第150章 矛盾第167章 勸進第164章 戲班第100章 安排第15章 秘事第116章 出嫁第249章 春草第18章 開平
第124章 對飲第96章 討價第56章 心事第24章 過年第118章 書信第18章 開平第98章 居心第124章 對飲第58章 狩獵第21章 參謀第54章 浸潤第168章 宴飲第150章 矛盾第34章 評價第63章 波羅第31章 稱汗第96章 討價第121章 寒夜第12章 縱馬第21章 參謀第38章 誘導第242章 鉤考第230章 月色第158章 決戰第157章 絕路第33章 用心第88章 催問第38章 誘導第173章 傷病第239章 徵辟第99章 求情第197章 春遊第120章 學字第249章 春草第26章 養病第9章 診病第4章 懷疑第128章 盟誓第78章 拜相第230章 月色第13章 結交第132章 到達第89章 奏對第206章 秋山第188章 君心第120章 學字第82章 婚宴第41章 勸解第218章 更迭第226章 觀望第53章 獻策第91章 心志第90章 糾偏第147章 首戰第212章 孤臣第66章 靜謐第204章 讒害第230章 月色第208章 立誓第123章 承諾第118章 書信第130章 勸慰第59章 摔跤第242章 鉤考第141章 套問第72章 轉變第31章 稱汗第219章 忠烈第169章 舊情第78章 拜相第81章 道喜第244章 冷雨第28章 局勢第81章 道喜第43章 夜訪第165章 雜劇第121章 寒夜第91章 心志第87章 套馬第39章 凱旋第242章 鉤考第78章 拜相第157章 絕路第63章 波羅第153章 生機第127章 瓜分第110章 孽子第104章 爭執第117章 啓程第203章 情竇第250章 金秋第66章 靜謐第150章 矛盾第167章 勸進第164章 戲班第100章 安排第15章 秘事第116章 出嫁第249章 春草第18章 開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岱山县| 浦江县| 淮南市| 威远县| 马关县| 尼木县| 八宿县| 云霄县| 庆云县| 梨树县| 稷山县| 江口县| 兴宁市| 龙里县| 闽清县| 青铜峡市| 余庆县| 开鲁县| 武宣县| 扎兰屯市| 吴堡县| 东阿县| 邓州市| 岳池县| 鄂伦春自治旗| 隆林| 嵊泗县| 招远市| 上栗县| 石门县| 石嘴山市| 丰镇市| 新宾| 鄂温| 镇安县| 沾益县| 富平县| 海原县| 个旧市| 荆州市|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