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表自那日張德釗在京城西大街牌樓下,當街攔了大理寺推丞李十洲的轎子,跪訴冤情,又遞了狀子。鬧市裡攔街告狀,又是皇親國戚家出的事情,那行路的路也不走了,做買賣的生意也先丟了,婦人拉扯著孩子,老人拄著柺棍兒,都圍了上來看熱鬧。這許多人哪個是沒長嘴的,中間又有幾個別有用心的,便一傳十十傳百,頓時傳的滿城皆知,都說當朝貴妃的侄子,倚仗趙貴妃的權(quán)勢,在地方作威作福,欺凌百姓。贏綿與司徒仲暗中又撒了些人手,編了幾句歌謠,有什麼“楊妃再世,禍亂朝綱;國忠橫行,氣焰遮天”的言語,又有許多低俗俚語,文中不能盡述,都你傳我,我告他,傳的連路上捉蟬耍鬧的頑童也能唱上幾句。滿城的百姓都眼望著朝廷,看如何了結(jié)此事。
外頭一片熱亂,宮中一雙雙的眼睛也都盯著長春宮,都等著看些好戲。
貴妃自得了這個消息,如提在冰水桶內(nèi),又如坐在了熱蒸籠上,大冷的天焦出一身的汗,在宮裡急的團團轉(zhuǎn),恨不能立時就把哥哥嫂子叫進來痛罵一頓。如今皇后病著不理事,宸妃倒下了嚴令不許宮人造謠生事,還沒人敢到長春宮來造次,但每每出行見著旁的妃嬪,人口上不說,臉上都帶著幸災(zāi)樂禍的影兒。
貴妃身畔服侍的兩個心腹近侍,見主子焦的實在不成樣子,文喜禁不住開口道:“娘娘只是這樣發(fā)愁也不是個辦法,沒得再鬧出病來。奴婢私心裡想著,皇上還沒發(fā)話,未必就真的見怪於娘娘。娘娘不如先去向皇上求個恩典,就不成探探口風也好?”貴妃沉著臉不答話,文樂卻先斥道:“你別瞎給娘娘出主意,皇上還沒發(fā)話,娘娘自個兒送上去,本不見怪的,反倒拉扯上了。今年咱們長春宮流年不利,犯小人了,大殿下僅這半年就遭了兩次禁足,這是以往再沒有過的事兒。眼下又犯出這個事兒來,娘娘知道,皇上素日裡最厭皇親國戚仗勢欺人的。娘娘還記得前些年的劉昭容麼?就是她孃家人藉著她的名兒,在外頭收受錢財,放官吏債,被人密告了,皇上龍顏震怒,也沒降位,直著就把她打進冷宮了——直到如今都不知報信兒的人是誰呢。這節(jié)骨眼兒上,娘娘可一步路也不能行錯的。”文喜被文樂當面斥責,心中便有些鬱氣,遂說道:“那你說怎麼好?莫不是就讓娘娘在宮裡乾坐著?”文樂雖比文喜略有些見識,卻也只是一介奴婢,並沒什麼主意,讓文喜當面一問,也塞住了口。
便在此時,外頭有人進來通報道:“錢寶林過來問安,求見娘娘。”貴妃滿心焦躁,口裡便喝道:“什麼時候了,還跑過來!本宮哪有心思見她!”便要說不見,文樂連忙攔住,笑道:“娘娘不若讓她進來,聽聽她說些什麼?這個時候過來,想必是有話的。”貴妃正在五內(nèi)如焚,心慌意亂沒個主意,聽了文樂的話,也覺有理,就叫宣了進來。
錢寶林進來,上前行禮畢。貴妃強壓著性子,叫坐了,也沒讓上茶,便開口問道:“今日過來,可有話說?”錢寶林便笑道:“來與娘娘請安,天寒地凍,恐娘娘鳳體違和。”貴妃聽了,滿心不耐,又不好發(fā)作,當即便逐客道:“本宮無事,寶林且回罷。”錢寶林只坐著不動身,仍舊笑道:“娘娘身上無事,心裡有病,嬪妾這來,是送來一劑良藥呢。”貴妃聽了這話,心中一動,面上卻一絲兒也不帶出,也不言語。但聽錢寶林又道:“嬪妾知道娘娘在爲令侄兒的事憂慮,娘娘這幾年在朝裡也沒結(jié)下什麼善緣,外頭的朝臣平日裡肯相助的,多是吃趙大人拿了把柄捏住了。如今出了這樁事兒,他們樂得看娘娘一頭栽下去,誰肯出面兒呢?”貴妃面上一緊,冷冷道:“你知道的倒清楚。”錢寶林微笑道:“嬪妾還知道,大殿下是榮親王瞧著長起來的,榮親王的愛護之情,竟比皇上還重幾分呢。”貴妃已然會意,睜著眼睛望著錢寶林,一聲也不出,半日方纔冷笑道:“你膽子倒是不小。”錢寶林淺笑道:“娘娘素來膽識過人,嬪妾思慕娘娘風範,不過學(xué)了些娘娘的皮毛。”說著,又道:“嬪妾的藥已送到了,娘娘思忖著怎麼服用罷,嬪妾不擾娘娘了。”一語說畢,也不告退,竟起身揚長去了。
貴妃自在屋裡坐著,心底暗道:先前雖也同榮親王有粘連,卻沒那般密切。我沒許下他什麼,也沒落什麼實在的口實。這遭兒我若求了他,就真和他攪到一處,再不能脫身了。皇上對他這個兄弟,是既厭又忌,我和他纏上了,一則對不住皇上,二來戳了皇上心頭的忌諱,將來一朝事發(fā),那可真是萬劫不復(fù)了。這般想了一回,她只拿不定主意,猶疑不決。那文樂在旁,瞧著她的臉色,輕輕說道:“娘娘還該早見個主意纔是,大殿下的前程指著娘娘。皇后有那麼大的家世,雖則早先娘娘那般說,究竟非同小可。娘娘身後沒個硬實的靠山,非但不能與其相爭,便是如眼下的局勢,前朝也沒人能說得上話兒。”貴妃思前想後,又起來在屋內(nèi)踱了一回步子,方纔銀牙一咬,將心橫了,開口吩咐道:“取本宮的胭脂小箋來,叫文喜研墨。”文樂一聽,忙轉(zhuǎn)身進內(nèi)室取去了。這邊,文喜就取了文房四寶,鋪筆研墨。
原來此箋脫身於薛濤箋,乃是貴妃昔年於閨閣中,閒時遊戲之作。雖是如此,貴妃卻是個心靈手巧之人,那紅箋制的端的是精緻小巧,與旁不同。此是她秘法所制,世間無有。時至今日,這往昔閨閣遊戲之物,已成了她私相傳遞消息的信物。
一時,紅箋取來,文樂在案上鋪好,貴妃執(zhí)筆,先自想了一回,便寫了幾個字,親手拿封套封了,又叫文喜出去將素日裡常用著跑腿的一個小太監(jiān)小石招了進來。貴妃將那信封套子遞與他,又密密的囑咐了幾句,打發(fā)了他出去,這才靜下來心來。
贏烈自收了外廷密探的密報,又招來大理寺卿並吏部尚書,細問了實情,心底著實恚怒。他本就厭憎倚勢凌人之輩,偏又有贏綿在旁煽風點火、散播是非,致使此事鬧得滿城風雨,大損皇室顏面。他一則怒趙文廣不知上進,自甘下作,二來恨贏綿身爲皇子,卻不顧皇家體面,家醜外揚。幾番湊在一處,越發(fā)惱怒。足足生了半日的氣,方纔下旨令嚴查此事,斥退二人。大理寺卿張炳仁與吏部尚書宋康安在養(yǎng)心殿上跪了半個時辰,兩股戰(zhàn)戰(zhàn),冷汗涔涔,突聞皇帝令去,如蒙大赦,忙不迭各自接旨出宮去了。
贏烈自家在養(yǎng)心殿上,又暗自琢磨了片刻,心裡雖有些疑影兒,但究竟密報中隻字未提蕭府,又思及皇后近日臥病,該當與此事並無關(guān)聯(lián)。想了片刻,用過晚膳,又去瞧了瞧皇后,自回養(yǎng)心殿宿下。
卻爲何蕭府與贏綿同涉此事,密探卻只探查出贏綿行蹤?原來蕭鼎仁入朝爲官多年,老謀深算,極能沉得住氣。他原打算令張德釗衆(zhòng)目睽睽之下遞了訴狀,借衆(zhòng)人之口四散開來,只暗使幾個穩(wěn)妥之人略略助一二便可。不想那贏綿也聞知此事,他年輕性急,求成心切,行事難免魯莽,做過了頭,便漏了行藏,爲密探偵知,便將旁的略可疑之事也都歸在了他身上。所謂畫蛇添足,反巧成拙,正是如此。
這日因出了樁事,贏烈心頭煩悶,便沒招人過去侍寢,自在養(yǎng)心殿獨眠,一夜無話。
隔日才起身,贏烈便覺微有寒意,開窗視之,只見外頭已是雲(yún)收雨散,天上一碧如洗,卻又起了微風,吹在面上,直透骨髓,忙又閉了窗子。
張鷺生聽見響動,知皇帝已起,忙令宮人進來侍奉。不多時,御前侍奉的宮人手裡捧著各樣物事魚貫而入,跪在龍榻前,伺候了皇帝洗漱穿衣。今日不必上朝,宮人只拿了常服過來,贏烈見裡頭有今年新裁的白狐皮裘,便隨口道:“今兒怎麼把這個拿出來了,還不是穿皮裘的正日子呢。”張鷺生連忙回道:“外頭起了風,奴才怕皇上凍著,就自作主張給取來了。”贏烈不置可否,讓宮人伺候穿了,才又道:“你那侄子,受了些委屈,也不必慌,此事若查明瞭,朝廷必還他公道。”說著,略停了停,又道:“你在朕身邊伺候的有年頭了,家裡出了這樣的事兒,如何不對朕說?倒倡揚的滿城人都知道,編排的那些話那叫一個好聽!”張鷺生見皇上微有不悅,連忙跪了,說道:“皇上,這事兒家裡是有尋過奴才。只是奴才聽說不過是爲了個丫頭起的紛爭,心裡氣孩子不長進,又是貴妃娘娘的侄兒,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就沒理他們。誰承想,他們?nèi)恢木乖谕忸^找了訟師給寫了狀子,婦道人家?guī)е鴤€小子兒,沒見過世面又不知規(guī)矩,就鬧成了這樣。皇上若見罪,奴才甘願領(lǐng)罰。”贏烈沒言語,讓宮人給梳了髮髻,才又道:“也不必這般說,雖則一個丫頭不算什麼,事情卻不算小。也罷,究竟也是他們有錯在先,趙文廣身爲朝廷命官,又是國戚,這般不知廉潔自愛,朝廷律法自然容不下他。”張鷺生聞言,忙忙的磕頭謝恩。
用過早膳,贏烈自去書房同幾位重臣議了回朝政,吏部尚書奏稟已將趙文廣革除官職,擬文交予刑部。刑部尚書稱言今日就派人去地方提人上京。贏烈頷首,又說了些旁的事情,才叫他們散去。
自書房出來,贏烈憶起昨日皇后所言,便命往延春閣去,又記著蕭清婉的話,就沒著人通報。
龍駕浩浩蕩蕩行至離延春閣一箭之地處,門上答應(yīng)的太監(jiān)才瞧見,連忙往裡頭通傳。樑美人不防皇帝突然過來,忙不迭的令宮人收拾屋子,梳妝打扮,卻哪裡來得及?正在熱亂,外頭宮人便報皇帝駕到了。
樑美人無奈,只得挽了挽頭髮,亂插了幾朵珠翠,便親身到門上迎了。
贏烈進來,令她平身,見她衣冠不整,麪皮蠟黃,皺了皺眉,道:“你身子不好,躺著便是了,何必起來!”樑美人臉上堆下笑來道:“皇上駕到,臣妾不敢不迎的。”贏烈聞聽此言,老大不悅,說道:“你這話,倒似是朕不該來,擾了你靜養(yǎng),竟是朕的不是。”樑美人本不善應(yīng)對,聽皇帝語帶責備,便有些無措,待要分辨幾句,話卻全都堵在喉嚨口,一個字兒也說不出。
贏烈也不睬她,逕往裡去,走到梁氏日常起坐之處,卻見屋中燈昏燭滅,陰冷不已,又滿眼雜亂,待要坐,竟尋不到個坐處兒。樑美人忙叫宮女杏兒搬了一張凳子過來,贏烈見是一方紅木嵌琉璃面四腳凳,心中正道:這樣寒冷的天氣,如何能坐這個!那杏兒卻似瞧了出來,忙取了一張湖綠織金坐墊放了,贏烈這才坐下,梁氏便在一旁侍立。
贏烈便道:“你這屋裡,怎麼弄成這副樣子!倒似是家沒主兒,屋倒豎,諸般都是七顛八倒。想必是你身子不好,懶怠管事,宮人們就怠惰了。”說著,又吩咐宮人道:“怎麼不替你們主子拿座兒過來。”樑美人連忙道:“臣妾站著侍奉皇上就好。”贏烈道:“你身上不方便,還是坐著罷。沒得朕來一遭兒,你又坐下些病來。”話音才落,杏兒早又端了一張圓凳來,梁氏這才斜著身子坐了。這邊,贏烈便同她說了些面兒上的冷熱言語。
坐了半日,白不見茶上來,樑美人連連催促,只不見端來,宮人奏稟道:“茶葉沒了,正打發(fā)人往內(nèi)侍省取,各樣茶具也才取出來,還待洗刷。”贏烈便有些不耐煩,衝口說道:“你這兒怎麼缺東少西,連份例裡的茶葉都沒了,屋子又弄成這般模樣,有天沒日的,是什麼道理!”
卻原來早先樑美人身懷有孕,不能飲茶,內(nèi)侍省便少往這裡送茶葉,那時節(jié)延春閣里人來客往,那麼丁點茶葉早吃沒了。落後她小產(chǎn),宸妃倒慮她再有客來無茶款待,便使人拿了些來。她卻心底認定了皇后害她失子,連帶著也恨上了宸妃,宸妃送來的東西,不是砸了便是扔了,這茶葉也都倒在馬桶裡了。又因她驟然小產(chǎn),宮中那起人見她沒了倚仗,料定了她必然失寵,沒人再來親近,延春閣里人跡罕至,茶具用不上便也蒙了塵。不想今日皇帝突然前來,事前又無通報,她不曾預(yù)備,故而手忙腳亂。
今見皇帝見責,她哪裡敢說實情?囁嚅了好半日,才低聲道:“臣妾病著,不想生那麼多事,故而一切從簡。”贏烈道:“雖是這樣說,這也太不成體統(tǒng)!皇后病著,還有宸妃理事。你病著不願動彈,何妨打發(fā)人去說聲,她竟會不給不成?你們各個都如此,這宮裡還有規(guī)矩在麼?!”一語未了,又道:“皇后雖也病了,她那坤寧宮怎麼就沒亂了分寸?朕一日也去上幾次,還同她好時一樣。”這話便衝了梁氏肺腑,她心中一酸,氣恨交加,又本是個沒成算的人,氣惱上頭,竟將往日的小心謹慎盡皆丟了,不覺便脫口說道:“拿什麼比她!她是有時運的皇后娘娘,我不過是個沒運道的妾侍,她不進宮來,我這孩子也不會沒了!不是她害的,也是她克的!”她只知講出來,一旁贏烈卻早已惱了,臉頓時陰了下來,當面喝道:“那日王旭昌已診斷明白,你小產(chǎn)是你自己個兒不當心,思慮過甚之故。你憂思滑胎,不說好生精心調(diào)養(yǎng),竟還在這裡胡思亂想。那鬼鬼祟祟的宮女,也是你使出來的人,你怎賴在皇后頭上?!你說皇后克你,怎麼不見文淑容有事?還是你自家的緣故!你護胎不周,本當受罰,朕只是念你才失了孩子,心裡必也難過,才免了處罰。皇后夜間也常對朕說你可憐,便是今日也是皇后對朕說了,叫朕來瞧瞧,朕纔過來。不曾想你竟是如此一個忘恩負義,糊塗愚拙的人!”說著,又指著滿屋雜亂,道:“這屋裡如此腌臢,莫不也是皇后弄出來的?”
樑美人見皇帝動了真怒,早不敢再言,一旁宮女杏兒卻忽的跪了,連連磕頭道:“奴婢有事要稟,求皇上恕罪。”
兩人皆是一怔,贏烈見此情狀,便知必有隱情,道:“你且說來聽聽。”杏兒便道:“是,皇上不提此事,奴婢原不敢說。這延春閣的各樣份例東西,不管是皇后娘娘還是宸妃娘娘,都是不錯的日子給的。這兩宮娘娘還時常私底下使人送些什麼來。主子小產(chǎn)之後,只疑心是皇后娘娘暗害了她腹內(nèi)的皇子,日日在屋裡咒罵皇后娘娘,牽連著也恨上了宸妃娘娘。送來的東西,主子也下令撂了出去,故而這延春閣裡才狼狽至此。奴婢自知揭發(fā)自己主子,要受流刑,但此事涉及皇后娘娘,奴婢不敢不說。”
她此言已畢,贏烈還未及說話,樑美人卻已驚的面無人色,怒不可遏,又自覺無轉(zhuǎn)圜餘地,,越發(fā)不顧體面,親自上前,揪採住那杏兒,連連踢打,口裡還不住罵道:“你這賤奴,我便知宸妃送你來就沒安好心!我早該打發(fā)你出去,讓你和那賤人串在一起來謀害我!”竟就撒氣潑來。
贏烈?guī)自娺^這等刁潑之態(tài),連聲喝止不住,就命張鷺生帶了幾個內(nèi)監(jiān)進來,將梁氏按在地上,怒道:“宮裡怎能有這樣的潑婦!”當即下旨:“美人梁氏,護胎不利,有損龍脈;詆譭皇后,以下犯上;倚逞刁潑,有失婦德;今廢爲庶人,打入冷宮,以儆效尤!”下降旨畢,那幾個內(nèi)監(jiān)便將梁氏拖了出去。他自家是一刻也不願在這裡停留,即命起駕去了。
此事上不得檯面,宮史只草草記了一筆,卻有些自作聰明的宮人暗自揣摩,編排故事,以訛傳訛。以致後世提及此事,便有那起編纂野史雜記的文人言道:皇后蕭氏,貌妍性敏,帝甚寵之。猶善妒,妃嬪但有不合意者,轍進言於帝前,使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