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章 診病

酒宴散去時已是寒星漫天,高遠的蒼穹在深夜裡顯得愈發蒼黑,凜凜寒風颳過,更是寒冷刺骨。

忽必烈兄弟三人喝得頭昏腦熱,連蒙哥汗都破例多飲了幾杯。蒙哥特意送諸人出來,分別時又拉著忽必烈絮叨了幾句,阿里不哥似乎也喝高了,乜著眼打量著兩位哥哥,口中醉語連連。我們幾個小輩沒辦法只能在寒風中等著大人們說話,也不敢催促。可憐我今晚一直提著心,根本不敢甩開膀子吃,現在才覺得肚中空空,周身寒意更濃,抱著肩膀瑟縮著。

察必見狀把我攬到懷裡,用胳膊緊緊箍住我,也只是勉強暖和些。

忽必烈怕蒙哥酒後著了風,便把兄長勸回帳中,他自己走向馬車時也是步伐搖晃,真金下意識去扶一把,卻被他推開了。

我和忽必烈、察必又同坐一輛車,待上車以後,忽必烈就端端正正坐下,臉上醉態全無,眼睛一下子清明起來,甚至有些發亮。看他這副神態,我不免有些心驚,難道他剛纔的醉意都是佯裝的?

察必輕輕揉著他的肩膀,嗔怪道:“你今日也是喝太多了,這時胃恐怕燒的厲害罷?”

忽必烈聞言轉過頭,靜靜地看了她一會,眼神溫和起來,嘴角也泛出笑意:“馬奶酒又不醉人,我的酒量你也不是不知道,只要大汗高興就好啊!”說罷,彷彿想到什麼似的,微仰起頭,嘆了一聲,又回顧察必:“我覺得今天大汗是盡興了,你說呢?”

察必點點頭,又道:“大汗雖性情剛硬,卻是極重情義的。今番他不談鉤考之事,想必也是回心轉意了。況且,我前日裡送去親自縫製的紫貂暖帽,還有漢地名貴的瓷器,忽都臺大哈屯很是喜歡,少不得爲你美言幾句……再不濟,漠南那裡佛道兩教紛爭,尚未了斷,他用著王爺的地方,還多著哩!”

忽必烈聞言,爽聲一笑,拍著察必的手:“你是我的好妻子啊!也虧著你在大哈屯和諸王妃之間走動周旋,使我與和林諸王的關係緩和了不少,這些日子,你也擔憂受累了!”

“王爺說的哪裡話!你我本是夫妻一體,用漢人的話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是我分內的事。”察必含笑說著,眉眼間更添幾絲嫵媚。

我在車子一壁聽著這對夫妻的絮語,安分守己地做起了小燈泡,默默地看著他們。

兩人說了一陣兒,就把我抱到中間,忽必烈還點著我的鼻尖:“今天你伯汗還算和氣,你倒也不怯生,也是出息了。”

我剛要回話,卻是一個噴嚏打了出來,鼻子一酸,一口氣憋住,半天說不出話來。

察必見狀忙攬過我,在我身上輕輕撫弄,忽必烈也有些著急,問道:“可要緊嗎?”

我擺擺手,緩了緩,才道:“剛纔吹了點兒風,不礙事的。父王額吉不用擔心。”

察必卻雙眉一蹙,擔憂道:“是在寒風裡站久了罷!你從小身子弱,半點冷風都受不得的。這次病還未痊癒,回去務必叫醫官好好看看。”

我的頭貼著她的肩,悶聲道:“全聽額吉的。”這一開口,卻覺喉嚨乾啞,連聲音也變了。

忽必烈輕輕摸著我的腦門:“回去叫上師來看看察蘇罷,這孩子自小多災多病,也該讓上師給她祈福禳災做做法事了。“

上師?聞言我一個激靈,難道是忽必烈幕府裡那些懂點陰陽命理的高人?蒙古人多崇信長生天,忽必烈是受了察必影響才改信了佛教。蒙古帝國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這倒不算什麼事。只是……忽必烈口中的上師,是哪個高人?是衆人私下裡說的那個子聰和尚嗎?

我心裡突然害怕起來:據說這子聰和尚是忽必烈一個極爲信賴的幕僚,他本人也是博學多才,佛儒道兼通,於天文歷算地理陰陽醫術無不知曉,就如劉伯溫一類的人物。自從穿越這檔子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已經不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了。因而我很擔憂,若他真有幾分本事,會不會看穿我的“真身”?

本來到了和林就一直戴著面具扮蘿莉,這下心裡又有了事,更憂愁起來,外加兩個月來趕路的疲累,且大病初癒,晚上又著了涼,我這小身子骨著實單弱。這不,晚上一回到王邸,我就又發燒染了寒病。

其實應該就是常見的風寒感冒,但在醫療條件低下的古代,感冒嚴重起來也是可以要命的,何況在這麼寒冷的漠北草原。偏偏我身體的原主又是體弱多病的!

忽必烈諸事未了,我又病了,也怪給人添堵的。他們夫婦二人很是著急,我都看在眼裡。忽必烈雖然兒女衆多,但嫡女就這一個,又年紀小身子弱,恨不得捧在手心上疼護。尤其是我額吉察必,除了兒子外,只有一個小女兒,怎能不疼愛?

蒙古都城裡不缺醫官,蒙醫漢醫藏醫回回醫官一波一波的,只是各家治療思路不同,又都想在忽必烈面前顯一顯本事,就各執己見不肯讓步。我每天看這些人輪流給我診療,心裡煩亂得很,真覺得自己病情又加重了。更有甚者,竟提議找蒙古人崇信的薩滿法師給我驅驅邪,而忽必烈還真的動心了,真是關心則亂!

不得已我只得通過真金向忽必烈夫婦施加影響,傳達我的意見:還是找竇先生靠譜!

竇先生竇默雖是漢儒,卻精通醫術,上回我的病就是他治好的,現在很有發言權。他把完脈只是說我是染了風寒,病是不難治的,只是思慮過重,要擺平心態才最重要。

之後就是開方子服藥鍼灸等等。可竇先生的一句“思慮過重”,卻讓忽必烈上了心,雖然他沒有親自找我談心,卻把那位“上師”找來了——得,戳到我病根上了!

*

斡爾朵內的爐火燒的極旺,氈毯鋪了好幾層,我窩在錦緞被褥裡,卻還是覺得內裡虛寒,身上燒的厲害。頭痛得如同要裂開一樣,偏偏腦子裡清醒得很,想睡一覺休息也不能。我時而半閉著眼,時而又睜開。想要起身走走,身上卻是半點力氣也無,阿蘭在一旁看得緊,我稍有動作,她就把我按回被子裡。

少時,真金撩簾進來,在我榻邊坐下,摸摸我的額頭,臉上也佈滿憂色:“吃了竇先生的方子也不見好嗎?如今已到臘月,再過了年,諸王怕是要趕回和林參加忽裡臺大會了,到時免不了宴樂歡飲。你如今這樣可怎麼成?”

我其實是被他們折騰成這樣了,若是靜養,估計也該好了。眼下著急又有何辦法。這下我還得寬慰真金:

“哥哥別急,都說漢人的藥見效慢卻治得徹底,病也得慢慢拔除,哪有一下子就好的道理?”

他聞言卻把臉一沉:“你這麼說是怕我和父王額吉擔心罷?你想的太多了!怪道竇先生說你‘思慮過重’,小小的人兒,哪來那麼多心思?”

“我也不明白爲何會變成這樣?”我苦著臉,這回的鬱悶卻是真心的,“我也覺得自己變了個人,如今蒙語還說不太順溜,以前的事也記不起幾件,總擔心父王額吉不認我……”

我看著他的臉,目光真誠,說的也是實話。

真金見狀,按住我的肩膀,顏色稍緩,微笑道:“你原是擔心這個!我小時候,也像你一樣病弱,動不動就愛鬧病。父王額吉沒少爲我操心。也有宗王說玩笑話,說我不像蒙古人,好靜不好動的,又說蒙古人怎有這麼單薄的?我當時就很不服氣,又擔心父母真的嫌棄我,就偏要證明給他們看,不僅騎射要練好,養好身體,書也要讀得好。他們會的我也會,他們不會的我更會。”說罷,嘴角微微上翹,“雖然我現在也時而生病,但本事是一樣不差的,父王額吉更是對我疼愛有加。你也一樣,他們怎會不要你?”

真金雖沉靜穩重,此刻卻流露出些許稚氣,畢竟也就十五歲。這大概也是他的心事吧:一個愛好漢學又稍顯文弱的王子在蒙古貴族中絕對是個異端,這也可以成爲保守的宗王攻擊忽必烈漢化的一個把柄。忽必烈擔憂的問題,真金也多少明白。

看著他的笑容,我也不禁莞爾一笑,身上乏重的感覺也減去不少:這個哥哥看著文靜柔和,骨子裡也有倔強要強的一面。

“一會上師會來看你,他雖年輕,卻修爲精深,必能醫好你的。”

“這個上師就是子聰先生嗎?”

“不,是八思巴大師,如今藏區薩迦派的教主,經常給父王額吉講法的。”

原來是藏密一支的領袖。

“我明白了。”我點點頭。正說著,已有人傳話說八思巴大師到了。

*

真金說八思巴是爲忽必烈專門講法的上師,也是藏區的宗教領袖。忽必烈對他極爲敬重,講法時都是請八思巴坐在上首。我自然也不敢怠慢,理好衣服,真金已親自去出門迎接。

我望向帳簾處,是一個身穿紅色藏密法袍的年輕僧人躬身走了進來,見了真金和我,先行禮問好。真金早已將他請到上座,命婢女端茶侍候。

待看清他的模樣,我也頗爲驚異,竟是一個樣貌清俊的青年,也就二十歲出頭,棕黑膚色,行動間自有一股莊嚴氣度。面目微帶笑意,眼神沖淡平和,似乎有著洞悉一切的能力。

不等他詢問,真金已細細說明了我的情況,並說了竇先生開的方子,他聽後微微點頭,而後端詳我片刻,並沒有急於下斷言。真金看著他不慌不忙的神色,臉上的焦急也減去大半。

“上師,可需爲小妹探探脈象?”真金不禁問道。

八思巴擺了擺手:“望診即可確認公主所患並非急癥,竇先生的方子也是對路的,繼續服藥就好,我也會遵照王爺囑託爲公主做法事祈福,王子勿憂。”而後他又起身向真金欠身行禮:“只是小僧有幾句話要囑咐公主,斗膽請王子迴避一下。”

“上師請便。”真金會意,便招呼阿蘭一道出去了。

看見真金出去了,我登時有些心慌:這位大師,是不是看出什麼來了?

我端端正正地坐好,把身板挺得筆直,心裡卻在七上八下地打鼓。獨自面對八思巴,此刻我再也無法掩飾,焦慮不安的心情已在臉上表露無疑。他那似乎能體察一切的清明眼神,帶著悲憫之意,宛如一面明鏡,照見我一切心事,我覺得任何僞裝都會被勘破。

穿越非我本意,我也是無可奈何。

他微微一笑,似乎想緩解我的緊張情緒,而後,緩緩開口:“竇先生所言不錯,公主的病,病在心上。”

我不由得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凡事皆由因緣和合而生,一切事物自有道理,亦皆爲空相;因緣盡時,諸事自會同煩惱一同滅失。公主何必爲自身無法左右的事物而煩惱?順應緣法遵從本心即可,妄圖用人力左右因果反而會旁生枝節。所謂明空見性,即是如此。”

他這話雖說得淺顯,卻句句說到我的心坎上,我聽得一怔一怔的,不由自主地點頭。我不就是糾結怎樣表現才能更像一個八歲的蒙古公主嗎?而越極力模仿,越露馬腳,引人猜疑。穿越並不是我有意爲之,我又何必刻意矯正自己?也許順應生活,自自在在的,反而更好。蒙古人信仰自然神力,對於這些詭譎異事,也是能包容的吧。

八思巴所言是一個普通人也能想通的道理,自己反而被煩惱蒙了心智,其實事情並不複雜。

望著他那無悲無喜的平和麪孔,我點點頭:“上師,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191章 鬥茶第224章 慷慨第5章 試探第66章 靜謐第237章 探病第121章 寒夜第1章 莽原第104章 爭執第18章 開平第104章 爭執第18章 開平第25章 變故第150章 矛盾第109章 榮辱第228章 謗怨第201章 歸寧第136章 轉機第37章 鈔法第246章 夜襲第161章 踐諾第121章 寒夜第47章 學堂第115章 待嫁第185章 篝火第136章 轉機第99章 求情第83章 敬酒第88章 催問第2章 路途第46章 勸諫第93章 想法第50章 引導第177章 夢魘第113章 放手第170章 賬務第239章 徵辟第21章 參謀第178章 綠珠第3章 和林第44章 看戲第77章 問道第24章 過年第185章 篝火第66章 靜謐第106章 柔情第225章 夢醒第244章 冷雨第90章 糾偏第222章 引薦第13章 結交第93章 想法第62章 圖謀第189章 討好第97章 集議第5章 試探第154章 求和第96章 討價第118章 書信第210章 叔侄第138章 虛驚第65章 剖白第38章 誘導第174章 歲末第39章 凱旋第93章 想法第183章 私心第192章 伴讀第89章 奏對第190章 宴請第13章 結交第232章 夜雨第129章 利害第77章 問道第141章 套問第124章 對飲第25章 變故第215章 猜度第153章 生機第70章 要挾第87章 套馬第185章 篝火第69章 國事第161章 踐諾第211章 唬嚇第201章 歸寧第112章 請罪第4章 懷疑第127章 瓜分第2章 路途第191章 鬥茶第6章 真金第102章 樂舞第23章 日常第58章 狩獵第156章 歡飲第203章 情竇第227章 責難第166章 路學
第191章 鬥茶第224章 慷慨第5章 試探第66章 靜謐第237章 探病第121章 寒夜第1章 莽原第104章 爭執第18章 開平第104章 爭執第18章 開平第25章 變故第150章 矛盾第109章 榮辱第228章 謗怨第201章 歸寧第136章 轉機第37章 鈔法第246章 夜襲第161章 踐諾第121章 寒夜第47章 學堂第115章 待嫁第185章 篝火第136章 轉機第99章 求情第83章 敬酒第88章 催問第2章 路途第46章 勸諫第93章 想法第50章 引導第177章 夢魘第113章 放手第170章 賬務第239章 徵辟第21章 參謀第178章 綠珠第3章 和林第44章 看戲第77章 問道第24章 過年第185章 篝火第66章 靜謐第106章 柔情第225章 夢醒第244章 冷雨第90章 糾偏第222章 引薦第13章 結交第93章 想法第62章 圖謀第189章 討好第97章 集議第5章 試探第154章 求和第96章 討價第118章 書信第210章 叔侄第138章 虛驚第65章 剖白第38章 誘導第174章 歲末第39章 凱旋第93章 想法第183章 私心第192章 伴讀第89章 奏對第190章 宴請第13章 結交第232章 夜雨第129章 利害第77章 問道第141章 套問第124章 對飲第25章 變故第215章 猜度第153章 生機第70章 要挾第87章 套馬第185章 篝火第69章 國事第161章 踐諾第211章 唬嚇第201章 歸寧第112章 請罪第4章 懷疑第127章 瓜分第2章 路途第191章 鬥茶第6章 真金第102章 樂舞第23章 日常第58章 狩獵第156章 歡飲第203章 情竇第227章 責難第166章 路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贤县| 瑞丽市| 宁武县| 苍南县| 苏尼特左旗| 莒南县| 宝坻区| 新化县| 灵丘县| 寿光市| 康乐县| 田林县| 买车| 杭锦后旗| 辽阳市| 温州市| 伊川县| 涪陵区| 海南省| 新津县| 大庆市| 崇信县| 天峨县| 仁怀市| 周宁县| 新泰市| 习水县| 阿拉善右旗| 台北县| 连州市| 西宁市| 芮城县| 桐庐县| 崇阳县| 平遥县| 牙克石市| 钦州市| 碌曲县| 麟游县| 金阳县|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