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百零九章 瓊海軍自己的“廠衛”

衆人一聽,這不就是廠衛嗎!難道將軍要學朝廷錦衣衛和東廠、西廠,“緹騎四出”,隨意緝捕,製造恐慌?

孫元化作爲前朝廷高官,對廠衛極其反感,出列勸阻:“將軍,眼下瓊海軍蒸蒸日上,正是發展的大好時機,切不可照搬廠衛那一套,製造內耗,延緩上升的勢頭。”

夏天南擺擺手,回答:“孫先生放心,這和朝廷廠衛從根本上就不一樣。廠衛之所以讓百官聞之色變,不在於它有偵緝之職,而是因爲北鎮撫司設‘詔獄’,有直接緝捕之權,三法司無權過問。我設這個內衛局,只有監視和緝查的職能,抓捕管事以上的人員須經過我批準,定罪處置則擺上檯面集體討論,這樣既限制了其權力濫用,又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冤假錯案,與廠衛有天壤之別。孫先生,你認爲我說得對不對?”

孫元化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以錦衣衛爲代表的廠衛之所以讓百官憎恨厭惡,就是因爲臭名昭著的“詔獄”,直接對皇帝負責,可以繞過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隨意安插罪名,屈打成招更是家產便飯,有時候還成爲皇帝打壓臣子的工具。如果真像夏天南所說,只有監視和緝查的職責,卻無直接抓捕和定罪的權力,那這個所謂內衛局對衆人的威脅就大大降低了。雖然以夏天南在瓊海軍中的威望,一旦決定要處置某個人,即便集體討論也很難阻止,但至少有了理論上的制約手段,比起錦衣衛辦案搞暗箱操作還是要好得多。

他心服口服,拱手作揖道:“將軍能夠這麼想,是衆人之福,屬下無話可說。”

見孫元化都沒話說了,其他人更加沒有反對的膽量和理由。慕容龍城的事確實給瓊海軍敲響了一記警鐘,一個來歷不明的人混進來,還成了海軍的第二號人物,若真是敵人派來的奸細,即便不能顛覆整個體系,至少會造成極大的破壞,設立一個專門機構進行內部清查,確實很有必要。

衆人紛紛表態支持:

“將軍所言極是。”

“清查奸細,調查不軌之事,刻不容緩!”

“將軍英明!”

……

衆人的態度都在夏天南的預料之中,他環顧左右,會心一笑。設立這樣一個機構,是他在接受招撫創建瓊州營時就有的打算,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直到慕容龍城的事被錦衣衛曝光,他就知道機會來了。

在護衛隊時期,人員組成相對單純,來自外部的威脅很少,沒有這個需求,但是攻打廣州接受招撫之後,走進了朝廷的視野之內,體系內的人員從清一色馬嫋村村民和斬腳峒的黎人變成了有投降官兵加入,不僅人員更復雜了,外部的威脅也增多了,廣州錦衣衛企圖混入軍營刺探情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到了現在,瓊海軍已經聞名天下,軍隊數量從數千變成數萬,將來還會繼續增加,而治下直接管轄的百姓已經達到了十幾萬,間接控制的地盤已經擴大到了三省,部下更是魚龍混雜,來自五湖四海,進行內部管控很有必要;另外,朝廷、後金在瓊海軍身上接連吃癟以後,對這個對手必定高度重視,肯定會想方設法派人混入瓊州刺探軍情,排查緝拿奸細刻不容緩,否則瓊州就會成爲四處漏風的房子,什麼重大行動都被對手掌握。

但是因爲擔心治下軍民對“廠衛”會有強烈的牴觸,夏天南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而慕容龍城事件,正好給了他極佳的理由,以此爲切入點,順勢成立自己的“廠衛”,可以減少部下的牴觸情緒,加上承諾限制緝捕定罪的權力,讓設立這個機構的道路就鋪平了。

至於這個內衛局的負責人人選,衆人已經隱約猜到了。無論是孫元化、司馬德還是臺灣的朱大典,也許有主政一方的經驗或人情練達的世故,但是和廠衛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甚至他們以前都是廠衛潛在的迫害對象,更不可能執掌或者兼任這個機構。這個人可以是一個小人物,但是必須有相關的“從業經驗”,瓊海軍體系內部,這樣的人屈指可數,除去前錦衣衛暗樁王啓年,剩下只有一個人了。

果然,夏天南喊出了他的名字:“周國新,出列!”

這個廣州錦衣衛百戶居然就在場內!看來將軍這個決定是不容改變的。

在衆人驚詫的注視中,周國新有些拘束地出列,他第一次出席這樣的場面,還有些不適應,不過臉上卻有一種掩飾不住的得意。

他是昨天被那種白色的快船接來的。在參加今天的會議之前,夏天南事先在南園接見了他,透露了成立瓊海軍自己的“錦衣衛”並讓他出任主管的意思,同時告訴他,如果覺得以前接觸的層次太低、眼界不夠,可以多問問從京城抓回來的京城錦衣衛千戶衛忠。

乍聽到這個消息,周國新是有些惶恐的,倒不是捨不得大明錦衣衛那點俸祿,而是擔心作爲瓊海軍體系的邊緣人物,不容易融入這個體系內,而且一來就是大權在握的“廠衛頭子”,更容易遭到元老人物的排斥。他試探著說:“將軍這麼信任鄙人,實在誠惶誠恐。不過鄙人人微言輕,貿然出任這麼重要的職位,會不會讓其他人不滿?再說,既然有衛千戶這樣經驗豐富的錦衣衛老人,爲什麼不直接降服他爲己所用呢?”

夏天南瞪了他一眼:“不要用這種小伎倆來試探我。我用你,是因爲我們不打不相識的緣分,加上你這幾年爲我辦差盡心盡力,我願意相信你。衛忠是什麼人?他是錦衣衛十四千戶之一,僅次於指揮使、同知、僉事等人,位高權重,現在淪爲階下囚,心理落差何其之大,又怎麼可能輕易爲我所用?”

周國新被戳破了心裡的小九九,汗顏不已:“將軍教訓的是。”

第五百七十章 出兵的理由有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七百零四章 物是人非第二百八十五章 炮轟廣州城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四百四十四章 剿賊方略第九百四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七百七十七章 圍城勸降第九百一十五章 馬賊夜襲第九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南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五百一十二章 自殺式衝鋒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一百五十九章 登萊巡撫第三百零五章 軍官培訓班(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博輔保衛戰(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七百零九章 先抑後揚第八十八章 武裝遊行第七百零一章 本朝武將第一爵第二百六十四章 博輔保衛戰(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高迎祥的逃亡第八百八十二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七百八十五章 阻擊計劃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澳島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百章 手雷第七百四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一十九章 凱旋而歸第九百三十一章 港口示威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盡如人意的炮擊第六百一十二章 設立軍鎮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臼炮第一百四十九章 改良版鴛鴦襖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力征糧(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揚明號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炮屠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獨立團第七百七十六章 全軍出征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一百四十九章 改良版鴛鴦襖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艦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七百零六章 捐餉談判第七百六十四章 第一輪較量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第四百章 城門口的攻防戰第十一章 銷案第七百六十六章 靈活的戰術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炮轟鶴丸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料羅灣海戰(一)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蘇家父子進城第五百九十九章 夏天南的選擇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四百一十三章 抵制納糧第五百八十章 初會朝廷兵馬第九百二十二章 三方博弈(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啓年的老本行第八百一十六章 僵局第八百四十四章 韃子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襲擾戰(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君王死社稷第三百一十八章 追殺第四百二十二章 謝文君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站隊(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九十四章 奪田(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九百四十二章 霰彈過處,寸草不生第七百三十九章 打造軍事基地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六百七十四章 王牌對王牌第二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十八章 擴張第八十章 收編第九百二十八章 朝鮮水師的龜船第七百五十章 螳臂欲當車第五百六十八章 北上,出兵的理由第八百二十八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九百三十九章 洛陽之戰(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三百五十七章 海軍的下一個對手
第五百七十章 出兵的理由有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七百零四章 物是人非第二百八十五章 炮轟廣州城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四百四十四章 剿賊方略第九百四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七百七十七章 圍城勸降第九百一十五章 馬賊夜襲第九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南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五百一十二章 自殺式衝鋒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一百五十九章 登萊巡撫第三百零五章 軍官培訓班(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博輔保衛戰(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七百零九章 先抑後揚第八十八章 武裝遊行第七百零一章 本朝武將第一爵第二百六十四章 博輔保衛戰(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高迎祥的逃亡第八百八十二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七百八十五章 阻擊計劃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澳島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百章 手雷第七百四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一十九章 凱旋而歸第九百三十一章 港口示威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盡如人意的炮擊第六百一十二章 設立軍鎮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臼炮第一百四十九章 改良版鴛鴦襖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力征糧(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揚明號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炮屠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獨立團第七百七十六章 全軍出征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一百四十九章 改良版鴛鴦襖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艦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七百零六章 捐餉談判第七百六十四章 第一輪較量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第四百章 城門口的攻防戰第十一章 銷案第七百六十六章 靈活的戰術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炮轟鶴丸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料羅灣海戰(一)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蘇家父子進城第五百九十九章 夏天南的選擇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四百一十三章 抵制納糧第五百八十章 初會朝廷兵馬第九百二十二章 三方博弈(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啓年的老本行第八百一十六章 僵局第八百四十四章 韃子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襲擾戰(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君王死社稷第三百一十八章 追殺第四百二十二章 謝文君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站隊(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九十四章 奪田(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九百四十二章 霰彈過處,寸草不生第七百三十九章 打造軍事基地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六百七十四章 王牌對王牌第二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十八章 擴張第八十章 收編第九百二十八章 朝鮮水師的龜船第七百五十章 螳臂欲當車第五百六十八章 北上,出兵的理由第八百二十八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九百三十九章 洛陽之戰(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三百五十七章 海軍的下一個對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莒南县| 庆城县| 佳木斯市| 上栗县| 宁远县| 东丰县| 偃师市| 紫阳县| 林口县| 淳安县| 武安市| 吴川市| 巴中市| 安塞县| 苍南县| 颍上县| 丹棱县| 广宗县| 辽中县| 荣成市| 浦城县| 成武县| 绥宁县| 浠水县| 伊宁县| 镇坪县| 万州区| 安乡县| 依兰县| 阳城县| 甘德县| 武胜县| 通河县| 新晃| 越西县| 濉溪县| 叶城县| 潞城市| 元氏县|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