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2章 鉤考

看著那個決然離去的背影,皇帝一時驚愣失語,待回過味兒來,不由氣結:他向來說一不二,獨斷專行。對他而言,安童的行徑太過傲慢,皇帝何時受過這樣的藐視?

“丞相性情耿介,並非有意,陛下又何必置氣?”桑哥觀望片刻,淡淡一笑,上前解勸。

忽必烈仍面色森然,牙齒打顫,氣得渾身發抖。不意間擡眼望我,目光中更帶了幾分遷怒。我心底冷哼一聲,索性別開了目光,不予理會。皇帝愈發忿然,轉顧葉李和趙孟頫,二者皆是斂眉低首:兩人不過是新晉的南人官僚,對此又怎能插得上話呢?

忽必烈兀自氣悶半晌,也覺得沒意思,只得把這股怒火強壓下去。待他平靜下來,桑哥又小心探問:“如今丞相和陛下各執一詞,互有牴牾。臣愚鈍,鉤考一事,究竟應該如何,還望陛下明示。”

他如話家常,語氣再尋常不過,皇帝聞言卻眸光一寒,眼神也變得勁厲,瞇著眼冷冷逼問:“你少裝糊塗!朕的意思,還不明白?立即著手去辦!”

皇帝氣勢凌人,冷酷下命。饒是盛怒過後,也絕非意氣用事,他想必早已拿定了主意。

趙孟頫堪堪擡眼,眉頭深皺,望望皇帝面色,欲言又止。葉李仍是不發一言。忽必烈將二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卻也沒說什麼,只是留下桑哥,讓餘人皆退下了。

……

鷹架處離皇帝營帳不遠,我走近前來,立在一側,看著昔寶赤放出鷹隼,又一隻只召回來,喂水餵食,百般伺弄。周遭天鵝被獵殺幾近,海青往返飛了幾回,最後仍落回鷹架,精疲力竭。我百無聊賴地看了許久,已等得十分不耐,直到此時,才見那人從皇帝營帳裡走出來。

桑哥甫一出帳,便有內侍簇擁上前,殷勤地迎送,而他亦十分坦然,任衆人團團圍簇,爭先恐後地賠笑問好。

便是連丞相也未有這般威風,他尚未拜相,派頭卻已擺足。我心底冷嗤,旋即不做他想,輕輕喉嚨,遙聲開口:“院使大人!”

他聞聲駐足,待看清我,也未覺驚訝,立時趨步上前,作揖見禮:“臣怠慢了,公主有何吩咐?”

我也不言,擡腳走向營帳西側的密林處,這裡清淨冷僻,再無閒人。桑哥見狀,也不多問,識趣地跟了上來。待我停下腳步轉身看他,他也一併停住,與我隔出恰到好處的距離。

“敢問公主有何教誨?”他又是揖了一禮,而後起身,臉上的笑意可以稱得上優雅。我沒說話,只是靜靜打量他。桑哥頗具才識,通蒙、漢、回、藏多種語言,其舉止風度,自是阿合馬之流所不能比。單論相貌,也是不俗,且其處事果決,精明強幹,行止間更平添了幾分風采。

可若不論皮囊,他想做的事,他心底的慾望,與阿合馬又有何兩樣?

我無聲一嘆,轉而望他,他臉上笑意更深,眼睛卻一瞬不瞬地盯住我,頗爲大膽。我不理會他的無禮,只道:“大人可曾讀過漢人史書?桑弘羊,宇文融之輩,或有耳聞罷。”

桑哥一怔,臉上笑意一時凝固,很快又恢復如常。我並未給他開口的機會,續道:“不知史書也罷。有阿合馬在先,大人還要重蹈覆轍?便不想爲自己留條後路?”

這裡並無旁人,我毫不避諱地指明他可能的命運,只望他能及時收手。可他只是微微頷首,凝神沉思著,嘴角還不忘噙著笑意。

“臣既走上這條路,又豈有後路可言?”他擡起眼,目光裡還帶著幾分惆悵,似乎真爲自己不可預知的命運擔憂起來,“公主只記得阿合馬,便忘了盧世榮麼?”

我目光一緊,驟然盯住他,桑哥只是一笑,徑自走到一旁,用手撐住樹幹,深深一嘆:“臣既走上這條路,便只能一路走下去。否則,到時不等清流出手,陛下先會要了我的命!我說的不對麼,公主?”

他回頭顧視我,眼裡竟露出幾分寂寞。他對自己的未來洞悉分明,讓我倍感驚異;而他不計後果的偏執和瘋狂,又讓我膽戰心驚:這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現在收手,爲時未晚。”我盯住他,冷冷道,“變鈔救民,乃是功德,大人行此事,史書自會銘記;大行鉤考,雖有一時之利,終將誤國害民。還望大人三思,便是不顧念別的,也該爲自己的身家性命好好考慮!”

“公主還真是天真呢,”桑哥驀地一哂,有些遺憾似的,搖頭笑了,“鉤考又非我首創,陛下既起了這個念頭,便是不用我,也總有別人。不過是做陛下的刀麼,鋒利也好,粗鈍也罷,左右都是能用的。若有諸王趁國喪生亂,臣爲陛下斂財,就是救社稷、救蒼生,做下這等功德,史書一樣要銘記我!”

“可這史書都是儒臣寫的!”我驚異於他的狂妄,怔怔道,“人言可畏,你既想著身後事,就不怕史筆如刀?”

“如此,既然臣註定擔負惡名,自然不能白白擔著。”他話語一頓,而後笑道,“總要有所作爲,纔不至辜負陛下,辜負自己,纔不至辜負公主今日的教誨。”

桑哥言罷,又是一笑。那笑容優雅得體,可那話語又何其瘋狂。若不細究是非,他那不留後路的勇氣,還當真令人激賞。

我勸無可勸,只得作罷,再無一語,只覺心頭茫然。他靜靜打量我片刻,忽而臉色肅然,對我鄭重一拜:“放眼觀之,滿朝之人皆顢頇昏聵,唯我二人獨醒。臣得與公主同列,何其有幸?”

……

桑哥拜相一事很快提上日程。至元二十四年閏二月,皇帝立尚書省專管財賦,以桑哥爲平章政事,葉李爲左丞,與中書省二省並立。不久,將中書六部劃入尚書省,地方行中書省改爲行尚書省。至此,中書省只保留頒佈宣敕的權力,其大權旁落,竟似在一夜之間。

桑哥上任首要之事,便是更定鈔法。在葉李的協助下,發行至元新鈔,與舊鈔中統鈔並行。同時重建諸路平準庫,充實胎本,允許百姓以紙鈔兌換金銀。而國庫原本空虛,爲重新充實平準庫,與變鈔並行的舉措,便是鉤考;而桑哥鉤考的第一個對象,就是中書省。

……

今年的春天明顯來得晚些,已近三月,卻絕少晴日。幾日前,還曾下了雪。大明殿外,寒風仍吹得峭疾。

殿內,桑哥得皇帝授命,取來檢核中書省的案卷,當堂宣讀:“此次鉤考,檢校中書省虧欠鈔四千七百七十錠,昏鈔一千三百四十五錠……郭參政!”桑哥忽而頓口,揚聲喚出一人,正是中書省參知政事郭佑,“汝主管錢穀,這鉅額虧欠,又作何解釋?”

安童在場,桑哥卻視若無睹,如使喚奴婢一般召出郭佑訓話,而郭佑本是安童下屬,若要問責,桑哥也不應隔越安童直接過問。此等行徑,又置安童於何地?

對此,皇帝竟不聞不問。剛剛聽到桑哥所奏的檢核結果,他面色便陰沉似水,難得能忍怒不發,聽任桑哥處置此事。其縱容的態度,再明顯不過了。

郭佑被桑哥當堂點名,面色十分難看,他唉聲一嘆,腳下踟躕著不肯上前,可皇帝在上,他又怎敢抗命?桑哥看似跋扈,實則是替皇帝開口問責。

郭佑猶疑地看了安童一眼,眼裡帶著懇求。而他的長官只是垂眸,全然忽視了他的情緒。郭佑復又嘆氣,似是認定了一事:長官既不置一詞,此事大抵是要自己頂鍋了。

我用目光掃過諸人,心下替郭佑捏了一把汗,懷著同樣的疑惑:安童何以對此無動於衷?

“下官……”郭佑僵僵開口,話語滿是苦澀,此事責任過重,他實在無從解釋。桑哥等了半天,終於失了耐心,當著百官的面,勃然作色:“郭參政何以頓口無言也?爾領錢穀一職,省中既有逋欠,爲何尸位不言?爾上有丞相,何不告知?及至今日敗露,無可挽回。此等罪責,豈是爾一介參政所能承擔!”

他聲色俱厲,當堂斥責起來,竟撇開了安童,將虧空之罪全部歸於郭佑一人。郭佑面如土色,張口辯駁,桑哥卻不給他說話的機會,竟喚來怯薛歹,欲在百官之前施以懲戒。怯薛歹的拳頭已高高揚起,正要對著郭佑的面頰揮下,卻被人厲聲喝斷:

“住手!”

安童沉默已久,終於開口,郭佑聞言,如蒙大赦,幾乎要掉下淚來。

“此乃朝堂,豈能由汝濫刑以泄私怨!”

桑哥拐彎抹角,終於逼得安童開口。他得遂心意,便收起張揚的神色,換上一副好面孔:“郭佑之罪,罪狀分明。某豈是濫刑?丞相既欲包庇,這鉅額虧欠又作何解釋?”

“平章所謂‘虧欠鈔四千七百七十錠’,乃是自阿合馬主政至今所欠之數。奸臣貪饕遺罪,汝欲盡歸於我,我亦無話可說。”

安童冷冷迴應,不願多說一句。見他自攬全責,桑哥反而一時無措,乾乾笑了兩聲,又道:“丞相既知省中有虧,何不及早上報?莫不是下僚從中作奸,矇蔽丞相?”

他假意賣好,又欲將責任歸咎於郭佑,安童冷眼看他,心裡厭惡到了極點,不耐道,“某已自擔罪責,平章又何必肆意攀扯,累及無辜?”

言罷,也不理會桑哥的反應,只向皇帝深深一揖,“臣愧爲宰相,有負於陛下,此事悉從聖裁,臣絕無怨言。”

安童如賭氣一般,毫無辯解,便將自己的前程性命悉數交代出去。我一時急了,心下暗罵不止,剛欲開口,卻被皇帝的眼神堵了回去。

皇帝沉默聽著,只是不住地冷笑,面上不露情緒,卻更顯森然,“丞相好大的本事,能以一己之身擔全省之罪?餘下省官十餘人,都是死人嗎!”

忽必烈轟然怒喝,讓殿中所有異議登時平息,安童毫不客氣地回視,眼睛泛紅,無聲抗議,又被皇帝壓了下來:“你的罪責,朕自要追究。餘下省官,朕更要追究。丞相、平章、左右丞、參政……朕一一問責!中書省外,御史、樞密、六部百司……所有衙署,朕會逐個檢核,但有奸贓不法事,一個也逃不過!”

這便是拿中書省立威了。皇帝的話語不似玩笑,百官聽罷,個個駭然,再無一語。中書省多以蒙漢儒臣居多,素以清廉聞名,還躲不過罪責。如此鉤考,哪個衙署又能全然清白呢?

殿中一片壓抑的死寂,無形的陰影籠罩在衆人頭頂,人人自危,無暇他顧。唯有桑哥神色自若,意氣飛揚。今天皇帝當衆叱責中書首相,便是爲他鋪好了道路。有皇帝撐腰,桑哥行事,底氣更足。

“陛下!”我斟酌良久,終於開口。見我出頭,百官全都輕輕地一籲,如回魂一般,緩緩吐出一口生氣。

“省院臺六部百司,陛下既要一一檢核,由誰檢核,方能杜絕私怨,公允無偏?尚書省麼?如此,尚書省是否也應鉤考檢核?”

“尚書省新立不足一月,檢核從何說起?公主莫不是說笑罷?”桑哥立時迴應,並無絲毫慌張。

我斜睨著他,靜靜審視片刻,而後一笑:“尚書省新立,無由檢核,那總制院呢?總制院自創立已有二十餘年,素來掌管佛事及供物買辦,若有逋欠,恐怕不下於中書省。平章大人身兼院使,莫不會包庇徇私罷?我猶記得,當初因私建法堂一事,院使大人曾被御史彈劾,想來總制院自有鉤考的必要——陛下以爲如何?”

“自然要依例檢核!”

忽必烈怒目嗔視,咬牙瞪著我,眼裡是滔天的惱恨,良久,才從牙關裡擠出一語,“爾等還有何異議?”

他這是鐵了心了。我心底一嘆,自知再無可勸的餘地。皇帝心意無改,百官個個面如土色,嗒然若喪。這無邊的死寂肆意蔓延著,一點一點侵蝕到人心裡,直到被殿外驟然闖入的聲音打破:

“啓稟陛下,伯顏丞相還,有要事入奏!”

皇帝聞言,怔了片刻,旋即倏然起身,幾乎沒有分毫猶豫:“宣!”

第188章 君心第80章 逼婚第73章 徵詢第97章 集議第5章 試探第51章 叛亂第116章 出嫁第156章 歡飲第111章 成全第212章 孤臣第5章 試探第208章 立誓第101章 提點第113章 放手第243章 平叛第188章 君心第222章 引薦第82章 婚宴第70章 要挾第221章 春光第176章 夜遊第154章 求和第156章 歡飲第50章 引導第241章 窮途第110章 孽子第32章 賽馬第25章 變故第47章 學堂第41章 勸解第84章 拜訪第54章 浸潤第246章 夜襲第26章 養病第165章 雜劇第149章 不滿第95章 微醺第244章 冷雨第50章 引導第242章 鉤考第171章 書會第123章 承諾第133章 價碼第68章 封王第181章 春水第183章 私心第89章 奏對第182章 柳林第178章 綠珠第79章 指婚第16章 出逃第216章 隱瞞第187章 姐妹第226章 觀望第217章 審問第113章 放手第249章 春草第167章 勸進第41章 勸解第141章 套問第241章 窮途第80章 逼婚第103章 大宴第160章 說服第244章 冷雨第149章 不滿第167章 勸進第140章 求助第140章 求助第229章 牽涉第213章 父子第206章 秋山第104章 爭執第176章 夜遊第117章 啓程第163章 大都第232章 夜雨第14章 點兵第63章 波羅第217章 審問第19章 陪伴第206章 秋山第189章 討好第32章 賽馬第58章 狩獵第20章 選馬第124章 對飲第160章 說服第31章 稱汗第219章 忠烈第160章 說服第221章 春光第121章 寒夜第87章 套馬第114章 雙喜第153章 生機第68章 封王第230章 月色第109章 榮辱第130章 勸慰
第188章 君心第80章 逼婚第73章 徵詢第97章 集議第5章 試探第51章 叛亂第116章 出嫁第156章 歡飲第111章 成全第212章 孤臣第5章 試探第208章 立誓第101章 提點第113章 放手第243章 平叛第188章 君心第222章 引薦第82章 婚宴第70章 要挾第221章 春光第176章 夜遊第154章 求和第156章 歡飲第50章 引導第241章 窮途第110章 孽子第32章 賽馬第25章 變故第47章 學堂第41章 勸解第84章 拜訪第54章 浸潤第246章 夜襲第26章 養病第165章 雜劇第149章 不滿第95章 微醺第244章 冷雨第50章 引導第242章 鉤考第171章 書會第123章 承諾第133章 價碼第68章 封王第181章 春水第183章 私心第89章 奏對第182章 柳林第178章 綠珠第79章 指婚第16章 出逃第216章 隱瞞第187章 姐妹第226章 觀望第217章 審問第113章 放手第249章 春草第167章 勸進第41章 勸解第141章 套問第241章 窮途第80章 逼婚第103章 大宴第160章 說服第244章 冷雨第149章 不滿第167章 勸進第140章 求助第140章 求助第229章 牽涉第213章 父子第206章 秋山第104章 爭執第176章 夜遊第117章 啓程第163章 大都第232章 夜雨第14章 點兵第63章 波羅第217章 審問第19章 陪伴第206章 秋山第189章 討好第32章 賽馬第58章 狩獵第20章 選馬第124章 對飲第160章 說服第31章 稱汗第219章 忠烈第160章 說服第221章 春光第121章 寒夜第87章 套馬第114章 雙喜第153章 生機第68章 封王第230章 月色第109章 榮辱第130章 勸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潮安县| 云和县| 临桂县| 清镇市| 安义县| 潜江市| 通山县| 蓬安县| 寿阳县| 新疆| 长乐市| 左贡县| 贵溪市| 金秀| 延川县| 长治市| 绥滨县| 延吉市| 阿克苏市| 龙门县| 邯郸市| 故城县| 京山县| 苏尼特右旗| 宁蒗| 周至县| 巴林右旗| 碌曲县| 汨罗市| 康定县| 穆棱市| 安龙县| 根河市| 马鞍山市| 长治县| 搜索| 达尔| 武宣县| 垫江县|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