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章 叛亂

見省官入奏,我和那木罕正要退下,卻被忽必烈攔住:“你們留下。”我倆遂默默坐在忽必烈身後的小坐牀上。

一時間,平章政事趙璧急匆匆入內奏事,他見了忽必烈,納身便拜,忽必烈只擺擺手:“直接說罷,有什麼事這麼慌亂?”

“稟告大汗,益州都督李璮勾結宋國,起兵反叛,現已北上侵佔濟南。如今正於山東搖旗鼓譟,以期煽動各地世侯,濟南路總管張宏被叛賊兵威所迫,不得已北上告急!”

那木罕聞言,霍然站起,卻被我死死按住:“老實坐著,別插言。”他使勁扭了扭身體,這纔在坐牀上坐好。我按著他肩膀的手卻在不住顫抖,心下波瀾起伏:阿里不哥剛消停不久,卻又有兵禍了!

這個李璮應是個漢地世侯,我對他毫無瞭解,只覺名字有些熟悉,是誰呢?

擡眼再望望忽必烈,他垂著頭坐在前方坐牀上,愣了足足有一刻鐘,就這麼僵著身體一動不動,也不說話。平章政事趙璧努力平復慌亂的神色,不確定地叫了一聲:“大汗?”

忽必烈這才緩緩擡頭,還未開口,便一拳猛地砸在坐牀上,那木製坐具被砸的嗡嗡顫響。

“反了,好啊!終於反了!”他呵呵冷笑幾聲,喃喃唸叨著,終於一聲暴喝出來:“好個李璮,狼子野心!先是叛金,而後投宋,最終降蒙,此番終於要自立了!朕授予他大都督一職,委以權柄,爲支持他防禦宋國,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如此厚遇,不圖回報,還妄圖自立!竟是負朕至此!好個李璮!”

說完,他猛地起身,一把揮掉案幾上的銀壺,銀壺“哐當”墜地,在地上打了好幾個轉,才滾落到殿門口,侍立在外的小火者見狀剛要進來收拾,卻被忽必烈呵退:“出去!”

“嘶!”我剛被他的怒火驚得心魂不定時,卻見忽必烈一下子跌坐在牀上,彎腰抱著腳痛苦呻/吟著。

我和那木罕慌忙過去探視:“父汗?”趙璧也聞聲上前。

“腳病又犯了,不要緊,先聽趙秀才把話說完。”忽必烈強壓下怒火,咬牙說著,眉頭卻擰成一團,嘴裡抽著冷氣,表情頗爲痛苦。

趙璧又上前一步,斂容道:“大汗勿憂,李璮豎子,難成氣候!”

“他那廝在濟南鼓譟生事,各地世侯都是作何反應吶?”忽必烈自個兒揉著腳,雖然怒火中燒,但也漸漸恢復冷靜。

“唯有濟南張榮之子,邳州張邦直兄弟及姜鬱、李在等二十七人響應李璮,其餘世侯均不在其列,一接到李璮欲求聯合的訊息,便立即斬殺來使……李璮賊人,孤守濟南,又不得人心,朝廷一旦發兵圍之,必成困獸!”

聞言,忽必烈顏色稍緩,用手一下一下地拍著氈毯,緩緩開口:“這些世侯是真的不想,還是不敢吶?”他搖頭冷笑道,眼裡透著陰冷的寒意,唬的趙璧都神色一緊。

沉默半晌,忽必烈擡頭肅聲道,“詔中書省即刻傳命各地萬戶世侯赴朝廷來見,若是還願意爲朝廷用事,就前去剿賊,也好叫朕看看他們所謂的‘忠心’!”

……

趙璧退下後,宮人已傳來太醫院的醫官,醫官診斷過後,便預備藥湯爲忽必烈泡腳療治,而後,敷上藥粉並以棉紗包紮。

忽必烈臥在坐牀上,把腳晾在一邊,凝眉默然不語,表情沉肅。我見他這般,又很不放心,小聲開口問道:“父汗,腳可好些了?”

他伸手揉了揉我的頭,沉沉的嘆了口氣,卻沒說什麼。我料想他必是還在擔心李璮一事,也不好多言,遂不做聲。

那木罕卻蹭的起身,在地上使勁地跺著腳:“這般漢人,拿著我家的糧錢,卻做出如此叛逆之事?我就道漢人不可輕信!”

忽必烈聞言,眸光遽然一閃,神色變幻不定。我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麼,又怕他對那木罕的話上了心,真對漢人有什麼偏見,遂輕身上前,攀住那木罕的肩膀,小聲道:“阿爸心煩,你就別添亂了啊,少說幾句。”

那木罕聞言,彆扭地哼哼兩聲,又轉身趴在坐牀前,探問道:“父汗,腳還疼嗎?”

看他突然乖覺起來,忽必烈有些受寵若驚,以前這兒子可不會關心人的,如此,心情也略好了些,扯著嘴角微微笑道:“不妨事。”眼裡卻依舊愁雲密佈。

我看著他,一時憂心忡忡,還不知這李璮要掀起多大的禍亂呢。

---------------------------------

李璮據益州,奪濟南,雖聲勢浩大,卻鮮有世侯響應,他麾下兵卒五六萬人,論實力,無法與朝廷抗衡。忽必烈對他的反叛雖痛恨寒心,卻並不憂急,召諸位漢地世侯北上後,見他們齊齊表態,並無二心,更放下心來。隨後也不含糊,立刻部署平叛事宜:首先,命萬戶世侯解誠、嚴忠濟、張榮實、邸浹等分別於東平、濱棣一帶聚集,堵截李璮瀕海北上;其後,在大名、真定、河南等17路修繕城塹,聚兵防範;之後,是重量級的,命合必赤、史天澤、趙璧三人爲帥,統領17路大軍圍攻河南。

忽必烈一出手,就是雷霆之威。十七路大軍出動,解決李璮只是個時間問題。可一個地方叛亂,卻引發了中樞朝廷的一次官場地震:有人告發,平章政事王文統與李璮相互勾連。

我這纔想起自己爲何會對李璮這個名字有印象:王文統入相之前,本就是世侯李璮的幕僚,而且李璮還娶了王文統的女兒。

內廷宰相與地方世侯相勾連,影響相當惡劣,忽必烈不僅震怒無比,而且每每心有餘悸,若是在他北征阿里不哥之際二人舉事,那簡直……

對外平叛的同時,對內也不客氣,二月末,忽必烈就把王文統踹下宰相之位,召集省堂官員集議審問王文統。

宮城洪禧殿內,忽必烈高坐在圈椅上,省堂左右丞相,平章、參知等人,還有竇默、姚樞、王鍔、子聰和尚等文臣,再就是真金我們幾個嫡出子女紛紛侍立兩側。怯薛長安童叫人傳見王文統。

不多時,這位年逾六十的宰相就被侍衛帶至殿中,他雖未身著囚服,但已卸了宰相冠冕,一身灰色長袍,看著有些潦倒。姚樞、竇默等人見了王文統,都扭過頭去,嗤之以鼻。

老宰相跪在地上,叩頭之後,支起身體,雖容色憔悴,卻未見慌亂,望著忽必烈的臉,神情整肅而恭謹,眼裡透著精幹之氣,瞅著並不像大奸大惡之人啊。

我望著他,心情很是複雜,想到前不久還曾向他請教過問題,甚至還幫他說過好話。這位宰相之前也是在中樞秉持大權,還把竇默等對手排斥在中樞之外,哪裡想到風光到最後卻是這般下場?莫非竇默還真是一開始就看準了:文統學術不端,久居相位,必禍亂天下?

是以,老對手再相見,情形就十分微妙,竇默看向他的目光,十分複雜,鄙棄中還透著三分‘我早知你會如此’的意味。

王文統還算神色從容,忽必烈盯住他好一會兒,也未見他驚慌失色,以致忽必烈最後忍不住冷笑出聲:

“你倒是個能撐的,事已至此,還穩如泰山,還不俯首認罪嗎?”

王文統俯首一叩,而後平靜回道:“臣盡心竭力以事大汗,凡事無不再三籌劃,殫精竭慮,臣無愧於大汗。”

此言一出,諸臣先後發出低低的噓聲,小聲唾罵了一句,奈何忽必烈沒叫他們開口,他們也不敢開口。

“呵呵!”忽必烈負著手走到堂下,冷冷俯視著他,“朕初立中書省時,就將你從布衣擢爲宰相,全心信賴,委以重任,總管內外百司之政。朝廷諸事,無不令你與聞決議。竇默、姚樞彈劾你諸事,朕還幫你壓下……你爲何負朕至此?朕……朕好心寒啊!”

王文統的目光閃了閃,似有晶瑩滾動,叩頭又是一拜:“大汗厚遇之恩,臣時刻感念在心,而臣並未做出虧負大汗之事。”

“好啊!”忽必烈的鬍子顫了顫,眼裡的笑意卻像一把寒刀,直戳人心,“去年張宏就曾密告李璮欲反,你是他岳父,常有勾連,何事不知?爲何不稟明朕!?你入朝爲相,李璮在外要錢要糧,是不是早已布好的局?你還爲他籌劃了什麼?還有什麼瞞著朕的!?”忽必烈終是吼了出來。

王文統爲君威所懾,開始惶遽不安,顫聲道:“大汗欲知,臣下欲言,盡在此書,請大汗過目。”

言罷,從懷中掏出早已寫好的文書,雙手呈上,忽必烈接過來用眼一掃,並未叫人翻譯,直接讀了下去,我料想這信應是蒙語寫的。

忽必烈屏息一氣讀完,不怒反笑:“好一個‘螻蟻之名,茍能存全,保爲陛下去江南’!哈哈!是不是朕再用你兩年,你就和李璮將江北之地雙手送給江南朝廷了?”

“大汗,臣絕無此心!請大汗明鑑!”王文統急聲辯駁。

“你自己看看罷!”忽必烈叫過怯裡馬赤,把三封信擲在王文統面前,“你和李璮暗中交通的信件,早有人呈給朕了!既然是圖謀大事,先生還如此疏忽,可真不是你的做派啊!”

我聞言也心下一驚,忽必烈都已掌握謀反證據了,竟還與王文統糾纏半天?真金目視著王文統,神色也頗爲複雜,似是惋惜,又帶著點憐憫。

王文統把信一封封讀了,臉色越發蒼白,額前冷汗不止,渾身顫抖著,連呼吸都急促起來。讀罷,只是垂下頭,驚懼得說不出話來。

“朕只望你主動認罪,也許還能有個轉圜的餘地。可你非得逼朕拿出證據。朕只問你甲子之期爲何?是李璮起事之日?還是他意欲自立之時?”

王文統臉色煞白,眼神發直,膝行向前,用頭抵住忽必烈的腳,痛哭流涕:“大汗誤會!李璮確實久蓄異志,因臣在朝,不敢妄動。臣也曾想告知大汗李璮不軌諸事,奈何大汗全心北征,李璮又無謀反實狀,臣恐擾了軍心,不敢妄言。所云甲子之期,是爲了安撫李賊,以圖推遲逆賊反期罷了……請大汗明察!”

“朕息兵兩月有餘,你卻遲遲不言李璮謀逆之事,卻還是張宏告發在先……你不必多言!”轉而喚來殿外侍衛:“將文統逆賊拖下去!”

“大汗!……大汗!……再聽臣一言!大汗!!”王文統被兩名侍衛架住肩膀,仍百般掙扎,用手徒勞地向裡抓著,痛聲疾呼。

奈何忽必烈只是負手而立,望著殿外蒼灰的天幕,神色寂寥,久久不發一言,一眼都懶得多看他。

殿外還能聽見王文統的呼聲,卻早已不見人影,殿內諸臣個個屏息垂首,一聲不響。

許久,才聽忽必烈緩緩開口,聲音竟一下子蒼老許多,連眼皮都已無力擡起:“文統罪狀,卿等皆已知曉。諸位以爲文統該當何罪?”

殿中有一瞬的沉默,而後,姚樞、竇默、廉希憲、劉秉忠等文臣相應開口:

“該殺!”

“該殺!”

“該殺!”

……

“該剮!”

不知誰大喝一聲,諸臣都聞言失色,我也急忙看向那人,卻是漢地世侯張柔。忽必烈盯了他好一會兒,沒有言語。我也緩緩垂下頭,心臟卻跳得厲害。

“真金,你說。”忽必烈望了長子一眼,平靜道。

“……人臣無將,將而……必誅!”真金遲疑片刻,還是沉沉開口。

我倒吸了一口寒氣,一時不敢去看這哥哥臉上的表情,心臟跳得愈加猛烈,正低頭慌亂著,不料卻被忽必烈點名:

“察蘇,你呢?”

我慌忙擡頭,忽必烈的眼睛直直盯著我,彷彿有千百根銀針將我齊齊釘住,叫我無處可逃。只得又低下頭,口中卻說不出一句話來。

“說話!”

我只得再擡眼,不敢去看忽必烈的臉,卻隱隱瞥見他身側的安童,他正默默地凝視著我,面帶憂戚。

“……兒臣年幼,不知事,不敢妄斷刑罰大事。父汗早有決斷,何必再問兒臣?”我終究是擠出這麼一句話來。

忽必烈默然良久,瞅著我的眼神,五味雜陳,而後,終究是把我們全都揮退了。

跨出洪禧殿時,我胸悶的發慌,瞅著蒼灰的天幕半晌,終於吐出一口濁氣,再欲拔腳前行時,卻覺整個身體都麻木了,剛邁開步子,卻被人喚住:“察蘇!”

回首一看,卻是安童,便問:“何事?”

“大汗叫你回去。”

第144章 威嚇第165章 雜劇第159章 出路第226章 觀望第97章 集議第136章 轉機第132章 到達第173章 傷病第230章 月色第211章 唬嚇第49章 婚禮第24章 過年第176章 夜遊第2章 路途第14章 點兵第161章 踐諾第111章 成全第202章 入覲第108章 怒斥第198章 兩難第208章 立誓第249章 春草第228章 謗怨第100章 安排第101章 提點第229章 牽涉第57章 使臣第15章 秘事第63章 波羅第185章 篝火第210章 叔侄第137章 晚宴第145章 要求第197章 春遊第127章 瓜分第49章 婚禮第121章 寒夜第8章 兄弟第223章 疑心第77章 問道第189章 討好第70章 要挾第146章 征伐第74章 漕渠第20章 選馬第135章 入城第36章 聽學第186章 請託第12章 縱馬第141章 套問第122章 欺騙第165章 雜劇第145章 要求第123章 承諾第22章 出征第22章 出征第194章 元正第62章 圖謀第210章 叔侄第105章 鬥鷹第217章 審問第119章 雪原第87章 套馬第234章 嚴懲第96章 討價第98章 居心第242章 鉤考第57章 使臣第77章 問道第147章 首戰第31章 稱汗第84章 拜訪第57章 使臣第6章 真金第22章 出征第183章 私心第142章 對策第92章 圓議第160章 說服第103章 大宴第186章 請託第92章 圓議第247章 申斥第155章 偵騎第56章 心事第210章 叔侄第88章 催問第60章 真心第94章 起鬨第130章 勸慰第185章 篝火第54章 浸潤第181章 春水第137章 晚宴第153章 生機第205章 建言第141章 套問第4章 懷疑第153章 生機第205章 建言
第144章 威嚇第165章 雜劇第159章 出路第226章 觀望第97章 集議第136章 轉機第132章 到達第173章 傷病第230章 月色第211章 唬嚇第49章 婚禮第24章 過年第176章 夜遊第2章 路途第14章 點兵第161章 踐諾第111章 成全第202章 入覲第108章 怒斥第198章 兩難第208章 立誓第249章 春草第228章 謗怨第100章 安排第101章 提點第229章 牽涉第57章 使臣第15章 秘事第63章 波羅第185章 篝火第210章 叔侄第137章 晚宴第145章 要求第197章 春遊第127章 瓜分第49章 婚禮第121章 寒夜第8章 兄弟第223章 疑心第77章 問道第189章 討好第70章 要挾第146章 征伐第74章 漕渠第20章 選馬第135章 入城第36章 聽學第186章 請託第12章 縱馬第141章 套問第122章 欺騙第165章 雜劇第145章 要求第123章 承諾第22章 出征第22章 出征第194章 元正第62章 圖謀第210章 叔侄第105章 鬥鷹第217章 審問第119章 雪原第87章 套馬第234章 嚴懲第96章 討價第98章 居心第242章 鉤考第57章 使臣第77章 問道第147章 首戰第31章 稱汗第84章 拜訪第57章 使臣第6章 真金第22章 出征第183章 私心第142章 對策第92章 圓議第160章 說服第103章 大宴第186章 請託第92章 圓議第247章 申斥第155章 偵騎第56章 心事第210章 叔侄第88章 催問第60章 真心第94章 起鬨第130章 勸慰第185章 篝火第54章 浸潤第181章 春水第137章 晚宴第153章 生機第205章 建言第141章 套問第4章 懷疑第153章 生機第205章 建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台江县| 舒兰市| 全南县| 含山县| 米脂县| 离岛区| 西贡区| 乡宁县| 城步| 壤塘县| 泾源县| 鸡西市| 闵行区| 眉山市| 长治县| 伊吾县| 聂拉木县| 遂平县| 壶关县| 井陉县| 蓬莱市| 麻城市| 井研县| 裕民县| 安阳市| 洮南市| 伊川县| 大竹县| 江油市| 沈丘县| 许昌县| 新丰县| 瑞金市| 秦皇岛市| 德格县| 普兰县| 姜堰市| 邻水| 吉安市|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