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5章 猜度

依照張易的謀劃,五月下旬,我便啓程北上,可車駕才走到居庸關,一個消息就讓百無一漏的計劃化爲泡影。

皇后病重。

聞說此事,哪裡還顧得上什麼籌劃,哪裡還顧得上什麼阿合馬。我星夜馳返,撐了兩日兩夜,才趕到察必病榻前。待皇帝和太子聞訊匆匆南下時,甚至不及見皇后最後一面。

今年的秋季似乎來得格外早,才入八月,瀟瀟寒意就往骨子裡鑽。秋風作勢,肆意襲來,真金的廬帳宛如枯葉一般脆弱不堪。

爲給察必守靈,他整整三天滴水不進。嘴脣乾燥破裂,眼下積著鬱青,雙目失焦,整個人渾渾噩噩,儼然失了魂魄。

待皇帝看到太子這般模樣,不由怒道:“你不吃不喝,糟蹋身子,便能換回你額吉嗎!?”

被皇帝一吼,真金才無力地動了動眼皮,望見父親一雙怒目時,又抑制不住地大放悲聲:“兒豈不知哀毀無益?阿爸、阿爸……兒只是不能自已……”

他涕淚橫流,悲傷到極處,哭得幾欲窒息,皇帝許久未聽太子這般稱呼自己,一時動容,顫抖著伸出手,慢慢將他的頭攬入懷中:“真金、真金……好了、好了,讓你額吉走得安穩些。她這半輩子,心裡還不夠苦麼?”

老皇帝一下一下輕輕拍著真金的肩膀,擡頭掃視著空寂陰鬱的大殿,目光空洞而蒼老。他真的是老了,老得似乎已經沒有哀傷的力氣,一雙眼睛怔怔不轉時,更顯得陰晦無神。

我是陪著察必走過最後一程,過了哀極痛極的時候,滿心只是麻木和疲倦。

忽必烈哀痛之餘尚能自制,還有心力關切我:“這兩個月朕不在身邊,有勞你了,你且去歇息,這裡有朕。”

我緩緩搖頭,聲音喑啞低沉:“兒臣只恨不能完成母親心願,直到最後,她還念著‘那木罕’……”

皇帝聞言,哼哼一笑,百無聊賴地搖搖頭:“那木罕、那木罕,這個渾小子何德何能?多年不歸,卻讓他母親這般惦念!察必,那個時候,你想的竟不是朕!?”

他似自言自語一般,忽而凝然不動,神思遊離,仍喃喃道:“你想的竟不是朕?”

皇帝一邊絮絮念著,一邊鬆開真金,挪開身體,挨著殿內樑柱坐下,他眼神飄忽,猶在出神,不自覺地將拳頭遞到嘴邊,牙齒咬著手背,而後就忍不住悶悶抽泣起來。

“可是朕想著你啊!”

皇帝猛地吸了口氣,淚水毫無徵兆地抖落下來,他極力忍著,眉目都攢作一團,眼淚卻只是珠子般的往下掉:

“你一聲不吭,就這麼走了,這麼走了……朕待你不薄,你卻撇下朕,就這麼走了……朕該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你一個人,走那麼遠的路,不寂寞麼?”

老皇帝用衣袖胡亂擦著臉上的淚,反而更把淚水糊了滿臉,眉毛、鬍子混著淚水纏在一起,好不狼狽。他嘴上絮絮叨叨,忿忿用拳捶地,臉皺成一團,哭得像個賭氣的孩子。

真金早已哭得脫力,見父親這般,也只能呆呆望著,無力安慰;皇帝仍是喃喃不休,精神已恍惚起來。我默然望了兩人多時,也知眼下這樣不是辦法,遂叫來怯薛歹,將父子二人扶出去。

有中書省臣主持,皇帝無需費心,喪禮一事也一應安排妥當。真金較之父親畢竟年輕,哀痛過後,還是要聽聞朝政。皇帝經此一事,卻徹底消沉下來,一應朝事甩給太子,自己只悶在深宮裡,對著皇后生前的畫像,一坐就是半晌。

後宮餘下三位哈屯,誰也勸不得皇帝。皇帝不見任何妃嬪,無論起臥,都是一人。真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這樣下去,忽必烈遲早會積鬱成疾,便同我商議,待過些時日,從弘吉剌部尋個察必的近親女眷,進宮陪伴皇帝。

真金與聞朝事已久,尋常庶務,自能斟酌分寸便宜處置。可到歲末,東征日本失利的消息傳回時,他便不得不上報皇帝了。

早在出征途中,東征軍主帥阿拉罕就突然病逝,艦船登陸之前,又遭遇颱風,乃至未及交戰,便舟師傾覆,溺亡者無數,餘者哪有鬥志,以江南軍將領范文虎爲首,紛紛棄陣而逃。日軍趁勢追擊,元軍將士多遭屠戮。清點下來,出征十四萬人,損之七八,不可不謂之傷亡慘重。

東征慘敗的消息傳回,皇帝不得不從巨大的悲痛中抽出身來,而他用以挽回顏面的方式,就是再度備戰。一戰餘波未平,一戰苗頭又起。至元十九年二月,忽必烈遣使往乾山造江南戰船千艘。他的任性妄爲終於招致羣臣非議。以御史中丞崔彧爲首,上書切諫:

“江南盜賊,相挻而起,凡二百餘所,皆由拘刷水手與造海船,民不聊生,激而成變。日本之役,宜姑止之。伺民氣稍蘇,我力粗備,三二年後,東征未晚也。”(1)

此次東征失利,要數江南損失最甚。不但要爲朝廷輸送物力建造海船,更是東征將士主力。收復南宋後的十萬江南新附軍,由故宋將領范文虎統帥,悉數被遣送日本作戰。而船隊遭遇颱風後,范文虎卻不顧士兵死活,乘船而逃,餘下新附軍或溺亡,或遭屠戮,存者無幾。江南本就民怨沸騰,此番皇帝又欲備戰,南人不堪重負,隱隱有民變之意。

悲痛又憤懣的皇帝此刻並無理智可言:“日本蕞爾小邦,素來藐視大朝,此番僥倖脫難,若縱容之,豈不助長囂張氣焰?又叫海外諸國如何看朕?”

阿合馬也趁機建言:“依臣之見,發兵可緩,備戰則刻不容緩。跨海作戰耗費靡巨,籌備戰艦又豈是一時一日之功?陛下早做綢繆,並無不妥。”

“你也知耗費靡巨!”還未及皇帝回覆,真金已出列,厲聲喝道,“財貨豈由天降?如此搜刮,待民力耗竭,必成反勢,平章大人是何居心?”

“依太子之意,東征之事便不了了之?數萬元軍折於小國之手,如此忍氣吞聲,徒惹笑柄。且不論日本、安南作何想法,便是江南之地,怕也要徒生異心,以爲我國朝用兵不過爾爾,更遑論西北諸王?海都大王他可是虎視眈眈呢!”

阿合馬便是拿捏好皇帝的心思,在朝堂上,即使面對真金的質問,也並不懼憚。他這一席話,說得皇帝也頻頻點頭:“誠如阿合馬所言,東征慘敗,朕豈能毫無作爲?朕當真咽不下這口氣!”

忽必烈之意再明顯不過,真金若再勸阻,便是忤逆君父了,看著阿合馬得意的嘴臉,他一時氣結,又欲再勸:“陛下!”

“太子憫恤百姓,其心可嘉。可國事當頭,一味體恤百姓,凡事便不必做了。若以聖人之道,便可使八方來朝。這等好事,朕何樂不爲?”

真金望著皇帝深不見底的眼眸,一腔話語梗在喉頭。那些髒污的,見不得人的事,就由阿合馬去做好了——皇帝是如此教誨的。而今阿合馬所行之事,何嘗不是爲他鋪就一條帝王之路?

他默然低下頭,一時神色惘然。

皇帝心意已決,聽不進多少反對的聲音,便下命羣臣散了,自己坐著步輦,回到後宮。我一路跟了上去,直跟他進了寢殿。

他回身看見我,便猜得我此行目的,臉上盡是不耐:“朕已倦了,若無要事,你且退下。”

“父皇,且聽兒臣一言。”我卻渾然不顧,搶身上前,撩袍跪下,正色道。

“聽你說什麼呢?”他冷哼一聲,由宮人扶著,慢慢自御榻坐定,“真金說過的話,你不必跟朕重複一遍。”

我耐下性子,上前幾步,伏在他膝頭,好言勸道:“兒臣不敢勸您忍氣罷兵,可您也想想,此次出征已損兵十萬有餘,父皇又欲再戰,要從何處抽調兵力?西北屯兵,卻是一日少不得的。昔裡吉,撒裡蠻一日未款服,國朝便一日不可輕心。若遽然用兵,海都、篤哇伺機作亂,又如何是好?待漠北安定,再做東征之計,爲時未晚。”

“爲時未晚?”忽必烈撫了撫我的頭髮,臉上卻笑意冰冷,“朕已經老了,等不得多久了!朕只怕這個位子交給真金,依他那性情,也未必坐得安穩呢!這些事,朕不替他做好,又待如何?”

“可是趙良弼也曾進言,日本一介孤島,地多山水,既無耕桑之利,也無畜牧之便。何況舟師遠渡,補給不力,又兼海風無期,災患莫測。前番兩次失利,還不足爲訓麼?若再度折戟,卻讓天下如何看待父皇?”

“在這世上,有做得到的事,有做不得的事(2),便是皇帝,也不例外,”我切切諫言,無視他愈加難看的臉色,“何況這次出征,絕非勞而無功,父皇想要的,不是已經做成了?人呢,爲何總是貪心不足呢!”

“朕到底做成了甚麼!?”

皇帝猛然起身,雙手一推,用力甩開我,我不料他突然作色,毫無防備之下,身體猛地跌在地上,額頭也猝不及防地砸向地面,遽然襲來的疼痛撞得我頭腦嗡鳴,將將擡起頭,眼前便是一陣眩暈,一脈血紅順著前額淌流下來。

我堪堪撐起身,任額上血流漫過臉頰,冷目笑望著他:“新附軍十萬盡數葬送日本,到底免去了陛下心頭之患!您既要寬仁的好名聲,又不願髒了自己的手,這種事丟給敵人去做,再便宜不過了……”

“混賬!”忽必烈惱羞成怒,一腳踹翻了案幾,案上杯盞瞬時擊飛,跌碎一地,殿外小火者聞聲驚跑過來,卻被皇帝喝出殿外。

“朕勞師遠征,豈是兒戲!?就你這點小聰明,也配揣測君心!?”

他滿面漲紅,胸膛劇烈地起伏震顫,肥腫的身軀也幾乎站立不穩,踉蹌著後退幾步,終是跌坐在榻上。眸中的怒火噴薄而出,似能焚盡人心。

我索性也不起身,就只撐地坐著,任額上血流漫漫而下,擡頭笑望著他,似是仰視,實則輕慢。他越是震怒,我越是心平氣和,想來天子一怒,也不過如此。

“兒臣駑鈍,自然猜不透聖意,父皇一笑置之也便罷了,爲何盛怒至此?”

我無謂一笑,看著皇帝眼中愈加熾烈的怒火,又道,“不過,兒臣所言並非全無道理。十萬故宋降卒,殺不得又放不得,白白養著,哪來那麼多軍糧?若使之東征,無論勝負,都省卻一樁麻煩。否則范文虎一介降臣,哪來的膽量丟兵棄卒,不戰而逃?他以爲逃回來,就能免死麼?……”

“滾!……滾出去!”

最後聽到的,只有皇帝駭人心魄的咆哮。多少年了,我沒有遭到這樣的喝罵。然而以身生受,這種難堪的羞辱,卻自有一種剝皮見血的淋漓快意。

我漠漠想著,搖搖晃晃出了殿門,頭中襲來一浪又一浪的眩暈。有宮人慾服侍左右,被我揮推了。我扶著廊柱站了好一會兒,遠天赤霞遍染,浸透了天幕,一如我額前漫過的血色。

待張易看到我這副狼狽模樣,不由驚呼,忙去著人尋太醫,將我扶至一處偏殿,又急又怒:“公主如何這般逞性?皇上不日啓程去上都,您若有個差池,不能隨行的話……”

“不會貽誤大事。”我驟然打斷他,伸手抹掉額頭上的血污,聲音平靜異常,“阿合馬的戲唱的夠久了,也該收場了。”

張易一時愣住,不確信地喚了一聲:“公主?”

我擡頭望他,一縷冷酷的笑意在脣邊蔓延開來:

“動手罷。”

第75章 歸返第144章 威嚇第195章 痛打第192章 伴讀第111章 成全第3章 和林第86章 考驗第83章 敬酒第159章 出路第8章 兄弟第154章 求和第60章 真心第122章 欺騙第138章 虛驚第74章 漕渠第105章 鬥鷹第195章 痛打第124章 對飲第229章 牽涉第45章 雷雨第141章 套問第178章 綠珠第58章 狩獵第178章 綠珠第153章 生機第46章 勸諫第239章 徵辟第20章 選馬第22章 出征第75章 歸返第31章 稱汗第203章 情竇第166章 路學第86章 考驗第76章 親近第183章 私心第119章 雪原第5章 試探第39章 凱旋第25章 變故第180章 諷喻第149章 不滿第47章 學堂第240章 召見第1章 莽原第114章 雙喜第6章 真金第54章 浸潤第116章 出嫁第17章 少年第179章 獻藝第203章 情竇第21章 參謀第156章 歡飲第52章 坦誠第225章 夢醒第190章 宴請第124章 對飲第220章 人心第122章 欺騙第225章 夢醒第98章 居心第240章 召見第78章 拜相第118章 書信第9章 診病第224章 慷慨第198章 兩難第66章 靜謐第112章 請罪第186章 請託第203章 情竇第54章 浸潤第112章 請罪第64章 玩鬧第74章 漕渠第42章 辯駁第113章 放手第91章 心志第203章 情竇第218章 更迭第171章 書會第142章 對策第87章 套馬第207章 受命第86章 考驗第248章 夙願第40章 比試第242章 鉤考第130章 勸慰第106章 柔情第189章 討好第19章 陪伴第30章 決定第19章 陪伴第37章 鈔法第169章 舊情第121章 寒夜第50章 引導第120章 學字
第75章 歸返第144章 威嚇第195章 痛打第192章 伴讀第111章 成全第3章 和林第86章 考驗第83章 敬酒第159章 出路第8章 兄弟第154章 求和第60章 真心第122章 欺騙第138章 虛驚第74章 漕渠第105章 鬥鷹第195章 痛打第124章 對飲第229章 牽涉第45章 雷雨第141章 套問第178章 綠珠第58章 狩獵第178章 綠珠第153章 生機第46章 勸諫第239章 徵辟第20章 選馬第22章 出征第75章 歸返第31章 稱汗第203章 情竇第166章 路學第86章 考驗第76章 親近第183章 私心第119章 雪原第5章 試探第39章 凱旋第25章 變故第180章 諷喻第149章 不滿第47章 學堂第240章 召見第1章 莽原第114章 雙喜第6章 真金第54章 浸潤第116章 出嫁第17章 少年第179章 獻藝第203章 情竇第21章 參謀第156章 歡飲第52章 坦誠第225章 夢醒第190章 宴請第124章 對飲第220章 人心第122章 欺騙第225章 夢醒第98章 居心第240章 召見第78章 拜相第118章 書信第9章 診病第224章 慷慨第198章 兩難第66章 靜謐第112章 請罪第186章 請託第203章 情竇第54章 浸潤第112章 請罪第64章 玩鬧第74章 漕渠第42章 辯駁第113章 放手第91章 心志第203章 情竇第218章 更迭第171章 書會第142章 對策第87章 套馬第207章 受命第86章 考驗第248章 夙願第40章 比試第242章 鉤考第130章 勸慰第106章 柔情第189章 討好第19章 陪伴第30章 決定第19章 陪伴第37章 鈔法第169章 舊情第121章 寒夜第50章 引導第120章 學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梅州市| 安国市| 康乐县| 克拉玛依市| 武陟县| 榆树市| 泸州市| 静海县| 大关县| 靖西县| 乐亭县| 玉田县| 卢氏县| 湘潭县| 清河县| 高邮市| 科尔| 瑞金市| 澳门| 扎鲁特旗| 镇江市| 榆社县| 德安县| 石门县| 苗栗县| 安康市| 中卫市| 新沂市| 阿拉善右旗| 贵溪市| 泰安市| 西城区| 武宣县| 吉林省| 南充市| 延庆县| 徐闻县| 蕉岭县| 乡城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