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

朝廷上的風波暫歇,在楊琦退出承明殿後,皇帝一時也沒有新增人員補入其中。平穩了一陣後,皇帝彷彿想起來似的,前往伏壽的宮中看望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由於早產的緣故,加上宋都生產時體力不支,導致皇帝的這個兒子一生下就很羸弱,眼見就要入秋了,皇長子那張瘦瘦的小臉縮在襁褓裡,看起來是那麼的弱不禁風。皇帝俯身看著,甚至不敢伸出手指去觸摸一下兒子的臉頰,半晌,他悠悠嘆了口氣,直起身來:“苦了這孩子了。”

“好在太醫說以後可以調補。”伏壽在一旁安慰道,她憐惜的看了一樣襁褓裡的嬰孩,對皇帝說道:“無論他生母如何,這到底是是陛下的長子,自降生以來,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姓名……”

“孩子還小。”皇帝似乎有些不高興,他慢慢的將視線移開,看向鴛鸞殿內的別的陳設:“你先取個小名給他,等滿百日了再說吧。”

伏壽欲言又止,但還是什麼都沒有說。她隱約知道皇帝看似平淡的面孔下仍是存有怒意,恐怕對方已經將兒子生來羸弱的根由怪罪到宋都的頭上,這樣一來,宋都就更無法沾到這孩子的半點光了。她這樣其實猜的八九不離十,皇帝的確是認爲自己或許是喝了藥緣故,纔會使胎兒發育不好,又加上這段時間的遭遇,哪樣不是由宋都引起來的?

在聽到伏壽建議宋都回原來的披香殿時,皇帝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她如今還能以什麼身份回去?犯下這樣的錯,若非生下孩子,現在就已經去永巷了,何況……我已不想再見到她了。”

“宋都自生產過後便臥牀至今,憔悴的不像樣,口中每日都在喚著陛下。陛下難道連見她一眼都不願?”伏壽再一次勸道。

皇帝沒來由的覺得一陣煩悶,本來有了兒子他應該很高興纔對,可一見到這樣瘦弱的、彷彿一陣風就能吹傷的孩子,又想起這孩子得來的因果,他心中卻沒有多少喜悅。加之伏壽在他旁邊一心想著要宋都回披香殿,似乎是要幫人幫到底,皇帝忽然覺得伏壽或許過於仁厚了:“皇長子今後就由你來養護,多找幾個乳母,宋都既然身體孱弱,就別想著搬來搬去了,好生在你這裡住下吧。”

如今宋都生下這樣一個孱弱的皇子,整個掖庭的人都在睜眼看著,就想著那天萬一有個閃失,伏壽便難辭其咎。皇帝倒沒有想過對方會畏難,若真是畏難當初對方也不會冒險救下宋都了。只是這裡頭的風險太大,皇帝再冷酷也不會讓自己的骨肉受到半點危險,所以不需要思考,把宋都母子留在伏壽這裡是最萬全的辦法。

在伏壽處坐了一會後,皇帝便起身離開了,相對於坐在伏壽的住處時刻會想起不遠處就歇著宋都、讓皇帝心裡好不自在,還不如直接去椒房殿提點董皇后幾句。事情發生后皇帝也冷靜下來想過,董皇后那天晚上的檢舉雖有故意報復的意思,但她好歹沒有像別人那樣瞞著。雖然自己一向對董皇后是以利用爲主,但跟宋氏比起來,最起碼董皇后沒有做過給他下藥的事情。

對於皇帝的到來,董皇后一如既往的表現出了熱情,像是尋常人家的妻子迎接丈夫一般爲他換下便服、奉上茶水點心,時不時地噓寒問暖,甚至說的皇帝臉上都有了幾分笑意。董皇后察言觀色,絕口不提當晚檢舉的事情以邀功,而是狀若無意的說道:“皇長子降誕,雖不至於大赦天下,與民同慶,宮中好歹也要賜些什麼纔是。”

“現在還不急著辦這些。”皇帝並不想大操大辦,讓別人又對流放途中的宋氏產生什麼想法。

董皇后也不介意,水盈盈的眼珠轉了一轉,又說道:“那……皇長子好歹也得有個名字吧?”

“怎麼你也提起這個了?”皇帝好奇的看了她一眼,拿著茶碗只聞了一下便隨手放在一邊:“孩子羸弱,一切都等到百日後再說。”

董皇后‘喏’了一聲答應下來,這纔不經意的說出原委:“周循這孩子近來身子不好,長公主進不了宮,是故派人來問了幾次。”

“她還有閒心去管宮裡的事。”皇帝想起白白胖胖的外甥周循,又聯想到自己那個尚在襁褓中的兒子,頓時嘆了口氣:“派太醫去長公主府上瞧一瞧,別把病拖重了。”

“周循自小就結實,從未生過病,這次是跟著孫家的小子到處亂玩,把身子給累疲乏了。”董皇后好笑的說道,這是親戚之間的瑣事,她在皇帝面前說起來也隨意得很。

見皇帝的臉色仍未放鬆,董皇后適當的調轉了話題,她有意要在皇帝低谷的時候給足對方慰藉,好讓皇帝能早些從宋都的事情中走出來——最好能就此忘掉宋都。

шωш ⊕тTkan ⊕¢Ο

“前幾日椒房殿的采女們學了一支樂舞,配上樂府的絲絃,倒是有幾分能入眼的。”董皇后向長御一示意,對方很自然的走了出去,當她自顧自的做完這一切後,才象徵性的徵求起皇帝的意見:“夜色還長,陛下不妨看上一看?”

反正消遣也是消遣,皇帝自無不可的點了點頭,表示默許。

董皇后嫵媚一笑,看向皇帝的眉眼裡閃爍著微光。

一隊舞女很快走了上來,伴隨著絲竹樂曲,在堂下婀娜的變化著身位,她們揮灑著廣袖,翹著蔥白的纖指,翩翩躚躚,眉眼彎彎。她們的舞姿其實算不上有多好看,皇帝前世今生不知看過多少次了,但她們勝在美麗多姿,動作青春洋溢,還是讓皇帝多看了幾眼。

“如何?”一曲終了,董皇后一邊打發著衆人下去,一邊玩笑的說道:“她們就只會這一支舞,陛下再要看也沒有別的了。”

“尋常舞蹈,勝在殊麗。”皇帝收回了視線,若有所指的看向董皇后束縛在寬大常服之下的成熟身姿。

董皇后莞爾一笑,十分嬌媚的低下了頭,她很好斂去了自己的神情,暗自將皇帝剛纔視線停留最久的那名舞女的樣貌記了下來。

說不得,這個舞女以後要常隨自己左右了。

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二百零七章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通州区| 巴林右旗| 时尚| 樟树市| 海兴县| 河池市| 囊谦县| 海阳市| 玉田县| 益阳市| 油尖旺区| 四平市| 长沙市| 岳阳市| 家居| 务川| 武川县| 榆树市| 惠安县| 佛冈县| 亚东县| 什邡市| 武汉市| 泗水县| 桐庐县| 秭归县| 肥西县| 邢台市| 慈溪市| 高邑县| 尉犁县| 高陵县| 娄底市| 绥芬河市| 介休市| 彝良县| 兴文县| 繁昌县| 化隆|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