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5 公路送糧惹呂怨

南陽郡,郡府堂中。

南陽乃是大郡,太平年代時,一郡之人口,可比偏州小半之民,郡中富裕,民力充足,故是郡府本就富麗堂皇,而袁術到了此地後,他家四世三公,打自出生,他便鐘鳴鼎食,衣紈飾玉,豪奢慣了的,因竟覺南陽郡府寒酸,配不上他的身價與體面,故遂把那住在郡府附近的裡中百姓悉數逐走,以擴充郡府的面積,用那從民間掠來的珠寶裝點內外,重新對之做了裝潢,於今南陽郡府卻是佔地百餘畝,府中亭臺樓榭,苑林池水,處處可見,蒐羅而來的珍禽異獸,遍佈園囿,服飾於內的婢女、小奴,皆是美女俊男,著實賞心悅目,與其說是一座郡府,不如說是一座宮城,誠然比不上皇宮禁內,但比尋常的王府亦還要氣派許多。

袁術穿著花色的繡衣,衣服既寬而輕,腰纏玉帶,雍然地斜依靠幾,坐在席上,一手拿著剛被送到的呂布來書,一手撫須,漫不經心地瀏覽。

看沒幾行,袁術的神色微變,坐直了身子,皺起眉頭,目光落於信紙上,面色逐漸變得難看起來。看罷了信,袁術惱怒地將之摔在案上,罵道:“果如卿等所言,這呂奉先果然是條養不熟的狗!”

陪坐左右的諸人,悉是袁術的心腹。

一人問道:“明公,怎麼了?呂布在信中說什麼了?”

袁術怒道:“說什麼張孟卓答應表他爲豫州刺史,又什麼他非無義之輩!並又問我要糧、要兵,又說等打下豫州,便以十倍還我!……這個兵子,說的好聽,莫不是欺我無知,以爲我看不出他是在拿改投張孟卓威脅於我麼?”

他頓了下,復恚怒地說道,“呂布初投我之時,猶如喪家之犬,要非是我鼎力扶持,他豈會能有今日?想當初,他口口聲聲呼我明公,每謁見於我,膝行下拜,恭謹如奴!而今有了汝南半郡,自以爲翅膀硬了,便連‘明公’也改了口,叫我將軍起來!真是豈有此理!”

說著,怒不可遏,袁術把呂布的信拿起,再次重重地摔在案上。

方纔問話之人名叫李業,是袁術帳下的謀士。

李業離席,半彎著腰,到袁術案前,說道:“敢請明公示呂布之信,與下官一讀。”

袁術就把信給了他。

李業讀罷,知道了前因後果,思忖片刻,問袁術,說道:“呂布信中嚮明公討糧、討兵,敢問明公,這糧、這兵,明公打不打算給他?”

袁術怒道:“呂奉先不過才得了汝南半郡,就敢這等不恭於我,我還給他糧、給他兵?怎麼,讓他好打下豫州,然後與我爲敵麼!此養虎爲患,我自然是一粒糧,一個兵,都不會再給他!”

李業沉吟說道:“明公,以下官愚見,這個糧、這個兵,還是多多少少給他一些的爲好。”

袁術知李業頗有智謀,素來對他甚是看重,聽了他這話,姑且按住怒火,問道:“爲何?”

李業五短身材,長著一張圓臉,小眼睛,鬍鬚稀疏,其貌不揚,然而卻是透出了一股精明之氣,他摸著鬍子,說道:“明公,我軍數攻襄陽,皆不能克。劉景升得蔡、蒯、黃等大姓相助,收攬士心,小得地方民意,端得是明公的勁敵也。於今我軍侷促於南陽之地,南陽固然大郡,民口多,且富實,可是南有劉景升,北有孫文臺,卻是兩面大敵。

“呂布儘管貪婪,無有道義,然其到底壯士也,其帳下諸將多幷州人,亦皆悍勇,有他在汝南,至少可暫爲明公擋住孫文臺,使明公能夠從容用兵於荊。若是因爲這點糧、兵沒有給他,萬一真叫他投了張孟卓,是我北邊,非但僅有孫文臺矣,且多呂布一賊也!將會不利於明公與劉景升爭荊!因是下官以爲,可順其意,稍與糧、兵給他,以安其心。

“張孟卓不是許願,肯表他爲豫州刺史麼?上次明公表了他呂布爲汝南太守以後,下官聞之,呂布很有些微詞,似是不滿,並可趁此機會,明公幹脆也許諾於他,只要能爲明公打下豫州,就以豫州刺史表他!”

袁術說道:“給他兵、糧也就算了,還以豫州刺史許他?現他不過只有汝南半郡,已是露出叛我之意,我再把他表爲豫州刺史,料他必會自此不從我之令矣!這難道不是白白的把豫州便宜給他了麼?卿之此策,太不高明!”

李業耐心地說道:“明公,現今豫州在孫文臺的治下,明公如果許諾呂布,願以豫州刺史表他,那麼料他一定就會拼力與孫文臺爭豫,而孫文臺亦猛將也,是兩虎相爭,必定雙傷。且不說呂布不一定能打得過孫文臺,就算他真把孫文臺攻滅了,但他自身勢必也會損失慘重,到的那時,明公只需擇一上將,往去攻之,即可將他生擒、斬獲,此坐收漁利也,豈不樂哉!”

袁術想了一會兒,頷首說道:“卿此言倒是不差。”遲疑說道,“那,……我就給他些兵、糧?”

“給他些吧!”

“你說給他多少合適?”

“明公,我軍也不寬裕,擠出三萬石糧、兩千兵卒與之,以下官之間,便即足矣!”

袁術的起居、飲食十分奢侈,但放到他的軍中而言,他的手頭的確是很不寬裕。

南陽究竟只是一郡,糧秣也好、兵源也好,都有限,養不了太多的兵馬。他現今對外號稱步騎十萬,實際上能戰的兵士只有萬餘罷了,——這也是他數攻劉表而下所在之襄陽,卻皆不能克之的一個緣故。

袁術接受了李業的建議,就說道:“那便取糧三萬石,兵卒兩千,給呂布送去!”

把這件任務交給了李業辦理。

因被李業提起了蔡、蒯、黃等荊州大族相助劉表的話題,袁術把對呂布的惱怒,不由轉到了蔡、蒯、黃等家的頭上,狠狠地拍了一下案幾,說道:“我就想不明白,潁川的辛評、郭圖諸人,冀州的審配、沮授之流,還有那逢紀等等,卻怎麼甘願從我家的家奴,而不肯從我!蔡瑁、蒯越、蒯良、黃祖等徒,亦寧肯阿附劉表,也不願受我招攬!”

李業安慰袁術,說道:“明公,辛評、審配、蔡瑁、蒯越諸輩,無非浪得虛名而已,皆是有眼無珠的小人,他們不識明公乃纔是海內英雄,也不足爲奇。請明公息怒,待安撫住了呂布,使我南陽北邊無憂,明公便可擇機,再向襄陽用兵,候至打下襄陽之日,擒下了蔡瑁等人,明公自可令他們科頭跣足,跪拜堂外,以作羞辱,出了這口惡氣!”

袁術氣哼哼地說道:“只作些羞辱,不免太過便宜他們!”

李業賠笑說道:“是,是。若是實在氣不過,就砍了他們的人頭,懸於城門,叫他們成爲天下人的笑話!”

袁術擺了擺手,叫他去辦給呂布送糧、送兵的事兒,說道:“你去罷!”

李業應諾而出。

他卻是個麻利的人,出了郡府,沒做停留,當即趕去糧倉,出示了袁術的命令,叫糧倉的官員拿出了三萬大石的糧,並親自檢查,不要陳糧,只要去年的新糧。整整用了大半天的功夫,纔算把糧食挑好,裝滿了百餘輛車。

李業親自押送糧車出城。

但出了城後,沒有直接北上,去汝南縣,而是先拉到了他在縣外的莊子中。

李業和袁術一樣,不是本地人,這莊子,是他跟著袁術到了南陽以後,從本地的豪強那裡得來的。

莊子不小,外接良田,內有菜畦,泉水、井水,無有缺乏,各種作坊一應俱全,且養了家禽千餘,不管是飲食,還是日用的器具,都可自給自足。

院牆高大,繞著院牆,挖掘出了一道寬深的溝渠,牆壁的四角各建了一座望樓,莊中有徒附近千,徒附負責日常的勞作,另有負責莊子安全的壯丁二百餘,或是從鄰近鄉野召來的輕俠、惡少年,或是從軍中私自調來的精卒,他們使用的武器,不僅有刀、矛等物,還有強弩硬弓,如有強敵,徒附也能上陣,從安全上講,不能說金湯之固,此莊也是同類莊園中的佼佼者了。

到了莊中,李業叫來徒附的幾個頭領,叫他們取來量器,召集人手,卻是把那三萬大石的新糧,盡數拉到了自家莊中的糧倉,又糧倉中取出了一萬八千大石的陳糧,重新裝車。

重新裝車的,是他準備送去給呂布的,拉到自家糧倉的,當然就是他幹這一趟活的油水了。

卻爲何以陳糧換新糧,也就罷了,還把三萬大石,換成了一萬八千大石?

難道李業就不怕被呂布發現,告他的狀給袁術麼?

要知,袁術既然給呂布送糧了,那麼自然會隨著糧食,有袁術的回信一併給呂布送到。信中,袁術可是講明瞭,給呂布的糧有三萬石之多的。

李業還真是不怕,因爲雖然換成了一萬八千大石,但這一萬八千大石,卻也算是三萬石,只不過,這個“石”,是“小石”。——袁術的信中只是說了三萬石,可是沒有說大石、小石。

大石、小石,都是當下常用的計重單位。一大石,重爲一百二十斤,約爲後世的六十斤;一小石,重爲七十二斤,約爲後世的三十六斤;兩者之比約爲五比三。——之所以會有兩種計重單位通行,這是爲了方便計算農業的產出,通常來說,一大石的粟,能夠舂出一小石的米。

三萬大石,便是三百六十萬斤;三萬小石,是二百一十六萬斤。

大石換小石,也就是說,李業這回不但把自家倉中的陳糧換成了新糧,還從中額外撈到了一百四十四萬斤糧,摺合一萬兩千大石。

海內未亂之時,漢家每個兵卒的每月供糧,多是兩大石,一萬兩千大石,夠六千兵卒食用一月;夠給呂布的那兩千兵卒食用三個月,而事實上,現下戰亂已久,很多地方軍閥的部隊,根本不能做到每月每兵供糧兩大石,省著點用,這些糧,足夠兩千兵卒吃上四五個月的。

忙乎了整晚。

第二天,李業雖是一夜沒睡,倒是精神煥發,又去營中,選了兩千兵卒,照換糧的成例,把那兵卒中的精壯,自留莊中,換上徒附中的羸弱充當兵士,然後這才心滿意足地將兵與糧,一道交給他的兩個親信,命之代替他,送去汝南,給呂布。

……

數日後,呂布收到了袁術送來的糧、兵和信。

看信中說,給他了糧三萬石,兵兩千人,呂布本來還挺高興,不料在親眼見到了糧、兵以後,卻是大失所望。

呂布顧與魏越等人,怨聲說道:“漢家供給兵糧,素以大石計量,哪裡有以小石充數的?袁公路信中說糧三萬石,竟是小石!這是在拿我當猴子耍弄麼?且小石也就小石吧,又盡是陳糧,都發黴了,這如何能給兵士吃用!又那兵卒兩千,泰半老弱,……”

他指向鬆鬆垮垮,勉強列成隊形的那兩千兵卒,說道,“你們看,連個隊都列不好,……哎喲,哎喲,那一羣兵,個個白鬍子,頭髮掉的髮髻都扎不住,怕不都得六十多了?這哪裡是給我兵,明明是叫我給他們養老!袁公路真是欺人太甚!”令魏越等,說道,“你們去細細挑揀,把那些老頭、小孩,不堪戰的,統統趕走!省的我見到心煩。”

魏越等人應諾,問道:“那糧呢?”

呂布想了下,說道:“也篩檢篩檢,能吃的留下,不能吃的,倒去城外河裡!”

一將建議說道:“明公,現在春天,青黃不接,民間百姓多有捱餓的,不好給兵士吃的糧,與其倒掉,何如開個粥場,分給貧民?或許能因此而活不少百姓啊。”

呂布看去,見提建議的是高順,隨口讚了他一句,說道:“你卻心善。”應允了,說道,“那就按你說的辦!”

出來看袁術送來的糧、兵前,呂布正在與諸將商議攻打潁川之事,既看過了兵、糧,呂布便返回縣寺堂中,繼續與諸將議論。

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24 河南諸侯荀曹雄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28 原師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85 威震陽翟(下)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23 市中美人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39 可笑雛鳳誘老薑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18 西鄉薔夫33 督郵一怒(下)85 威震陽翟(下)58 曹子孝奉令趨行27 如夢30 奉先馳雄擊汝南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95 冀州北望氣如何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28 辰彼碩女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6 貞之得隴苦不足4 將近臨湘桃花盛30 朱陽第三35 褒貶由人70 相見恨晚堂上歡4 風雪夜刺(上)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6 呂布撤圍南渡汝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5 命令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95 冀州北望氣如何56 買馬(下)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70 劉玄德率部西攻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23 豫兗羣豪三人最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46 恩威並施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4 將近臨湘桃花盛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1 飛書問君何所欲59 荀君爲政(上)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76 演武薦賢(上)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98 荀貞之虎膽包天228 瑯琊鹽亂不足定29 伯符進獻渡河略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2 馳援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8 守職歲滿乃爲真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28 原師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山市| 武川县| 开化县| 奇台县| 古浪县| 海丰县| 通化市| 荔波县| 古田县| 柞水县| 济南市| 清镇市| 额尔古纳市| 五家渠市| 汉川市| 离岛区| 霍邱县| 泸溪县| 龙泉市| 禹州市| 莱西市| 西峡县| 万盛区| 米林县| 达尔| 吉木萨尔县| 新乡县| 子长县| 安宁市| 浏阳市| 安岳县| 田东县| 肇庆市| 武威市| 安阳市| 久治县| 沈丘县| 逊克县| 乌什县| 颍上县| 台北县|